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内支架对45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岳振东 刘福全 +3 位作者 郭树奎 王文学 魏东升 赵洪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梗阻症状,其中胃窦及幽门梗阻17例(37.8%),十二指肠梗阻22例(48.9%),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梗阻6例(13.3%)。在X线透视监视下,经口腔置入自膨式金属...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梗阻症状,其中胃窦及幽门梗阻17例(37.8%),十二指肠梗阻22例(48.9%),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梗阻6例(13.3%)。在X线透视监视下,经口腔置入自膨式金属内支架47枚,并对13例患者支架术后1~2周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结果:45例患者中44例一次成功置放支架,一次性技术成功率为97.8%。支架置入后梗阻症状缓解,当日即能进软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2~1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5.5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或拒绝手术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患者,金属内支架置入是简单、有效、安全、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 恶性梗阻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云波 贾明库 +2 位作者 王长文 孙亚彬 杜学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2-473,共2页
目的 :总结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 (Dieulafoy病 )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Dieulafoy病发生于胃底 4例 ,胃体近贲门小弯 7例 ,十二指肠降部 1例。... 目的 :总结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 (Dieulafoy病 )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Dieulafoy病发生于胃底 4例 ,胃体近贲门小弯 7例 ,十二指肠降部 1例。临床表现均为大量呕血、休克。 1 2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 ,8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1例补加胃冠状动脉栓塞术 ,4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论 :该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突发性、难治性出血 ,病变多局限于胃左动脉供血区。应尽早行胃镜检查 ,治疗以手术治疗或内镜下止血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胃肠道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对U937细胞分化过程中p21^(WAF1)蛋白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侯治富 杜珍武 +4 位作者 栾先云 卜丽莎 张文岚 高申 郑德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 :探讨 U 937细胞分化过程中血清对 p2 1 WAF 1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诱导 U 937细胞分化 ,血清作为调节因素 ;实验分为血清组 (FCS)、血清加 PMA组 (FCS+PMA )、无血清组 (NOFCS)和无血清加 PMA组 (NOF... 目的 :探讨 U 937细胞分化过程中血清对 p2 1 WAF 1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诱导 U 937细胞分化 ,血清作为调节因素 ;实验分为血清组 (FCS)、血清加 PMA组 (FCS+PMA )、无血清组 (NOFCS)和无血清加 PMA组 (NOFCS+PMA ) ,将血清组作为对照组 ;细胞的贴壁功能作为分化标志 ;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 p2 1 W AF 1 蛋白表达。结果 :PMA作用 U 9372 4 h后 ,FCS+PMA组细胞贴壁生长 ,而其他各组细胞悬浮生长 ;FCS+PMA组细胞贴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而 NOFCS和 NOFCS+PMA组细胞贴壁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 FCS+PMA组和 NOFCS+PMA组与 FCS组相比p2 1 WAF 1 蛋白呈高度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而 NOFCS组与 FCS组相比 p2 1 WAF 1 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 :血清不影响 PMA作用 U937细胞内 p2 1 WAF1 蛋白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WAF1 U937细胞 血清学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评价
4
作者 李玉梅 戴春来 孙晓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0-801,共2页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 5 0例 CMV肝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0例 )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 ,对照组 (2 0例 )给予常规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谷丙转氨酶恢...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 5 0例 CMV肝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0例 )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 ,对照组 (2 0例 )给予常规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CMV病原检测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未见更昔洛韦的相关副作用。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 CMV肝炎可显著降低转氨酶 ,促进黄疸消退 ,同时 CMV病原检测有较高的阴转率 ,且无血液、肝肾方面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治疗作用 肝炎 病毒性 巨细胞病毒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克菌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观察
5
作者 宋玉明 刘晶 +1 位作者 赵淑梅 周世明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650-651,共2页
目的:判定立克菌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然后进行两药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致病菌的疗效比较及对致病菌的清除率比较。结果: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的有效率分别为 829... 目的:判定立克菌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然后进行两药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致病菌的疗效比较及对致病菌的清除率比较。结果:立克菌星和硫酸妥布霉素的有效率分别为 829% 和 684% 。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率分别为886% 和625% 。致病菌清除 为80% 和 563% 。结论:立克菌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率和致病菌的清除率明显优于硫酸妥布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菌星 呼吸道感染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病残儿调查中想到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张红礼 李淑媛 《人口学刊》 1986年第1期47-49,共3页
近两年,我们对辉南县1-5岁的一孩婴幼儿,做了病残鉴定和调查。发现在20,386名一孩婴幼儿当中,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先天性畸型和后天获得的疾病,以及外伤致残的一孩人数是523名,占1-5岁婴幼儿总数的2.57%(不含轻度智能低下者)。其中,先... 近两年,我们对辉南县1-5岁的一孩婴幼儿,做了病残鉴定和调查。发现在20,386名一孩婴幼儿当中,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先天性畸型和后天获得的疾病,以及外伤致残的一孩人数是523名,占1-5岁婴幼儿总数的2.57%(不含轻度智能低下者)。其中,先天遗传性疾病282人,占病残儿总数的53.9%;先天性畸型73人,占病残儿总数的13.9%;后天性疾病135人,占病残总数25.8%;外伤致残33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残儿 婴幼儿 先天性疾病 法律规定 遗传性疾病 遗传病 婚前检查 后天性疾病 优生优育 人口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