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伐对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建 彭鹏 +4 位作者 何怀江 谭凌照 张新娜 吴相菊 刘兆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8-57,共10页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探讨林分整体以及春榆、红松、色木槭、水曲柳和紫椴5个主要树种的林分空间结构在采伐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采伐干扰对林分整体的影响来看,LT处理后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更合理,混交度较高,林分结构相比CK处理更稳定;采伐干扰对林分大小分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林木密集度随采伐强度增加逐渐降低,林内较稀疏的林木比例逐渐增加;从采伐干扰对主要树种的影响来看,不同树种对采伐干扰的响应差异显著,采伐对5种树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确定采伐强度不具指导意义;从树种的大小分化程度和混交度考虑,LT处理对春榆、水曲柳和紫椴更有利,MT处理对红松和色木槭更有利;除紫椴外其他树种的密集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采伐干扰在短期内对林分整体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对主要树种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大,采伐强度在15%左右比较合理,也可以结合森林经营需求针对个别树种适当提高采伐强度,建议不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强度 林分空间结构 角尺度 大小比数 混交度 密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12个树种生物量分配规律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怀江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3 位作者 张春雨 左强 邳田辉 高海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2,共10页
研究生物量分配是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次生混交林内12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树种生物量器官(叶、枝、干、根)分配特征及其与个体... 研究生物量分配是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次生混交林内12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树种生物量器官(叶、枝、干、根)分配特征及其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树种各器官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一致。枝与干(1.091~1.254)、枝与根(1.012~1.158)、根与干(1.015~1.202)以及地下与地上部分(0.991~1.070)近于等速生长,叶与枝(0.655~0.757)、叶与干(0.777~0.931)和叶与根(0.718~0.859)呈现为异速生长。2)12个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叶、枝、干和根生物量分配比例的范围依次为1.80%~6.54%、13.87%~27.09%、51.12%~65.03%和15.76%~25.52%,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均值大小表现为:干(57.09%)〉根(21.46%)〉枝(18.59%)〉叶(2.86%)。根茎比(R/S)范围为0.189~0.355,均值为0.279。3)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R/S均与树种有关,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树种间R/S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器官分配比例均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具体表现为随个体增大,叶和干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枝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增加(P〈0.05)的趋势。研究表明:植物各器官在其生长过程中并非都是等速生长,异速生长广泛存在于各器官的生长过程中,同时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和营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遵循最优化分配理论,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器官,以达到具有更强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理论 最优化分配理论 根茎比(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近熟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尺度依赖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范春雨 元正龙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9,共7页
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是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研究了物种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不同生态学过程起作用的空间尺度。利用单物种-面积模型检验了其中40种木本植物对邻域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且利用同质性泊松、异质性泊松... 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是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研究了物种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不同生态学过程起作用的空间尺度。利用单物种-面积模型检验了其中40种木本植物对邻域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且利用同质性泊松、异质性泊松、同质性托马斯和异质性托马斯过程分析了单物种-面积关系偏离中性状况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毛榛、鼠李、早花忍冬、茶条槭和花曲柳在0-50 m空间尺度上为生物多样性促进种;糠椴和千金榆分别在0-25 m和0-35 m尺度上为生物多样性抑制种;其他绝大多数树种表现为中性种。扩散限制对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影响较大,而生境过滤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异质性托马斯过程同时剔除了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影响,分析结果显示0-20 m尺度上促进种在群落中占据支配地位;在〉20 m尺度上中性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增加而增大,在群落多样性构建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群落中抑制种比例较低,并且随着空间尺度变化幅度不大。因此,生态位分化和中性作用共同决定了群落多样性结构的构建过程,二者的相对重要性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扩散限制 生境过滤 单物种-面积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近熟林树种多样性格局组建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卫 程明杰 +1 位作者 林天喜 程艳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5,共6页
植物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2010年在吉林蛟河建立面积为21.12 hm2的近熟林监测样地,样地中记录到DBH≥1 cm木本植物32 405株,共计50种木本植物。利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了样地内30... 植物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2010年在吉林蛟河建立面积为21.12 hm2的近熟林监测样地,样地中记录到DBH≥1 cm木本植物32 405株,共计50种木本植物。利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了样地内30种木本植物对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利用完全空间随机化模拟计算植物对局域多样性促进或抑制的显著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ISAR模型没有考虑竞争的非对称性,在相同取样面积下,同一树种的m ISAR值普遍低于ISAR值。不同树种的m ISAR曲线更加分散、区分度更为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2)在0-50 m空间尺度上,簇毛槭、黑樱桃、翅卫矛、稠李、大果榆、花楷槭、毛榛和青楷槭为多样性促进种;水榆为中性种;红松、色木槭、胡桃楸在绝大多数空间尺度上表现为抑制种;其余树种绝大多数在小尺度上表现为促进种。3)在中小尺度上,促进种决定了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在较大尺度上,促进种和中性种共同作用于群落多样性格局的组建,并且随机过程的影响相对更强。因此,促进种和抑制种所代表的确定性过程与中性种所代表的随机过程共同作用于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构建过程,并且二者起作用的空间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种-面积关系 多样性促进种 中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优良树种东部白松在吉林省引种现状与规划设想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颖 张海军 +1 位作者 孙国文 刘玉波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9期101-103,106,共4页
对吉林省多年来引种的东部白松生长、适应性、抗性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东部白松是吉林省多年来引种最成功的优良树种之一,笔者提出了东部白松今后在吉林省的发展规划与设想。
关键词 东部白松 引种 现状 规划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环保效益型林业实验区的探析
6
作者 王晓霞 张生 刘存发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针对在新时期林业实验区如何确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型效益林业实验区要以林业科研、教学、生产为内容,以科技含量有领先地位的各学科实验为基地,并立体开发多种经营,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环保、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环保效益林业 实验区 生态保护工程 政策 资金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国有林区多种经营生态模式的探讨
7
作者 宋学元 张子林 《中国林业企业》 2002年第5期20-21,共2页
在我国林业“两危”状况十分严重的形势下 ,多种经营是解决“两危”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有些国有林区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同时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林业多种经营的实际 。
关键词 吉林 国有林区 经营生态模式 资源 人才 经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绿化现状与对策
8
作者 常宝贵 林喜双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第5期34-35,共2页
村镇绿化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文中分析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绿化现状及发展设想,从树种选择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吉林农安 乡镇绿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林业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佰平 孟庆刚 +1 位作者 辛本华 王贵春 《吉林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61-62,共2页
本文分析了乡镇林业站在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乡镇林业站建设问题与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乡镇林业站 职能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椴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方程 被引量:31
10
作者 董点 林天喜 +4 位作者 唐景毅 柳静臣 孙国文 姚杰 程艳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3,共10页
紫椴是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9株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根据胸径(DBH)大小将紫椴划分为3个等级: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以不同高度处树... 紫椴是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9株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根据胸径(DBH)大小将紫椴划分为3个等级: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以不同高度处树干直径作为自变量建立紫椴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结果显示:1)随着径级的增加,紫椴干、根生物量比例先增加后减小而树冠生物量比例先减小后增加,但不同径级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径级紫椴枝、叶生物量均位于树冠中下层;3)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31;4)胸径和树高与地上竞争强度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P<0.001),地上竞争强度并没有影响树冠比例、茎叶比和根冠比,但与树高胸径比成幂相关(P<0.05);5)综合考虑模型的可解释量及回归系数显著性可知,胸径是预测紫椴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最可靠变量。更准确地估测紫椴各器官生物量需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径级建立相应的生物量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凋落物混合分解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琴 林天喜 +2 位作者 王贵春 孙国文 范秀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以位于中国东北吉林蛟河的天然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主要树种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分解过程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包括该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分解过程中... 以位于中国东北吉林蛟河的天然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主要树种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分解过程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包括该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和凋落物的混合效应及其机制等。本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为凋落物降解袋法。结果表明:1)凋落物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初始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初始氮、磷含量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正相关。2)不同树种凋落物的失重率之间差异显著,且均随时间进程增大,但是和时间不成线性关系。3)在整个分解进程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开始时明显升高,中后期以后逐渐平稳。4)单一凋落物分解中,阔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于针叶的分解速率。5)395 d的分解进程中,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呈动态变化,N和P均表现出富集现象,N在短期富集后强烈释放;C和K表现为净释放;C/N持续下降。6)红松-蒙古栎和红松-色木槭混合凋落物对分解速率产生显著的混合效应;混合凋落物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尤其是P和N元素具有显著的混合效应,而混合效应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度是十分复杂的;混合效应是否能发生及其发生的方向主要是由组分凋落物的特点来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混合效应 分解速率 营养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样性促进种支配局域空间多样性结构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彦波 程艳霞 +1 位作者 李金功 王贵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2,共7页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关注的核心议题,检验了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生态位理论所强调的确定性过程与中性理论所关注的随机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并且量化了二者所起作用的空间尺度。在520 m×420 m中龄林...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关注的核心议题,检验了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生态位理论所强调的确定性过程与中性理论所关注的随机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并且量化了二者所起作用的空间尺度。在520 m×420 m中龄林动态监测样地树种空间定位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量化了特定树种对局域范围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同质性泊松过程和异质性泊松过程来检验目标物种偏离中性状态的显著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除红松、长白落叶松和青杨外,绝大多数树种在小尺度上表现为多样性促进种。植物多样性促进种和中性种共同支配了林分空间多样性格局,但二者所起作用的相对大小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多样性促进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增加而减小,中性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增加而增大,抑制种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在中小尺度上,植物多样性促进种在群落中占据绝对优势,而在大尺度上中性种则占优势。因此,中性理论所关注的随机过程和生态位理论强调的确定性过程相互耦合,共同决定了温带中龄林群落空间多样性格局的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AR模型 局域多样性 多样性促进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木材防裂剂——湿固型聚氨酯预聚体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彦龙 唐朝发 +1 位作者 刘学艳 元正龙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9,47,共3页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有其固有的缺陷。开裂是木材在贮存、运输、干燥和加工过程中,最易产生而且不易控制的缺陷,给木材的保管、加工和利用带来许多不便,造成巨大损失和浪费。按照裂纹产生的部位,可分为端裂、表裂和内裂。端...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有其固有的缺陷。开裂是木材在贮存、运输、干燥和加工过程中,最易产生而且不易控制的缺陷,给木材的保管、加工和利用带来许多不便,造成巨大损失和浪费。按照裂纹产生的部位,可分为端裂、表裂和内裂。端裂发生的几率最高,约占开裂的95%,而且端裂较其他开裂出现得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防裂剂 湿固型聚氨酯预聚体 作用机理 端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近自然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模式 被引量:24
14
作者 林天喜 徐炳芳 +1 位作者 戚继忠 杨丽娟 《吉林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本文论述了欧洲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起源、内涵以及在全球的应用与发展,并阐述了其基本经营模式,将对我国可持续森林经营理论的形成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欧洲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 起源 内涵 应用 经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IFN-α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凤艳 李哲 +4 位作者 王晓霞 刘存发 曾范利 宗颖 王全凯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为研究梅花鹿IFN-α的抗病毒功能和分子机制,根据GenBank中牛IFN-α基因序列(A00145),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梅花鹿肝脏组织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梅花鹿IFN-α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梅花鹿IFN-α基因全长570 bp,编码189个... 为研究梅花鹿IFN-α的抗病毒功能和分子机制,根据GenBank中牛IFN-α基因序列(A00145),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梅花鹿肝脏组织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梅花鹿IFN-α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梅花鹿IFN-α基因全长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其中含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69个氨基酸的成熟多肽,存在1个潜在跨膜区,基因随不同物种发育进化地位表现出种属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合成1对引物,扩增梅花鹿IFN-α成熟肽核苷酸序列,构建pET28a-IFNα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在24 kd左右出现特异性蛋白带,表达产物主要为不溶性的包涵体,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04%,且表达产物与抗His标签抗体可发生特异性反应。将Ni柱纯化的pET28a-IFNα诱导表达产物复性后,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具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为梅花鹿IFN-α蛋白抗病毒分子机制的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IFN-α基因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相菊 林玉梅 +1 位作者 杨轶囡 任军 《吉林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18-20,共3页
本文对长白落叶松进行了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苗木生长的各肥料因子的顺序依次为A、C、B,促进苗木生长的最佳施肥组合为A3B2C2。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效应研究 播种苗 苗木生长 肥料因子 最佳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GPS的SPOT5遥感影像几何精校正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双福 刘庆忠 +3 位作者 芦静 李晓光 于海媛 王峰洁 《吉林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采用DGPS系统中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均匀地选取地面控制点,利用ERDAS IMAGINE9.1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天桥岭林业局太阳林场的SPOT5遥感影像进行了几何精校正。结果表明:采用3次多项式校正,相应面积控制点个数比在0.06~0.09(个.km-2)之... 采用DGPS系统中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均匀地选取地面控制点,利用ERDAS IMAGINE9.1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天桥岭林业局太阳林场的SPOT5遥感影像进行了几何精校正。结果表明:采用3次多项式校正,相应面积控制点个数比在0.06~0.09(个.km-2)之间时校正精度最高,校正后误差为0.603个像元,即1.508 m。此方法不仅可以满足林业作业的精度要求,还可使外业工作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SPOT5 DGPS 几何精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生产无醛胶合板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朝发 沈玉英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6-17,38,共3页
用低成本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生产无醛胶合板,其生产工艺与常规脲醛树脂生产胶合板生产工艺相同,成本只有其它非甲醛系胶粘剂的50%,并彻底解决了游离甲醛释放问题。
关键词 异氰酸酯 隐避剂 游离甲醛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播种苗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轶囡 林玉梅 +4 位作者 任军 杨伟囡 刘云良 吴相菊 陶艳文 《吉林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8-10,33,共4页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对红松播种苗进行了施肥效应研究,测定了不同施肥组合条件下苗木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苗木生长的各肥料因子的顺序依次为C(追施尿素)、A(施基肥)、B(追施二铵),促进苗木生长的较佳施肥组合为A3(4)B1C3,即基肥用量...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对红松播种苗进行了施肥效应研究,测定了不同施肥组合条件下苗木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苗木生长的各肥料因子的顺序依次为C(追施尿素)、A(施基肥)、B(追施二铵),促进苗木生长的较佳施肥组合为A3(4)B1C3,即基肥用量为有机肥7 500 g/m2+二铵7g/m2或有机肥7 500 g/m2+二铵7 g/m2+硫酸钾12 g/m2;追肥二铵用量为0;追肥尿素的用量为30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播种苗 施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瓣黄刺玫有关性状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国文 宋丽娥 +2 位作者 张勇 张秋艳 吴相菊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6-7,11,共3页
以单瓣黄刺玫为材料,对不同植株的花期及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株之间的花期与有关形态性状相差不大,但与重瓣黄刺玫相比较,花期提早5 d,且花色鲜艳;株间种实性状存在差异,1号树的果实每果含有的平均种子数量和种子的... 以单瓣黄刺玫为材料,对不同植株的花期及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株之间的花期与有关形态性状相差不大,但与重瓣黄刺玫相比较,花期提早5 d,且花色鲜艳;株间种实性状存在差异,1号树的果实每果含有的平均种子数量和种子的宽与长均大于或多于2号树,种子的千粒重分别为23.4 g和19.1 g,1号树的重量为2号树的122.5%,两者差异较大。差异是遗传基础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瓣黄刺玫 性状 果实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