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道眉草鹀营巢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时 张立世 +1 位作者 姜云垒 秦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77,共3页
2012—2015年每年的4—7月份,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对三道眉草鹀的窝卵数和营巢成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道眉草鹀的平均窝卵数为(4.46±0.72)枚·巢^(-1)(n=47),平均孵卵期为(12.44±0.53)d(n=9),孵化率为0.52,Mayfi... 2012—2015年每年的4—7月份,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对三道眉草鹀的窝卵数和营巢成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道眉草鹀的平均窝卵数为(4.46±0.72)枚·巢^(-1)(n=47),平均孵卵期为(12.44±0.53)d(n=9),孵化率为0.52,Mayfield营巢成功率为0.22,直接观察法营巢成功率为0.34。三道眉草鹀营巢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天敌捕食和人为干扰,因此,应加强对西伯利亚山杏的保护和管理,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以提高三道眉草鹀的营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眉草鹀 营巢成功率 人为干扰 窝卵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
2
作者 耿海东 李景玉 +6 位作者 解林红 徐钰 李元果 王铁成 尚丽元 初冬 孙贺廷 《现代畜牧兽医》 2015年第8期11-15,共5页
为确诊引起该养殖场水貂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因,对吉林省某貂场送检的10只水貂进行剖检,根据死亡水貂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经16s r RNA PCR检测、小鼠的致死性试验、细菌分离及生化试验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对该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小... 为确诊引起该养殖场水貂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因,对吉林省某貂场送检的10只水貂进行剖检,根据死亡水貂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经16s r RNA PCR检测、小鼠的致死性试验、细菌分离及生化试验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对该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105.48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水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4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表凋落物引燃概率
3
作者 周勇 王晓娜 +5 位作者 王丽 蒋红卫 张大明 郝沙 孙景花 章林 《森林防火》 2019年第2期19-24,共6页
以长白山主要森林类型红松、蒙古栎、针阔混交和阔叶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为实验材料,通过构建不同含水率、风速、载量及高度的可燃物床层模拟野外情况,使用烟头平置、烟头插入和秸秆明火的引燃方式,对每种情况进行9次重复实验,记录出现明... 以长白山主要森林类型红松、蒙古栎、针阔混交和阔叶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为实验材料,通过构建不同含水率、风速、载量及高度的可燃物床层模拟野外情况,使用烟头平置、烟头插入和秸秆明火的引燃方式,对每种情况进行9次重复实验,记录出现明火的概率。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地表凋落物引燃从易到难为红松林、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3种引燃方式引燃地表凋落物概率从高到低为秸秆明火、烟头插入和烟头平置。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引燃预测效果为针阔混交林最佳、阔叶混交林次之、红松林最差,引燃方式中烟头平置最佳、烟头插入次之、秸秆明火较差。通过科学手段营林和确保农事活动中秸秆远离林缘边界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烟头、秸秆火源对附近森林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凋落物 烟头 秸秆 引燃概率 火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斑腹鹀双亲递食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陶慧娟 姜云垒 +3 位作者 秦博 张博 张立世 李时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雏鸟4日龄以前,雄性递食次数高于雌性;雏鸟4日龄以后,雌性递食次数高于雄性.这种递食行为的性别间差异与雌雄分工有关;除递食以外,暖雏、为雏鸟遮阳等行为由雌鸟承担,而领域防御和警戒等行为由雄鸟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腹鹀 育雏行为 递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斑腹鹀对寄生和捕食风险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艳东 姜云垒 +2 位作者 秦博 张立世 刘丽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捕食和巢寄生是影响栗斑腹鹀存活和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伦花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通过摆放标本实验,探讨了栗斑腹鹀在捕食和寄生风险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 捕食和巢寄生是影响栗斑腹鹀存活和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风险,其行为对策可能不同.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敖伦花和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亥图,通过摆放标本实验,探讨了栗斑腹鹀在捕食和寄生风险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对捕食者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反应最强烈;其次为寄生者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对中性对照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反应强度最弱.说明栗斑腹鹀具有识别不同类型风险的能力,并能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应对不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腹鹀 标本 行为对策 报警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