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吉林省与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自给率对比分析
1
作者
荆文礼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1995年第4期31-32,共2页
一、1993年全国文化系统共有2698个艺术表演团体,在国内演出4081万场,比1992年减少1.72万场,下降4%,其中在农村演出26.43万场,比上年减少1.49万场.下降5.3%。自给率为41.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每团年内演出151场,比上年减...
一、1993年全国文化系统共有2698个艺术表演团体,在国内演出4081万场,比1992年减少1.72万场,下降4%,其中在农村演出26.43万场,比上年减少1.49万场.下降5.3%。自给率为41.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每团年内演出151场,比上年减少4场。我省共有66个(含集体4个)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10700场,其中在农村演出5700场,分别比上年减少837场,895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给率
艺术表演团体
演出
吉林省
艺术团
场次
文化系统
戏曲
吉林市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奉天落子的兴盛——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五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3-40,共8页
这是近些年来首次全面论述奉天落子的文章。全文从评剧的形成、最初传入东北情况直至奉落子的兴盛及其原因都作了全面地论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1895年至1901年之际出现的“折出”戏为评剧形成的标志,并进而认定1902年之后评剧即已...
这是近些年来首次全面论述奉天落子的文章。全文从评剧的形成、最初传入东北情况直至奉落子的兴盛及其原因都作了全面地论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1895年至1901年之际出现的“折出”戏为评剧形成的标志,并进而认定1902年之后评剧即已传入东北。从1919年至1931年,由于关内众多评剧班社云集东北,使评剧中心转移至东北,并有大批女演员开始担当起评剧的主角,从而促使评剧在东北迅猛发展,形成了奉天落子的兴盛局面。而通俗生动、剧目新颖、特色鲜明,则是奉天落子兴盛的根本原因。这些艺术经验既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它不论对传统的或是新的戏曲剧种的发展均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天落子
大口落子
折出
警世戏社
女旦
李派
后来居上
艺术特色
粗犷豪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京剧史略(上)——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3-47,51,共6页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种具有整体优势,演员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有适应观众需要的剧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京剧日趋衰落,而解放区的京剧则发生了崭新变化。戏班进行了民主改革,艺人成了剧团的主人。在艺术改革方面,既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删除有害成分,又大力编演新剧目。一批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陵宫皮簧班
三大演出中心
牛子厚
关外唐
旧剧改革
京剧现代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京剧史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下)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种具有整体优势,演员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有适应观众需要的剧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京剧日趋衰落,而解放区的京剧则发生了崭新变化。戏班进行了民主改革,艺人成了剧团的主人。在艺术改革方面,既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删除有害成分,又大力编演新剧目。一批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陵宫皮簧班
三大演出中心
牛子厚
关外唐
旧剧改革
京剧现代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龙戏音乐概述
被引量:
1
5
作者
毕凤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黄龙戏
音乐特征
唱腔音乐
句式结构
戏曲音乐
文武场
剧种
基本格式
影调
地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西安鼓乐的译谱再谈日本都节调式(音阶)的成因
被引量:
4
6
作者
李来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7,共5页
所谓“去四七小调式音阶”的日本都节调式音阶,实际上是导源于中国传统音阶的一种变异形式,即“有半音的正声音阶”而非西洋七声音阶的缩略。其成因可归之于古谱本身所具有的多义性.这种情形在今日西安鼓乐的古谱译解中亦屡见不鲜。
关键词
西安鼓乐谱
日本都节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吉剧音乐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
1
7
作者
先程
于国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4-115,共2页
一、从单一基调走向多元基调吉剧唱腔是以二人转中的主要曲牌为基调,借鉴其它剧种之长,实行男女分腔、行当分腔和板眼变化的唱腔.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柳调”、“嗨调”两类声腔和一些曲牌专调. 1、柳调系统 (1)柳调女腔:a、以东北二人转...
一、从单一基调走向多元基调吉剧唱腔是以二人转中的主要曲牌为基调,借鉴其它剧种之长,实行男女分腔、行当分腔和板眼变化的唱腔.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柳调”、“嗨调”两类声腔和一些曲牌专调. 1、柳调系统 (1)柳调女腔:a、以东北二人转音乐中主要曲牌“红柳子”为基调.b、以东北“二人转”中主要曲牌“三节板”为基调.柳调女腔的两个基调,各有其特性及独特的表现功能,但又相融为一炉,极为合谐,可任其交替与交融. (2)柳调男腔:a、以“二人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男女分腔
曲牌
音乐风格
吉剧
基调
初步形成
行当分腔
唱腔
表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燕乐二十八调缘何无徵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来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6-57,共2页
唐、宋以来的燕乐二十八调中,宫、商、角、羽齐备,而独无其徵,究其原因,既与其音律之载体———四弦四柱的琵琶形制和基本定弦法有关,又与其唐人的音乐理念和政治思想观念相涉。至宋代,则因其运应火德而力倡徵调,“足以道和而化俗”。...
唐、宋以来的燕乐二十八调中,宫、商、角、羽齐备,而独无其徵,究其原因,既与其音律之载体———四弦四柱的琵琶形制和基本定弦法有关,又与其唐人的音乐理念和政治思想观念相涉。至宋代,则因其运应火德而力倡徵调,“足以道和而化俗”。从而应合了音乐实践中大量存在徵调乐(歌)曲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燕乐
二十八调
徵
五弦琵琶
四弦四柱琵琶
音律
定弦法
音乐理念
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了那簇心中的圣火——记满族音乐家石光伟
9
作者
黄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8-51,共4页
据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显示,六十岁是人生的第二个风华正茂时期。可站在我面前的满族音乐家石光伟,或许是因癌症的折磨,或许是因生活的沧桑,不到六十的人却显得那样苍老。
关键词
满族音乐文化
吉林省
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满族民歌
满族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
传统音乐
炯炯有神的眼睛
中国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满族萨满音乐品格浅说
被引量:
1
10
作者
隋安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萨满音乐
满族先民
萨满教
混生性
人与神
少数民族
人类童年
萨满神歌
原始文化
礼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探小三度音程在京剧唱腔中的妙用
11
作者
梁秀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3-73,共1页
诸多的音乐品种的不同风格是由不同的音程连接方式构成的.京剧观众的听戏之瘾?与小三度音程循行各类唱腔之中不无关系.如《生死恨》的(二黄散板): 小三度音程衔接十多次,在低音区加深柔媚之感.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
诸多的音乐品种的不同风格是由不同的音程连接方式构成的.京剧观众的听戏之瘾?与小三度音程循行各类唱腔之中不无关系.如《生死恨》的(二黄散板): 小三度音程衔接十多次,在低音区加深柔媚之感.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二黄导板)的“气冲霄汉”却用高音区的小三度抒发豪情. 一、音程方式:主要是围绕角音、徵音、羽音、商音、宫音迂回的小三度音程. 二、各流派唱腔中的不同的小三度音程运用:言(菊朋)派的《卧龙吊孝》与杨(宝森)派的《击鼓骂曹》迂回于低音区.麒(麟童)派的《徐策跑城》以小三度音程在演唱中的细心雕琢.程(砚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音
京剧唱腔
音程
连接方式
现代京剧
流派唱腔
二黄散
音区
音乐创作
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故创新 继往开来──东北地方戏音乐诀谚的研释
12
作者
那炳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东北地方戏
戏曲音乐
创新
艺诀
演员
唱腔
拉场戏
音乐创作
二人转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林省与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自给率对比分析
1
作者
荆文礼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1995年第4期31-32,共2页
文摘
一、1993年全国文化系统共有2698个艺术表演团体,在国内演出4081万场,比1992年减少1.72万场,下降4%,其中在农村演出26.43万场,比上年减少1.49万场.下降5.3%。自给率为41.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每团年内演出151场,比上年减少4场。我省共有66个(含集体4个)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10700场,其中在农村演出5700场,分别比上年减少837场,895场。
关键词
自给率
艺术表演团体
演出
吉林省
艺术团
场次
文化系统
戏曲
吉林市
农村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奉天落子的兴盛——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五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世祥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3-40,共8页
文摘
这是近些年来首次全面论述奉天落子的文章。全文从评剧的形成、最初传入东北情况直至奉落子的兴盛及其原因都作了全面地论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1895年至1901年之际出现的“折出”戏为评剧形成的标志,并进而认定1902年之后评剧即已传入东北。从1919年至1931年,由于关内众多评剧班社云集东北,使评剧中心转移至东北,并有大批女演员开始担当起评剧的主角,从而促使评剧在东北迅猛发展,形成了奉天落子的兴盛局面。而通俗生动、剧目新颖、特色鲜明,则是奉天落子兴盛的根本原因。这些艺术经验既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它不论对传统的或是新的戏曲剧种的发展均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奉天落子
大口落子
折出
警世戏社
女旦
李派
后来居上
艺术特色
粗犷豪放
Keywords
Fengtian Luozi,big-mouth Luozi,period,Jingshi Therter,actrees,the Lee's,coming up sooner,art character.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京剧史略(上)——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世祥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3-47,51,共6页
文摘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种具有整体优势,演员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有适应观众需要的剧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京剧日趋衰落,而解放区的京剧则发生了崭新变化。戏班进行了民主改革,艺人成了剧团的主人。在艺术改革方面,既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删除有害成分,又大力编演新剧目。一批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应运而生。
关键词
永陵宫皮簧班
三大演出中心
牛子厚
关外唐
旧剧改革
京剧现代戏
Keywords
Forever mausoleum palace xipi and erhuang operas class
three big performances centers
Niu Zihou
old - style drama reform
Peking opera modern drama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京剧史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下)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世祥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文摘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种具有整体优势,演员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有适应观众需要的剧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京剧日趋衰落,而解放区的京剧则发生了崭新变化。戏班进行了民主改革,艺人成了剧团的主人。在艺术改革方面,既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删除有害成分,又大力编演新剧目。一批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应运而生。
关键词
永陵宫皮簧班
三大演出中心
牛子厚
关外唐
旧剧改革
京剧现代戏
Keywords
Forever mausoleum palace xipi and erhuang operas class
three big performances centers
Niu Zihou
old-style drama reform
Peking opera modern drama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龙戏音乐概述
被引量:
1
5
作者
毕凤岐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黄龙戏
音乐特征
唱腔音乐
句式结构
戏曲音乐
文武场
剧种
基本格式
影调
地方性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西安鼓乐的译谱再谈日本都节调式(音阶)的成因
被引量:
4
6
作者
李来璋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7,共5页
文摘
所谓“去四七小调式音阶”的日本都节调式音阶,实际上是导源于中国传统音阶的一种变异形式,即“有半音的正声音阶”而非西洋七声音阶的缩略。其成因可归之于古谱本身所具有的多义性.这种情形在今日西安鼓乐的古谱译解中亦屡见不鲜。
关键词
西安鼓乐谱
日本都节调式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吉剧音乐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
1
7
作者
先程
于国忠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吉林省
吉剧团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文摘
一、从单一基调走向多元基调吉剧唱腔是以二人转中的主要曲牌为基调,借鉴其它剧种之长,实行男女分腔、行当分腔和板眼变化的唱腔.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柳调”、“嗨调”两类声腔和一些曲牌专调. 1、柳调系统 (1)柳调女腔:a、以东北二人转音乐中主要曲牌“红柳子”为基调.b、以东北“二人转”中主要曲牌“三节板”为基调.柳调女腔的两个基调,各有其特性及独特的表现功能,但又相融为一炉,极为合谐,可任其交替与交融. (2)柳调男腔:a、以“二人转”
关键词
二人转
男女分腔
曲牌
音乐风格
吉剧
基调
初步形成
行当分腔
唱腔
表现功能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燕乐二十八调缘何无徵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来璋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6-57,共2页
文摘
唐、宋以来的燕乐二十八调中,宫、商、角、羽齐备,而独无其徵,究其原因,既与其音律之载体———四弦四柱的琵琶形制和基本定弦法有关,又与其唐人的音乐理念和政治思想观念相涉。至宋代,则因其运应火德而力倡徵调,“足以道和而化俗”。从而应合了音乐实践中大量存在徵调乐(歌)曲的客观存在。
关键词
唐代
燕乐
二十八调
徵
五弦琵琶
四弦四柱琵琶
音律
定弦法
音乐理念
政治思想
分类号
J613.6 [艺术—音乐]
J609.24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了那簇心中的圣火——记满族音乐家石光伟
9
作者
黄明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8-51,共4页
文摘
据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显示,六十岁是人生的第二个风华正茂时期。可站在我面前的满族音乐家石光伟,或许是因癌症的折磨,或许是因生活的沧桑,不到六十的人却显得那样苍老。
关键词
满族音乐文化
吉林省
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满族民歌
满族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
传统音乐
炯炯有神的眼睛
中国音乐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满族萨满音乐品格浅说
被引量:
1
10
作者
隋安福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萨满音乐
满族先民
萨满教
混生性
人与神
少数民族
人类童年
萨满神歌
原始文化
礼俗文化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探小三度音程在京剧唱腔中的妙用
11
作者
梁秀成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3-73,共1页
文摘
诸多的音乐品种的不同风格是由不同的音程连接方式构成的.京剧观众的听戏之瘾?与小三度音程循行各类唱腔之中不无关系.如《生死恨》的(二黄散板): 小三度音程衔接十多次,在低音区加深柔媚之感.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二黄导板)的“气冲霄汉”却用高音区的小三度抒发豪情. 一、音程方式:主要是围绕角音、徵音、羽音、商音、宫音迂回的小三度音程. 二、各流派唱腔中的不同的小三度音程运用:言(菊朋)派的《卧龙吊孝》与杨(宝森)派的《击鼓骂曹》迂回于低音区.麒(麟童)派的《徐策跑城》以小三度音程在演唱中的细心雕琢.程(砚秋)
关键词
三度音
京剧唱腔
音程
连接方式
现代京剧
流派唱腔
二黄散
音区
音乐创作
无关系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故创新 继往开来──东北地方戏音乐诀谚的研释
12
作者
那炳晨
机构
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东北地方戏
戏曲音乐
创新
艺诀
演员
唱腔
拉场戏
音乐创作
二人转
辩证法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吉林省与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自给率对比分析
荆文礼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奉天落子的兴盛——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五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北京剧史略(上)——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北京剧史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下)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龙戏音乐概述
毕凤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西安鼓乐的译谱再谈日本都节调式(音阶)的成因
李来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吉剧音乐的发展走向
先程
于国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燕乐二十八调缘何无徵
李来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为了那簇心中的圣火——记满族音乐家石光伟
黄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满族萨满音乐品格浅说
隋安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略探小三度音程在京剧唱腔中的妙用
梁秀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温故创新 继往开来──东北地方戏音乐诀谚的研释
那炳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