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焕峰 李东复 +2 位作者 李迎杰 郑永晨 王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1201-3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7.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00%(P=0.0427,RR=2.391);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HLA-DRB1*07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48%,12.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066,RR=6.35;P=0.0046,RR=7.00)及HBV感染自然恢复组1.56%(P=0.0183,RR=8.17;P=0.0136,RR=9.00);而所检测HLA-DRB1座位的其它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病与HLA-DRB1*1201-3、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仅与HLA-DRB1*0701等位基因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肝硬化 等位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酸对肝癌HepG2细胞索拉非尼化疗增敏作用
2
作者 刘百坤 王志茹 赵文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目的观察五倍子酸(GA)联合索拉非尼(Sora)对HepG2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A组、Sora组和GA+Sora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ompuSyn软件分析联合用药指数(CI值);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五倍子酸(GA)联合索拉非尼(Sora)对HepG2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A组、Sora组和GA+Sora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ompuSyn软件分析联合用药指数(CI值);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肝癌HepG2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右下方,植瘤6 d后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GA组、Sora组和GA+Sora组,每周测量1次肿瘤大小和质量,药物干预21 d,处死裸鼠,取肿瘤称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GA和Sora作用HepG2细胞48 h的IC_(50)值分别为(123.47±5.16)μmol/L和(9.87±0.98)μmol/L,Sora与70μmol/L GA(IC_(30))联用后,IC_(50)降至(2.06±0.35)μmol/L,不同浓度Sora与70μmol/L GA联合用药CI值均<1;各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34.0±20.4、147.0±12.1、129.3±13.3、73.0±7.6,GA+Sora组细胞克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处理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8±0.29)%、(15.17±1.56)%、(18.65±1.48)%和(34.60±5.36)%,GA+Sor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55.59±5.08)%、(29.34±4.36)%、(21.80±5.16)%和(6.47±2.75)%,GA+Sora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处理48 h后,各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23.7±13.0、168.3±10.9、155.3±29.1和62.7±19.7,GA+Sora组穿膜细胞数低于对照组、GA组和Sora组(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GA组、Sora组和GA+Sora组细胞中MMP-2、MMP-9、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Bcl-2关联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GA组、Sora组和GA+Sora肿瘤体积和瘤重均比对照组减小(P值均<0.05);与Sora组比较,GA+Sora组裸鼠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均明显减少(P值均<0.05)。结论GA对Sora化疗有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A和Sora联用后促进HepG2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迁移、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索拉非尼 五倍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3
作者 王志茹 赵文静 陈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3-498,共6页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G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GA(0、5、10、20、30、40、50μg/mL)处理肝癌HepG2细胞24 h和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IC_(50)值;实验分为对照组(HepG...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G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GA(0、5、10、20、30、40、50μg/mL)处理肝癌HepG2细胞24 h和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IC_(50)值;实验分为对照组(HepG2细胞)、5μg/mL GA组、10μg/mL GA组、20μg/mL GA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A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GA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G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GA作用HepG2细胞24 h和48 h的IC50值为(38.02±2.58)μg/mL和(18.36±1.54)μg/mL。对照组、5μg/mL GA组、10μg/mL GA组、20μg/mL GA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39.00±29.45)个、(210.00±19.00)个、(144.33±16.03)个、(57.00±9.55)个,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的迁移率分别为42.62%±7.82%、35.34%±6.42%、21.85%±4.42%、12.57%±3.54%,穿膜细胞数目分别为(230.30±15.30)个、(182.12±12.60)个、(137.20±7.50)个、(124.40±6.80)个,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的相对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处理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67%±0.08%、13.27%±1.07%、20.94%±2.45%、40.74%±2.63%,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MMP-2、MMP-9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Bcl-2关联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GA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Bcl-2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肝肿瘤 实验性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2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曦 孙国军 +4 位作者 赵文静 焦健 刘松涛 梁冰 刘双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无菌抽取骨髓180~200 ml,用负收集法分离提取骨髓血干细胞,然后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储...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无菌抽取骨髓180~200 ml,用负收集法分离提取骨髓血干细胞,然后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储备功能、肝脏超声和肝脏CT,并观察同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时ALT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CHE、PTA、AFP于术后4、8及12周增高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于术后12周时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时肝脏CT,其门脉一级分支平面面积与术前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术后,所有患者精神、体力、食欲明显好转,均未发现细胞移植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肝脏储备功能改善明显,缩小的肝脏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宫嫚 周超 +18 位作者 张宁 孙克伟 张振刚 李瀚旻 李秀惠 杨宏志 李芹 王林 周小舟 毛德文 过建春 卓蕴慧 王宪波 邓欣 王介非 曹武奎 张淑琴 张明香 李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纳入所有0周合并HE的患者125例。观察2组8周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8周病死率分别为27.5%、50.0%(χ~2=5.630,P=0.018),8周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2 d、28.4 d,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60.4%、32.5%(χ~2=6.187,P=0.01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是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风险比(HR)=0.424,P=0.018,95%可信区间(95%CI):0.208~0.864],高TBil(HR=1.063,P=0.042,95%CI:1.002~1.128)、低PTA(HR=0.942,P=0.044,95%CI:0.890~0.998)、ACLF分期晚期(HR=2.737,P=0.009,95%CI:1.287~5.818)、合并消化道出血(HR=5.291,P=0.003,95%CI:1.736~16.126)是8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V-ACLF合并HE患者的8周病死率,提高8周生存概率,延长生存时间。TBil、PTA、疾病分期、消化道出血是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肝炎病毒 乙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司他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曦 梁冰 +1 位作者 王一歌 樊晓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探讨奥利司他(orlistat)在治疗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选择体重指数(BM I)在25和32之间,伴有肝功能异常的NAFLD患者30例,给予奥利司他120mg,日三次口服,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体重、BM I、腰围、腰臀比及... 探讨奥利司他(orlistat)在治疗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选择体重指数(BM I)在25和32之间,伴有肝功能异常的NAFLD患者30例,给予奥利司他120mg,日三次口服,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体重、BM I、腰围、腰臀比及血压明显下降(P值均<0.001);肝功能中ALT、AST、GGT、Tch、TG及IR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肝脏CT密度值及肝/脾CT密度比值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奥利司他可有效地减少NAFLD患者肝脏内脂肪沉积,改善肝功能和相关代谢综合征,可作为肥胖伴NAFLD的药物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奥利司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调查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丽英 王江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3-434,共2页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随机选取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硬化者36例)和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硬化者92例),将其分为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进行对照分析。此外还随机选取1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随机选取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硬化者36例)和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硬化者92例),将其分为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进行对照分析。此外还随机选取1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3例常规体检人群检测HCV感染状况。134例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者27例(20.15%),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8.86%;而且HCV感染病程越长、年龄越大者Ⅱ型糖尿病并发率越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HCV感染者并发糖尿病的机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HCV感染者Ⅱ型糖尿病并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合并肝硬化者并发率更高;Ⅱ型糖尿病的患者HCV感染的几率也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除HBV母婴传播的实施案例与经验介绍
8
作者 罗雅丽 王维 +6 位作者 潘禹辰 姜晶 郑寒龙 吴雪丽 陈慧 朱世奔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5-2151,共7页
HBV母婴传播的减少是实现消除HBV的关键步骤。“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于2015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是集科学防治和应用性研究于一体的公益项目,目的是通过移动医疗工具“小贝壳”手机应用软件对乙型肝炎孕妇... HBV母婴传播的减少是实现消除HBV的关键步骤。“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于2015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是集科学防治和应用性研究于一体的公益项目,目的是通过移动医疗工具“小贝壳”手机应用软件对乙型肝炎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以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HBV母婴传播。目前,“小贝壳”项目已覆盖全国,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了详细的实施策略、成功的实践经验及可靠的数据支持,对全球实现消除HBV母婴传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4个典型案例的“小贝壳”项目实施策略及其成效,为进一步理解和阻断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小贝壳”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及其自然清除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东生 潘煜 +6 位作者 牛俊奇 姜晶 姜艳芳 张鹏 冯相伟 赵大辉 杨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自然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411例HCV感染者(男性225人,女性186人)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多态性检测;对HCV感染...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自然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411例HCV感染者(男性225人,女性186人)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多态性检测;对HCV感染者进行病毒定量的检测,比较HCV感染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慢性丙型肝炎(CHC)人群和丙型肝炎自愈人群IL-28B基因变异位点的差异以及不同基因型的携带者病毒定量的差异。结果中国健康人群IL-28B基因变异位点rs12979860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6%,与日本人相近,与欧洲人群相差较大。SNP(rs12979860)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HCV感染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P=0.072),C/C基因型CHC人群病毒定量水平高于C/T基因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丙型肝炎自愈人群中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 CHC人群rs12979860 SNP基因型与健康人群表达无明显差别,该基因型(rs12979860)不是HCV的易感基因,其CC基因型并不能预测丙型肝炎发生自愈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5-三羟基苯甲酸对H_(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文静 牛凤兰 +2 位作者 刘作家 郗艳丽 李广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TBA)对H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和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TBA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 目的: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TBA)对H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和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TBA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2mL.10g-1灌胃给药,阳性药对照组CTX20mg.kg-1腹腔注射,TBA低、中、高剂量组TBA溶液0.13、0.25和0.50g.kg-1灌胃给药,每天固定时间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检测各组小鼠实体瘤质量、小鼠生存时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A中剂量组和CTX阳性药对照组小鼠平均瘤质量下降(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A中剂量组和CTX阳性药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延长(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A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升高(P<0.05),中剂量组血清MDA水平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GSH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BA灌胃给药可以不同程度抑制H22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TBA可以清除荷瘤小鼠体内自由基,上调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抗肿瘤药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酸通过调节人肝癌HepG-2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海英 张文馨 +1 位作者 赵文静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观察五倍子酸(G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3.125、6.250、12.500、25.000、50.000和100.000 mg·L^-1)GA处理HepG-2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3.125、6.250... 目的:观察五倍子酸(G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3.125、6.250、12.500、25.000、50.000和100.000 mg·L^-1)GA处理HepG-2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3.125、6.250、12.500、25.000、50.000及100.000 mg·L^-1 GA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及6.25,12.50,25.00 mg·L^-1 GA组,采用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动态全过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TP)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量,吖啶橙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GA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6.25、12.50和25.00 mg·L^-1 GA组细胞基础有氧呼吸、最大有氧呼吸能力、有氧呼吸储备能力和ATP产生量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MMP和AT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胞浆中Cyt C蛋白表达量增加,线粒体中Cyt C蛋白表达量降低,吖啶橙染色可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碎裂和染色质凝集,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GA可以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A降低MMP和抑制线粒体OXPHOS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酸 肝肿瘤 细胞凋亡 能量代谢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2例40岁以上慢性HBV携带者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海英 王雅君 +3 位作者 王明 张淑芹 吕胜军 陈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观察40岁以上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5年8月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年龄≥40岁慢性HBV携带者442例。所有患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采用快速穿刺法取肝组织进行检查,统计G2S2以上及肝硬化患者的比例,观察HBV感染病... 目的观察40岁以上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5年8月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年龄≥40岁慢性HBV携带者442例。所有患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采用快速穿刺法取肝组织进行检查,统计G2S2以上及肝硬化患者的比例,观察HBV感染病史肝功能、BMI、Fibro Scan与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关系。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危险因素;采用Kappa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442例年龄≥40岁的慢性HBV携带者中,肝纤维化分级分期≥G2S2的患者占56.56%,肝硬化患者占20.14%。HBV感染病史的长短及BMI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关联,病史超过10年[比值比(OR)=64.06,95%可信区间(95%CI):33.72~121.69,P<0.001]、BMI≥24 kg/m2(OR=6.93,95%CI:4.64~10.35,P<0.001)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肝纤维化分级分期≥G2S2的患者与<G2S2的患者相比,ALT、AST、腺苷脱氨酶、GGT、ALP及前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00、2.16、25.35、47.73、12.62、13.38,P值均<0.05)。Fibro Scan检测与肝活组织检查诊断肝硬化的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76,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一致性较好。结论应重视40岁以上慢性HBV携带者的监测与管理,尤其对于ALT水平>30 U/L以及Fibro Scan提示有明显纤维化的患者,需尽早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艳娟 杨梓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压正常,肝功能明显异常(合并胆红素增高)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150 mg,对照组给予甘草酸苷120 mg,均以5%葡萄糖(糖...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压正常,肝功能明显异常(合并胆红素增高)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150 mg,对照组给予甘草酸苷120 mg,均以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的好转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乏力、腹胀、食欲差等不适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甘草酸苷比较,异甘草酸镁可以快速、有效地减轻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乏力、腹胀、食欲差等不适症状,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可作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异甘草酸镁 甘草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艳娟 孙喆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继续行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优思弗口服。用法用量:按体重每日10 mg/kg。体重...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继续行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优思弗口服。用法用量:按体重每日10 mg/kg。体重60 kg,每日剂量2粒,早晚各1粒;体重80 kg,每日剂量3粒,早、中、晚各1粒;体重100 kg,每日剂量4粒,早、中各1粒,晚2粒。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国产)每日8~10 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治疗均为26周。结果全部患者完成26周治疗。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中的ALT、GGT、TBil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皮肤瘙痒及乏力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熊去氧胆酸片(国产)相比,优思弗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各项酶学指标,治疗皮肤瘙痒及乏力的有效率高,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首选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自身免疫疾病 熊脱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HBsAg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曦 赵文静 +1 位作者 孙岩 殷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达到HBV DNA<20 IU/ml、ALT水平正常...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达到HBV DNA<20 IU/ml、ALT水平正常、0.05 IU/ml<HBsAg定量<1500 IU/ml,序贯PEG-IFNα-2b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51例。收集基线及治疗12、24、36、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抗-HBs定量、HBV DNA定量、ALT检测结果。治疗48周时,出现HBsAg清除为应答组(19例),HBsAg未清除为非应答组(32例)。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基线HBsAg定量对治疗48周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结果PEG-INFα-2b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19例(37.25%),其中基线HBsAg定量≤10 IU/ml者7例、10 IU/ml<HBsAg定量≤100 IU/ml者9例、100 IU/ml<HBsAg定量≤500 IU/ml、500 IU/ml<HBsAg定量≤1000 IU/ml及1000 IU/ml<HBsAg定量≤1500 IU/ml各1例;HBsAg血清学转换8例(15.69%),其中10 IU/L<抗-HBs≤100 IU/L 4例,100 IU/L<抗-HBs≤500 IU/L 3例,抗-HBs>500 IU/L 1例。应答组基线HBsAg定量明显低于非应答组[16.38(2.25~61.62)IU/ml vs 363.73(110.14~927.7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2,P<0.001)。治疗12、24周两组血清ALT水平均升高,应答组与非应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00(55.00~123.00)U/L vs 49.00(34.00~65.00)U/L、78.00(46.00~88.00)U/L vs 48.08(29.79~71.75)U/L,Z值分别为-2.286、-2.617,P值均<0.05]。PEG-INFα-2b治疗12、24周时,应答组HBsAg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非应答组[91.77(49.62~99.28)%vs 44.03(15.75~68.90)%,99.00(98.00~100.00)%vs 77.94(37.02~89.60)%,Z值分别为-3.312、-5.100,P值均<0.05]。停药随访24周19例HBsAg清除者均维持应答,HBsAg血清学转换7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sAg水平可预测治疗48周HBsAg的清除率,其最佳预测值为86.36 IU/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可信区间:0.764~0.98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4%和84.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和84.37%。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HBsAg低水平(≤100 IU/ml)的CHB患者,序贯PEG-INFα-2b治疗能够明显提高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特别是治疗早期HBsAg降幅明显、ALT水平明显升高者,有助于治疗48周HBsAg的清除。基线HBsAg定量<86.36 IU/ml可预测48周HBsAg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求恩精神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夏燕来 王晓荣 何明刚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96,共3页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必修课,是医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阐释了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铸魂育人价值,以吉林大学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为例,从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营造医学人文氛围、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和发挥医院文化...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必修课,是医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阐释了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铸魂育人价值,以吉林大学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为例,从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营造医学人文氛围、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和发挥医院文化的引领作用方面探讨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模式,分析白求恩精神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探究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素养 白求恩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樊晓红 胡玉琳 朱红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72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0个月)、治疗中(9、12、18个月)YMDD变异的情况、HBVDNA定量水平、两对半等指标。结果72例CHB患者...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72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0个月)、治疗中(9、12、18个月)YMDD变异的情况、HBVDNA定量水平、两对半等指标。结果72例CHB患者中,拉米夫定治疗前未检查出YMDD变异,治疗9、12、18个月分别检出YMDD变异8例(11.1%),17例(23.6%),28例(38.9%),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P<0.05)。另外用药前HBVDNA定量>108copies/ml与HBVDNA定量<108copies/ml相比YMDD变异率显著升高(P<0.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YMDD变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YMDD变异的发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产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YMDD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艳娟 叶春艳 宋效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1-162,165,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急性乙型肝炎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健康体检的36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目的研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急性乙型肝炎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健康体检的36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并与对照组比较。对异常者1周后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后每周复查1次,直至正常,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T4、TT3、FT4、FT3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较对照组降低,但TSH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TT4、TT3、FT4、FT3高于正常值者在第三周全部转为正常。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T4、TT3、FT4、FT3水平升高,对于升高超过正常值者不需要治疗,随着肝功能逐渐好转,短期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甲状腺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误诊4例报告
19
作者 杨志刚 蔡雨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62-963,共2页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性患者,50岁,因"皮肤瘙痒1个月,乏力、黄疸10余天"于2011年1月28日入院。无发热、恶心、腹胀及腹痛,每日排不成形黄色稀便4-5次;查体:周身散在搔抓痕,伴出血点,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腹部无压痛,墨菲征阴性;肝炎病...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性患者,50岁,因"皮肤瘙痒1个月,乏力、黄疸10余天"于2011年1月28日入院。无发热、恶心、腹胀及腹痛,每日排不成形黄色稀便4-5次;查体:周身散在搔抓痕,伴出血点,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腹部无压痛,墨菲征阴性;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甘油三脂6.36 mmol/L,胆固醇7.58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误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姜红丽 祁亚宾 +1 位作者 张睿 胡玉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32例,同时收集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为对照。统计并分析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自身抗体...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32例,同时收集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为对照。统计并分析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自身抗体的种类及滴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肝损伤药物种类、发病时间、肝功能生化、凝血常规指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60.6%(80/132),主要为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6.1%、12.9%、3.0%,抗体滴度以低滴度、中滴度为主。慢性乙型肝炎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45.8%(44/96),低于药物性肝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7)。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分型、Child-Pugh分级均无关;与用药时间相关,用药时间>1个月与≤1个月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9%vs 40.6%,χ~2=7.963,P=0.004 8)。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主要以低、中滴度自身抗体为主,抗核抗体最为常见。用药时间越长,自身抗体的检出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