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中部地区石咀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群 任云生 +3 位作者 孙新浩 李京谋 裴福萍 吕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51-252,共2页
东北地区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和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与叠加。研究表明,古亚洲洋沿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线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闭合。而吉林中部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交汇部位,是研究古生代... 东北地区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和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与叠加。研究表明,古亚洲洋沿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线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闭合。而吉林中部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交汇部位,是研究古生代成矿作用的有利地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晚古生代矿床在吉林东部延吉地区陆续被识别出来,而吉林中部地区的古生代矿床却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石咀铜多金属矿床 矽卡岩 早二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东北缘张三沟岩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承东 张福勤 +4 位作者 苗来成 杜玉林 花艳秋 许雅雯 康淑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2-650,共9页
出露于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张三沟岩组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和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517±9Ma、2518±7Ma和2534±26Ma原岩年龄,2439±24Ma、2464±7... 出露于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张三沟岩组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和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517±9Ma、2518±7Ma和2534±26Ma原岩年龄,2439±24Ma、2464±73Ma和2433±71Ma变质年龄。这表明该套变质岩层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变质时代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结合区域资料,其变质年龄可能代表了古龙岗陆块与位于其北东侧的其它陆块(如佳木斯陆块)碰撞造山的时代,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年代学 张三沟岩组 华北陆块东北缘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罗平县雄武镇地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佩民 张建国 +4 位作者 杨自安 刘碧虹 肖文进 唐淑梅 郑跃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9-775,共7页
以含铁矿物和含羟基矿物在ETM数据的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所具有的特征光谱为依据,在滇东雄武镇地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适宜的主分量图像,对其进行均值滤波、密度分割等处理,获得了高值级、中值级和低值级3种级别的铁化和泥化蚀变异... 以含铁矿物和含羟基矿物在ETM数据的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所具有的特征光谱为依据,在滇东雄武镇地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适宜的主分量图像,对其进行均值滤波、密度分割等处理,获得了高值级、中值级和低值级3种级别的铁化和泥化蚀变异常信息。结合成矿地层、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重砂异常等多元信息进行遥感成矿预测,提出铜钼汞和铜钼Ⅰ级成矿预测区各1个、铜锌Ⅱ级成矿预测区1个、锌砷锑和铁铜Ⅲ级成矿预测区各1个,为该区进一步开展普查找矿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 雄武镇背斜 光谱异常 遥感蚀变信息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北麓二叠系芦草沟组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哲 徐光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0-202,236,共4页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对新疆格格达山北麓地层的沉积环境有了明确的认识。分析了油页岩在此处赋存的环境因素(为滨湖相及开阔湖相(滨外)环境)。对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芦草沟组地层 油页岩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