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伊通县张家屯水泥用大理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闯 朱航 +1 位作者 赵永刚 于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17年第12期97-97,共1页
吉林省伊通县张家屯水泥用大理岩矿位于伊通县城马鞍镇,矿床赋存于早古生界奥陶系上统石缝组,矿床成 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型大理岩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浅灰白色大理岩.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因分析 水泥用大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牟芮霆 裴福萍 +1 位作者 时玉芹 魏敬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1131,共15页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值,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安山岩形成于(285±2)Ma,即早二叠世。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样品SiO2质量分数为51.29%~58.91%,Mg#值为39~66,属于拉斑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综合研究认为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岩浆来自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形成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华北板块北缘早二叠世处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作用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火山岩 吉林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上元古界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对新元古代冰期时代的制约 被引量:55
3
作者 徐备 寇晓威 +2 位作者 宋彪 卫巍 王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57-2862,共6页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贝义西组顶部火山岩锆石的 SHRIMP 定年结果为732±7Ma,它表明贝义西冰期的上限。考虑该组杂砾岩之下火山岩已有的定年结果,贝义西冰期的时限为740~732Ma。综合上元古界三层火山岩 SHRIMP 定年结果,可以明确地...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贝义西组顶部火山岩锆石的 SHRIMP 定年结果为732±7Ma,它表明贝义西冰期的上限。考虑该组杂砾岩之下火山岩已有的定年结果,贝义西冰期的时限为740~732Ma。综合上元古界三层火山岩 SHRIMP 定年结果,可以明确地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四个含杂砾岩的组限定在三个时间段内,即740Ma 到732Ma 的贝义西组,732Ma 到615Ma 之间的阿勒通沟组和特瑞爱肯组,以及615Ma 到542Ma 之间的汉格尔乔克组,这些年龄段代表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各冰期的时代范围。与冰期有关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表明,贝义西冰期可与 Kaigas 冰期对比;阿勒通沟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可能与 Sturtian 冰期和 Elatina 冰期对比;而汉格尔乔克冰期和 Gaskiers 冰期可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板块 上元古界火山岩 SHRIMP年代学 新元古代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对比 被引量:46
4
作者 何金有 徐备 +4 位作者 孟祥英 寇晓威 刘兵 王宇 米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45-1654,共10页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可分为五个沉积层序,由下到上分别对应于贝义西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特瑞爱肯组至水泉组和汉格尔乔克组。第1层序由贝义西组构成,发育由粗碎屑斜坡扇和低水位楔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向上逐渐变为粉砂岩...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可分为五个沉积层序,由下到上分别对应于贝义西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特瑞爱肯组至水泉组和汉格尔乔克组。第1层序由贝义西组构成,发育由粗碎屑斜坡扇和低水位楔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向上逐渐变为粉砂岩、泥岩的海进体系域,并以向上变粗的退积准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结束,反映陆缘发展初期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第2层序由照壁山组构成,底部为粗粒石英砂岩,向上变为细粒砂岩、页岩互层,上部出现厚约30m 的泥岩,顶部为紫红色砂岩,代表了由低水位经快速海进到高水位的变化过程,整体为水体较浅的滨浅海沉积环境。第3层序由阿勒通沟组构成,为冰成杂砾岩、砂岩、页岩组合,顶部出现厚2~3m 的白云岩,沉积主体为低水位体系域,顶部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第4层序发育最为完整,特瑞爱肯组冰成杂砾岩为低水位体系域,冰成杂砾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为海进体系域,扎摩克提组浊积岩、育肯沟组页岩、水泉组碳酸盐岩为高水位体系域,其中育肯沟组页岩为凝缩段沉积。第5层序低水位体系域由汉格尔乔克组冰成杂砾岩构成,顶部泥灰岩和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由于顶部被寒武系不整合覆盖,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研究区上元古界层序基本可以和我国华南及印度 Lesser Himalaya 地区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新元古代 库鲁克塔格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中—新生代区域断裂系统时空分布特征、迁移规律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25
5
作者 孙晓猛 王璞珺 +3 位作者 郝福江 包亚范 马旭 韩国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中—新生代深大断裂十分发育。根据断裂的时空分布规律,可划分出4个断裂系:燕山造山带断裂系、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断裂系、郯庐断裂系及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断裂系。4个断裂系具有各自不同的断裂迁移规律:燕山...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中—新生代深大断裂十分发育。根据断裂的时空分布规律,可划分出4个断裂系:燕山造山带断裂系、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断裂系、郯庐断裂系及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断裂系。4个断裂系具有各自不同的断裂迁移规律:燕山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断裂具有从早至晚从EW→NE→NNE向偏转迁移规律;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麓逆冲推覆作用的强度在印支—燕山早期表现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和东断西褶趋势,同时具有由东向西由早到晚穿时迁移演化特征,燕山末期—喜山早期则相反,表现出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构造特征;郯庐断裂系的活动对盆地的控制作用具有由早到晚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迁移规律;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断裂的形成时代具有明显的从西向东越来越新的迁移规律。4个断裂系及构造迁移规律分别是板块碰撞陆内俯冲、陆内造山、走滑、板块俯冲后退4种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中-新生代 断裂系 断裂构造迁移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4
6
作者 刘兵 徐备 +4 位作者 孟祥英 寇晓威 何金有 卫巍 米合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64-1670,共7页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 CIA 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 CIA 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 CIA 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化学蚀变指数 塔里木板块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上元古界阿勒通沟组和黄羊沟组:新识别的冰期和间冰期? 被引量:22
7
作者 寇晓威 王宇 +2 位作者 卫巍 何金有 徐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63-2868,共6页
通过库鲁克塔格地区孜厄肯—厄格孜达坂一带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新建立了阿勒通沟组和黄羊沟组的地层层序。阿勒通沟组含三层冰成杂砾岩,为冰川沉积与滨-浅海沉积交替发育,代表海相环境下的冰川沉积。黄羊沟组底部白云岩具负的δ^(13)C ... 通过库鲁克塔格地区孜厄肯—厄格孜达坂一带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新建立了阿勒通沟组和黄羊沟组的地层层序。阿勒通沟组含三层冰成杂砾岩,为冰川沉积与滨-浅海沉积交替发育,代表海相环境下的冰川沉积。黄羊沟组底部白云岩具负的δ^(13)C 同位素值,下部以火山岩、上部以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环境具有向上变深的特征,代表了阿勒通沟冰期结束后温暖环境下的海平面上升。结合冰成杂砾岩的特征、"盖帽碳酸盐岩"的分布、碳同位素和化学蚀变指数方面的证据,可将两者分别确定为独立的冰期和间冰期,并分别沿用阿勒通沟冰期和黄羊沟间冰期的称呼。阿勒通沟冰期的划分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晚元古代冰期达到四次。根据库鲁克塔格地区已有的同位素年龄,阿勒通沟冰期可能与 Sturtian 冰期对比,贝义西冰期可能与 Kaigas 冰期而不是与 Sturtian 冰期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板块 新元古代 阿勒通沟组 黄羊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春鹏 张爽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4期126-127,137,共3页
本文阐述了废弃矿山的直接环境污染和潜在安全隐患等危害,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了废弃矿山复绿建设的要点,详细分析了"3S"技术在废弃矿山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并对照行业标准,统筹相关规划,提出了当代绿色矿山的建设... 本文阐述了废弃矿山的直接环境污染和潜在安全隐患等危害,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了废弃矿山复绿建设的要点,详细分析了"3S"技术在废弃矿山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并对照行业标准,统筹相关规划,提出了当代绿色矿山的建设目标和基于"3S"技术的绿色矿山建设措施,以期为促进绿色矿山发展、提高矿山建设水平和推动废弃矿山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恢复 “3S”技术 复绿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分水岭隆起带近30年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爽 杨春鹏 +1 位作者 李蒙 陈智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07-215,共9页
松辽分水岭的隆起对松辽平原的环境和景观格局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其隆起带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对松辽盆地的局地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松辽分水岭隆起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近3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景观... 松辽分水岭的隆起对松辽平原的环境和景观格局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其隆起带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对松辽盆地的局地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松辽分水岭隆起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近3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景观指数、主成分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区的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松辽分水岭隆起带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景观类型以耕地和建筑用地为主;1980—2015年,盐碱地、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为29.81%、21.55%,草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分别减少为57.73%、32.07%;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来看,1980—2015年松辽分水岭隆起带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斑块分布不均衡,破碎化程度加深,耕地、建筑用地和盐碱地景观优势度增加,草地、水域、林地和沙地景观优势度降低;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受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人文因素对景观格局发展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 分水岭隆起带 景观演变 景观多样性 驱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定年及其意义
10
作者 张辰昊 寇晓威 +1 位作者 颜林杰 徐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2-1492,共11页
对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研究。样品130909-01为凝灰质砂岩,130910-15为岩屑石英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4组,由新到老依次为:252~278Ma、286~359Ma、381~462Ma和500Ma之前。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256... 对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研究。样品130909-01为凝灰质砂岩,130910-15为岩屑石英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4组,由新到老依次为:252~278Ma、286~359Ma、381~462Ma和500Ma之前。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256.5±1.7Ma)限定了地层沉积下限为晚二叠世。样品中出现大量残留锆石,记录了前寒武纪基底、早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和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科尔沁右翼中旗 晚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