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平原两种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有性生殖特征的比较
1
作者 王月霖 初丽爽 +6 位作者 刘莉莉 丰吉 刘志扩 杨允菲 李海燕 兰理实 由成成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6-1506,共11页
有性生殖在无性系禾草的繁殖策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外界生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无性系禾草自身构件数量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有性生殖。对围栏封育草甸和弃耕地不同叶片数量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 有性生殖在无性系禾草的繁殖策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外界生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无性系禾草自身构件数量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有性生殖。对围栏封育草甸和弃耕地不同叶片数量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有性生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弃耕地的羊草种群分株总密度、生殖分株密度和抽穗率均显著高于围栏封育(P<0.05),而围栏封育中营养分株占比显著高于弃耕地;多生殖分株、高抽穗率的弃耕地具有产生更多种子的潜力,围栏封育中的羊草更倾向于营养繁殖。2)围栏封育草甸,叶片数量多的生殖分株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叶片数量少的;弃耕地中叶片数量少的生殖分株的叶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封育;羊草生殖分株具有的多叶片并不是在所有生境下都有益于自身。3)弃耕地中的羊草生殖分株叶生物量分配、茎生物量分配、花序生物量分配、生殖分配Ⅰ、生殖分配Ⅱ和生殖再分配显著高于围栏封育;弃耕地羊草生殖分株高、花序长、种子数、种子生物量、百粒重和结实率等有性生殖特征也均显著高于围栏封育;相较于围栏封育,弃耕地中羊草种子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资源更多的投入到有效的种子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境下不同叶片数羊草生殖分株的有性生殖特征和资源分配策略有着较强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禾草 生境 构件 生殖分株 叶片数 结实特征 繁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磐石三道岗含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群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汪志刚 郗爱华 +2 位作者 葛玉辉 龚鹏辉 王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6-132,180,共8页
吉林省中南部产出系列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中生代早期的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在含矿岩体空间上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具有成因联系的含矿岩体群。三道岗含矿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岩、辉长岩、角闪辉石岩-... 吉林省中南部产出系列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中生代早期的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在含矿岩体空间上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具有成因联系的含矿岩体群。三道岗含矿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岩、辉长岩、角闪辉石岩-辉石岩、含长角闪橄榄岩等组合,侵位于下二叠统范家屯组浅变质岩系中。辉长岩中LA-ICP-MS锆石原位定年得到(232.75±0.95)Ma(MSWD=0.87)的岩体结晶年龄,同时,角闪石单矿物40Ar-39Ar法测年得到(121.45±2.52)Ma的蚀变年龄,暗示三道岗含矿岩体群与红旗岭一样形成于印支中亚造山晚期,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液叠加蚀变对矿床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铜镍硫化物矿床 金属矿床 三道岗 吉林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佳疙瘩组洋岛型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立新 任邦方 +2 位作者 王若虹 王树庆 李艳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8-1189,共12页
大兴安岭北部奇乾一带的新元古界佳疙瘩组上部由灰黑色致密枕状玄武岩、含气孔-杏仁状构造的枕状玄武岩夹灰黑色粉砂质板岩、绿泥片岩和灰色薄层大理岩化灰岩组成。枕状玄武岩由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为富... 大兴安岭北部奇乾一带的新元古界佳疙瘩组上部由灰黑色致密枕状玄武岩、含气孔-杏仁状构造的枕状玄武岩夹灰黑色粉砂质板岩、绿泥片岩和灰色薄层大理岩化灰岩组成。枕状玄武岩由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为富钠碱性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为107.71×10^(-6)~127×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5.15~5.56,(La/Yb)_N为4.44~5.18,δEu=0.86~1.0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与MORB相比,富集Ti,Sr、K、Rb、Ba等不相容元素,Y、Yb含量略低于MORB,Y、Yb相对亏损。构造环境判别显示该枕状熔岩形成于大洋板内洋岛环境,佳疙瘩组洋岛玄武岩的发现标志着此时已经有成熟的大洋壳形成;综合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源区来自软流圈地幔或与地幔柱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状玄武岩 洋岛 软流圈地慢 佳疙瘩组 大兴安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综合实验室建设与功能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文贵 卢静文 +1 位作者 计桂霞 于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本文从地球系统科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人手,提出了建设地学综合实验室的意义、目的和依据,介绍了地学综合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着重分析了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培养高素质地学人才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综合实验室 建设 实验教学方法 功能开发 培养 高素质 新形势 地学 地球系统科学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头道桥地区蓝闪石片岩和相关变质岩石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立敏 刘永江 +1 位作者 滕加雨 李伟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4-544,共11页
内蒙古头道桥地区出露了一套经高压变质形成的岩石组合。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识别出蓝片岩、绿片岩两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类型。其中,蓝片岩的矿物组合为角闪石(蓝闪石、蓝透闪石)+绿帘石+钠长石+绿泥石... 内蒙古头道桥地区出露了一套经高压变质形成的岩石组合。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识别出蓝片岩、绿片岩两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类型。其中,蓝片岩的矿物组合为角闪石(蓝闪石、蓝透闪石)+绿帘石+钠长石+绿泥石+石英+赤铁矿±多硅白云母±方解石±榍石;绿片岩的矿物组合为绿泥石+钠长石+石英±绿帘石±角闪石(阳起石、镁角闪石、蓝透闪石、冻蓝闪石等)±多硅白云母±赤铁矿。确定了蓝片岩的峰期变质级别为绿帘-蓝闪片岩相,峰期变质温度为400~600℃,压力为1.2~1.4GPa。绿片岩的峰期变质级别为绿帘-角闪岩相。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蓝片岩和绿片岩的形成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道桥地区 蓝片岩 绿片岩 高压变质 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n_(1-x)Mg_xO_3钙钛矿的低温磁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宏伟 陈岩 +4 位作者 张晓霞 张士晶 张刚华 袁宏明 冯守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3-646,共4页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联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位掺镁的简单钙钛矿纯相样品LaMn1-xMgxO3(x=0-0.50).Mg在钙钛矿B位的掺杂和调节Mn^3+/Mn^4+的摩尔比强烈地影响样品的磁性行为.x≤0.08时,样品低温下表现弱的铁磁性;x≥0.18...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联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位掺镁的简单钙钛矿纯相样品LaMn1-xMgxO3(x=0-0.50).Mg在钙钛矿B位的掺杂和调节Mn^3+/Mn^4+的摩尔比强烈地影响样品的磁性行为.x≤0.08时,样品低温下表现弱的铁磁性;x≥0.18时,随着Mg掺杂引入的Mn^4+离子间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与Mn^3+-Mn^4+离子间的铁磁性双交换作用使样品在低温下呈现自旋玻璃态.随着Mg^2+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磁有序温度与自旋凝固温度单调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Mg掺杂 自旋玻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在亚麻废水强化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7
作者 李清泉 柴社立 +2 位作者 蔡晶 于峰 周永昶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7-79,共3页
通过投加碳源的方法来强化水解—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亚麻废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在不加碳源时,CODCr的去除率仅为80.96%,出水CODCr高达795 mg/L。但当投加微生物易吸收利用的碳源之后,CODCr的去除率均>90.1%,尤其是从... 通过投加碳源的方法来强化水解—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亚麻废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在不加碳源时,CODCr的去除率仅为80.96%,出水CODCr高达795 mg/L。但当投加微生物易吸收利用的碳源之后,CODCr的去除率均>90.1%,尤其是从两处向系统投加碳源时,CODCr去除率>93%。所补充的碳源不仅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同时也提高了微生物的协同代谢能力,最终提高了系统对CODCr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废水 水解工艺 接触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新生代玄武岩中辉石岩捕虏体的尖晶石成分分带
8
作者 贾大成 裴尧 +2 位作者 杜有实 M.J.van Bergen H.van Roermund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7-422,共6页
伊通新生代玄武岩中存在3种不同成因的捕虏体,其中上地幔岩浆分异结晶形成的辉石岩捕虏体中尖晶石具有独特的成分分带。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在尖晶石矿物的边缘富Al,而贫Mg、Fe和Cr,矿物中心富Mg、Fe和Cr,而贫Al,从中心向两侧基本对... 伊通新生代玄武岩中存在3种不同成因的捕虏体,其中上地幔岩浆分异结晶形成的辉石岩捕虏体中尖晶石具有独特的成分分带。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在尖晶石矿物的边缘富Al,而贫Mg、Fe和Cr,矿物中心富Mg、Fe和Cr,而贫Al,从中心向两侧基本对称。从尖晶石成分分带的元素分布特征判断,其形成不是固溶体相平衡过程中的离子扩散,而可能是化学平衡过程中结晶矿物与熔浆之间化学成分平衡的结果,属于化学平衡导致的成分分带。从尖晶石矿物中心到边缘的温度变化不能反映矿物形成后所经历的温度变化状况,与尖晶石共生矿物的二辉石地质温度计所能代表的地质意义是矿物中心的温度(~1006℃).反映矿物开始结品时的温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带 尖晶石 化学平衡 结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典型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累积和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剑洲 马生明 +6 位作者 王振亮 边远 龚晶晶 高健翁 赵锦华 胡树起 唐世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1-631,共11页
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具有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是生态研究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海南岛是中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增加河口地区环境保护的压力。昌化江、罗带河和三亚河是海南岛重要的入海河流。目前缺少对昌... 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具有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是生态研究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海南岛是中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增加河口地区环境保护的压力。昌化江、罗带河和三亚河是海南岛重要的入海河流。目前缺少对昌化江和罗带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报道,对三亚河的相关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为了解这三条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累积特征和生态风险,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PAHs含量。根据污染物组成和相关性探讨其来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昌化江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3.24、0.03、7.03、5.33、0.007、3.06、16.9和14.1mg/kg;罗带河对应重金属平均值为4.81、0.02、7.69、4.56、0.010、3.29、18.3和14.7mg/kg;三亚河对应重金属平均值为5.83、0.05、15.3、8.28、0.021、4.91、21.4和29.8 mg/kg。除As外,重金属均低于或接近海南岛土壤基准值。三个河口区沉积物中的As以及三亚河中的Cd、Cu具有较高的富集因子,表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可能与周边农业活动有关;其余重金属具有较低的富集因子和较高的相关性,表明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②昌化江、罗带河、三亚河沉积物中PAHs含量分别为3.48~56.6μg/kg、8.72~56.8μg/kg、6.41~573.9μg/kg,均以中低环为主,表明生物质的低温燃烧是PAHs的主要来源;③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没有受到重金属和PAHs污染,均以低生态风险为主。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口区污染物生态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多环芳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河口沉积物 生态风险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黄绿山奥长花岗斑岩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10
作者 卢寅花 王力 张国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6-951,共16页
黄绿山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岩广泛分布,相对匮乏同位素的研究成果以及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地质记录。本文对前人在地质填图中认为原属于华力西期的奥长花岗斑岩侵入体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全岩Sr-Nd... 黄绿山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岩广泛分布,相对匮乏同位素的研究成果以及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地质记录。本文对前人在地质填图中认为原属于华力西期的奥长花岗斑岩侵入体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源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地球动力学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黄绿山奥长花岗斑岩结晶时代为466±3 Ma,为加里东期中奥陶世的产物。样品具有高SiO_(2)和Na_(2)O,低K_(2)O的特点;在SiO_(2)—K_(2)O图解上,除一个样品落入钙碱性区域之外,其余样品全部落入低钾拉斑系列。样品具有右倾的稀土分配特点((La/Yb)N介于4.41~10.01),具有微弱的Eu异常(0.94~1.09)。样品具有较低的10000Ga/Al(<2.6)以及极低的P_(2)O_(5)(平均为0.06%),说明黄绿山奥长花岗斑岩为Ⅰ型花岗岩;结合其中元古代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1.03~1.21 Ga),认为黄绿山奥长花岗斑岩为中元古代下地壳再活化部分熔融的产物。在花岗岩构造图解上,样品落入VAG区域,显示其与洋壳俯冲具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其与奥陶系滩间山群的伴生关系和具有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特征,因此认为黄绿山奥长花岗斑岩产于与洋壳俯冲相关的弧后盆地环境中;弧后盆地的存在暗示洋壳俯冲仍未结束,地体碰撞尚未开始,因此柴达木盆地北缘洋盆至少在466 Ma仍未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长花岗斑岩 锆石U-PB定年 SR-ND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