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吉林省社会生活质量的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厉复魁
-
机构
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7-53,59,共8页
-
文摘
吉林省社会生活质量的预测与分析厉复魁社会生活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标志,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因此,科学地研究和预测生活质量的提高问题,就成为研究和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建国以来,吉林省居民的生活状况就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但在改革开...
-
关键词
生活质量提高
城镇居民
吉林省
预测与分析
人均居住面积
恩格尔系数
生活费收入
人均纯收入
社会保险
人均消费水平
-
分类号
D673.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再论康乾盛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治亭
-
机构
吉林省社科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2001年第11期61-63,共3页
-
文摘
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
关键词
康乾盛世
清王朝
乾隆
清朝
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时期
中国社会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朝官员任职回避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治亭
-
机构
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
-
出处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9A期62-63,共2页
-
文摘
中国历代政乱之由,吏治败坏当居祸首。清朝以此为戒,力图从明亡中寻找教训,不断整饬吏治。其中,关于官员任职回避的种种规定,即是其防治吏治败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我们的启发也是深刻的。
-
关键词
任职回避
官员
清朝
吏治败坏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周恩来与幽禁中的张学良
- 4
-
-
作者
毕万闻
-
机构
吉林省社科院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3-78,104,共7页
-
-
关键词
周恩来
西安事变前后
蒋介石
张学
北军
杨虎城
中共代表团
少壮派
宋子文
红军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及战略选择
- 5
-
-
作者
董雅珍
-
机构
吉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38-40,共3页
-
文摘
一、一二三产业失调:不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现状 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的一、二、三产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组成和比重。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一直是国家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但是收益不甚理想,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仍然处于不合理状态。
-
关键词
农村
经济结构调整
现状
发展战略
土地分配
农民收入
小城镇
城市化
土地经营规模
土地流动机制
非农产业
-
分类号
F3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关于高校科技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探讨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胡德超
蔡玉胜
-
机构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纵横>杂志社
-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1,共2页
-
文摘
作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重要途径之一的高校科技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投资主体单一性制约了高校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不同途径改革现有高校科技产业投资主体的现状,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改善企业产权结构,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
关键词
科技产业
投资主体
企业产权结构
高校
科技企业
-
分类号
F279.244.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从市场拓展的视角看 东北地区走出低谷的三条路径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马克
-
机构
吉林省社科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7-39,共3页
-
文摘
东北地区出现本地市场支撑不足、域外市场开拓不力等现象,而投资驱动短期内未能拉动本地市场、主导产业发展长期局限国内市场、开放发展长期依赖个别国家等,则是导致"市场"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东北地区要走出低谷,必须踏踏实实做好稳定原有市场份额、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着力创造市场份额三项工作。
-
关键词
东北经济
市场拓展
市场份额
-
分类号
F42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民族主义、公民权与国家形态的重塑
- 8
-
-
作者
徐萍
孙兴杰
-
机构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5,共11页
-
文摘
民族主义与公民权是推动民族国家建立的双轮,民族主义确定了国家的认同边界,厘清我者与他者的界限;公民权则是连接民族主义所内涵的自由、平等、博爱理念与国家制度的引桥。没有民族主义,公民权失去依托;没有公民权,民族主义流于空泛。民族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意识形态四个方面改变了国家的运行方式,使民族国家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形态;公民权强化了公民在个体、政治、社会三方面的权利,引导民族国家走向宪政、福利共和国。
-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公民权
国家形态
-
分类号
D562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