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伪满时期东北文学的节俗书写
- 1
-
-
作者
何爽
-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100,共5页
-
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项目"伪满洲国戏剧研究"(项目编号:2015BS17)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度青年项目"伪满时期的广播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伪满时期东北文学创作中的节俗书写,展现了战争状态下作家对国家民族的想象。传统节日的到来触动着流亡者的思乡之情,撞击着知识分子的漂泊之心,引发其理想失落的精神苦闷。对节日中百姓物质贫困,尤其是饥饿苦难的着力书写,剥落了节日欢庆的外衣,揭露了日伪所宣扬的"协和"假象,内含着作家在民族危难状态下的不屈与抗争。以节俗作为表现重心或创作背景,作家对民族性格进行批判与眷顾的双重审视,显露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文学的反抗意识和民族立场。
-
关键词
节俗
东北文学
苦难叙事
流亡模式
民族意识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化彰显与思想革新:中国动画电影的“解构攻略”
- 2
-
-
作者
谭若丽
-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99,共4页
-
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学人词作”研究(编号:2016BS45)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中国动画电影的研究与启示”(编号:2020qn0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动画电影一直是电影市场里的一个重要类型,不可否认,美国、日本动画电影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制作体系,总体来说,中国动画电影还属于成长中的状态。当然,最近几年几部高票房与高口碑的动画电影,不仅可以看出动画影人的努力和坚持,也在其中展现着中国电影崛起之势的意气风发。2015年的《大圣归来》,可以说是开启中国动画电影新篇章的里程牌,随后出现的电影《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白蛇:缘起》以及最近热度不减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都表现出中国动画在新时代的探索以及对中国传统故事的解构与创新。
-
关键词
《大鱼海棠》
《大圣归来》
中国动画电影
《大护法》
高票房
解构与创新
-
分类号
J954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中原音韵》与高安方言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宁忌浮
-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9-86,共8页
-
文摘
丁邦新《与中原音韵相关的几种方言现象》一文认为与影喻对立的疑绝对是极少数的例外,是周氏方言的偶尔流露,中原无η-,这一说法欠妥。本文指出对立的疑并不是例外,这种对立与周氏方言无关;周德清不但未将自己的方言搀入中原音韵,反而把它当作正语的对象,周氏著述《正语作词起例》的目的之一是为操非中原之音特别是江西的作家、习作者、演员创作与演唱元曲提供语言规范、矫正方音;周氏的“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和“然乎吸言语之间有入声之别”两句话,指的不是同一个语音系统。
-
关键词
语言规范
中原音韵
南昌方言
正音
元音
中原之音
周德清
高安
鼻音声母
语音对比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