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理念与展望--以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哲学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寿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5,共9页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哲学开辟了新的哲学研究领域,跨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既承认多样文化的正当性,又设法把这种文化多样性与单一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预先推定了跨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正如今日跨文化哲...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哲学开辟了新的哲学研究领域,跨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既承认多样文化的正当性,又设法把这种文化多样性与单一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预先推定了跨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正如今日跨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样,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也倡导哲学的跨文化变革的必要性。作为总体交往领域里一种罕见的思维尝试,他的世界哲学理论大胆克服对永恒哲学的种种传统表象,为全人类构筑了普遍交往的思想框架。他的世界哲学理论不仅全面扬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狭隘地域思维,也积极获取了东西方多样哲学思维中多元主义的存在根据以及作为支撑正当性的差异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跨文化理念 跨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 无限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文化之和谐意识研究述评
2
作者 邵汉明 黎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和谐意识 “天人合一”思想 “中庸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思维的跨文化转变——卡尔·雅斯贝尔斯与跨文化哲学的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德烈亚斯·切萨纳 金寿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2,共8页
今日全球化这一世界境况要求哲学思维的跨文化转变。跨文化哲学指称一个新的哲学工作领域。跨文化性概念标志一系列文化相遇的基本范畴:文化身份与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特有性与陌生性... 今日全球化这一世界境况要求哲学思维的跨文化转变。跨文化哲学指称一个新的哲学工作领域。跨文化性概念标志一系列文化相遇的基本范畴:文化身份与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特有性与陌生性以及跨文化解释学等。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计划是一种理念、假设、路标、目标和一种普遍的哲学交往过程,因此,世界哲学并非有朝一日可以存在于客观形态的某种统一理念之中。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摆脱了所有排他性的绝对效应要求,在开放的视域中,提供了人类能够借以理解自身不同来源的一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雅斯贝尔斯 跨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 生存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手稿研究——胡塞尔现象学中人类社会的动物根源
4
作者 让-克劳德.根斯 金寿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0,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胡塞尔研究向纵深推进,研究重点日益聚焦在胡塞尔手稿上。随着《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中手稿的陆续发表,迄今学界鲜为人知的胡塞尔的一些新思想、新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走进人们的视野。我的主旨是追问胡塞尔...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胡塞尔研究向纵深推进,研究重点日益聚焦在胡塞尔手稿上。随着《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中手稿的陆续发表,迄今学界鲜为人知的胡塞尔的一些新思想、新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走进人们的视野。我的主旨是追问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间性和社会性的生物学根源,同时简要提示一下海德格尔现象学中主体间性和社会性的生物学根源。第一部分,我将说明胡塞尔现象学中关于生命的框架,即他的本能现象学;第二部分,我将探讨胡塞尔至少提到过两次的概念:游戏概念;第三部分,我将论及问题的道德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现象学 游戏 动物性 同行 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对外文化传播的非政府路径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冬 刘举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78,共3页
自媒体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形成多元化新格局搭建了平台,并使民众成为文化传播新主体。坚持平民立场的对外文化传播不同于以往的意识形态宣传,更容易以平等姿态和人文意蕴为国外政府和民众所接受。只有坚持文化平等、互敬、互惠原则,才... 自媒体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形成多元化新格局搭建了平台,并使民众成为文化传播新主体。坚持平民立场的对外文化传播不同于以往的意识形态宣传,更容易以平等姿态和人文意蕴为国外政府和民众所接受。只有坚持文化平等、互敬、互惠原则,才能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软实力",进而改善以往国际形象和异质文化的认知偏见。传播手段、内容的创新和主体多元化协作机制探索应成为当前我国提升对外文化传播效能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对外文化传播 文化创新 多元化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的物化处境及其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7
6
作者 庞立生 刘举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58,共4页
消费社会的物化逻辑不但演绎了物质世界的社会关系,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命运。物化逻辑以社会符号系统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欲望释放的自由个性成为一种需求幻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视阈,持续不... 消费社会的物化逻辑不但演绎了物质世界的社会关系,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命运。物化逻辑以社会符号系统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欲望释放的自由个性成为一种需求幻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视阈,持续不断地揭露和反思物化处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超越消费社会的意识幻象,引导时代精神的文明转换,依然是现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消费社会 意识幻象 公共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未来希望哲学思想 被引量:14
7
作者 梦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9,共7页
文章围绕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等著作概述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希望哲学展开了他的哲学思想,全面扩充了世界内容,详细说明了世界内容的象征形象和模型形态,从而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 文章围绕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等著作概述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希望哲学展开了他的哲学思想,全面扩充了世界内容,详细说明了世界内容的象征形象和模型形态,从而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20世纪西方世界是人性严重扭曲、精神普遍衰退的世纪。与听天由命、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相反,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进取、富于挑战的思想。在此意义上,他的哲学思想远远超出了20世纪西方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更美好生活的梦 预先推定的意识 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是拯救实验室——论恩斯特·布洛赫的历史哲学概念 被引量:2
8
作者 梦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4,共8页
恩斯特·布洛赫历史哲学的宗旨就是要阐明整个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种"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贫困、剥削、压迫和异化的社会制度。在他看来,作为人类学范畴的"希望"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 恩斯特·布洛赫历史哲学的宗旨就是要阐明整个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种"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贫困、剥削、压迫和异化的社会制度。在他看来,作为人类学范畴的"希望"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世界是拯救实验室",这是一个自我解救的、从事超越活动的内在者,自身包含着人类的拯救意愿、拯救希望和拯救实验,集中体现了全部现实过程的本质极限构成。"世界是拯救实验室",这一范畴规定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哲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者与超越者 新家乡 共产主义宇宙学 世界是拯救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的女真人与儒家思想文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金建国伊始,即确定儒学为国家意识形态,儒学是统治者"致治"的指导思想,金代的女真教育与科举皆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女真人伦理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但女真人对儒学的学术研究还停留于较浅的层面,他们对儒家思想本身的思... 金建国伊始,即确定儒学为国家意识形态,儒学是统治者"致治"的指导思想,金代的女真教育与科举皆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女真人伦理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但女真人对儒学的学术研究还停留于较浅的层面,他们对儒家思想本身的思考,主要集中于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道德层面,对于形上层面和本体层面、心性层面的内容甚少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女真人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望哲学的两种类型:加布里埃尔·马塞尔与恩斯特·布洛赫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寿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8,共10页
作为20世纪同时代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与恩斯特·布洛赫生前从未谋面,也不曾有过笔墨之交,但两位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希望”的具体内涵、功能和作用,从而都不谋而合地将“希望”置于人类学、形而上学的核心位置,... 作为20世纪同时代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与恩斯特·布洛赫生前从未谋面,也不曾有过笔墨之交,但两位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希望”的具体内涵、功能和作用,从而都不谋而合地将“希望”置于人类学、形而上学的核心位置,一扫千百年来被污名化、妖魔化的对“希望”的种种负面记忆,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使其重新回归哲学的怀抱,进而一举成为我们时代的哲学原理。但是,作为天主教哲学家,马塞尔根据“绝对您”、“人格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亲密交往”,唤起世界中的创造能力和对于未来的回忆,以此展望未来以及改革和复兴的前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则根据“具体的乌托邦”、“家乡”,唤起“尚未的存在”和“终极的新东西”,以此推定一个没有贫困、剥削、压迫和异化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塞尔 布洛赫 希望 绝对您 家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实证主义与关系辩证法的双重变奏——兼论大卫·哈维城市理论的研究价值
11
作者 赫曦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3,共10页
大卫·哈维城市理论方法论的轨变,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历史、空间和社会关系进行再定位的演绎过程。早期哈维对城市研究方法论的阐释,存在着认识论的误区,其中所蕴涵的结构主义诟病压抑了城市内在的辩证张力。而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关系... 大卫·哈维城市理论方法论的轨变,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历史、空间和社会关系进行再定位的演绎过程。早期哈维对城市研究方法论的阐释,存在着认识论的误区,其中所蕴涵的结构主义诟病压抑了城市内在的辩证张力。而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关系辩证法的方法论之变,为城市赋予了思辨的品格,城市逐步摆脱了早期绝对性的倾向。关系辩证法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开启了城市研究方法论的新篇章,通过关注空间、正义和资本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哈维重构了城市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逻辑实证主义 关系辩证法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自由与政治自由——论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政治哲学理念
12
作者 金寿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政治哲学理念贯穿于卡尔.雅斯贝尔斯全部哲学思维的始与终。生存自由必须以政治自由作支撑,而政治自由必须建立在生存自由之上。只有在政治自由中,才能有效地保证生存自由并使其持续实现,反之,只有在生存自由中,政治自由才充满活力并富... 政治哲学理念贯穿于卡尔.雅斯贝尔斯全部哲学思维的始与终。生存自由必须以政治自由作支撑,而政治自由必须建立在生存自由之上。只有在政治自由中,才能有效地保证生存自由并使其持续实现,反之,只有在生存自由中,政治自由才充满活力并富有想象力。生存自由与政治自由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同属于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人的自由。法制社会、议会民主、多元民主、国家制度等社会形态必须尽可能限制对自身权力的运用,必须尽可能为生存参与让路,以保证政治自由,而在政治责任中,政治自由重新实现自身与生存自由的中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政治哲学理念 生存自由 政治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政治思想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恩斯特·布洛赫报告:《马克思,直路,具体的乌托邦》解读
13
作者 金寿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恩斯特.布洛赫的报告:《马克思,直路,具体的乌托邦》不仅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的纪念报告,也是一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这份报告中,布洛赫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哲学—政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哲学—政治思想中的某些&qu... 恩斯特.布洛赫的报告:《马克思,直路,具体的乌托邦》不仅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的纪念报告,也是一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这份报告中,布洛赫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哲学—政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哲学—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实质性缺陷",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奴役性实践",划清了前苏东"官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根据布洛赫的评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哲学—政治思想中的个别结论已不再有效,但是,马克思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异化理论"、"现实的人道主义理念"等依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官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人道主义 直路具体的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文化的“物化”与精神生活的失落
14
作者 刘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4,共5页
现代伦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理性主义。它使以情感关系为根基建立的集体型、情感型的伦理文化被以利益关系为中心的个体型、契约型的伦理文化所取代。物与物之间的抽象利益关系统治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以对那个剥离了人类生活具体... 现代伦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理性主义。它使以情感关系为根基建立的集体型、情感型的伦理文化被以利益关系为中心的个体型、契约型的伦理文化所取代。物与物之间的抽象利益关系统治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以对那个剥离了人类生活具体语境的抽象伦理的批判构成了现代伦理学自我反思的重要内容。伦理文化的物化使现代人不得不独立经营并操劳于复杂的世俗伦理之中。现代人若想重新照亮人类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建构一种相互承认的社会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文化 物化 现代性批判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叫有区别的人类学?——关于卡尔·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三个命题
15
作者 A.基尔 金寿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共9页
1932年发表三卷本《哲学》之后,雅斯贝尔斯便着手阐明哲学逻辑学。他的鸿篇巨著《论真理:哲学逻辑学第一卷》(1947)不单单是知性逻辑学,而是现实生存的人的全部逻辑学。这部作品从对"时代的真理"的简要反思入手:真理不是占有... 1932年发表三卷本《哲学》之后,雅斯贝尔斯便着手阐明哲学逻辑学。他的鸿篇巨著《论真理:哲学逻辑学第一卷》(1947)不单单是知性逻辑学,而是现实生存的人的全部逻辑学。这部作品从对"时代的真理"的简要反思入手:真理不是占有,而是道路。真理"生成于思维与生活的相互交融中"。在真理之路上,人想成为他自身,他把这个永恒的、远离现实的思维经验为一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因为思维的真理性仅仅在于"它发生在时代中,并且与生活本身的历史现实性固结在一起"。对这一哲学逻辑学,雅斯贝尔斯时而称之为"基本思想"、"基本知识"、"第一哲学",时而称之为大全样式的哲学或者用其自创的术语称之为"大全论"(Periechontologie)。对于他来说,大全论这一基本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说明了真正的哲学思维的意义:人类正是通过参与大全存在,亦即通过参与出于起源的生活而走向人类自身。在此,他追踪一种三个层次的工作概念:第一层次对逻辑学史的分离过程进行描述;第二层次对这一过程进行概要性地综合;第三层次对理论的、意识形态的和科学个别定理进行批判。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核心思想是"大全论",即大全诸样式的学说。雅斯贝尔斯率先把人格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加以主题化,从而使业已丧失殆尽的一种有区别的德国哲学重新归于生效。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理性属于人格发展的动态方面,它与归入合理层面的知性截然相反。理性是共同的生活和追求统一的意志,它把不同的现实层面和心理基本功能联合在一起。在此意义上,理性不仅是哲学逻辑学的源泉,也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逻辑学 大全论 大全的样式 方法论 范畴学说 科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交互理论与学习
16
作者 宋立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46-47,共2页
当代学生实习活动方式以个人独自进行的居多。作者运用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的社会交互理论,论述了集体研讨这一学习活动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社会交往需求、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交互理论 社会学习 活动方式 研讨 当代学生 社会交往 集体 班杜拉 人类社会 美国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理论要素、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曦 邴正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伟大的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征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中涌现的英雄由共同的精神因素聚合成一个共和国英雄群体。这个英雄群体所书写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所彰显的英雄精... 伟大的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征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中涌现的英雄由共同的精神因素聚合成一个共和国英雄群体。这个英雄群体所书写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所彰显的英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呈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的赓续与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必须坚定地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以数字赋能不断推进英雄宣传方式的智慧化重塑,以阵地加持逐步实现英雄教育方式的全方位变革,以顶层保障持续加强英雄精神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建构,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英雄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35
18
作者 刘鹏飞 赫曦滢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87-89,共3页
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潮流,将高科技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传统产业品牌做大做强,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高度重视数字化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认真分析我们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传统产业数字化... 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潮流,将高科技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传统产业品牌做大做强,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高度重视数字化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认真分析我们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四梁八柱",做到"一个引领、两个保障、三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彼得·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自我重塑思想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丽莉 张富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彼得.德鲁克是美国著名管理大师,他最早对知识工作者的自我重塑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笔者从知识工作者自我重塑的必要性、实践方法、动力来源、保障机制等四方面对其自我重塑思想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 德鲁克 知识工作者 自我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清算、普遍交往到世界公民——卡尔·雅斯贝尔斯与汉娜·阿伦特的对话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寿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122,共9页
雅斯贝尔斯与阿伦特之间的对话持续了一生之久,正是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把最初的师生关系转变成了一种伟大的友情。本文重点考察了战后两人对话中所涉及的若干政治主题:罪责问题、交往与行为、人性、人类和世界公民等。与历史清算相关的... 雅斯贝尔斯与阿伦特之间的对话持续了一生之久,正是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把最初的师生关系转变成了一种伟大的友情。本文重点考察了战后两人对话中所涉及的若干政治主题:罪责问题、交往与行为、人性、人类和世界公民等。与历史清算相关的罪责问题成为战后他们智力对话的重要契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诉诸公开对话和精神之战,阿伦特行为理论诉诸积极生活和言说行为。他们的对话不是通过抽象化的人,而是通过具体的公共对话与普遍交往,提供了关于人类与世界公民的一个可以期待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责问题 交往 人性 世界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