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江南清乐及乐府诗的属性及与曲词发生的起源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木斋 焦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清乐和六朝乐府具有声乐属性、江南文化属性、精练属性、宫廷贵族属性和宫廷艳歌属性,正是这些属性,使清乐和六朝乐府诗成为了盛唐之际曲词发生的直接源头。
关键词 清乐 六朝乐府 曲词 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民国报刊诗词中的东坡生日雅集 被引量:5
2
作者 焦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5-191,共7页
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经翁方纲等人倡导,至晚清诗坛形成了一种文化记忆和惯性。晚清民国诗坛如李鼎铭、范当世及其后的陈三立、郑孝胥、陈衍等知名诗人,超社、逸社、稊园社、青溪诗社等影响颇大的诗社组织,均曾参与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形成了... 东坡生日雅集活动经翁方纲等人倡导,至晚清诗坛形成了一种文化记忆和惯性。晚清民国诗坛如李鼎铭、范当世及其后的陈三立、郑孝胥、陈衍等知名诗人,超社、逸社、稊园社、青溪诗社等影响颇大的诗社组织,均曾参与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的共同文化活动。可以说东坡生日雅集活动,尤其是借助作为现代传媒的报刊进行传播的东坡生日雅集活动,是东坡文化传播史上值得关注的一种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雅集唱和 东亚文化圈 晚清民国报刊 晚清民国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诗坛》中的中日古典诗歌交流考 被引量:5
3
作者 焦宝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187,共5页
《辽东诗坛》是寄居大连的日人田冈正树、野村直彦等于1924年创办的诗歌专刊,该刊刊发了大量当时中日诗人的诗作,对于了解当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旅大地区乃至整个中日诗坛的交流情况都有重要价值。《辽东诗坛》以促进中日"两国文... 《辽东诗坛》是寄居大连的日人田冈正树、野村直彦等于1924年创办的诗歌专刊,该刊刊发了大量当时中日诗人的诗作,对于了解当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旅大地区乃至整个中日诗坛的交流情况都有重要价值。《辽东诗坛》以促进中日"两国文人学士接近"为宗旨,广泛刊发两国诗人的诗作。呈现两国关系密切的著名学者、诗人间的交流,为两国政界、学界及诗坛重要人物举办迎送雅集唱和,以及在连诗社的雅集唱和,均是《辽东诗坛》上中日诗歌交流的重要形式。《辽东诗坛》的中日古典诗歌交流,在"九一八"后陷入低谷,与此一时段中国诗坛诗词创作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诗坛》 中日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风报》《庸言》诗词与梁启超的诗学转变——以梁启超、朱祖谋与同光体诗人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焦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154,共6页
梁启超是晚清诗界革命理论与实践的推动者,但随着晚清风云变幻的时局,梁启超的诗学理念与实践也发生了转向。清末民初,在立宪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梁启超支持创办的《国风报》以及民初回国后主持的《庸言》上,虽然仍旧刊发旧体诗词,但《清... 梁启超是晚清诗界革命理论与实践的推动者,但随着晚清风云变幻的时局,梁启超的诗学理念与实践也发生了转向。清末民初,在立宪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梁启超支持创办的《国风报》以及民初回国后主持的《庸言》上,虽然仍旧刊发旧体诗词,但《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期的诗界革命作品已难觅踪迹。充斥其中的是同光体诗作及陈衍等的诗论,这正是在此前梁启超诗学理念转向的实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报》 《庸言》 梁启超 朱祖谋 同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议报》重要诗人毋暇为梁鼎芬——兼论变法失败后梁鼎芬与康梁的隐秘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焦宝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9,共7页
《清议报》是晚清最重要的维新派舆论阵地之一,曾发表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目前针对《清议报》诗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毋暇是在《清议报》上发表诗作数量最多的诗人,甚至超过《清议报》上的核心诗人康有为等人,其诗作集中显露出变法维新... 《清议报》是晚清最重要的维新派舆论阵地之一,曾发表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目前针对《清议报》诗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毋暇是在《清议报》上发表诗作数量最多的诗人,甚至超过《清议报》上的核心诗人康有为等人,其诗作集中显露出变法维新的思想,但对于毋暇的身份,学界还没有相关考察。通过考索,可以发现,毋暇为晚清著名诗人梁鼎芬所用斋名。梁氏是张之洞幕中核心幕僚,曾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引荐给张之洞,然而却在戊戌维新期间和其后发表大量攻击康梁变法的言论,其前后态度变化之剧烈,曾被指斥为"首鼠两端"。通过分析"托身"毋暇的梁鼎芬,可见出当时士人文化心态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议报》 毋暇 梁鼎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史之乱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5,共8页
词体文学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氛围中,无论从音乐角度还是从词作者角度来看,只有盛唐宫廷文化为词体发生提供了条件。唐代乐人主要围绕宫廷和官府而存在,乐人与文人合作的酒筵游戏环境更是围绕宫廷和官府展开。民间既不存在孕育词的音乐系... 词体文学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氛围中,无论从音乐角度还是从词作者角度来看,只有盛唐宫廷文化为词体发生提供了条件。唐代乐人主要围绕宫廷和官府而存在,乐人与文人合作的酒筵游戏环境更是围绕宫廷和官府展开。民间既不存在孕育词的音乐系统,也不存在有能力依调填词的词作者,近百年来流行的词体起源于民间说是没有根据的。词体文学的兴起与成立,与安史之乱造成的唐代社会动荡密切相关。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走向衰微,方镇势力崛起,唐宫廷数次遣散乐人,乐人散落幕府,原本熟悉宫廷文化的文人士大夫将词体创作带入地方。安史之乱后的宫廷音乐文化凋敝,实际上是宫廷音乐文化传播不断下移的过程,而这正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乐人 词体 词乐 宫廷文化 音乐文化 全唐五代词 燕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初诗词作者群与文学期刊关系研究——以《申报》相关期刊、《新民丛报》与《东方杂志》为对象 被引量:1
7
作者 焦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晚清杂志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刊载了大量的诗词作品,改变了诗词传统的传播生态。《申报》相关的《瀛寰琐纪》、《四溟琐纪》、《寰宇琐纪》及《侯鲭新录》可说是与诗词发生关系的最初期刊,而在"诗界革命"中,《新民丛报》等... 晚清杂志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刊载了大量的诗词作品,改变了诗词传统的传播生态。《申报》相关的《瀛寰琐纪》、《四溟琐纪》、《寰宇琐纪》及《侯鲭新录》可说是与诗词发生关系的最初期刊,而在"诗界革命"中,《新民丛报》等报刊也不遗余力地发表诗作进行鼓吹与实践。这启发我们,在大众传媒勃兴的晚清民初,诗词作为传统文学样式,并不曾失声,他们也占据了大量的传媒阵地,为我们留下宝贵的资料,比如《东方杂志》,刊发了以同光体诗人中闽籍诗人为核心的近两千首诗词作品,可以说《东方杂志》即是同光体闽籍诗人的一个重要的传媒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诗词 《申报》 《新民丛报》 《东方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变法对苏轼文学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宝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8-204,共7页
王安石变法给宋代社会带来了剧烈的震荡,给苏轼的仕途生活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却给苏轼文学带来多重积极影响。首先,变法促使苏轼全面关注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客观上增强了其作品的现实性。其次,王安石变法的严酷现实丰富了苏轼文学的表... 王安石变法给宋代社会带来了剧烈的震荡,给苏轼的仕途生活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却给苏轼文学带来多重积极影响。首先,变法促使苏轼全面关注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客观上增强了其作品的现实性。其次,王安石变法的严酷现实丰富了苏轼文学的表现手法。其三,复杂的变法时政促成苏轼此期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苏轼文学 现实性 表现手法 作品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释贞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4-167,共4页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卜筮的产物,并根据《说文》把“贞”训为“卜问”。但通过对殷墟卜辞命辞语...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卜筮的产物,并根据《说文》把“贞”训为“卜问”。但通过对殷墟卜辞命辞语气的考察发现,“贞”训为“卜问”解释不通,而释为“正”或“定”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殷墟卜辞 命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点和沦陷地——对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和作品,然而综观这些作家作品发现,二元对立的思维始终是她们的一个共性。文章从作品题材、作家立场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对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想进行剖析,指出这一...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作家和作品,然而综观这些作家作品发现,二元对立的思维始终是她们的一个共性。文章从作品题材、作家立场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对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想进行剖析,指出这一特点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 二元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