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防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福 王作友 +3 位作者 谢春雷 江希玲 梁基 肖成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1999年第1期9-10,共2页
1992年吉林地区舒兰、磐石、桦甸等市县黄牛猝死零散发生,后逐渐蔓延,到1997年12月份,全省已有8个市、地、州的29个县市区,218个乡镇有该病发生,累计死亡黄牛9781头,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以上,现报道... 1992年吉林地区舒兰、磐石、桦甸等市县黄牛猝死零散发生,后逐渐蔓延,到1997年12月份,全省已有8个市、地、州的29个县市区,218个乡镇有该病发生,累计死亡黄牛9781头,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以上,现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流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猝死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湘燕 李佑民 +1 位作者 孟锐奇 侯振宇 《吉林畜牧兽医》 1996年第2期21-24,共4页
对38头猝死病牛的脏器进行了细菌学检查,魏氏梭菌的分离率为100%,费劳地氏柠檬酸杆菌和绿脓假单胞杆菌的分离率均为59%,变形杆菌的分离率为37%,个别病牛还捡出腐败梭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大多数病牛可检出2... 对38头猝死病牛的脏器进行了细菌学检查,魏氏梭菌的分离率为100%,费劳地氏柠檬酸杆菌和绿脓假单胞杆菌的分离率均为59%,变形杆菌的分离率为37%,个别病牛还捡出腐败梭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大多数病牛可检出2种以上菌。几种主要分离菌的致病力试验表明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以魏氏梭菌的毒力最强。魏氏梭菌经中和试验确定为A型,同时部分病牛的肠毒素检查为阳性,可被A型抗毒素所中和,因此初步证明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是A型魏氏梭菌。为排除健康牛带菌的可能性,对非发病区屠宰的20头健康牛材料做了同样检验,除在1头牛的肝脏检出极少的魏氏梭菌外,其余均未检出任何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黄牛 猝死症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猪伪狂犬病诊断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慧 孙柯楠 +4 位作者 赵岭乐 徐肃玲 王玉福 张树敏 呼延含蓉 《吉林畜牧兽医》 2006年第9期9-10,共2页
从吉林省某种猪场采集猪扁桃体、脑组织,采用细胞传代、动物试验、PCR检测、电镜观察后,分离出猪伪狂犬病地方野毒株-PRVL1。
关键词 吉林省 猪伪狂犬病毒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补体结合试验对吉林省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基 肖成蕊 《吉林畜牧兽医》 1989年第2期45-46,共2页
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羊只的多种疾病——地方性流产,羔羊多发性关节炎、羔羊肺炎、结膜炎等。自1949年Stamp首先在苏格兰报导了羊衣原体病流行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普遍注意。
关键词 衣原体病 血清学 补体结合试验
全文增补中
吉林省首次发生牛流行热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考取 梁影 +2 位作者 孙桦楠 高春生 韩云祥 《动物检疫》 1992年第3期26-26,共1页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我国,1955年最早流行于广东、浙江、山东。以后,广东(1962、1966、1971、1972、1976、1977、1978、1979、1983、1985、1987、1988年)、浙江(1958、1965、1971、1983、1987、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我国,1955年最早流行于广东、浙江、山东。以后,广东(1962、1966、1971、1972、1976、1977、1978、1979、1983、1985、1987、1988年)、浙江(1958、1965、1971、1983、1987、1988年)、大连(1983年)、河南(199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热 传染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黄牛“猝死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6
作者 王作友 侯振宇 +3 位作者 梁基 肖成慈 李佑民 叶远森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7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黄牛“猝死症” 流行病学调查 吉林省 畜牧兽医工作站 魏氏梭菌 四联菌苗 病理解剖 巴氏杆菌 防制效果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猪圆环病毒Ⅱ型血清流行病调查分析
7
作者 金明兰 孙华楠 张福永 《养殖技术顾问》 2010年第1期93-93,共1页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成员,是单股环状DNA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PCV存在2种基因型,即PCV-1和PCV-2。PCV-1未发现有致病性;PCV-2主要引起仔猪免疫缺陷的断奶仔...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成员,是单股环状DNA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PCV存在2种基因型,即PCV-1和PCV-2。PCV-1未发现有致病性;PCV-2主要引起仔猪免疫缺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osl-weaning muh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之一。猪是PCV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经口腔及呼吸道途径感染,少数怀孕母猪可经胎盘将PCV直接感染给仔猪。感染猪可从鼻液、粪、尿中排出病毒,并于2—15周龄时发生PM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Ⅱ型 流行病 吉林省 PCV-2 血清 断奶仔猪 DNA病毒 动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两次暴发马流行性感冒的调查报告
8
作者 孙考取 何禹田 崔殿阁 《动物检疫》 1990年第6期13-14,共2页
马流行性感冒(简称马流感)于1956年在布拉格首次分离出马甲_1型流感病毒。以后该型流感曾发生于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苏联、美国、墨西哥、丹麦、澳大利亚、西德、东德、荷兰、波兰和英国。我国于1974年春首次暴发该型流感。... 马流行性感冒(简称马流感)于1956年在布拉格首次分离出马甲_1型流感病毒。以后该型流感曾发生于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苏联、美国、墨西哥、丹麦、澳大利亚、西德、东德、荷兰、波兰和英国。我国于1974年春首次暴发该型流感。并在同年冬季波及到我省。至此我省才有马流感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 流行性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与吉林畜牧业发展
9
作者 张天铎 谢春雷 +2 位作者 王克强 王英明 李秀菊 《吉林畜牧兽医》 2002年第6期15-17,共3页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发展基地和畜产品主产区,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我省的优势产业.
关键词 WTO 吉林 畜牧业 发展 中国 入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对一例羊传染性口疮事件的处置与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于鑫 潘广辉 +3 位作者 孙玉海 齐永明 崔京林 施玉海 《吉林畜牧兽医》 2019年第10期44-45,共2页
2019年5月末我镇一养殖户饲养的山羊相继出现流延、口腔溃烂、腹泻等临床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有一只因为脱水严重引起死亡。1临床症状及诊治过程根据畜主叙述家里养了20多只山羊,其中有3~4只2个月左右的羊出现了拉稀、涨肚、不吃不反... 2019年5月末我镇一养殖户饲养的山羊相继出现流延、口腔溃烂、腹泻等临床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有一只因为脱水严重引起死亡。1临床症状及诊治过程根据畜主叙述家里养了20多只山羊,其中有3~4只2个月左右的羊出现了拉稀、涨肚、不吃不反刍的症状,之前喂干料这几天喂了青绿饲料。畜主自己在家给羊喂了些口服液,不见好转。该养殖户并将较重的2只山羊拉到兽医站。2只羊分别重7.5kg左右,走路摇晃、眼窝塌陷脱水严重;后驱沾满黄绿色稀便;口腔流延、嘴角有丘疹。体温38.6℃;触瘤胃轻度鼓胀、胃内无实质内容物;听瘤胃蠕动微弱、肠音响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症治疗 畜牧兽医机构 山羊 传染性 口疮 临床症状 瘤胃蠕动 青绿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林区动物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海楠 丁壮 +6 位作者 何静 吴晓明 蒋宝贵 高燕 赵秋敏 王玉福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林区的蜱、野鼠及牛、绵羊感染莱姆病的情况。方法对蜱和野鼠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扩增,阳性标本RFLP分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PCR检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的带菌率为36.0%和30.9%;在五种...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林区的蜱、野鼠及牛、绵羊感染莱姆病的情况。方法对蜱和野鼠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扩增,阳性标本RFLP分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PCR检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的带菌率为36.0%和30.9%;在五种鼠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性片段,带菌率分别为14.0%、8.3%、13.0%、25.0%和33.3%。阳性标本RFLP分型结果属于B.garinii和B.afzelii型;牛、羊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27.5%和31.5%。结论野鼠、蜱和牛羊中都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证实吉林珲春林区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野鼠 家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黄牛“猝死症”的病理学研究——自然病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耀谦 刘宝岩 +2 位作者 夏志平 李佑民 王作友 《吉林畜牧兽医》 1996年第3期29-33,共5页
对28头确诊为“猝死症”的病牛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以毒血症的变化为特点,即组织广泛性出血,实质器官的主质细胞发生变性,轻度的凝固性坏死等退行性病变,胃肠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症等变化。另外,... 对28头确诊为“猝死症”的病牛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以毒血症的变化为特点,即组织广泛性出血,实质器官的主质细胞发生变性,轻度的凝固性坏死等退行性病变,胃肠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症等变化。另外,还发现大多数病牛均有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变化,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的间质和胃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等。这些变化与病毒感染有关。通过对病变的综合分析,作者初步认为引起黄牛猝死的直接原因是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症 毒血症 病理形态 牛病 黄牛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苏打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立新 《吉林畜牧兽医》 2004年第10期23-23,共1页
小苏打的化学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在畜禽体内有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健胃、碱化尿液、祛痰、维持正常体液的酸碱平衡、提高畜禽抗应激性水平、保持畜禽群的生理健康,维持较高的生产性能等多方面作用.因而,在畜牧业生产中已被充分认识并广泛... 小苏打的化学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在畜禽体内有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健胃、碱化尿液、祛痰、维持正常体液的酸碱平衡、提高畜禽抗应激性水平、保持畜禽群的生理健康,维持较高的生产性能等多方面作用.因而,在畜牧业生产中已被充分认识并广泛应用,现将其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苏打 碳酸氢钠 生理功能 饲料添加剂 保健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增国 刘思扬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结节性皮肤病是牛较为高发的一种皮肤病,也被称为牛结节疹。该病主要以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消瘦、高烧为临床表现,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会对病牛生产性能及牛皮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下文首先分析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特... 结节性皮肤病是牛较为高发的一种皮肤病,也被称为牛结节疹。该病主要以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消瘦、高烧为临床表现,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会对病牛生产性能及牛皮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下文首先分析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然后着重探讨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技术,以期为其他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皮肤病 临床症状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SAG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卡介苗中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利利 姚新华 +4 位作者 郭衍冰 王英贺 任科研 魏峰 苑淑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7,共5页
为获得柔嫩艾美耳球虫SAG2的克隆株并在卡介苗中表达该蛋白,根据柔嫩艾美耳球虫SAG2基因序列和表达载体图谱设计特异性引物,引入HindⅢ和EcoRⅠ酶切位点,RT-PCR扩增SAG2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双酶切后,将SAG2基因插入到大肠埃希菌-... 为获得柔嫩艾美耳球虫SAG2的克隆株并在卡介苗中表达该蛋白,根据柔嫩艾美耳球虫SAG2基因序列和表达载体图谱设计特异性引物,引入HindⅢ和EcoRⅠ酶切位点,RT-PCR扩增SAG2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双酶切后,将SAG2基因插入到大肠埃希菌-分支杆菌整合表达载体pMV361中,获得重组质粒pMV361-SAG2,经电穿孔转染到卡介苗中,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SAG2和pMV361-SAG2,SAG2在卡介苗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能够被柔嫩艾美耳球虫阳性血清识别,表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下一步重组卡介苗对鸡球虫病的免疫保护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SAG2基因 卡介苗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作友 肖成蕊 +2 位作者 梁基 高春生 罗文生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7年第3期37-40,共4页
从本省4个县(市)64窝具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症状的仔猪粪便中,分离出61株ETEC,经鉴定主要为K88(34/61),其次是K99(11/61)和K91(8/61);用含K88-LTB的双价工程菌苗免疫166头母猪所产... 从本省4个县(市)64窝具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症状的仔猪粪便中,分离出61株ETEC,经鉴定主要为K88(34/61),其次是K99(11/61)和K91(8/61);用含K88-LTB的双价工程菌苗免疫166头母猪所产1588头仔猪,30日龄内腹泻发病率为10.91%,对照组为55.42%;扩大试验免疫组发病率(1.72%),也大大低于对照调查组的发病率(6.8%);用该菌苗二次免疫优于一次免疫(仔猪发病率分别为:10.96%和32.51%),差异极显著(P<0.01);用微生态制剂促菌生预防该病后发病率为2.45%,对照组为11.62%,且试验组比对照组28日龄时个体增重高0.6kg;证明促菌生对防治大肠杆菌病有较大的潜力。本试验用四种药物进行了治疗对比试验,痢菌净治愈率为77.37%、链霉素为95.7%、庆大霉素复合剂为96.8%、促菌为生82.96%。用痢菌净治疗免疫母猪所产病仔猪257头,治疗235头,治疗率为91.43%。通过本试验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仔猪 大肠杆菌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奶牛产乳性能及血液中Leptin和NPY浓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妍 李秀菊 +2 位作者 张才 牛淑玲 谷文峰 《饲料工业》 2006年第21期31-34,共4页
将30头围产期健康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为10头,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组和Ⅲ组为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能量(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能量(能量摄入80%组),产... 将30头围产期健康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为10头,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组和Ⅲ组为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能量(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能量(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d结束,观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产乳性能及血液中瘦素(Leptin)和神经肽Y(NPY)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前饲喂低能日粮不仅提高了产后奶牛产乳性能,而且提高了产后奶牛血液中Leptin和NPY浓度。可见,奶牛不同能量摄入水平与产奶量及血液中Leptin和NPY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奶牛 产乳性能 LEPTIN N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3基因工程菌苗防制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作友 郭翠莲 +6 位作者 刘铁男 郭勇 范永权 汤国营 王文庆 刘桂秋 付政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30-31,共2页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病,是造成吉林省新生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据1989年对本省5个养猪基地县的1000头母猪,所产近万头仔猪的调查结果表明,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农户平均为6.8%,猪场为13.4%,个别猪场近70%,其发病死亡率在22.09%左右,...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病,是造成吉林省新生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据1989年对本省5个养猪基地县的1000头母猪,所产近万头仔猪的调查结果表明,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农户平均为6.8%,猪场为13.4%,个别猪场近70%,其发病死亡率在22.09%左右,因腹泻死亡仔猪占总死亡的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仔猪 大肠杆菌病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猝死症”的病原分离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佑民 姚湘燕 +6 位作者 叶远森 杨盛华 韩惠民 常国权 王作友 侯振宇 梁基 《吉林畜牧兽医》 1996年第3期26-29,共4页
用牛源A型魏氏梭菌、绿脓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培养物和冠状病毒、粘膜病病毒细胞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结果证明魏氏梭菌腹腔接种可致死黄牛,其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A型魏氏梭菌是吉林黄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其他细菌... 用牛源A型魏氏梭菌、绿脓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培养物和冠状病毒、粘膜病病毒细胞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结果证明魏氏梭菌腹腔接种可致死黄牛,其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A型魏氏梭菌是吉林黄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其他细菌可能有协同作用,冠状病毒和粘膜病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黄牛 猝死症 病原菌 分离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株伪狂犬病疫苗的动物免疫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慧 叶子健 +2 位作者 赵岭乐 王玉福 呼延含蓉 《吉林畜牧兽医》 2006年第7期10-11,共2页
本试验采用川株伪狂犬病毒,通过鸡胚原代细胞培养,48~72h收毒,以白油为乳化剂,用胶体磨乳化制苗。用该苗106.0TCID50、104.0TCID50两个剂量先后建立非靶动物(兔63只、小白鼠、大白鼠各30只、豚鼠6只)的动物模型试验及靶动物(哺乳仔猪... 本试验采用川株伪狂犬病毒,通过鸡胚原代细胞培养,48~72h收毒,以白油为乳化剂,用胶体磨乳化制苗。用该苗106.0TCID50、104.0TCID50两个剂量先后建立非靶动物(兔63只、小白鼠、大白鼠各30只、豚鼠6只)的动物模型试验及靶动物(哺乳仔猪、母猪、育肥猪共135头)的兔疫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疫苗安全性良好,免疫抗体在35~45d出现高峰,免疫后猪体能抵御强毒攻击,无任何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株伪狂犬疫苗 免疫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