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招苏台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勇 汤洁 +3 位作者 李昭阳 白源 潘瑜 王筱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4,40,共7页
招苏台河吉林段为辽河重污染支流,以发展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十分严重。采用输出系数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对2003—2012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组成结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招苏台河吉林段为辽河重污染支流,以发展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十分严重。采用输出系数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对2003—2012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组成结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2年研究区农业非点源TN、TP负荷均呈先增后减趋势,TN负荷平均贡献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种植业(52.62%)、畜禽养殖业(37.66%)、农村生活(9.72%);TP负荷平均贡献率依次为畜禽养殖业(51.58%)、种植业(30.36%)、农村生活(18.06%);(2)河流两岸1 000m缓冲区内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相对集中,2012年缓冲区内TN、TP负荷分别为流域总负荷的50.30%、54.68%;(3)种植业和农村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相对稳定,缓冲区内的畜禽养殖业是该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和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苏台河流域 输出系数法 农业非点源污染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污染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贤 汤玉强 +3 位作者 左婉璐 李清伟 刘怡 王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3,145,共7页
为了解水系较为封闭的湿地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2018年9,11月以及2019年3,5月分别对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其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总体为Ⅲ类水体;园区水体NH 3-N(0.497±0.42... 为了解水系较为封闭的湿地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2018年9,11月以及2019年3,5月分别对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其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总体为Ⅲ类水体;园区水体NH 3-N(0.497±0.429 mg/L)、TP(0.118±0.041mg/L)浓度较低,TN(1.53±0.61 mg/L)、COD(36±15 mg/L)浓度较高,TN和COD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时空分布评价结果表明:NH 3-N,TN,TP的浓度变化均表现为在合理利用区、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依次递减的规律,而COD则表现为在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恢复重建区呈递增趋势;NH 3-N含量在时间尺度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园区水体TN与TP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下降后上升;COD变化趋势为下降-上升-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TP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TN和DO呈极显著正相关;TP和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TN和TP的来源相同,而其他水质指标间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物 时空分布 水质监测 相关性分析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河流域水体污染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271-273,共3页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伊通县境内水体污染状况较轻,长春段水体污染较严重,这是由于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长春段流域的上游;10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均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类别要求,除伊通前桥为Ⅴ类水体外,其他9个断面均属于劣Ⅴ类,污染原因主要为伊通河流域传统的工业布局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和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河流域 断面 污染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