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SVR-MODIS的季节性冻土区入湖地下水排泄区识别
1
作者 苏小四 杜思楠 +3 位作者 梁海婷 郑昭贤 杨敬爽 李阳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80,共15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热红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但传统热红外遥感方法并未考虑冻结湖泊表面覆盖的积雪和冰层对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影响,限制了其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的精度和适用...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热红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但传统热红外遥感方法并未考虑冻结湖泊表面覆盖的积雪和冰层对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影响,限制了其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的精度和适用性。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GA-SVR)模型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oradiometer,MODIS)遥感数据开展了对东北季节性冻土平原区典型湖泊查干湖湖水表面温度的反演与预测研究,识别了不同时期入湖地下水的排泄区。结果表明:GA-SVR模型可将冰封期热红外遥感法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R^(2)由0.69提高到0.95,其识别的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与湖泊中高^(222)Rn浓度的分布区域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有效识别查干湖营养物质主要来源和查干湖水环境安全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湖泊 湖水表面温度 MODIS GA-SVR模型 地下水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木斯江北水源地准保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土中氮磷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明会 郭平 +8 位作者 董维红 郝安静 于睿 陈指路 潘存兴 赵程鹏 王瀚伯 杨镇 张振海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4-1284,共11页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江北水源地准保护区为研究区,选取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下水和包气带氮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180cm包气带深度内水浇地中氨态氮(NH_(4)^(+))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下同)...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江北水源地准保护区为研究区,选取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下水和包气带氮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180cm包气带深度内水浇地中氨态氮(NH_(4)^(+))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下同);居民点包气带可溶性氮、磷分布特征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最大,其中硝态氮(NO_(3)^(-),0~150cm)、亚硝态氮(NO_(2)^(-),0~120cm)和溶解态磷(DP,0~90cm)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且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中,NO_(3)^(-)是总氮(TN)主要组成成分,其中居民点和水浇地地下水中NO_(3)^(-)含量和TN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生产、粪便和废水是居民点位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NO_(2)^(-)含量与0~30cm深度土壤中的NH_(4)^(+),NO_(2)^(-)和NO_(3)^(-)含量以及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NH_(4)^(+)含量与150~180cm深度土壤的pH值呈显著正相关;TN与0~30cm深度土壤中的NH_(4)^(+)和NO_(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包气带土壤氮、磷分布特征与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包气带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冻融循环下常见肠杆菌在河水中的存活特征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郭平 袁伟琳 +2 位作者 封保根 申艳萍 陈薇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6-766,共11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冻融循环下常见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10538),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sd-51)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sp.Cloacae(Ec7256)在河水中的存活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冻融循环影响细菌存活的机...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冻融循环下常见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10538),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sd-51)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sp.Cloacae(Ec7256)在河水中的存活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冻融循环影响细菌存活的机理.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显著抑制3株肠杆菌在河水中的存活,随着冻融循环频次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冻融循环下河水中肠杆菌的存活特征与其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和水质有关,Ec7256强于Ec10538和sd-51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河水水质越好,其对冻融循环的耐受性越强;河水pH值、电导率(EC)和总有机碳(TOC)对3株肠杆菌存活(ttd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冻融循环导致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升高,并在最后一个冻融循环达到峰值,有利于细菌团聚抵抗冻融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冻融频次的增加而增加,从而降低冻融胁迫下活性氧对细菌的伤害,进而提高细菌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河水性质 肠杆菌 存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强化人工湿地对复合重金属协同去除机制研究
4
作者 董双石 张守森 +4 位作者 姜晶晶 赵振豪 徐鸣谦 孙笛 靳晓玉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6-2906,共11页
针对畜禽养殖废水中铜锌复合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稳定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O/Fe_(2)O_(3)-生物炭改性沸石基质,并通过试验优化材料配比与投加量。结果显示,当生物炭与沸石质量比为1∶2时,该复合材... 针对畜禽养殖废水中铜锌复合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稳定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O/Fe_(2)O_(3)-生物炭改性沸石基质,并通过试验优化材料配比与投加量。结果显示,当生物炭与沸石质量比为1∶2时,该复合材料对初始质量浓度均为5 mg/L的铜和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100%,显著优于单一的纳米FeO/Fe_(2)O_(3)或生物炭材料。机理分析表明,材料表面羟基基团通过配位作用与铜、锌结合形成金属氢氧化物。同时,部分Fe^(2+)在氧化过程中产生OH^(-),与Cu^(2+)、Zn^(2+)形成碱沉淀,部分Fe^(2+)反应生成铁(氢)氧化物,与Cu^(2+)、Zn^(2+)形成共沉淀。三者协同作用可实现对复合重金属的高效去除。研究为人工湿地基质改性提供了新策略,为畜禽养殖废水中复合重金属的高效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改性沸石 人工湿地基质 复合重金属废水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源识别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久辉 卢文喜 +2 位作者 常振波 王涵 范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1722,共12页
为分析参数不确定性对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优化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和克里格方法的综合运用,建立了描述渗透系数与污染物质释放强度之间关系的推算模型,进行了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研究... 为分析参数不确定性对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优化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和克里格方法的综合运用,建立了描述渗透系数与污染物质释放强度之间关系的推算模型,进行了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确定性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895和4.51%;运用推算模型推算了8000组渗透系数影响下的污染源识别结果,节省了约99%的计算负荷和时间;对8000组污染源识别结果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得到了概率密度最大的污染源识别结果和置信水平分别为80%、60%、40%和20%对应的污染源识别结果置信区间.本研究改善了应用模拟-优化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时,难以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缺点,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源 模拟-优化 不确定性 替代模型 推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边界层流体黏度变化的黏性土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
6
作者 王福刚 管小桐 +4 位作者 何庆成 程辉 杨国华 程中乐 王耀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3-905,共13页
边界层流体及其黏度变化对低渗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现有低速非达西流模型通常忽略流体黏度的变化,或简单地将流体黏度处理为一个与孔隙半径有关的函数;而边界层流体黏度通常与接触角有关。本文基于毛细管束模型和分形理论,... 边界层流体及其黏度变化对低渗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现有低速非达西流模型通常忽略流体黏度的变化,或简单地将流体黏度处理为一个与孔隙半径有关的函数;而边界层流体黏度通常与接触角有关。本文基于毛细管束模型和分形理论,考虑接触角对边界层流体黏度的影响,构建了一种新的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并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接触角对边界层流体黏度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着流体的流动行为。考虑边界层流体黏度变化后,渗流速度下降,本文实验中,考虑流体黏度变化与不考虑流体黏度变化的情况相比,渗流速度的下降率可达57.1%。渗流速度随孔隙分布分形维数D_(f)的增大而下降,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本文中,在同一压力梯度下,当D_(f)从1.2增至1.8,每增加0.2,渗流速度分别减小18.4%、23.3%、29.1%;当接触角从0°增至80°,每增加20°,渗流速度分别增长10.9%、12.3%、14.0%、16.3%。随压力梯度增大,边界层流体参与流动,有效渗流断面和流体有效黏度增大,流体黏度增大对其流动产生阻滞效应,但作用程度小于渗流断面增大对流速的增益效应,因此,总体上呈现出渗流速度随压力梯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黏性土 低速非达西流 边界层 流体黏度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珠负载Ce掺杂Bi_2O_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处理含油废水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钱亦张 孙文田 +3 位作者 李大伟 朱德强 潘彦平 冯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06,共4页
以漂珠为载体制备了Ce掺杂Bi_2O_3可见光响应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和DRS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研究。以4#燃料油配制模拟含油废水,研究了催化剂在可见光作用下的光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e掺杂Bi_2O_3成功... 以漂珠为载体制备了Ce掺杂Bi_2O_3可见光响应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和DRS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研究。以4#燃料油配制模拟含油废水,研究了催化剂在可见光作用下的光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e掺杂Bi_2O_3成功负载到漂珠载体上,以四方相β-Bi_2O_3、α-Bi_2O_3和Ce O_2的形式存在;与空白Bi_2O_3相比,Ce掺杂Bi_2O_3固有的边带吸收波长拓展至544 nm。实验结果表明,在500℃条件下焙烧3 h制备的催化剂光催化效率最高,光照70 min时,油去除率可达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CE掺杂 可见光催化 漂珠 含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旋喷灌浆法改造近井储层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潜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龚晔 许天福 +2 位作者 袁益龙 辛欣 朱慧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共8页
该文采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近井储层进行改造,通过在井壁周围形成高渗透泡沫砂浆旋喷桩,结合降压来提升水合物开采效率。以印度K-G盆地NGHP-02-16站位砂质水合物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近井储层改造强化水合物降压开采模型,利用TOUGH+Hydr... 该文采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近井储层进行改造,通过在井壁周围形成高渗透泡沫砂浆旋喷桩,结合降压来提升水合物开采效率。以印度K-G盆地NGHP-02-16站位砂质水合物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近井储层改造强化水合物降压开采模型,利用TOUGH+Hydrate对所提方法的增产效果进行数值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近井储层改造能有效提升水合物降压开采效率;水合物开采效率随旋喷桩改造半径和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受旋喷桩孔隙度的影响;降压幅度增大可进一步提升近井储层改造结合降压开采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数值模拟 海上气井生产 降压开采 储层改造 高压旋喷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流域含石膏地层地下水水化学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铭杰 李胜伟 +2 位作者 王东辉 平世飞 王福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共8页
位于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及其南部的牧马山台地区域的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石膏。石膏的溶蚀可显著影响地下水质,明确该类型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并揭示其空间差异性原因,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牧马山台地中部区域天府... 位于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及其南部的牧马山台地区域的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石膏。石膏的溶蚀可显著影响地下水质,明确该类型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并揭示其空间差异性原因,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牧马山台地中部区域天府国际生物城区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样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水化学演化过程数值模拟,对地下水质的现状和水质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在水平分布和垂向分布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引起水质在空间上差异的原因具有多因性。垂向上:浅层地下水受碳酸盐溶解/沉淀作用控制,地下水类型以HCO3-Ca(Ca·Mg)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0.5 g/L;深层地下水受地层中石膏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在无石膏分布区,地下水以HCO3-Ca(Ca·Mg)类型的低矿化度水(TDS<0.5 g/L)为主;有石膏分布区,形成SO4-Ca(Ca·Na)型高矿化度水(TDS可达2.5 g/L以上)。平面上: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地形地势、人为污染、局部区域石膏层埋深变浅等因素影响,但总体上水质较好,可作为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深层地下水主要受地层石膏埋藏深度变化的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的空间差异较大。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了地下水平面和垂向上的差异,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岷江流域含石膏地层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石膏 溶蚀作用 成都平原 岷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林甸地热田热水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瑞杰 周学军 +8 位作者 詹涛 马永法 王旭 董俊领 刘玲 杨峰田 李栋 石宇佳 苏玉娟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7-1677,共11页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其甲烷生成途径。【研究方法】在地热供暖季和非供暖季采集并测试了9个热水微生物样品,并对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属水平上,林甸地热水中优势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80%),与已有报道的地热系统有一定差异,而同油田热水相似;供暖季和非供暖季热水中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大,非供暖季细菌多样性高于供暖季,但古菌多样性基本不受开采影响;优势古菌以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产甲烷菌为主,地热流体中的甲烷气体主要源于H_(2)还原CO_(2)产甲烷途径,而甲基歧化产甲烷作用和H_(2)还原甲基化合物产甲烷途径次之。【结论】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较为独特,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地热开采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开采扰动 产甲烷作用 地热调查工程 林甸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聚类识别的SWAT模型参数优化方法——以石头口门水库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美初 陈莹 +5 位作者 李鸿雁 赵红玲 李昌海 次旦央宗 刘莹莹 孙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7-469,共13页
为探究SWAT模型参数优化过程与方法,降低参数估计不确定性,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遴选关键参数,针对关键参数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构建参数样本集,进而结合各组关键参数组合下的模拟精度指标构建聚类指标集,采用SOM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并基于... 为探究SWAT模型参数优化过程与方法,降低参数估计不确定性,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遴选关键参数,针对关键参数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构建参数样本集,进而结合各组关键参数组合下的模拟精度指标构建聚类指标集,采用SOM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并基于模拟精度较高且波动较小类别识别各关键参数取值范围,形成一种SWAT模型关键参数优化系统方法。以石头口门水库流域为例,选取1980—2016年(1980—1986年为预热期,1987—2009年为率定期,2010—2016年为验证期)的月径流实测资料,建立流域SWAT模型,引入SOM聚类算法进行参数优化,不断缩小模型关键参数合理取值区间,并应用SUFI-2算法进行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石头口门水库流域,且参数优化前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为0.79,纳什效率系数E_(NS)为0.74,P-factor为0.65,R-factor为0.56;参数优化后验证期R^(2)为0.88,E_(NS)为0.83,P-factor为0.70,R-factor为0.50,模拟效果较好。故应用SOM算法进行SWAT模型参数优化可以降低模型不确定性,提高径流模拟精度,为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算法的选择提供思路,对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水库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SOM算法 聚类分析 参数率定 参数优化 石头口门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儿河流域平原区气候变化情景下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鸿雁 王凡 +4 位作者 刘莹莹 赵红玲 鲍珊珊 常凯洋 冶雪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5-352,共8页
利用研究区降水、气温、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埋深数据,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显... 利用研究区降水、气温、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埋深数据,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增加不显著,气温呈升高趋势,地表径流显著减少;通过建立的Visual MODFLOW模型,对基准情景(基准期平均降水量条件)和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研究区未来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基准情景和3种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北部浅层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南部地下水埋深有所减少;3种气候情景下地下水埋深均大于基准情景下地下水位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儿河流域平原区 地下水埋深 CMIP6 Visual MO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构建及预报降雨匹配技术
13
作者 杨子昕 王佳 +3 位作者 刘家宏 王浩 梅超 李峰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4,共12页
【目的】城市降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时空变异性,现阶段洪涝风险预测、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为提高“预报降雨—灾害风险识别—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数据密... 【目的】城市降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时空变异性,现阶段洪涝风险预测、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为提高“预报降雨—灾害风险识别—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数据密集型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构建方法和基于动态时间弯曲法的预报降雨与情景库场次降雨匹配技术。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县站1980—2015年(36年)的小时降雨监测数据作为情景库数据基础,并以同地区2023年降雨数据作为“预报降雨”进行匹配方法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构建的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可全面、有效的反映研究区域降雨特征。“预报降雨”匹配效果良好,平均纳什系数达到0.73,降雨总量平均相对误差为0.17,降雨量峰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09。【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实现实时预报降雨与情景库中场次降雨的匹配,通过情景库中预置洪涝风险及应急预案知识库,实现城市洪涝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及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动态时间弯曲 城市洪涝 预报降雨 风险评估 洪水 降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丽娜 卢文喜 +2 位作者 杨青春 侯泽宇 司昌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9-1467,共9页
采用国际前沿的SWAT模型及CLUE-S模型,基于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探讨了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运用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 采用国际前沿的SWAT模型及CLUE-S模型,基于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探讨了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运用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CLUE-S模型,模拟不同预测方案下东辽河流域未来20a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SWAT模型分别对研究区2025年2种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条件下,情景2比情景1的多年平均径流减少了12.26mm、泥沙减少了8.4×103t、溶解态氮减少了8.29kg、有机氮减少了9.49kg、总氮减少了8.4kg、溶解态磷减少了8.61kg、有机磷减少了7.18kg、总磷减少了7.18kg,情景2比情景1更能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东辽河流域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DN2对多氯联苯的降解及bphA1核心序列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何军 刘娜 +3 位作者 高松 张兰英 张玉玲 周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2-316,共5页
从长期受PCBs污染的土壤中经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到1株能以联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DN2。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sp,利用变压器油测定了该菌对各不同氯取代同系物的降解率。结果表明,DN2可以高效降解多氯... 从长期受PCBs污染的土壤中经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到1株能以联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DN2。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sp,利用变压器油测定了该菌对各不同氯取代同系物的降解率。结果表明,DN2可以高效降解多氯联苯,其对10 mg/L的Aroclor 1242总量降解可达67%左右。进一步对该菌的bphA1基因核心序列克隆和测序分析表明,与Pseudomonassp kks102菌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2%,核苷酸序列转换成氨基酸序列(202AA)后,经ClauxW2比对发现11个保守位点,具有Glu-X3-4-Asp-X2-His-X4-5-His结构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S 生物降解 bphA1 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寒区SWAT模型融雪径流空间异质性参数率定方法及应用——以白山流域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次旦央宗 李鸿雁 李晓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融雪水是东北地区春季径流的重要来源,融雪径流过程的可靠模拟及预报可为科学管理和调度春汛期水资源提供参考。东北寒区年度内存在融雪径流和降雨径流两种产流模式,流域物理空间属性差异对融雪径流产流模式影响显著,为了解决东北寒区... 融雪水是东北地区春季径流的重要来源,融雪径流过程的可靠模拟及预报可为科学管理和调度春汛期水资源提供参考。东北寒区年度内存在融雪径流和降雨径流两种产流模式,流域物理空间属性差异对融雪径流产流模式影响显著,为了解决东北寒区融雪径流空间异质性问题、提高SWAT模型模拟及预报精度,提出对SWAT模型采用单站点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的策略。首先,利用白山水库入库流量进行单站初步参数率定,进而,采用多站点对融雪径流参数进行率定,并将该参数移植到单站初步率定参数集。结果表明:单站初步参数率定后模拟得到年度(1—12月)、夏季汛期(6—9月)、春季融雪期(3—5月)验证期月尺度确定系数(R^(2))分别为0.76、0.74和0.58,日尺度R^(2)分别为0.71、0.75和0.51;单站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后模拟得到年度、夏季汛期、春季融雪期验证期月尺度R^(2)分别为0.80、0.74和0.79,日尺度R^(2)分别为0.74、0.78和0.61。在月尺度和日尺度上,单站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较单站参数率定后春季融雪期的模拟精度分别提高了20%和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寒区 融雪径流 SWAT 参数移植 空间异质性 白山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对砷酸还原菌TS28活性及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平 徐富凯 +3 位作者 刘亦博 李美璇 封保根 陈薇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189,共7页
以砷酸还原菌(Stenotrophomonas sp.TS28)以及油菜、小麦和小白菜的根系分泌物为实验对象,研究根系分泌物对砷(As)污染土壤中砷酸还原菌TS28存活、As还原能力的影响以及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的As(Ⅴ)抑制了TS28的活性... 以砷酸还原菌(Stenotrophomonas sp.TS28)以及油菜、小麦和小白菜的根系分泌物为实验对象,研究根系分泌物对砷(As)污染土壤中砷酸还原菌TS28存活、As还原能力的影响以及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的As(Ⅴ)抑制了TS28的活性,添加根系分泌物刺激了TS28的活性,增加了TS28的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植物根系分泌物会影响TS28的As还原能力,影响程度与其来源有关,小麦的根系分泌物对TS28的As还原能力提升效果最好,10 d内将As(Ⅴ)的还原量提升了45.86%;TS28降低了As污染土壤中蔗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添加根系分泌物提高了含TS28的As污染土壤中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这4种土壤酶的活性,油菜根系分泌物的促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土壤 砷酸还原菌 存活 还原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变形对饱和黏性土渗透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福刚 杨国华 +2 位作者 程辉 管小桐 袁益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5-1844,共10页
为了探究5~30℃温度变化对黏性土渗透性影响机理,同时考虑温度变化诱导的流体性质和土体变形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提高模型的应用范围和精度,本文先采用室内实验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基于变温渗流实验数据,构建... 为了探究5~30℃温度变化对黏性土渗透性影响机理,同时考虑温度变化诱导的流体性质和土体变形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提高模型的应用范围和精度,本文先采用室内实验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基于变温渗流实验数据,构建了土体应变与介质孔隙比的关系式,最后对Kozeny-Carman模型的修正模型(REN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修正。结果表明:在地下水常见的5~30℃温度区间,温度变化引起土体变形对黏性土渗透系数的影响显著,仅考虑流体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忽略黏性土形变影响的渗透系数计算误差最大可达40%;修正后的模型与现有渗透系数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通过修正后的渗透系数模型分析,发现温度在5~20℃区间时,渗透系数变化的主控因素是流体黏度,此温度区间介质形变对渗透系数影响较小,影响程度低于10%;当温度在20~30℃区间时,温度引起介质形变诱导的渗透系数变化贡献率增大,对渗透系数影响最大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饱和黏性土 温度 形变 孔隙比 Kozeny-Carman模型 R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