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山地丘陵区典型坡面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瑜 徐子棋 +1 位作者 杨献坤 崔斌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3,38,共10页
为满足黑土区山地丘陵地带提高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的需要,本文选取经济指标、生态指标和管护指标构建吉林省山地丘陵区典型坡面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研究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各类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满足黑土区山地丘陵地带提高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的需要,本文选取经济指标、生态指标和管护指标构建吉林省山地丘陵区典型坡面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研究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各类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地丘陵区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生态因子、经济因子及管护因子在不同措施类型下差异性显著;从不同区域来看,除荣华小流域地埂植物带为适宜外,荣华小流域其他措施和其他流域各类措施适宜度均在中等适宜以下;从土层厚度来看,0~19.9 cm处的水平梯田和地埂植物带为较不适宜,20~39.9 cm处的水平梯田和地埂植物带、0~39.0 cm处的坡式梯田为中等适宜,40~70 cm的水平梯田和地埂植物带为较适宜;从坡度来看,3°~5.9°的坡式梯田为较不适宜,8.1°~15°的水平梯田、6°~8°和12.1°~15°的坡式梯田及6°~8°的地埂植物带为中等适宜,6°~8°的水平梯田为较适宜,3°~5.9°的地埂植物带为适宜;该区域小部分措施较不适宜,大部分措施为中等适宜和较适宜。本研究结果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优选、技术优化和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为防治耕地水土流失和质量退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山地丘陵区 水土保持措施 适宜性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土保持草种选优研究
2
作者 李秋梅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1-32,共2页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东辽县杏木小流域(北纬43°02′,东经125°24′)和辽源市兴国小流域(北纬42°51′,东经125°05′)。两小流域均为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坡地土壤以棕壤、暗棕壤为主,平地为草...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东辽县杏木小流域(北纬43°02′,东经125°24′)和辽源市兴国小流域(北纬42°51′,东经125°05′)。两小流域均为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坡地土壤以棕壤、暗棕壤为主,平地为草甸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草种 选择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析
3
作者 田立生 秦晶涛 +1 位作者 李爽 孙玥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1-3,共3页
安北小流域坚持“五道防线系统防治”的治理模式,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治理区、生态旅游区、沟(河)道及周边整治区4个防治区,因地制宜实施封育保护、保护性耕作、侵蚀沟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宜林区域造林、景观改造与建设、... 安北小流域坚持“五道防线系统防治”的治理模式,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治理区、生态旅游区、沟(河)道及周边整治区4个防治区,因地制宜实施封育保护、保护性耕作、侵蚀沟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宜林区域造林、景观改造与建设、水系整治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2022年小流域水土保持率达97.18%,土壤侵蚀模数降至140 t/(km^(2)·a),林草覆盖率达76.8%,化肥施用量降至130 kg/hm^(2),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年人均收入提高到2.10万元,群众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种植”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稳步提升了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也因此被评为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模式 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玉斌 曹宁 +3 位作者 苏晓光 许晓鸿 闫飞 杨振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4-229,共6页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水平坑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相当高。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生态修复对土壤pH、容重和田间持水量的修复最为明显;各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即土壤质地的修复效果均不明显,可见水土保持措施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土壤质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较短时间内,土壤SOC的消耗要大于其累积,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较好的SOC恢复效果。速效养分含量受水土保持措施影响非常大,土壤速效养分一部分随土壤侵蚀流失,一部分为植物所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在目前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下,选择生态修复措施,即自然撂荒是短时期内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进行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恢复土壤肥力质量较好的选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性质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与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代全厚 许晓鸿 杨兴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61,共4页
在详细分析吉林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水土保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在详细分析吉林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水土保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资源基础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沙地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实施效果
6
作者 徐子棋 张瑜 +5 位作者 包广道 张忠辉 刘婷 丁铭铭 罗也 张薇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67-71,I0007,共6页
土地沙化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农田沙化和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在沙化地区实施农林复合模式可提高沙地防风固沙功能、改良土壤、增加农业生产力。以吉林省沙化土地的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即4行杨树+玉米... 土地沙化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农田沙化和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在沙化地区实施农林复合模式可提高沙地防风固沙功能、改良土壤、增加农业生产力。以吉林省沙化土地的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即4行杨树+玉米、单层杨树网格+大豆、单层杨树网格+高粱、7行杨树+花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和样地取样监测,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盐碱化程度、土壤侵蚀模数及其动力因子、作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设置仅种植作物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防护林主风向后的3个林带平均高度至7个林带平均高度范围内是农林复合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条件、减轻土壤盐碱化的最佳范围;②4种农林复合模式均可显著降低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并将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1000 t/(km^(2)·a)以下,防风固沙的效果较好;③4种农林复合模式的作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但对作物N、P、K元素含量影响较小;④农林复合模式通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推动土壤肥力提升,控制区域风蚀发生,可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⑤目前吉林省沙地农林复合模式的防护林树种较单一,大多为杨树,且林龄配置不合理,需因地制宜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模式 作物 沙地 效果 影响因素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秋梅 张显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当前 ,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缺乏统筹协调、全面规划和优势植物品种 ,植被恢复结构和治理措施单一 ,生态功能较差。其对策是 ,东南部长白山区以封禁治理为主 ,中东部低山丘陵区以坡耕地和疏林地改造为主 ,对西部平原风沙区 ,在加强综... 当前 ,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缺乏统筹协调、全面规划和优势植物品种 ,植被恢复结构和治理措施单一 ,生态功能较差。其对策是 ,东南部长白山区以封禁治理为主 ,中东部低山丘陵区以坡耕地和疏林地改造为主 ,对西部平原风沙区 ,在加强综合治理的同时 ,实施全封、半封和轮封 ,改良“三化”草场 ,实施生态移民 ,搞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 ,制定封禁治理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封禁治理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参地水土保持及可持续利用
8
作者 李秋梅 张黎辉 +1 位作者 张显双 朴富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58,共4页
人参适宜在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的坡地上生长。种植人参采用皆伐林地、清除根茬、顺坡做床的方法 ,从栽培到收获的 6a时间内需换床 1次 ,参后地在 30~ 40a内不能重复利用 ,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其整地、晒地期由于土地失去了原有植被的保... 人参适宜在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的坡地上生长。种植人参采用皆伐林地、清除根茬、顺坡做床的方法 ,从栽培到收获的 6a时间内需换床 1次 ,参后地在 30~ 40a内不能重复利用 ,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其整地、晒地期由于土地失去了原有植被的保护 ;管理期间面积占参地 2 0 %~ 2 5 %的作业道要承受整个参地的降水量 ;参后弃地土质疏散、表土裸露 ,在这 3个不同阶段均需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道 参林间作 水土保持 人参 参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艳军 吴立军 +3 位作者 田立生 高学刚 高凤艳 张力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53-55,70,共4页
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危害严重,是重点的风沙治理区。而在各类风成地貌中,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风蚀耕地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年来的试验研究提出适用于上述地区条件的风蚀防治技术,为吉林省西部沙地生态恢复及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 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危害严重,是重点的风沙治理区。而在各类风成地貌中,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风蚀耕地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年来的试验研究提出适用于上述地区条件的风蚀防治技术,为吉林省西部沙地生态恢复及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风成地貌 生态恢复 吉林省 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山地丘陵区坡面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瑜 徐子棋 +2 位作者 杨献坤 崔斌 芦贵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2期36-40,共5页
选取东北黑土区山地丘陵区有代表性的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开展田间试验,观测其稳固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稳固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排序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差异均显著(p&l... 选取东北黑土区山地丘陵区有代表性的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开展田间试验,观测其稳固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稳固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排序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差异均显著(p<0.05);(2)研究区坡度越小、埂坎措施损坏率越小、埂坎植被生长状况越好,三种措施的拦沙、改良土壤性状和作物增产的效果越好;(3)与三种措施稳固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性最高的两个因子是坡度和埂坎损坏率;(4)研究区三种措施埂坎均有损坏,其中≥10°的水平梯田埂坎损坏率超过30%,坡式梯田埂坎损坏率超过35%,地埂植物带埂坎损坏率超过55%;(5)研究区稳固性和拦沙、增产效果不理想的措施需要加强埂坎稳固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坡面水土保持措施优选和技术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梯田 地埂 山地丘陵区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混交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立生 刘艳军 吴立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应用群落边缘效应原理和林窗更新等生态学理论,根据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确定林分内建群种与各种群的种间关系,对与建群种有竞争关系的树种进行适宜间伐,形成林窗和边缘界面层。根据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林下更新的分析,阐明适宜人工干预... 应用群落边缘效应原理和林窗更新等生态学理论,根据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确定林分内建群种与各种群的种间关系,对与建群种有竞争关系的树种进行适宜间伐,形成林窗和边缘界面层。根据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林下更新的分析,阐明适宜人工干预对生态修复的促进作用,为水土保持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空间分布格局 林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土壤抗冲抗剪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瑜 王佩将 +1 位作者 许晓鸿 芦贵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41-44,69,共4页
土壤抗冲性和抗剪性是土壤抗侵蚀性能的重要方面,研究土壤抗冲性和抗剪强度有助于揭示土壤侵蚀规律。以吉林省东辽县杏木小流域为研究区,在蒙古栎林地、杨树林地、落叶松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竹节梯田果园地设置样地,采集林地与坡耕... 土壤抗冲性和抗剪性是土壤抗侵蚀性能的重要方面,研究土壤抗冲性和抗剪强度有助于揭示土壤侵蚀规律。以吉林省东辽县杏木小流域为研究区,在蒙古栎林地、杨树林地、落叶松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竹节梯田果园地设置样地,采集林地与坡耕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的抗冲性、抗剪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土壤抗冲性与抗剪性均好于坡耕地,土壤抗冲刷系数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抗冲性 抗剪强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侵蚀沟治理措施体系配置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艳军 张瑜 崔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近些年来国家开展的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侵蚀沟治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根据目前吉林省侵蚀沟治理现状,即国家投资强度低,侵蚀沟道以外汇水区治理困难(农民不愿因治理而占用土地)或根本不允许治理,沟坡兼治... 在近些年来国家开展的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侵蚀沟治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根据目前吉林省侵蚀沟治理现状,即国家投资强度低,侵蚀沟道以外汇水区治理困难(农民不愿因治理而占用土地)或根本不允许治理,沟坡兼治的技术路线得不到有效贯彻,甚至只能对侵蚀沟道本身进行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和相关标准情况下各类型侵蚀沟汇水区域、沟头、沟岸、沟坡和沟底治理措施的配置体系,可为决策部门及设计部门开展侵蚀沟治理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侵蚀沟 治理措施 体系配置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侵蚀沟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芦贵君 张瑜 +3 位作者 许文旭 许晓鸿 崔斌 崔海锋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2期54-56,共3页
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数据为数据源,对吉林省41个县(市、区)的侵蚀沟进行了分类汇总:吉林省境内现有侵蚀沟道62 978条,其中发展型沟道61 081条、稳定型沟道1 897条,各占96.99%和3.01%;按普查的... 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数据为数据源,对吉林省41个县(市、区)的侵蚀沟进行了分类汇总:吉林省境内现有侵蚀沟道62 978条,其中发展型沟道61 081条、稳定型沟道1 897条,各占96.99%和3.01%;按普查的分级分类方法,吉林省境内发展型沟道中有小型沟道22 200条、中型沟道32 287条、大型沟道6 594条,各占36%、53%和11%。对全省侵蚀沟按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长白山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东北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4个类型区分别进行归类总结,研究了各类型区的侵蚀沟数量及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普查 侵蚀沟 区域分布特征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引种试验研究——以通榆县西哈毛草场种植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大为 王永丰 随媛媛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4年第2期9-10,15,共3页
以2010年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为基础,针对西哈毛草场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在西哈毛草场大面积种植了从美国引进的多年生紫花苜蓿(阿尔冈金Algonguin)。从种植后的效果上看,引种种植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 以2010年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为基础,针对西哈毛草场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在西哈毛草场大面积种植了从美国引进的多年生紫花苜蓿(阿尔冈金Algonguin)。从种植后的效果上看,引种种植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该引种阿尔冈金紫花苜蓿比其它牧草具有更为优越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冈金 优质牧草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落带生态修复及侵蚀防护研究现状
16
作者 张瑜 岳航宇 +1 位作者 孙玥 崔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13-17,21,共6页
消落带是水域与陆地环境系统的过渡地带,因其特殊的水文、土壤和生态环境特征,成为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的高风险区。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消落带生态修复及侵蚀防护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消落带的内涵、分类、功能,以及土壤侵蚀类型和影... 消落带是水域与陆地环境系统的过渡地带,因其特殊的水文、土壤和生态环境特征,成为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的高风险区。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消落带生态修复及侵蚀防护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消落带的内涵、分类、功能,以及土壤侵蚀类型和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消落带生态修复及侵蚀防护的不同策略,并结合现有研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消落带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消落带土壤侵蚀的发生受气候、水位、植被、土壤、微生物、人为扰动等因素综合影响;现阶段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及侵蚀防护工作主要集中在土壤锚固技术、植被配置与恢复、水体环境净化措施三方面;尽管现阶段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消落带具有多维结构特征,仍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与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侵蚀 生态修复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17
作者 朱宗恩 全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37,共5页
该文阐述了吉林省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并根据全省自然条件和社经情况及水土流失特点,划分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即山区、丘陵区、漫川漫岗区、风沙坨甸区。笔者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防治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晓鸿 常晓东 +3 位作者 刘艳军 张瑜 张力辉 孙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58,共2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新兴开展起来的项目,它种类复杂、涉及项目繁杂、时空变化较大,而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又无常规有效方式可循,就点面工程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新兴开展起来的项目,它种类复杂、涉及项目繁杂、时空变化较大,而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又无常规有效方式可循,就点面工程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一下初步探讨,一是如何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GIS软件进行扰动地表面积监测,二是如何从常规分析方式探讨监测过程中水土流失量确定的问题解决,提出了点面工程建设期内水土流失监测基本体会和建议,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面工程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被引量:17
19
作者 许晓鸿 隋媛媛 +3 位作者 张瑜 王永丰 刘明义 刘艳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12-16,共5页
为了探求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措施,以吉林省伊通县毯子房小流域为典型试验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3种不同耕作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对... 为了探求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措施,以吉林省伊通县毯子房小流域为典型试验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3种不同耕作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对照处理产生径流量和泥沙量最大,秸秆还田产生侵蚀量最小,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比对照处理径流量减少36.4%~66.7%,泥沙量减少75.2%~86.4%;2)与对照相比,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3种不同措施下冲刷泥沙中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减少56.6%,62.8%和81.4%,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减少53.3%,60.0%和80.0%,全磷质量分数减少38.5%,61.5%和84.6%,且不同处理下3种土壤养分流失总量均比对照减少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 效益 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不同环境因子对苏打盐碱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晓鸿 刘肃 +5 位作者 赵英杰 徐子棋 杨献坤 滕美瑶 王大中 赵书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揭示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的分布规律,为盐碱地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提取,对不同环境因子与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面积分布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水系30 000m缓冲区外,吉林省西部... [目的]揭示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的分布规律,为盐碱地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提取,对不同环境因子与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面积分布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水系30 000m缓冲区外,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面积随着离水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2)与苏打盐碱地面积呈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分别为累年年平均风速(R=0.716,sig.<0.05)、累年平均年降水量(R=-0.597,sig.<0.05)、累年年最多降水量(R=-0.652,sig.<0.05);(3)海拔高度和坡度是影响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分布的重要因子,且苏打盐碱地面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影响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离水系距离、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地 水系 气象因子 地形因子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