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寄主植物对舞毒蛾幼虫发育和中肠总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徐伟 付晓霞 +1 位作者 冯晓宇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122,138,共3页
以加杨(Populus canad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和家榆(Ulmus pumi-酶活性及寄主的蛋白质量分数无相关性,取食加杨的舞毒蛾幼虫发育最快,虫体最重,旱柳次之;取食兴安落叶松和家榆的幼虫在3龄以后发育... 以加杨(Populus canad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和家榆(Ulmus pumi-酶活性及寄主的蛋白质量分数无相关性,取食加杨的舞毒蛾幼虫发育最快,虫体最重,旱柳次之;取食兴安落叶松和家榆的幼虫在3龄以后发育历期延长,虫体质量较轻。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在3龄期因取食不同寄主存在明显差异,4龄后酶活性显著降低,不同寄主间的差异减少。la)饲养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的蛋白营养差异性对幼虫生长发育和中肠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旱柳、兴安落叶松、加杨和家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寄主植物 生长发育 中肠总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及其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明 刘国荣 程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5,共3页
对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伊藤厚丝叶蜂在吉林省1年3代,以预蛹在落叶层下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于6月上旬孵化,7月初可见成虫。第二代幼虫于7月末进入暴食期,... 对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伊藤厚丝叶蜂在吉林省1年3代,以预蛹在落叶层下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于6月上旬孵化,7月初可见成虫。第二代幼虫于7月末进入暴食期,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再次进入暴食期。9月中旬幼虫下树结茧于落叶层内开始越冬。该虫暴发危害期通常为2a,间隔周期为8~10a。人工模拟危害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一次性失叶,可影响3年材积生长,其中以第2年生长损失最大。受害'-3年,当失叶率为20%~30%时,落叶松表现出超补偿现象。如果针叶全部被食尽的话,第2年材积生长损失率最高可达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厚丝叶蜂 落叶松林 生物学 危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脊树葬甲的初步观察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明 张景福 王春 《昆虫天敌》 CSCD 1993年第2期94-94,共1页
1987年本省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塔拉站林场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大发生。同时发现其天敌——六脊树葬甲(Xylodrepa sexcarinate)成虫大量捕食天幕毛虫幼虫,为此,笔者对该天敌进行了观察和饲养。在本地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层内越... 1987年本省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塔拉站林场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大发生。同时发现其天敌——六脊树葬甲(Xylodrepa sexcarinate)成虫大量捕食天幕毛虫幼虫,为此,笔者对该天敌进行了观察和饲养。在本地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层内越冬,翌年6月初出土活动。6月下旬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成虫喜白昼活动。如无外界刺激,仅做短距离飞翔,在植物上爬行寻觅食物。晴朗天气比阴天活动更为活跃,成虫捕食天幕毛虫老龄幼虫时,用前对足抓住猎物,天幕毛虫经数分钟(约6分钟左右)挣扎后丧失反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 六脊树葬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膏菌抑真菌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初探
4
作者 冀瑞卿 李玉 +1 位作者 孟黎鹏 宋瑞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研究鹅膏菌菌株AV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为林木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G-7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pH 6.7的Na2HPO4-NaH2PO4)与G-25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0... 【目的】研究鹅膏菌菌株AV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为林木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G-7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pH 6.7的Na2HPO4-NaH2PO4)与G-25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0.02mol/L乙酸铵)进行2次柱层析,分离得到鹅膏菌菌株AV的抑菌活性物质,然后对抑菌活性组分进行紫外扫描、傅立叶红外光谱及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LC/ESI-MS)分析,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活性物质的抑真菌活性。【结果】鹅膏菌抑真菌活性物质中存在的主要官能团有-OH、C=O、-CH2-C=O、-NH-、-CH-和-NH2;LC/ESI-MS分析显示,该活性成分中有2个不同的化合物,分子质量分别为5 732.39和7 187.01u;从鹅膏菌分离得到的抑菌活性物质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对病原菌孢子处理8d后未见孢子萌发,而对照在5d即内萌发为菌丝团。【结论】鹅膏菌菌株AV对金黄壳囊孢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物质为含有不饱和羰基或共轭烯烃结构的酰胺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菌 抑真菌活性 傅立叶红外光谱 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 金黄壳囊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子油中皮诺敛酸的纯化及降脂活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晶 寇萍 +5 位作者 秦启萍 于良 赵雪莲 王希清 杨雨春 付玉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以红松子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皮诺敛酸,通过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尿素与乙醇的比例、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等因素对皮诺敛酸含量及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尿素包合法的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了皮诺敛酸的最佳纯化条件为: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 以红松子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皮诺敛酸,通过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尿素与乙醇的比例、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等因素对皮诺敛酸含量及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尿素包合法的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了皮诺敛酸的最佳纯化条件为: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为1∶6.5(w/w),尿素与90%乙醇的比例为1∶4(w/v),包合温度为-10℃,包合时间12h。在上述条件下,经GC-MS检测获得了纯度为58.3%的皮诺敛酸,回收率为51.8%,经二次尿素包合纯化后可获得纯度为72.5%的皮诺敛酸,回收率为64.7%。为了评估皮诺敛酸的降脂活性,以油酸诱导HepG2细胞成脂,最终确定40μmol·L^-1的皮诺敛酸能显著的降低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子油 皮诺敛酸 尿素包合法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诺敛酸/左旋肉碱降低HepG2细胞脂质的最佳浓度配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明非 张晶 +6 位作者 苏雯 王鹏 张孙东 寇萍 焦骄 杨雨春 付玉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946,共6页
针对单一活性成分的减肥降脂效果较差,且容易出现耐药性等问题,本文筛选并优化了皮诺敛酸/左旋肉碱降低Hep G2细胞脂质的最佳浓度配比,为皮诺敛酸降脂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油酸诱导Hep G2细胞成脂建立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针对单一活性成分的减肥降脂效果较差,且容易出现耐药性等问题,本文筛选并优化了皮诺敛酸/左旋肉碱降低Hep G2细胞脂质的最佳浓度配比,为皮诺敛酸降脂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油酸诱导Hep G2细胞成脂建立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法确定了皮诺敛酸/左旋肉碱降低Hep G2细胞中脂滴的最佳浓度配比。实验结果表明0.5 mmol·L^(-1)油酸诱导Hep G2细胞脂肪变性效果最佳,皮诺敛酸(PLA)最佳降脂浓度为6.25μmol·L^(-1),左旋肉碱(LC)最佳降脂浓度为250μmol·L^(-1),皮诺敛酸/左旋肉碱(PLA/LC)最佳降脂浓度配比为1∶40(μmol·L^(-1)/μmol·L^(-1))。皮诺敛酸/左旋肉碱复配物可以显著降低Hep G2细胞脂质,具有用量少,协同作用效果突出的优点,因此皮诺敛酸/左旋肉碱复配物在开发降脂减肥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诺敛酸 左旋肉碱 复配 降脂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良种选育研究概述
7
作者 张含国 潘本立 +5 位作者 周显昌 杨书文 杨传平 王秋玉 王文章 李凤鸣 《林业科技开发》 1997年第6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落叶松 品种 长白落叶松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生态廊道调查及保护恢复规划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海义 卢向东 +5 位作者 吴景才 尹远新 李林 周绍春 于洪伟 卢玉明 《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46-51,共6页
阐述了中俄边境地带及国内林区东北虎迁移生态廊道的位置、现状及主要隔离因素,生态廊道的自然植被、建筑设施及人为活动等对东北虎等大型兽类迁移活动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国东北虎生态廊道保护与恢复进行了初步规划。
关键词 东北虎 生态廊道 栖息地 调查 保护恢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