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西部沙地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实施效果
1
作者 徐子棋 张瑜 +5 位作者 包广道 张忠辉 刘婷 丁铭铭 罗也 张薇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67-71,I0007,共6页
土地沙化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农田沙化和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在沙化地区实施农林复合模式可提高沙地防风固沙功能、改良土壤、增加农业生产力。以吉林省沙化土地的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即4行杨树+玉米... 土地沙化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农田沙化和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在沙化地区实施农林复合模式可提高沙地防风固沙功能、改良土壤、增加农业生产力。以吉林省沙化土地的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即4行杨树+玉米、单层杨树网格+大豆、单层杨树网格+高粱、7行杨树+花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和样地取样监测,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盐碱化程度、土壤侵蚀模数及其动力因子、作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设置仅种植作物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防护林主风向后的3个林带平均高度至7个林带平均高度范围内是农林复合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条件、减轻土壤盐碱化的最佳范围;②4种农林复合模式均可显著降低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并将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1000 t/(km^(2)·a)以下,防风固沙的效果较好;③4种农林复合模式的作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但对作物N、P、K元素含量影响较小;④农林复合模式通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推动土壤肥力提升,控制区域风蚀发生,可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⑤目前吉林省沙地农林复合模式的防护林树种较单一,大多为杨树,且林龄配置不合理,需因地制宜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模式 作物 沙地 效果 影响因素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
2
作者 潘艳艳 李晓光 +3 位作者 刘立君 李鸿 钟鑫 张义飞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菌剂,探讨紫丁香蘑菌剂侵染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菌根化红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以4年生红松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菌剂剂量,测定并分析红松幼苗... 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菌剂,探讨紫丁香蘑菌剂侵染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菌根化红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以4年生红松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菌剂剂量,测定并分析红松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紫丁香蘑菌剂接种显著促进红松幼苗生长,当菌剂用量为150 g·株^(-1)时对红松生长促进效果最好,株高、地径、鲜质量、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高29.07%、25.69%、38.16%、57.44%,菌根侵染率和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2)菌剂接种处理下红松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施用150 g·株^(-1)菌剂时对根际土壤养分提高效果最好,较对照根际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高60.67%、31.46%、35.23%、72.22%和35.91%。(3)接种处理提高了红松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接种菌剂为150 g·株^(-1)时,根际土壤酶活性水平最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根系活力、干质量、鲜质量、地径、苗高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全磷、全氮、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接种紫丁香蘑菌剂对红松幼苗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菌剂接种剂量对红松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紫丁香蘑菌剂通过调控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循环,优化红松根际微环境,其中,150 g·株^(-1)为最佳接种剂量,研究结果为菌根化红松苗培育及森林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蘑 红松 生长指标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平欧杂种榛扦插生根的影响
3
作者 王依明 于宏影 +2 位作者 刘庚 姚旭东 贾庆彬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基质对平欧杂种榛扦插生根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平欧杂种榛扦插育苗的基质材料。【方法】以河沙、河沙+珍珠岩(1:1)、河沙+泥炭土(1:1)、河沙+蛭石(1:1)、蛭石+珍珠岩(1:1)、泥炭土6种不同材料为扦插基质,对不同基质条件... 【目的】分析不同基质对平欧杂种榛扦插生根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平欧杂种榛扦插育苗的基质材料。【方法】以河沙、河沙+珍珠岩(1:1)、河沙+泥炭土(1:1)、河沙+蛭石(1:1)、蛭石+珍珠岩(1:1)、泥炭土6种不同材料为扦插基质,对不同基质条件下平欧杂种榛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质条件下,平欧杂种榛扦插苗生根数量、根径、根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扦插基质对扦插苗的根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Tukey法)结果显示:采用蛭石+河沙、蛭石+珍珠岩作为基质的扦插苗生根量及根长表现较好,以河沙作为基质的扦插苗根径表现最佳。【结论】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对扦插苗生根表现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以河沙+蛭石(1:1)作为基质,平欧杂种榛扦插苗根生长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基质 扦插苗 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拧筋槭观赏型优树选择研究
4
作者 倪沙 姚旭东 +1 位作者 刘庚 贾庆彬 《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1-15,共5页
以胸径、冠幅、枝下高、分枝角、通直度、叶片花色素苷含量6个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吉林省临江、汪清、湾沟、红石4个地点的天然群体中选择拧筋槭观赏型优树。在野外调查获得40株初选优树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选优树进行综合评价... 以胸径、冠幅、枝下高、分枝角、通直度、叶片花色素苷含量6个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吉林省临江、汪清、湾沟、红石4个地点的天然群体中选择拧筋槭观赏型优树。在野外调查获得40株初选优树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选优树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最终确定观赏型优树19株。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拧筋槭观赏性状间相关表现较弱,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拧筋槭 观赏性状 主成分分析 优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的差异
5
作者 周庆 张恒 +6 位作者 赵鹏武 周勇 章林 弥宏卓 王嘉夫 赵梦玉 杨泽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4,共14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历史火灾数据,以对我国森林火灾防控有重大影响的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采用逻辑斯蒂回归(LR)和增强回归树(BRT)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1987年森林大火发生前、发生后和所有年份3个时期的林火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计算各旗(县)低、中、高3个火险等级的面积,判读不同时期的林火驱动因素和火险变化差异。[结果]1)无论用所有年份还是用1987年前和1987年后的数据建模,BRT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LR模型,虽然LR模型预测精度略低,但也可以满足预测需求;2)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3个时期的预测准确率均表现为所有年份>1987年后>1987年前,说明在样本数据量足够的情况下,以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并未提高预测精度,利用所有年份数据建模具有较高可信度;3)气候因素在不同时期均为影响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尤其要关注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相关气象指标(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高地表温度、日照时数);4)3个时期的火灾中高风险区发生明显变化,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部及阿荣旗中部)3个时期均有较高火灾风险,北部原始林区(额尔古纳市北部)1987年前中高风险区很少,1987年后中高风险区显著增多。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1987年前主要是人为因素,1987年后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使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减少,但雷击火次数有所增加。[结论]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使我国森林防火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的主导因素由人为因素转变为自然因素(雷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重大历史事件 1987年森林大火 预测精度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施肥对平欧杂种榛生长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王依明 刘庚 +2 位作者 姚旭东 金桂香 贾庆彬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91-93,96,共4页
以五年生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对氮肥(尿素)、磷肥(过磷酸钙)、钾肥(硫酸钾)及微量元素(硼、锰、锌)进行定量配比,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后平欧杂种榛的分枝量、新枝生长量和新枝粗度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平欧... 以五年生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对氮肥(尿素)、磷肥(过磷酸钙)、钾肥(硫酸钾)及微量元素(硼、锰、锌)进行定量配比,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后平欧杂种榛的分枝量、新枝生长量和新枝粗度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平欧杂种榛分枝量、新枝生长量和新枝粗度3个生长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TOPSIS法对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尿素217 g/株、过磷酸钙170 g/株、硫酸钾444 g/株、微量元素肥硫酸锰10 g/株的定量施肥方案对五年生平欧杂种榛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配方施肥 生长性状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