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F-1α与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缺血下肢血管及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晓峰 所剑 +6 位作者 王琦 刘婷 崔阳 王中英 杨学明 方艳秋 谭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7-340,397,398,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缺血下肢的表达及分布规律,为应用HIF-1α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5例ASO截肢患者肢体的血管、肌组织及...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缺血下肢的表达及分布规律,为应用HIF-1α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5例ASO截肢患者肢体的血管、肌组织及3例正常人肌组织中的HIF-1α、VEGF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CD34标记血管,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及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灰度值较正常人均明显增加,MVD计数增加。增加最高的是胫后动脉(HIF-1α为932.5±545.2,VEGF为354.5±75.8,MVD为38.4±8.4),股浅动脉、胫前动脉、小腿缺血肌肌间动脉、小腿缺血肌以及足坏死肌中HIF-1α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胫后动脉;在缺血血管壁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均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而在缺血肌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量及MVD计数增加均与缺血程度无关联;HIF-1α、VEGF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结论:HIF-1α、VEGF在ASO患者缺血肢体主干血管和缺血肌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但在缺血肌组织内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缺血大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缺血肢体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绍东 刘海明 +12 位作者 高立建 唐杨 王欢欢 宋莹 田涛 刘小宁 宋雷 高展 杨伟宪 陈珏 刘海波 陈纪林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2-838,共7页
目的:探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应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按身... 目的:探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应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按身高分为身高180~188 cm组(n=44)和身高<180 cm组(n=86)。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临床基本资料和用药情况、病变特点以及手术入路血管迂曲情况,比较两组穿刺时间、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操作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桡动脉闭塞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造影导管到位成功率均为100%(身高180~188 cm组1例因路径动脉迂曲改良导管后成功)。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穿刺时间[(3.40±1.89)min vs.(3.62±2.50)min],造影时间[(11.48±2.98)min vs.(12.02±5.48)min],PCI时间[(45.14±34.81)min vs.(45.04±25.64)min],放射剂量[(2092.48±1893.38)mGy vs.(1719.36±1320.37)mGy],曝光时间[(924.20±859.99)s vs.(939.60±761.81)s],对比剂用量[(132.73±80.39)ml vs.(134.71±68.31)ml],术后压迫时间[(3.14±0.88)h vs.(2.95±0.30)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均为100%,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出现桡动脉痉挛的患者分别为5例(11.4%)和7例(8.1%),出现拇指麻木感的为2例(4.5%)和3例(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两组均无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对于身高180~188 cm且锁骨下动脉无严重迂曲的患者,利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身高180~188 cm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间隙桥接法和神经外膜吻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尹维田 魏壮 +1 位作者 刘飙 宋宗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小间隙桥接法和神经外膜吻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效果。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60只SD大鼠的一侧坐骨神经采用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吻合(实验组),另一侧用采用神经外膜吻合(对照组),观察神经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大鼠恢复自主活动... 目的:探讨小间隙桥接法和神经外膜吻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效果。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60只SD大鼠的一侧坐骨神经采用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吻合(实验组),另一侧用采用神经外膜吻合(对照组),观察神经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大鼠恢复自主活动快(40 d);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正常生长,神经干完整,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观察,小间隙部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神经纤维排列有序;透射电镜观察,间隙远端再生神经与正常神经无差异。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可最大限度地修复断裂的神经,其效果明显优于神经外膜吻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隙桥接法 神经外膜吻合法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娜 徐淑清 +19 位作者 刘海明 王攀 唐杨 张海峰 石万克 宋莹 崔成 王欢欢 田涛 刘小宁 张茵 宋雷 高展 刘海波 陈珏 徐波 吴永健 杨伟宪 袁晋青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国产7 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行PCI的患者共63例。分析手术...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国产7 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行PCI的患者共63例。分析手术成功率、即刻入路相关并发症和24 h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1例穿刺失败,更改为右桡动脉穿刺,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8.4%;4例患者因闭塞血管病变严重未能开通,PCI手术成功率为93.7%,平均PCI手术时间为(80.1±43.5)min。3例(4.8%)患者成功完成左侧dTRA,47例(74.6%)患者成功完成右侧dTRA,12例(19.0%)患者成功完成双侧dTRA(均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穿刺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透视时间)分别为(3.0±1.7)min和(38.8±18.9)min。术后4例(6.3%)发生血管并发症,包括1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无皮下血肿,1例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手臂疼痛/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24 h桡动脉闭塞。结论:使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PCI安全、有效,术后即刻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F薄壁鞘管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HSP70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树海 冯春生 +3 位作者 麻海春 王艳姝 左凤祥 孙发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8-691,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质(HSP7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质(HSP7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利多卡因组(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24及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再灌注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3~72 h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峰值分别为161.5±4.8、160.9±4.8,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广泛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内,而HSP70蛋白表达以缺血侧大脑皮层为主,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为2.28±0.4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利多卡因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峰值分别为178.6±5.6、176.2±4.7,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不仅HSP70蛋白表达量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延缓其下降,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为1.31±0.56,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晕起病的迷走锁骨下动脉大动脉炎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影 李东洋 +1 位作者 宋纺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2岁,因“间断头晕、乏力6个月”于2018年10月10日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伴有右上肢隐痛、麻木感及发冷感,右侧无脉搏。2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颈部血管超声示:右侧锁骨...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2岁,因“间断头晕、乏力6个月”于2018年10月10日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伴有右上肢隐痛、麻木感及发冷感,右侧无脉搏。2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颈部血管超声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闭塞,右侧椎动脉先天起源异常。病程中出现间断发热,最高达38℃,以下午及夜间为著,可自行退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带膜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气管瘘
7
作者 张柏秋 李淑荣 +3 位作者 孙义馨 李树新 左淑杰 董希耘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食管带膜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食管气管瘘 食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肺母细胞瘤2例
8
作者 吴迪 王银萍 +1 位作者 马洪喜 石丽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68-1269,共2页
例1,男性,51岁。因左侧胸腔积液5个月,伴胸闷、气短3天入院。查体:左下胸部叩诊呈浊音,余未见异常。肺部CT示左胸腔背侧见梭形液体密度影,局部胸膜增厚。在全麻下行"左侧胸腔廓清术、纤维板剥脱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后方有一囊状物,大... 例1,男性,51岁。因左侧胸腔积液5个月,伴胸闷、气短3天入院。查体:左下胸部叩诊呈浊音,余未见异常。肺部CT示左胸腔背侧见梭形液体密度影,局部胸膜增厚。在全麻下行"左侧胸腔廓清术、纤维板剥脱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后方有一囊状物,大小12 cm×10 cm×6 cm,内含约500ml透明液体,囊腔内有交织的纤维束,完整切除囊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膜母细胞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YAG激光治疗咽囊囊肿
9
作者 陈鸥 赵明 +3 位作者 李野 陈晓辉 宋艳飞 孙立群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78,共1页
目的:目探讨在鼻内镜下YAC激光治疗咽囊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利用YAG激光治疗咽囊囊肿13例,1例伴有鼻息肉,鼻内镜下利用电动切削器切除,余12例在鼻内镜下利用YAG激光治疗,其中咽囊脓肿3例。结果:经1至2年随访,总有效率达10... 目的:目探讨在鼻内镜下YAC激光治疗咽囊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利用YAG激光治疗咽囊囊肿13例,1例伴有鼻息肉,鼻内镜下利用电动切削器切除,余12例在鼻内镜下利用YAG激光治疗,其中咽囊脓肿3例。结果:经1至2年随访,总有效率达100%,无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下利用YAG激光治疗咽囊囊肿,该方法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出血少,病人痛苦小,门诊即可完成,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激光 咽囊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部异位胰腺1例报告
10
作者 韩景龙 黎镭 吴承堂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74-1074,共1页
关键词 胃窦 异位胰腺 幽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香槟瓶颈征烟雾病一例报道
11
作者 李华 潘忠富 +2 位作者 陈丽萍 刘晓男 荣春书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78-81,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16年,加重2年"于2011年7月12日门诊就诊。现病史:患者于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口周发麻,每次持续1-2 min,可自行缓解,频繁发作,当时未予治疗。2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发作次数较... 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16年,加重2年"于2011年7月12日门诊就诊。现病史:患者于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口周发麻,每次持续1-2 min,可自行缓解,频繁发作,当时未予治疗。2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发作次数较前频繁,发作时间延长,但仍可自行缓解,为求诊治入德惠市人民医院。既往史:脑梗死病史2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香槟瓶颈征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