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献身农业,为培育优良玉米品种永攀高峰———记吉林玉米育种专家常华章研究员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杨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5期1-1,共1页
现任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平安农业科学院院长的常华章研究员,1956年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就勤奋好学,1982年于延边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由于...
现任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平安农业科学院院长的常华章研究员,1956年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就勤奋好学,1982年于延边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由于他勤奋工作.业绩突出,1992年7月被聘为副研究员,1998年被评为研究员,并先后在院(所)领导岗位任要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品种
研究员
育种专家
培育
育种工作
董事长
榆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25
2
作者
张丰转
金正勋
+4 位作者
马国辉
商文楠
刘海英
徐美兰
刘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70,共7页
分析了不同抗倒类型的粳稻品种灌浆成熟过程中茎鞘抗倒伏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倒类型品种茎鞘的钾、硅和可溶性糖等总量差异很大,与钾和可溶性糖总量相比,硅总量的差异较大。随着籽粒灌浆进程,不同抗倒类型品种...
分析了不同抗倒类型的粳稻品种灌浆成熟过程中茎鞘抗倒伏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倒类型品种茎鞘的钾、硅和可溶性糖等总量差异很大,与钾和可溶性糖总量相比,硅总量的差异较大。随着籽粒灌浆进程,不同抗倒类型品种的茎秆物理强度和最大承载量均逐渐变小,到成熟期为最小,尤其是茎秆物理强度到蜡熟期开始迅速变小,但茎的钾、硅含量和总量及叶鞘的硅含量逐渐增加,出现沉积现象,而叶鞘的钾含量和总量及硅总量逐渐减少,呈输出迹象。除齐穗期茎的钾总量外,灌浆不同时期茎秆物理强度与茎的钾总量和硅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物理强度与齐穗期和乳熟期茎的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叶鞘的硅总量和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和乳熟期的钾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时期穗部最大承载量与茎秆物理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灌浆前期的茎鞘可溶性糖总量,以及通过追施硅肥增加植株硅总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灌浆过程
抗倒伏性
化学成分含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杂交后代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晓光
刘海英
+3 位作者
金正勋
刘洪亮
黄星
徐美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46,共4页
以东农423和藤系180为试材,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通过逐代的定向选择形成了遗传背景相近且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种后代,并对水稻灌浆成熟过程中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谷氨酰...
以东农423和藤系180为试材,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通过逐代的定向选择形成了遗传背景相近且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种后代,并对水稻灌浆成熟过程中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高直链淀粉含量杂交后代的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活性峰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直链淀粉含量后代,而且在籽粒灌浆前期蛋白质含量高的后代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后代。因此,通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或降低灌浆过程中的籽粒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后代
灌浆成熟期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种企发展要先强后大,“软”“硬”兼施
4
作者
王琳
《种子科技》
2013年第11期16-16,共1页
种企发展要先强后大,“软”“硬”兼施 种业企业要先自立,再做强,然后联合,这样才能发展壮大。科研是一个种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一家企业的壮大,要从“软”、“硬”两方面入手,缺一不可。硬件靠资金就可以解决,而软...
种企发展要先强后大,“软”“硬”兼施 种业企业要先自立,再做强,然后联合,这样才能发展壮大。科研是一个种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一家企业的壮大,要从“软”、“硬”两方面入手,缺一不可。硬件靠资金就可以解决,而软件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所在,具体体现在科研力量、营销模式、售后服务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可持续发展
声音
科研力量
营销模式
售后服务
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献身农业,为培育优良玉米品种永攀高峰———记吉林玉米育种专家常华章研究员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杨
机构
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5期1-1,共1页
文摘
现任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平安农业科学院院长的常华章研究员,1956年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就勤奋好学,1982年于延边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由于他勤奋工作.业绩突出,1992年7月被聘为副研究员,1998年被评为研究员,并先后在院(所)领导岗位任要职。
关键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品种
研究员
育种专家
培育
育种工作
董事长
榆树市
分类号
K8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25
2
作者
张丰转
金正勋
马国辉
商文楠
刘海英
徐美兰
刘岩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70,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D65B04-1)
文摘
分析了不同抗倒类型的粳稻品种灌浆成熟过程中茎鞘抗倒伏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倒类型品种茎鞘的钾、硅和可溶性糖等总量差异很大,与钾和可溶性糖总量相比,硅总量的差异较大。随着籽粒灌浆进程,不同抗倒类型品种的茎秆物理强度和最大承载量均逐渐变小,到成熟期为最小,尤其是茎秆物理强度到蜡熟期开始迅速变小,但茎的钾、硅含量和总量及叶鞘的硅含量逐渐增加,出现沉积现象,而叶鞘的钾含量和总量及硅总量逐渐减少,呈输出迹象。除齐穗期茎的钾总量外,灌浆不同时期茎秆物理强度与茎的钾总量和硅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物理强度与齐穗期和乳熟期茎的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叶鞘的硅总量和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和乳熟期的钾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时期穗部最大承载量与茎秆物理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灌浆前期的茎鞘可溶性糖总量,以及通过追施硅肥增加植株硅总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关键词
粳稻
灌浆过程
抗倒伏性
化学成分含量
动态变化
Keywords
japonica rice
grain filling
lodging resistance
chemical component content
dynamic change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杂交后代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晓光
刘海英
金正勋
刘洪亮
黄星
徐美兰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基金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1531017)
文摘
以东农423和藤系180为试材,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通过逐代的定向选择形成了遗传背景相近且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种后代,并对水稻灌浆成熟过程中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高直链淀粉含量杂交后代的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活性峰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直链淀粉含量后代,而且在籽粒灌浆前期蛋白质含量高的后代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后代。因此,通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或降低灌浆过程中的籽粒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关键词
水稻
杂交后代
灌浆成熟期
酶活性
Keywords
rice
hybrid progeny
grain filling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种企发展要先强后大,“软”“硬”兼施
4
作者
王琳
机构
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种子科技》
2013年第11期16-16,共1页
文摘
种企发展要先强后大,“软”“硬”兼施 种业企业要先自立,再做强,然后联合,这样才能发展壮大。科研是一个种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一家企业的壮大,要从“软”、“硬”两方面入手,缺一不可。硬件靠资金就可以解决,而软件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所在,具体体现在科研力量、营销模式、售后服务等环节。
关键词
企业可持续发展
声音
科研力量
营销模式
售后服务
种业
分类号
S339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献身农业,为培育优良玉米品种永攀高峰———记吉林玉米育种专家常华章研究员
韩杨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张丰转
金正勋
马国辉
商文楠
刘海英
徐美兰
刘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稻杂交后代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李晓光
刘海英
金正勋
刘洪亮
黄星
徐美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种企发展要先强后大,“软”“硬”兼施
王琳
《种子科技》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