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范玉兰 卢瑛 +4 位作者 贾岩 管艳敏 李顺兰 宋文彤 赵文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辅助其他常规治疗,在溶栓后即刻、15 d进行临床评价,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结果溶栓前15例患者均为TIMI...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辅助其他常规治疗,在溶栓后即刻、15 d进行临床评价,血管再通程度用TIMI分级评价。结果溶栓前15例患者均为TIMI 0-1级,溶栓后13例部分/完全再通,未通2例,无继发性脑出血。结论发病6 h内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范玉兰 管艳敏 +4 位作者 王勇 王旭 局雪 翁春露 孙海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015-4017,共3页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探讨不同性质的斑块与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ApoA-Ⅰ/ApoB)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ApoA-Ⅰ、ApoB等检查,ApoA-Ⅰ/ApoB<1为观察组,ApoA-Ⅰ/ApoB≥1...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探讨不同性质的斑块与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ApoA-Ⅰ/ApoB)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ApoA-Ⅰ、ApoB等检查,ApoA-Ⅰ/ApoB<1为观察组,ApoA-Ⅰ/ApoB≥1为对照组。均经颈部彩色多普勒检查(CDS)初步筛选颈部有无斑块。在经踝静脉注入对比剂行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进行后处理,观察颈部血管斑块情况,依据CT值判定斑块性质,同时与ApoA-Ⅰ/ApoB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发现208块斑块。颈动脉不同部位斑块性质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8.62,P<0.01)。颈动脉不同部位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28.62,P<0.01),其中颈总动脉起始段与颈总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中段与颈内动脉起始段、颈总动脉分叉与颈内动脉起始段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2、-3.38、2.5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责任病灶与非责任病灶侧血管内软斑块、中间斑块、硬斑块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3.17,Hc=3.32,P<0.05);两组责任病灶侧斑块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5.00,P<0.01);两组非责任病灶侧斑块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67,P>0.05)。结论 16层螺旋CT能够较大范围地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可对其性质、狭窄程度进行判定。ApoA-Ⅰ/ApoB<1可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度评估,作为降脂治疗的指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颈动脉 载脂蛋白A-Ⅰ 载脂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顺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02-1803,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4例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降纤酶(降纤酶组)和单纯应用银杏达莫(中药制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4例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降纤酶(降纤酶组)和单纯应用银杏达莫(中药制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ND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NDS低于降纤组和中药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疗效优于纤溶酶组和中药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降纤酶东菱迪芙和单独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高纤维蛋白原 降纤酶治疗 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中药制剂 单独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贾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67-176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114例TIA患者分为无斑块组(35例)、非溃疡斑块组(41例)和溃疡斑块组(38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114例TIA患者分为无斑块组(35例)、非溃疡斑块组(41例)和溃疡斑块组(38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114例患者平均随访12.6个月,发生脑梗死12例,发生率为10.5%,其中无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86%(1/35),非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4.88%(2/41),溃疡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3.68%(9/38),3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溃疡斑块组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斑块组和非溃疡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SA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动脉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7-898,共2页
目的探讨水解微弹簧圈(microplex coilsystem&hydrocoil embolicsystem,MCS&HE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脱水、钙离子拮抗剂解痉、脑脊液置换等治疗,所有患者在局麻+静脉辅... 目的探讨水解微弹簧圈(microplex coilsystem&hydrocoil embolicsystem,MCS&HE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脱水、钙离子拮抗剂解痉、脑脊液置换等治疗,所有患者在局麻+静脉辅助麻醉下,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采用MCS&HES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0%栓塞8例,90%~99%栓塞1例,术后临床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再出血和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使用MCS&HES栓塞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水解微弹簧圈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