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吉林市气象云平台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庞培林 陈治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2期195-196,227,共3页
针对吉林市气象局业务发展中遇到的IT运维难题,结合业务发展和实际工作情况,通过与传统服务器的运维、存储和管理等方式的对比,分析虚拟化技术的各项功能和特点的优势,从而提出了吉林市气象云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此方案显著提高了业务... 针对吉林市气象局业务发展中遇到的IT运维难题,结合业务发展和实际工作情况,通过与传统服务器的运维、存储和管理等方式的对比,分析虚拟化技术的各项功能和特点的优势,从而提出了吉林市气象云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此方案显著提高了业务服务器的可用性,加强了IT运维的可管理性,增加了未来业务发展的可拓展性,极大降低了气象信息业务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虚拟化 气象云平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吉林市汛期重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
作者 庞培林 奚源 《农技服务》 2017年第4期84-84,127,共2页
吉林市气象局针对2016年汛期复杂天气,强化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加强部门合作、积极主动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和广泛科普宣传,充分发挥气象决策参谋作用,为全市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保障。
关键词 汛期 重大天气过程 服务效益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吉林市酸雨状况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兴波 韩庆红 +1 位作者 任小峰 庞培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080-6081,共2页
通过对2008年吉林市酸雨监测结果的分析,应用5级标准对吉林和蛟河2个站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分级界定,初步判定吉林市为轻酸雨区,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酸雨的建议。
关键词 酸雨 PH值 电导率 轻酸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2007年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凤霞 胡长雷 杨俊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524-6527,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槽合并配合地面河套倒槽,加之西南急流携带大量水汽北上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是3月4-5日特大暴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降雪前期的高温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而高值的假相当位温又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很有利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环流形式 急流 切变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强降水的检验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凤霞 陈长胜 +1 位作者 胡长雷 杨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49-252,254,共5页
利用吉林省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吉林省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资料,对2012年6月吉林省18次强降水天气落区和预报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之集合动力因子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6月的... 利用吉林省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吉林省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资料,对2012年6月吉林省18次强降水天气落区和预报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之集合动力因子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6月的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对强降水落区的预报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动力因子 强降水 数值预报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区域暴雨天气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凤霞 吴静 +1 位作者 鲍晶 杨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239-242,共4页
利用吉林省人工观测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1—2012年的48个区域暴雨个例的高空、地面等常规实况资料按照影响系统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按照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建立吉林省区域暴雨天气模型。
关键词 暴雨 天气模型 中尺度分析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8月1日吉林省暴雨天气分析
7
作者 胡长雷 张硕 +2 位作者 任晓峰 韩庆红 潘长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67-4171,共5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形势 水汽输送 西南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冬季吉林市天气特征及其影响
8
作者 胡长雷 徐兴波 梁凤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7期249-250,共2页
利用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吉林市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 h 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对2014年冬季吉林市的天气进行评述,包括降水、气温、环流特征等,并分析了季内天气对农业生产、防火、交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天气特征 环流形势 吉林吉林 2014年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吉林市雾凇的预报指标
9
作者 梁凤霞 徐驰 +1 位作者 吴静 鲍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243-244,252,共3页
利用吉林市旅游局提供的雾凇实况资料,人工观测站吉林和北大壶的相对湿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下发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即1 000 h Pa与925 h Pa的相对湿度、2 m温度、1 000 h Pa与850 h Pa的温度和10 m风速,对吉林市雾凇预... 利用吉林市旅游局提供的雾凇实况资料,人工观测站吉林和北大壶的相对湿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下发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即1 000 h Pa与925 h Pa的相对湿度、2 m温度、1 000 h Pa与850 h Pa的温度和10 m风速,对吉林市雾凇预报进行研究,得到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各物理量对雾凇预报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凇 T639数值预报 吉林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6月底吉林省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
10
作者 徐驰 吴静 郭琳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19期113-114,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0年6月底出现在吉林省的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吉林省雷暴、冰雹、大风灾害性天气过程主要是由冷涡系统引起的。西方带冷涡南下的冷空气进入东北、华北的暖...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0年6月底出现在吉林省的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吉林省雷暴、冰雹、大风灾害性天气过程主要是由冷涡系统引起的。西方带冷涡南下的冷空气进入东北、华北的暖热空气中,进而激发对流,带来多地雷雨大风甚至局地冰雹天气。低层水汽的强烈辐合为此次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以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涡度大值区与上游抬升下游沉降相配合的流场形势,为雷暴、冰雹、大风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此外,低层小槽的持续扰动侵入,并且配合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作用共同推进了吉林省榆阳市、舒兰市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初冬2次暴雪成因诊断与对比分析
11
作者 张炜 宗振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5期266-267,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数据,针对2012年11月10—15日、2013年11月16—20日吉林省出现的2次暴雪天气,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雪...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数据,针对2012年11月10—15日、2013年11月16—20日吉林省出现的2次暴雪天气,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雪的形成均受到了东北冷涡、低空急流、低空切变线等系统的共同影响;降雪前期的异常升温也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冬 暴雪 成因 对比分析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雪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颖 王晓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724-15727,共4页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地面低槽、高空槽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大降落区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强辐合区。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合、耦合触发产生强大的上...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地面低槽、高空槽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大降落区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强辐合区。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合、耦合触发产生强大的上升气流是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特征 高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3月8日吉林市强降雪分析
13
作者 杨磊 张福斌 胡长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73-273,278,共2页
针对2015年3月8日8:00—20:00发生在吉林市及周边县市的一场暴雪,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卫星上的表现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与东北地区冷槽融合导致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 针对2015年3月8日8:00—20:00发生在吉林市及周边县市的一场暴雪,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卫星上的表现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与东北地区冷槽融合导致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遇,进而抬升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空涡旋 吉林吉林 2015年3月8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
14
作者 鲍晶 杨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223-224,228,共3页
受高空槽和副后切变共同影响,2010年7月28日和2010年8月5日吉林省境内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和局地大暴雨的天气,其特点是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卫星云图资料和各物理量场对这2场... 受高空槽和副后切变共同影响,2010年7月28日和2010年8月5日吉林省境内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和局地大暴雨的天气,其特点是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卫星云图资料和各物理量场对这2场天气过程进行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副后切变线是暴雨发生的原因,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水汽的集中与辐合、中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分析 2010年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前期高空环流形势浅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长雷 张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623-15624,共2页
通过对历年吉林地区第一场透雨出现时大气环流的形势演变进行研究,客观总结预报着眼点,为吉林地区做好第一场透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第一场透雨 高空环流形势 春季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利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俊玲 鲍晶 梁凤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236-238,共3页
分析吉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如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等,并提出资源合理布局和利用的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 热量资源 水分资源 吉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俊玲 范秀娟 李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65-7066,共2页
介绍了期望产量和因灾减产量的确定方法,分析因灾减产量与相应年份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发生的气象灾害的强度、覆盖度以及作物对灾害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起因灾减产量的结构型统计评估模式。
关键词 灾害覆盖度 敏感度 损失评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雪盖与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庆红 王普才 +1 位作者 徐兴波 任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74-5575,5665,共3页
利用Tetra卫星MODIS资料提取了东北地区2000~2005年冬季的积雪覆盖信息,得到了近5年的积雪覆盖状况和变化特征。依照雪盖时间序列图分析了各年份冬季冷空气强度及变化和次年春季融雪状况,可以作为研究区域性积雪对气候反馈的依据。... 利用Tetra卫星MODIS资料提取了东北地区2000~2005年冬季的积雪覆盖信息,得到了近5年的积雪覆盖状况和变化特征。依照雪盖时间序列图分析了各年份冬季冷空气强度及变化和次年春季融雪状况,可以作为研究区域性积雪对气候反馈的依据。同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与次年吉林市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冬季的积雪覆盖率与次年夏季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积雪覆盖率 夏季降水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冬一次连续雾的天气要素特征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兴波 韩庆红 +1 位作者 任小峰 赵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2095-12097,12104,共4页
在吉林地区的天气学资料和物理量的基础上,结合发生在2007年11月7~9日持续3d的大雾天气,从天气学形势、要素特征特别是大雾发生、维持、消散的天气学条件出发,并结合环保局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对大雾天气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吉林地区的天气学资料和物理量的基础上,结合发生在2007年11月7~9日持续3d的大雾天气,从天气学形势、要素特征特别是大雾发生、维持、消散的天气学条件出发,并结合环保局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对大雾天气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雾发生前期,低空有弱冷空气活动,大雾维持期间北部维持高脊使得没有强冷空气入侵,850hPa以下有深厚的逆温层存在,近地面层逆温持续存在,且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500~850hPa有弱的冷平流;由于稳定的逆温层结存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雾天气里空气污染指数为三级,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雾 要素特征 逆温层 污染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梅花”过程分析
20
作者 王晓腾 杨磊 +1 位作者 胡长雷 梁凤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6期247-248,共2页
分析台风"梅花"过程,结果表明:"梅花"台风主要是沿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部的引导气流移动的。由于大气环流形式变化多端使得台风移动路径有很大的预报难度。由于前期吉林省降水较少,这次台风并没有在吉林省造... 分析台风"梅花"过程,结果表明:"梅花"台风主要是沿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部的引导气流移动的。由于大气环流形式变化多端使得台风移动路径有很大的预报难度。由于前期吉林省降水较少,这次台风并没有在吉林省造成较大的灾害,但是台风仍然是吉林省较大范围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之一,因此要重点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梅花 移动路径 大气环流 副高 能量释放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