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山区与半山区山野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子玉 高明 +1 位作者 蔡红梅 高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35-38,共4页
介绍了吉林省山区野生资源山野菜的分布及特点、开发利用价值及其目前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
关键词 山区与半山区 山野菜 资源分布 利用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及综合治理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艳荣 孙发明 +2 位作者 焦仁海 刘兴二 刘武仁 《农业与技术》 2009年第5期123-125,共3页
根据吉林省玉米近几年发生的主要病害,研究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现状、流行原因和育种对策,对指导吉林省玉米抗病育种工作,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下节间与抗倒性相关的某些性状对增加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胜群 宋凤斌 +5 位作者 朱先灿 张卫建 任军 宋振伟 郭金瑞 阎孝贡 《土壤与作物》 2013年第4期145-149,共5页
密度增加使玉米倒伏抗性降低。玉米穗下节间某些性状与倒伏抗性之间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玉米穗下节间与倒伏抗性相关的性状对密度的响应,以春玉米为对象,考察了低密(4.50×104·hm-2)、中密(6.75×104·hm-2)和高密(9.00... 密度增加使玉米倒伏抗性降低。玉米穗下节间某些性状与倒伏抗性之间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玉米穗下节间与倒伏抗性相关的性状对密度的响应,以春玉米为对象,考察了低密(4.50×104·hm-2)、中密(6.75×104·hm-2)和高密(9.00×104·hm-2)条件下玉米穗下节间(自茎节基部向上的伸长节间,依次为S1,S2,…)的直径、长度、茎粗系数、节间鲜质量与长度比以及茎节鲜密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密度的响应。结果显示,玉米穗下节间直径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S7-S9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长度出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茎节的长度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差别各不相同。灌浆期茎粗系数变化趋势是随着茎节数增加而下降,除S3、S4和S10外,其余各茎节均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系数逐渐下降。从拔节期到完熟期节间鲜质量与长度比逐渐下降,从低密到高密其数值也下降。茎节鲜密度从拔节期到开花期,其茎节鲜密度升高,从开花期到完熟期则呈现降低趋势,不同密度比较,随着密度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下节间 密度 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奇峰 陈阜 +2 位作者 张海林 刘武仁 郑金玉 《作物研究》 2007年第4期440-441,共2页
吉林中部旱作玉米地区,春旱和冷害是制约苗情的关键气候因素。2004年在吉林东部旱作玉米上,采取不同耕作方式的比较发现,深松的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最大,而翻耕的玉米出苗率较高。地温最高的是翻耕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的是深松处理,土壤容... 吉林中部旱作玉米地区,春旱和冷害是制约苗情的关键气候因素。2004年在吉林东部旱作玉米上,采取不同耕作方式的比较发现,深松的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最大,而翻耕的玉米出苗率较高。地温最高的是翻耕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的是深松处理,土壤容重最小的是深松处理。与出苗相关性最高的指标是土壤容重,与株高和叶面积相关性最高的指标是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依次为-0.940,0.878和0.796。深松是有利于玉米出苗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 耕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半山区玉米前期栽培管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法申 方向前 《农村科学实验》 2007年第4期9-9,共1页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之间。 降雨充沛,年降水量700—900毫米。
关键词 栽培管理 山区玉米 土壤有机质含量 前期 针阔混交林 年降水量 半山区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6
作者 李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3,共2页
浅析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充分认识到农机化的发展必须结合农业结构的调整而进行,才能符合“三农”和市场的需求。当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方针,无疑给农机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浅析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充分认识到农机化的发展必须结合农业结构的调整而进行,才能符合“三农”和市场的需求。当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方针,无疑给农机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农业机械在新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将起到推动农业新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 农机化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 承包责任制 粮食主产区 农业新技术 “三农” 土地 市场 方针 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的技术要点
7
作者 方向前 付稀厚 +4 位作者 柴寿江 李忠芹 郑军虎 李桂梅 郑在环 《农村科学实验》 2008年第4期30-30,共1页
在吉林省东部,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可同时完成播种和施口肥,便于单人播种作业,效果很好。提高了群体整齐度,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具有节省种子和田间管理工时、增产增收等优点,为吉林省东部半山和山... 在吉林省东部,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可同时完成播种和施口肥,便于单人播种作业,效果很好。提高了群体整齐度,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具有节省种子和田间管理工时、增产增收等优点,为吉林省东部半山和山区的玉米丰产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更好的提高播种器播种的质量,下面阐述使用播种器播种玉米的关键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支持 播种器 便携式 玉米 施肥 群体整齐度 播种作业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