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吉林省发展青贮玉米关键措施及育种对策 |
徐艳荣
焦仁海
孙发明
侯宗运
刘兴二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
2008 |
5
|
|
2
|
从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目标探讨耐密玉米品种选育 |
徐艳荣
仲义
侯宗运
代秀云
孙发明
焦仁海
刘兴二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3
|
吉林省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
岳尧海
王敏
张洪伟
金明华
刘文国
|
《农业与技术》
|
2010 |
5
|
|
4
|
吉林省玉米新品种现状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分析 |
柳迎春
宿子泉
李耀光
于明彦
|
《农业与技术》
|
2006 |
10
|
|
5
|
Lancaster类群及其衍生系对吉林省玉米育种的影响 |
徐艳荣
刘兴贰
孙发明
焦仁海
曹宏丽
|
《农业与技术》
|
2006 |
2
|
|
6
|
灰色关联度在吉林省早熟玉米品种中的应用 |
赵万庆
刘文国
周旭东
马英杰
王绍平
|
《农业与技术》
|
2008 |
2
|
|
7
|
吉林省近十年特用玉米品种概况 |
苏义臣
金明华
苏桂华
万力波
焦仁海
|
《农业与技术》
|
2006 |
2
|
|
8
|
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及综合治理措施 |
徐艳荣
孙发明
焦仁海
刘兴二
刘武仁
|
《农业与技术》
|
2009 |
2
|
|
9
|
玉米秸秆还田以促进吉林省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 |
荆绍凌
王冰寒
李淑华
|
《农业与技术》
|
2013 |
5
|
|
10
|
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鉴定与评价 |
苏桂华
苏义臣
刘迎春
金明华
|
《农业与技术》
|
2009 |
0 |
|
11
|
吉林省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浅析 |
苏桂华
苏义臣
金明华
李文明
贺长健
|
《农业与技术》
|
2008 |
0 |
|
12
|
吉林省玉米新品种评价 |
张建华
苏义臣
苏桂华
金明华
|
《农业与技术》
|
2009 |
1
|
|
13
|
吉林省玉米品质现状及提高的农艺技术途径 |
暴素贤
刘小丹
于明彦
|
《农业与技术》
|
2011 |
1
|
|
14
|
保护和提高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对策 |
周小辉
岳尧海
任军
|
《农业与技术》
|
2006 |
1
|
|
15
|
适于机械收获的玉米新品种吉单631的选育 |
徐艳荣
候宗运
代秀云
仲义
孙发明
焦仁海
刘兴二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6
|
78599选系及其衍生系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
孙发明
岳尧海
焦仁海
刘兴贰
徐艳荣
|
《种子科技》
|
2008 |
12
|
|
17
|
我国水果玉米品种的研究与开发 |
徐艳荣
仲义
代秀云
侯宗运
焦仁海
刘兴二
|
《现代化农业》
|
2017 |
15
|
|
18
|
论春玉米区新的育种目标与策略——对郑单958、先玉335国审以后的思考 |
孙发明
焦仁海
刘兴二
徐艳荣
|
《种子科技》
|
2006 |
16
|
|
19
|
聚类分析法在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应用 |
李淑华
荆绍凌
杨丹萍
董妮娜
代玉仙
徐国良
孙志超
|
《农业与技术》
|
2008 |
18
|
|
20
|
近红外光谱仪分析玉米籽粒品质准确性的验证 |
焦仁海
孙发明
刘兴贰
徐艳荣
张志军
徐明慧
|
《农业与技术》
|
200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