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药剂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富军 王绍伦 +6 位作者 张丽 李春洁 朱统国 刘海龙 周玉萍 孙晓苹 高华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40-141,共2页
[目的]筛选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JYZH-12和JYJH-4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可湿性粉剂SWM-1和固体发酵剂SWM-1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固体发酵剂的防效最好,对J... [目的]筛选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JYZH-12和JYJH-4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可湿性粉剂SWM-1和固体发酵剂SWM-1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固体发酵剂的防效最好,对JYZHH-12的防效为43.42%,较空白处理增产18.20%,对JYJH-4的防效为85.65%,较空白处理增产11.60%。[结论]为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可湿性粉剂SWM-1 固体发酵剂SWM-1 高纬度地区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吉林省花生产量的品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海龙 周玉萍 +5 位作者 王绍伦 赵叶明 王庆峰 高华援 王丽 王喜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451-7453,共3页
[目的]查找制约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单产的主要因素,明确提高单产的技术途径。[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2010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进行分析,8个品种分别为白06-330(多粒型)、引种花选10(珍珠豆型)、2001-1(多粒型)、2008-8(珍... [目的]查找制约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单产的主要因素,明确提高单产的技术途径。[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2010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进行分析,8个品种分别为白06-330(多粒型)、引种花选10(珍珠豆型)、2001-1(多粒型)、2008-8(珍珠豆型)、引种06测B8(珍珠豆型)、引种08测A2(珍珠豆型)、扶花1号(多粒型,对照1)、白沙1016(珍珠豆型,对照2),6个试验地点分别为白城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扶余县、双辽市、洮北区林海镇。[结果]2008-8最稳定,扶花1号次之,而白沙1016排在第6位;扶花1号、白沙1016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从AMMI模型得到制约吉林省单产的品种因素是扶花1号稳定性好,但是单产不高;白莎1016单产好,而稳定性不高;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品种因素对花生单产影响顺序是单株结果数、生育期﹥抗病性。[结论]提高单株结果数是提高花生单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MMI模型 通径分析 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小姝 王绍伦 +9 位作者 刘海龙 吕永超 高华援 杨富军 李春雨 孙晓苹 宁洽 沈海波 张志民 王礼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62-166,共5页
为实现吉林省花生种植模式的多元化,对花生玉米间作最优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本研究在2012-2014年相关探索试验的基础上,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6种种植模式--花生单作(SP)、玉米单作(SM)和花生玉米间作行比4∶4(P4M4)、5∶5(P5M5... 为实现吉林省花生种植模式的多元化,对花生玉米间作最优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本研究在2012-2014年相关探索试验的基础上,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6种种植模式--花生单作(SP)、玉米单作(SM)和花生玉米间作行比4∶4(P4M4)、5∶5(P5M5)、6∶6(P6M6)、4∶6(P4M6),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花生、玉米产量及其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比的增加,花生和玉米的主茎高(株高)逐渐变高,且边行效果极显著,不同行比模式下,花生和玉米边1行的株高都低于边2行和边3行;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都大于花生单作。2015年4种间作模式的LER在0.93~1.13之间,ATER在0.88~1.05之间,LUE在0.97~1.12之间;2016年4种间作模式的LER在1.06~1.27之间,ATER在0.96~1.14之间,LUE在1.01~1.20之间。3种间作模式(P4M4、P5M5和P6M6)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等条带间作具有优势。P5M5和P6M6的产量和土地当量比最高,且P6M6的ATER和LUE值最高,说明6∶6模式可以提高农田的时间效率,且综合效益最高。结合吉林省花生垄作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认为:6∶6(P6M6)模式适合机械化、规模化操作,是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玉米 间作 种植模式 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花生适时播种对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海龙 宁洽 +7 位作者 吕永超 孙晓苹 高华援 陈小姝 赵跃 张志民 李春雨 李美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0,共9页
由于花生包衣技术的进步,吉林省适播期可以提前到5月7日左右,比传统播期提前8 d。本研究结果说明花生适播期提前能够对吉林省花生有明显增产效果,并探讨花生适播期提前使单产提高的原因,为吉林省花生育种和栽培提供数据支撑。通过2019年... 由于花生包衣技术的进步,吉林省适播期可以提前到5月7日左右,比传统播期提前8 d。本研究结果说明花生适播期提前能够对吉林省花生有明显增产效果,并探讨花生适播期提前使单产提高的原因,为吉林省花生育种和栽培提供数据支撑。通过2019年、2020年两年共76个品种的适播与晚播播种试验,利用回归分析、关联度分析与相关性方法分析产量提高的原因。2019年产量差回归方程为:Y=57.45+2.52X_(2)-5.59X_(3)-2.38X_(4)+12.60X_(11);2020年产量差回归方程为:Y=104.95-0.93X_(1)+1.82X_(2)-2.94X_(5)-23.89X_(11)。2019年关联度分析:幼果数差>百仁质量差>秕果数差;2020年关联度分析:百仁质量差>百果质量差>秕果数差。2019年相关性分析花生产量差与百果质量差、百仁质量差、分枝数差达到极显著;2020年相关性分析产量差与百果质量差、百仁质量差、主茎高差达到极显著。本文结论:当吉林省花生适播期为5月7日左右时,对花生有明显增产效果,且花生单产提高主要原因为花生荚果饱满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播期 产量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筛选高油花生新种质及WRI1基因验证
5
作者 王伟 张语桐 +5 位作者 牛海龙 刘红欣 张万年 肖夏 张连喜 李玉发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了探索花生高油育种新途径,建立一种直接育成高油花生种质的新方法,采用离体诱变育种技术进行花生高油新种质创制。以吉花9号胚小叶为诱变试材,吉花9号和吉花54为对照试材,以博来霉素作为诱变剂。胚小叶消毒后放置在梯度诱变培养基中... 为了探索花生高油育种新途径,建立一种直接育成高油花生种质的新方法,采用离体诱变育种技术进行花生高油新种质创制。以吉花9号胚小叶为诱变试材,吉花9号和吉花54为对照试材,以博来霉素作为诱变剂。胚小叶消毒后放置在梯度诱变培养基中,筛选博来霉素诱变半致死浓度,体胚萌发成苗后以无菌花生苗作为砧木采用插接法进行无菌嫁接,嫁接成苗后移栽至田间。对2个已知调控花生脂肪合成基因WRI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籽粒中WRI1基因表达和诱变植株粗脂肪含量相关性进行试验可行性验证。当博来霉素质量浓度在3 mg/L时,诱变效果最佳。吉花9号突变体IM13-3的粗脂肪含量高于吉花9号(CK_(1),试材品种对照)和吉花54(CK_(2),高油品种对照)。2个WRI1基因WRI1X2和WRI1X1分别编码366,357个氨基酸,都是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在籽粒中WRI1基因表达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率先采用博来霉素作为花生离体诱变诱变剂,通过此离体诱变方法获得吉花9号高油突变体IM13-3,粗脂肪含量为56.64%。测定了高油突变体WRI1基因表达量,与对照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证明花生离体诱变方法育种方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花生 离体诱变 博来霉素 WRI1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花生秧与花生壳的体外发酵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郑琳 魏炳栋 +4 位作者 张立春 何中国 于维 赵岭乐 王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214-3221,共8页
为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吉林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两种副产物(花生秧、花生壳)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草原红牛为试验动物,测定花生秧、花生壳、羊草(Leymus chinensis)不同时间点(2、4、6、8、12、24 h)累计产... 为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吉林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两种副产物(花生秧、花生壳)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草原红牛为试验动物,测定花生秧、花生壳、羊草(Leymus chinensis)不同时间点(2、4、6、8、12、24 h)累计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及体外发酵24 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含量、pH、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crude protein,MCP)含量。结果表明:1)花生秧不同时间点累计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花生壳和羊草(P<0.05);羊草的产气速率和产气延滞时间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0.05)。2)羊草的pH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0.05);花生秧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含量和丙酸比例显著高于花生壳和羊草(P<0.05);羊草的丁酸比例和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0.05);乙酸比例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花生秧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花生壳和羊草(P<0.05);羊草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0.05)。综上所述,花生秧的体外发酵效果最优,营养价值高;花生壳的利用率低,日粮添加比例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秧 花生壳 羊草 体外发酵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花生秧与花生壳营养价值评价及瘤胃降解特性对比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琳 何中国 +5 位作者 张立春 牛海龙 于维 陈龙 王欣 魏炳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评定吉林省2种花生副产物(花生秧、花生壳)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花生秧、花生壳及羊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含量。选取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草原红牛为试验动物,采... 为评定吉林省2种花生副产物(花生秧、花生壳)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花生秧、花生壳及羊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含量。选取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草原红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DM、CP、NDF和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花生秧与花生壳的CP、NDF、ADF和P含量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的ADF含量显著高于羊草(P<0.05),P含量显著低于羊草(P<0.05);花生壳的Ca含量显著高于花生秧和羊草(P<0.05)。(2)花生秧的DM、CP、NDF和ADF有效降解率(ED)显著高于羊草(P<0.05);花生壳的DM、CP、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羊草(P<0.05)。综上所述,花生秧各成分的瘤胃ED高,饲用价值高;花生壳木质化程度高,各成分瘤胃ED低,在肉牛饲粮中的添加量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花生秧 花生壳 营养成分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YABBY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万年 牛海龙 +3 位作者 王伟 刘红欣 李伟堂 李玉发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5,共10页
YABBY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在植物形态建成、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植物对激素信号的反应、光周期反应等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对花生YABBY基因家族进行挖掘和鉴定,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系统进化树和组织... YABBY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在植物形态建成、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植物对激素信号的反应、光周期反应等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对花生YABBY基因家族进行挖掘和鉴定,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系统进化树和组织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花生的17个YABBY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10条花生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大部分基因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花生YABBY基因家族成员与拟南芥、大豆相同,分为5个亚族,且每个亚族均包含与拟南芥、大豆的同源基因。花生YABBY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YABBY家族参与花生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发育,表明了每个YABBY基因普遍参与组织发育。通过对花生YABBY基因家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花生YABBY基因家族启动子中含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表明花生YABBY基因家族参与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多种逆境响应过程。以上结果为花生YABBY基因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YABBY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要产量性状分子标记与QTL研究进展
9
作者 韩育 宁洽 +7 位作者 吕永超 孙晓苹 李美君 赵跃 张晓岩 杨翔宇 刘海龙 曹铁华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56,共16页
本文整理分析了我国花生单产、种植面积与种植结构的统计数据,综述了国内外花生(百)果质量、单株果数和出仁率的遗传定位文献,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花生(百)果质量的QTL分布于13个热点染色体(A3、A4、A5、A6、A7、A8、B3... 本文整理分析了我国花生单产、种植面积与种植结构的统计数据,综述了国内外花生(百)果质量、单株果数和出仁率的遗传定位文献,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花生(百)果质量的QTL分布于13个热点染色体(A3、A4、A5、A6、A7、A8、B3、B5、B6、B7、B8、B9和B10),共定位出59个主效QTL。强候选基因有3个:Arahy.3R9A5K、Aradu.K0L5G和AhRUVBL2(Arahy.TSR8I7)。开发了3个分子标记,确定了3个显著关联的SNP分子标记。花生单株果数QTL所在的染色体有13个,分别为A2、A4、A5、A6、A7、A9、A10、B3、B4、B5、B6、B7和B8,其中A5、A9和B8为热点染色体。共有22个QTL,其中6个为主效QTL,候选基因为AhMYB51(Arahy.04JNDX)。花生出仁率的QTL的热点染色体有11个,分别为A4、A5、A7、A8、A9、B1、B3、B4、B5、B6和B10,主效QTL有24个。强候选基因有4个:Aradu.A5UR9、Araip.J1S7B、Araip.Y03J3和Araip.X1ALQ,开发了4个分子标记,确定出10个显著关联的SNP分子标记。这些研究为花生高产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关键靶点和高效工具,有助于我国花生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QTL (百)果质量 单株果数 出仁率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向日葵产业发展调研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洋 李晓伟 +5 位作者 王曙文 王丽 任孝慈 李玉发 何中国 王佰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256-257,262,共3页
选择吉林省向日葵主产区,采用实地走访的方式,通过询问当地农技人员、收购商、种植户及大型企业,了解向日葵的生产面积、生产成本、种植心理和经济效益等信息。分析出吉林省向日葵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菌核病严重,种植面积极具缩减;缺... 选择吉林省向日葵主产区,采用实地走访的方式,通过询问当地农技人员、收购商、种植户及大型企业,了解向日葵的生产面积、生产成本、种植心理和经济效益等信息。分析出吉林省向日葵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菌核病严重,种植面积极具缩减;缺乏真正优质、抗菌核病的向日葵新品种;不合理的轮作制度,导致迎茬、重茬现象严重,致使病、虫、草害高发;种子市场不成熟,私繁滥制严重,企业利润微薄,加工企业不健全,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集中优势资源,选育优质、抗菌核病的新品种;制定不同作物的科学轮作体系,谋划合理的种植布局,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创立地方特色品牌,提高向日葵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吉林省特色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向日葵 产业 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松原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永超 管晓志 +7 位作者 曲明静 李晓 杨富军 王绍伦 陈小姝 高华援 刘海龙 李春雨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8,共7页
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2014-2015年开展了吉林松原地区花生田昆虫系统调查,旨在阐明当地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及相关群体指数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松原地区花生田共收集到昆虫38281头,隶属12目137科,其中膜翅目和双翅目类群个体数量最大,... 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2014-2015年开展了吉林松原地区花生田昆虫系统调查,旨在阐明当地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及相关群体指数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松原地区花生田共收集到昆虫38281头,隶属12目137科,其中膜翅目和双翅目类群个体数量最大,分别占总收集昆虫数的29.67%和44.13%,主要昆虫种类有暗黑鳃金龟、大黑鳃金龟、大灰象甲、小长蝽、小绿叶蝉、花生蚜、西花蓟马、灰地种蝇等;主要类群个体数峰值分别出现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最低值则出现在花生起收后;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在2.8~3.4之间,在每年7-8月份期间较为稳定;昆虫群落总体均匀度指数整体保持在0.65以上;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在8-9月份较为稳定,峰值出现在8月上旬,最高点为95;昆虫优势集中指数整体水平较低,而昆虫群落丰盛度随花生生育进程推移呈单峰曲线变化,通常在7-8月份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昆虫群落结构 多样性 群体指数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花生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及发生危害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小姝 杨富军 +6 位作者 曲明静 王绍伦 李晓 高华援 李春雨 朱晓敏 杜龙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2,共5页
采用抽样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2015年对吉林省花生有害生物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花生的病害共11种,虫害共10种,草害共10种,主要病虫害有花生网斑病,花生荚果腐烂病,蛴螬,双斑萤叶甲,杂... 采用抽样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2015年对吉林省花生有害生物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花生的病害共11种,虫害共10种,草害共10种,主要病虫害有花生网斑病,花生荚果腐烂病,蛴螬,双斑萤叶甲,杂草优势种为铁苋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病害 虫害 草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轻度盐碱地蓖麻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龙 徐立群 +6 位作者 杨富军 王绍伦 徐驰 周玉萍 朱统国 孙晓苹 高华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筛选蓖麻的最佳高产栽培措施.[方法]在轻度盐碱地上,以蓖麻杂交种通蓖6号为试验品种,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设置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为参试因子,采用四元二次通用设计,研究了高产栽培措施.[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4个主要栽培因... [目的]筛选蓖麻的最佳高产栽培措施.[方法]在轻度盐碱地上,以蓖麻杂交种通蓖6号为试验品种,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设置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为参试因子,采用四元二次通用设计,研究了高产栽培措施.[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4个主要栽培因子对通蓖6号产量影响的大小次序为密度、磷素、钾素、氮素.蓖麻产量大于2 499.23 kg/hm2水平下,最佳栽培措施为:密度为23 918 ~25 514株/hm2,氮肥(纯氮)用量为131.000 ~ 230.500 kg/hm2,磷肥(P2O5)用量为42.000~ 76.125 kg/hm2,钾肥(K2O)用量为50.175~75.525kg/hm2.[结论]为中低盐碱地蓖麻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盐碱地 地膜覆盖 栽培措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纬度下花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玉发 李淑芳 +5 位作者 王伟 牛海龙 刘红欣 李伟堂 肖夏 陈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0-2174,共15页
为了解高纬度下花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本研究以22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以及8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表型性状... 为了解高纬度下花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花生种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本研究以22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以及8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90%(含油量)~34.07%(蔗糖含量),其中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10.0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237(亚油酸含量)~2.077(荚果长)。不同类型的种质多样性表现不同,品系的5个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选育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长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较高,含油量与其他品质性状负相关程度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将226份花生种质资源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包含14份种质,主要特征是油酸、还原糖、可溶性糖、蔗糖及总糖含量较高,可用于高油酸、鲜食花生品种选育;类群Ⅱ包含30份种质,主要特征是结果枝数、主茎高、含油量等12个表型性状平均值大,可用于高油品种选育;类群Ⅲ包含182份种质,主要特征是结果枝数及第一侧枝长等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材料类型丰富,可为高产品种选育提供广泛的基础材料。通过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10份优异种质,可用于高纬度下花生育种的优异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小姝 邹晓霞 +6 位作者 李美君 司彤 赵跃 宋兆锋 孙日丹 高华援 王丽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活力、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处理,8℃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发芽势(5.9%)、发芽率(7.7%)、发芽指数(11.0%)、种子活力指数(6.9%)和幼苗叶片SPAD值(11.4%),同时对幼苗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较25℃常温和10℃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显著降低50.0%~50.2%、44.9%~48.1%、48.2%~48.5%,但8℃低温胁迫处理对花生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种衣剂处理显著提高了8℃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的发芽势(8.2%)、活力指数(10.9%)和花生幼苗根长(45.1%)及根表面积(38.4%),但对10℃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均无显著影响,同时,种衣剂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功能叶片光合特性以及10℃低温下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最大光化学效率,但对8℃低温胁迫无显著作用。综上,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更加显著,而种衣剂处理可以通过改善上述指标缓解低温胁迫,改善轻度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生长的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花生幼苗 根系形态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花生叶部病害的消长规律及不同花生品种(系)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美君 陈小姝 +5 位作者 赵跃 刘海龙 吕永超 宁洽 张志民 高华援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5,共8页
本研究以30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探究了花生叶部病害的消长规律及不同花生品种(系)的抗病性。从2020年8月初至9月中上旬收获,每隔7d调查一次,采用双对角线的5点法进行取样调查,共计调查6次,计算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通过调查可... 本研究以30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探究了花生叶部病害的消长规律及不同花生品种(系)的抗病性。从2020年8月初至9月中上旬收获,每隔7d调查一次,采用双对角线的5点法进行取样调查,共计调查6次,计算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通过调查可知:褐斑病发病最早,在8月初即有病斑发生;黑斑病发病最晚,8月末才零星发生。通过对病害动态分析可知,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感病株数均随花生的生长而逐步增加,8月下旬病害迅速发展,在8月末至9月初,病情指数显著增加,9月上旬达到病害高发期。不同的花生品种(系)对叶部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本次调查,供试花生品种(系)中发现抗褐斑病品种(系)4个,抗网斑病品种(系)11个,对褐斑病和网斑病的兼抗品种(系)有3个,分别是F1822、冀花914和花育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部病害 抗性评价 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黑钙土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跃 吕永超 +5 位作者 陈小姝 李美君 郭峰 高华援 张志民 李春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会提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但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NR、GS、GDH、SS和SPS活性。各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减氮施肥20%(施氮量90 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9.21%,相较于传统施肥增产1.57%,说明减氮20%即可既满足花生生长发育的氮肥需求,同时又能保证叶片中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了花生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的能力,并通过降低单株秕果数和单株单果数,提高单株双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最终提高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肥水平 产量 品质 碳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美君 孙日丹 +5 位作者 陈小姝 赵跃 张志民 李春雨 王丽 高华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7-1112,共6页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研究表明各包衣处理对花生出苗和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可降低产量损失,对2个花生品种的根腐病防效分别为11.42%~36.94%,17.53%~34.01%。主茎高、出苗率和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防治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ZYJ1(2.5%咯菌腈+25%嘧菌酯+24%噻呋酰胺)三元复配可用于防治花生根腐病,起到保苗壮苗、降低感病程度的作用,且促进增产,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腐病 种衣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品种幼苗耐低温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筛选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小姝 赵跃 +6 位作者 蒋春姬 刘海龙 吕永超 宁洽 张鹤 王绍伦 高华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9-657,共9页
为鉴定筛选耐低温花生品种,建立花生耐低温评价方法,构建花生耐低温综合数学评价模型,以11个花生品种为材料,5℃低温胁迫72 h,通过测定胁迫前后花生幼苗叶绿素(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 为鉴定筛选耐低温花生品种,建立花生耐低温评价方法,构建花生耐低温综合数学评价模型,以11个花生品种为材料,5℃低温胁迫72 h,通过测定胁迫前后花生幼苗叶绿素(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15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各单项指标的耐低温系数作为评价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进行花生耐低温综合评价,并利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花生耐低温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本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有5个主成分入选,可将15个单项生理生化指标转换为5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将11个花生品种划分为:耐低温型(山花8号、吉花1954Z和吉花1955Z)、中间型(吉花1953Z、狮头企、冀油6、粤油92和中花8)及敏感型(伏花生、开农53和吉花11)3类;利用逐步回归方程建立花生幼苗耐低温评价数学模型,精度大于99.00%,筛选出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7个耐低温鉴定指标。耐低温的花生品种(系)低温胁迫后,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较大,光系统受到的伤害较低,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能更好地清除花生体内细胞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类物质,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较低。在相同低温处理时可以通过测定7个指标对花生品种耐低温能力进行快速鉴定和预测,为东北花生耐低温品种选育及大规模品种耐低温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低温 生理生化指标 多元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及在高糖品种培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雷永 王志慧 +11 位作者 淮东欣 高华援 晏立英 李建国 李威涛 陈玉宁 康彦平 刘海龙 王欣 薛晓梦 姜慧芳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波长范围1100~2500 nm),配合小样品杯,扫描和采集自然干燥籽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液相色谱(HPLC)结合标准曲线法测定试验材料的蔗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2,均方差为0.383。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和化学值的决定系数达0.94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蔗糖含量,可以高效地测定杂交早期世代的单株花生蔗糖含量。利用该模型在“吉花02-1-4×中花26”杂交后代中发掘出6份含糖量7%以上、油酸78%以上、含油量48%以下,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食用花生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近红外模型 高蔗糖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