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龙井原位保护区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晓环 刘晓冬 +3 位作者 赵洪锟 沈波 王玉民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8-363,共6页
利用GPS对吉林省龙井原位保护区野生大豆定点采种,种群L(取样距离设计为50 m)覆盖整个龙井原位保护区。按天然地理分布人为分成A、B、C 3个小种群;同时,在小种群B中取小种群B’(包括32份材料,取样距离设计为18m)。聚类结果表明,90份材... 利用GPS对吉林省龙井原位保护区野生大豆定点采种,种群L(取样距离设计为50 m)覆盖整个龙井原位保护区。按天然地理分布人为分成A、B、C 3个小种群;同时,在小种群B中取小种群B’(包括32份材料,取样距离设计为18m)。聚类结果表明,90份材料主要划分为两大类群,其它材料亲缘关系较远。龙井原位保护区的野生大豆呈斑块分布,而且小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25个SSR位点的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是0.3072~0.8393,平均值为0.6788;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是0.5856~1.9348,平均值为1.3663,表明龙井原位保护区的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个小种群的Simpson和Shannon-weaver指数趋势一致,均为A<B<C。小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为0.1419,基因流Nm为1.5112,说明龙井原位保护区野生大豆14.1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小种群间,基因流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小种群 原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及骨干系大田全生育期的耐旱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朴明鑫 张春宵 +4 位作者 杨书华 李万军 刘文国 李晓辉 杨德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6,共10页
基于减产率对31份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进行耐旱性直接评价。同时,通过31份玉米杂交种的大田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候选形态指标与减产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的耐旱鉴定指标。根据确立的形态指标,对68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耐旱性间... 基于减产率对31份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进行耐旱性直接评价。同时,通过31份玉米杂交种的大田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候选形态指标与减产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的耐旱鉴定指标。根据确立的形态指标,对68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耐旱性间接评价。结果表明:(1)在31份玉米杂交种中,筛选出耐旱性极强杂交种6份、耐旱性强杂交种12份、耐旱性中度杂交种5份、耐旱性弱杂交种7份和耐旱性极弱杂交种1份;(2)株高和茎粗可作为大田条件下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耐旱鉴定形态指标;(3)在68份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出耐旱性极强自交系6份、耐旱性强系21份、耐旱性中度系28份、耐旱性弱系7份和耐旱性极弱系6份。研究结果将为吉林地区耐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干旱胁迫 耐旱性评价 鉴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42份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葛建镕 刘晓鑫 +4 位作者 易红梅 王凤格 董英山 王玉兰 李晓辉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5期37-42,共6页
利用SSR标记对42份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23对SSR引物在42个供试品种中共检测出113个等住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住基因数为2—8个。平均每个住点4.91个,每个SSR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4012-0.... 利用SSR标记对42份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23对SSR引物在42个供试品种中共检测出113个等住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住基因数为2—8个。平均每个住点4.91个,每个SSR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4012-0.9974,平均值为0.6892。结合分子聚类结果与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供试材料的种质基础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审定品种有较近的遗传距离,且在42份供试材料的64个玉米亲本中具有国外、Lancaster、Reid和塘四平头血缘的亲本约占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SSR 遗传多样性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优质水稻育种发展历程及展望
4
作者 金京花 李淑芳 +1 位作者 全成哲 吴占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3-15,共3页
水稻育种由原来只注重产量不重视米质,发展到现在既重视产量又重视米质。吉林省通过4届优质米评选,鉴评出23个优质粳稻新品种(品系),其中超级稻1号(吉01-124,吉粳88号)不论从抗性、米质还是产量上都有突破性进展。但是,选育优质品种必... 水稻育种由原来只注重产量不重视米质,发展到现在既重视产量又重视米质。吉林省通过4届优质米评选,鉴评出23个优质粳稻新品种(品系),其中超级稻1号(吉01-124,吉粳88号)不论从抗性、米质还是产量上都有突破性进展。但是,选育优质品种必须正确判定育种现状,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水稻育种 发展历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向东 隋丽 +4 位作者 李启云 杨静 邢国杰 郭东全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10,315,共10页
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大豆转基因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自1988年首次建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以来,围绕影响大豆转化效率提高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大豆转化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在... 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大豆转基因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自1988年首次建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以来,围绕影响大豆转化效率提高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大豆转化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在共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类化合物,选用强毒农杆菌菌株以及不同的外植体和筛选剂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豆遗传转化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已报道的大豆转化效率最高可达32.6%。文章对近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转化 转化效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技术在大豆Ecotilling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焦丽 刘相国 +3 位作者 杨春明 王虎义 郝东云 王庆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3-846,850,共5页
将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运用在大豆Ecotilling中,对256份栽培大豆的大豆异黄酮合酶基因(IFS1)的外显子区域进行SNP筛查,并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HRM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板均一化后的检测效果较... 将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运用在大豆Ecotilling中,对256份栽培大豆的大豆异黄酮合酶基因(IFS1)的外显子区域进行SNP筛查,并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HRM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板均一化后的检测效果较未均一化的检测效果差异显著,野生型样本与待测样本按1∶1及1∶4比例混样溶解曲线阈值较高,其中1∶4混样适合高通量检测。HRM对IFS1基因外显子区域的检测结果与PCR产物测序的结果比对显示,对IFS1第5段外显子和第7段外显子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1.2%和100%,表明该研究利用HRM技术建立的栽培大豆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通量和低成本检测SNP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技术 Ecotilling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宗志 江晓东 +7 位作者 张明 宋新元 刘娜 邵改革 郑建波 胡继超 胡凝 姚克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231-9232,9243,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2个不同玉米(Zea mys L.)品种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紫糯18和吉单35。观察和测定指标分别为每日每时雄穗小花开花数量、单株花粉量、花粉活力、花粉直径及密度。[结果]玉米开花主要集中在始... [目的]比较研究2个不同玉米(Zea mys L.)品种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紫糯18和吉单35。观察和测定指标分别为每日每时雄穗小花开花数量、单株花粉量、花粉活力、花粉直径及密度。[结果]玉米开花主要集中在始花日第2~6天,大部分在07:00~09:00开放。玉米花粉直径为74.6~88.7μm,密度为1.12~1.13 g/cm3。不同玉米品种散粉量差异较大,花粉活力也有不同。花粉活力的持续时间与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关,湿度高,气温低,花粉易存活。在20~25℃、相对湿度80%时,多数花粉活力能够保持3 h。[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育种及转基因玉米扩散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开花规律 花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在农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芳 袁英 +2 位作者 高树仁 孔祥梅 李晓辉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4期41-43,共3页
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外源DNA技术自创立以来,在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及其在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等农作物新品种(品系)上的应用,并对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外源DNA导入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科豆1号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德璞 袁鹰 +1 位作者 郑培和 王忠伟 《大豆通报》 2005年第1期20-20,共1页
“吉科豆 1号”系通过生物技术结合常规程序选育而成。是通过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属间材料鹰嘴豆的DNA导入受体品种“吉林 2 0号” ,从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系。具有抗倒、耐密、耐蚜和高油等特点。通过密植栽培可大面积增产 2 0 %左右 ,达... “吉科豆 1号”系通过生物技术结合常规程序选育而成。是通过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属间材料鹰嘴豆的DNA导入受体品种“吉林 2 0号” ,从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系。具有抗倒、耐密、耐蚜和高油等特点。通过密植栽培可大面积增产 2 0 %左右 ,达3 5 0 0~ 40 0 0kg/hm2 。适于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地区以及辽宁、内蒙的部分地区。文章介绍了密植栽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特征特性 密植栽培 栽培技术 高油 DNA导入 花粉管通道 选育 受体 左右 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红军 金益 +4 位作者 董玲 李晓辉 曹士亮 高明波 罗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38-40,共3页
以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5种密度和5个施氮水平对东庆1号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优组合方案和高产栽培模式。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施氮水平 生物产量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构建玉米DNA指纹库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秀平 姜丽静 刘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47-49,52,共4页
SSR分子标记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概述了SSR标记的原理、类型、功能及其引物的来源,利用SSR构建玉米DNA指纹库的进展,玉米DNA指纹库在品种鉴定、品种保护及品种监... SSR分子标记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概述了SSR标记的原理、类型、功能及其引物的来源,利用SSR构建玉米DNA指纹库的进展,玉米DNA指纹库在品种鉴定、品种保护及品种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等,以为玉米品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玉米 DNA指纹库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选择标记和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健 郭东全 +2 位作者 赵桂兰 杨向东 王立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96-102,共7页
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存在是影响转基因植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安全问题,一是选用安全的选择标记,二是构建无选择标记或标记删除转化系统。对目前几种重要的安全标记和无选择标记转... 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存在是影响转基因植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安全问题,一是选用安全的选择标记,二是构建无选择标记或标记删除转化系统。对目前几种重要的安全标记和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技术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标记 无选择标记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那霉素对大豆生长的抑制及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袁鹰 刘德璞 +1 位作者 王玉民 郑培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用 3个大豆品种作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卡那霉素对种子萌发、子叶节培养、茎尖和组培苗生根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 ,用卡那霉素浸泡种子 ,浓度最好是 10 0 0ppm ,而种子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上萌... 用 3个大豆品种作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卡那霉素对种子萌发、子叶节培养、茎尖和组培苗生根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 ,用卡那霉素浸泡种子 ,浓度最好是 10 0 0ppm ,而种子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上萌发 ,一般为 10 0 - 2 0 0ppm效果较好 ,子叶节在生长培养时卡那霉素可采用 5 0 - 10 0ppm。而茎尖、子叶节组培苗 ,一旦放入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内 ,不论浓度多少 ,无一生根。不同的基因型亦稍有差异。所以在筛选转化子之前一定要进行临界浓度的筛选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大豆 种子萌发 子叶节培养 茎尖 组培苗生根 培养基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子叶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简报)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玉民 刘艳芝 +3 位作者 夏彤 李望丰 李俊波 董英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苜蓿 子叶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幼芽 茎段 茎尖 种植面积 国内外 种畜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基因转化草原1号苜蓿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艳芝 王玉民 +3 位作者 刘莉 隋松兵 李望丰 董英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3-275,280,共4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丁膦的 Bar基因导入草原 1号苜蓿 ,经叶片筛选试验证实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 Basta具有抗性 ,通过多聚白酶连式反映检测 。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苜蓿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文静 杜茜 +3 位作者 赵洪锟 董英山 周义发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6-80,共5页
本文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番茄早疫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别;巯基乙醇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拮抗作用,胱氨酸对大蒜提... 本文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番茄早疫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别;巯基乙醇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拮抗作用,胱氨酸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协同作用;大蒜提取液在常温、低温、短期光照和中偏酸性等条件下抑菌效果较稳定;大蒜提取液对60℃及更高温度、碱性、过酸等条件处理敏感,抑菌活性降低很快。本研究发现大蒜提取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抑制效果,并初步确定了大蒜提取液的抑菌稳定条件,为开发大蒜类有机农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提取液 稳定性 抑菌活性 番茄早疫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抑制剂AVG和促进剂ACC对大豆幼苗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云清 赵桂兰 +2 位作者 刘剑锋 陈智文 张雯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对盆栽大豆幼苗进行处理,探讨其对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对盆栽大豆幼苗进行处理,探讨其对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VG处理明显提高了大豆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了胞间CO2浓度;明显提高了光饱和点、光饱和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CO2饱和点、羧化效率、RuBP最大再生速率,同时,降低了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此外,AVG处理还提高了大豆幼苗生物量和叶面积,降低了叶片乙烯释放量、叶绿素含量与气孔密度;ACC处理的效果与AVG相反.以上结果表明,外源AVG处理能改善大豆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乙烯 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向玉米茎尖导入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传波 李海华 +6 位作者 郭嘉 陶蕊 曲文利 孟凡梅 张举仁 刘文国 袁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3,共3页
以玉米自交系郑58的茎尖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EPSPS基因转入玉米中,研究以茎尖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可行性。98株转化苗,经过300 ppm的除草剂(农达)筛选,共获得13株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其中7株表现阳性,转化率达7.14... 以玉米自交系郑58的茎尖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EPSPS基因转入玉米中,研究以茎尖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可行性。98株转化苗,经过300 ppm的除草剂(农达)筛选,共获得13株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其中7株表现阳性,转化率达7.14%。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以玉米茎尖作为受体的转化系统用于基因转化是可行、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尖 农杆菌介导 EPSP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袁翠平 沈波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9-1053,共5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国内外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汇总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审定的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系谱分析了其抗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国内外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汇总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审定的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系谱分析了其抗病基因来源,指出了我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病品种抗性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新的抗源或新型抗病基因是拓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并就未来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抗病品种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Δ′-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5C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春宝 赵洪锟 +3 位作者 李启云 刘晓冬 沈波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5-920,共6页
根据栽培大豆(Glycine max)Δ′-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野生大豆中克隆到了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的同源基因,命名为GsP5CS。GsP5CS最大开放阅读框为2148bp,编码含有716个氨基酸残基... 根据栽培大豆(Glycine max)Δ′-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野生大豆中克隆到了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的同源基因,命名为GsP5CS。GsP5CS最大开放阅读框为2148bp,编码含有71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77.9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6.21。亲疏水性分析显示,GsP5CS含有连续的亲水片断。序列分析显示,GsP5CS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飞蛾豆(Vigna aconitifolia)、蒺藜苜蓿(Medicagotruncatul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等植物的Δ′-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基因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87%、87%、86%;75%、74%、72%。根据野生大豆与这8种植物的P5CS基因序列相似性所建立的进化树,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