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中部中低产田玉米适宜施肥量研究
1
作者 刘剑钊 蔡红光 +1 位作者 闫孝贡 任军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5期84-86,共3页
通过优质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以及无机养分平衡调控等技术措施对中低产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协调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全面提高中低产田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氮肥达到一定的量,可以促进玉米稳产和地力提升,在... 通过优质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以及无机养分平衡调控等技术措施对中低产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协调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全面提高中低产田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氮肥达到一定的量,可以促进玉米稳产和地力提升,在P_2O_5 90kg/hm^2基础上,适宜施氮量为180~210kg/hm^2,适宜施钾量为100~140kg/hm^2。增施优质有机肥1000kg/hm^2,玉米增产6%~7%左右,连续施优质有机肥,玉米增产9%~18.5%,有机肥对玉米高产稳产和地力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玉米 中低产田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志峰 王丽 +4 位作者 孟凡钢 王新风 黄璜 马巍 富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酬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酬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出限为1.09~2.06mg·^-1,定量限为3.25~6.46mg·^-1;异黄酮各异构体回收率为97.11%~103.3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3%~4.32%。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于大砭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得吉林省261份普通大豆品种(系)中的异黄酬含量范吲1.46~4.97mg·g^-1,超过4mg·g^-1的品种(系)有23个,占测定品种(系)总数的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大豆籽粒 异黄酮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志峰 王巍巍 +2 位作者 王丽 蔡红梅 魏春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476-14478,共3页
[目的]分析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6年吉林省育成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指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普通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06%~13.97%,平均10.37%;粗脂... [目的]分析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6年吉林省育成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指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普通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06%~13.97%,平均10.37%;粗脂肪含量2.85%~9.70%,平均4.56%;粗淀粉含量62.59%~76.80%,平均71.15%。就年际间变化而言,粗蛋白含量变异较大,但整体呈比较平稳趋势;脂肪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异较大;粗淀粉含量整体比较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就省内不同地区而言,粗蛋白含量除通化和白山地区较低外(9.99%),其他地区基本相当,变辐为10.13%-10.48%;延边地区粗脂肪含量较高,为5.42%;通化和白山地区的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较高,为72.01%。[结论]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指标偏低,不同品种间变异比较大,品质改良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质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部大豆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边秀芝 郭金瑞 +2 位作者 阎孝贡 刘剑钊 任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3-1125,1129,共4页
研究吉林中部大豆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为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2006~2007年,以吉育88为供试品种,设计了氮、磷、钾肥量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吉林中部大豆高产氮肥适宜刚量为4567.5kg·m^-2,磷肥(P2O5)适宜用量... 研究吉林中部大豆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为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2006~2007年,以吉育88为供试品种,设计了氮、磷、钾肥量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吉林中部大豆高产氮肥适宜刚量为4567.5kg·m^-2,磷肥(P2O5)适宜用量为60-90kg·hm^-2钾肥(K20)适宜用量为45~80k·hm^-2氮、磷、钾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产 氮磷钾 适宜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耐密型玉米发展概况与前景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兴林 颜军 +1 位作者 王立春 边少锋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81-83,86,共4页
对耐密型玉米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耐密型玉米应具备株型紧凑而清秀、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高抗种植区域的主要玉米病害,在高产密植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透光状态、不倒伏、无空秆、果穗大小均匀一致、结实性好等优良特性。在此基础上,... 对耐密型玉米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耐密型玉米应具备株型紧凑而清秀、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高抗种植区域的主要玉米病害,在高产密植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透光状态、不倒伏、无空秆、果穗大小均匀一致、结实性好等优良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耐密型玉米育种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从吉林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未来玉米供求关系、发展耐密型玉米的成功经验、优良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与应用、玉米抗旱节水研究新成果应用等方面,对吉林省耐密型玉米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耐密型玉米 发展概况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堂 方向前 +4 位作者 郑金玉 罗洋 郑洪兵 李瑞平 刘武仁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67-68,共2页
阐述了吉林省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密植 播前准备 机械播种 田间管理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菜豆育种目标及育种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石晓华 鄂成林 +4 位作者 王忠伟 管洪波 徐海钰 张磊 杨春梅 《中国种业》 2012年第4期14-15,共2页
阐述了菜豆育种的目的意义、目标及育种策略,以菜豆高产、早熟、抗病、商品性好为主要育种目标,加强其基础研究和资源创新,进行早世代鉴定选择和淘汰,现代新技术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育种策略。
关键词 菜豆育种 目标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中低产田现状及治理对策——以农安县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剑钊 袁静超 +2 位作者 蔡红光 梁尧 任军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23期1-4,共4页
农安县地处吉林省中部,土壤资源丰富,常年播种面积30万hm2左右,201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0亿kg,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农安县粮食生产水平虽然提升很快,但增产潜力依然很大。根据2005年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安县中低产田面积为25.... 农安县地处吉林省中部,土壤资源丰富,常年播种面积30万hm2左右,201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0亿kg,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农安县粮食生产水平虽然提升很快,但增产潜力依然很大。根据2005年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安县中低产田面积为25.357万hm2,这些中低产田,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分布广,地块零星,不同程度地存在盐化、碱化、砂化、冷浆,或土壤侵蚀等障碍因素,土壤肥力不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偏低。剖析中低产田特性,清晰与高产田的差异性,是整治中低产田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玉米干物质形成及氮素营养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李文娟 何萍 +4 位作者 高强 金继运 侯云鹏 尹彩霞 张国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7,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两个氮素供应水平(N0和N180)下,两个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高效品种先玉335(V1)低效品种吉单535(V2)]干物质形成与氮素营养特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素胁迫条件下,氮高效品种先玉335具有较高的耐低氮能...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两个氮素供应水平(N0和N180)下,两个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高效品种先玉335(V1)低效品种吉单535(V2)]干物质形成与氮素营养特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素胁迫条件下,氮高效品种先玉335具有较高的耐低氮能力,表现为N0处理其干物质量及吸氮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吉单535的N180处理。成熟期,先玉335的子粒干物质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吉单535,且N180处理显著高于N0处理 品种和氮素处理间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表现为N180处理先玉335子粒干物质量和吸氮素最高。另外,两品种子粒中85.6%9~7.6%的碳来源于粒重形成阶段叶片的光合作用,仅2.4%~14.1%源于抽雄前营养体的碳素转移。先玉335子粒氮素来源更多依赖于生育后期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转移,N0和N180处理中,根系氮素吸收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分别为45.4%和59.3% 而吉单535子粒的氮素来源则以生育前期地上部营养体的氮素转移为主,N0和N180处理中,转移量对子粒贡献分别为65.5%和67.9%。先玉335的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吉单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效率 玉米 干物质 氮素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黑土区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动物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37
10
作者 林英华 朱平 +3 位作者 张夫道 彭畅 高洪军 刘淑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2-419,共8页
采用手捡法和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对吉林黑土区长期定位施肥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12个施肥小区内共采集108个土壤样品,获得农田土壤动物标本17265只(未鉴定标本187只),隶属3门9纲19目3亚目48科。统计分... 采用手捡法和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对吉林黑土区长期定位施肥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12个施肥小区内共采集108个土壤样品,获得农田土壤动物标本17265只(未鉴定标本187只),隶属3门9纲19目3亚目48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标本中,营养功能群以植食性(35.53%)为主。其中,大型农田土壤动物捕获的个体数和类群数以撂荒和施氮肥区最多;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则以撂荒和轮作区最多;大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依次是NP>N>1.5MNPK>PK>M2NPK>CK>NK>NPK>M1NPK>轮作>SNPK>撂荒,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依次是M1NPK>M2NPK>SNPK>1.5MNPK>NP>CK>轮作>NK>NPK>PK>N>撂荒。群落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施肥之间相似性系数一般较低。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异质性较高,SNPK与M1NPK、撂荒地处理之间的相似性明显高于其他群落,N与SNPK、M2NPK和轮作之间、CK与1.5MNPK和NPK之间的相似性明显低于其它施肥之间的相似性。反映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生态系统内部环境,进而对土壤动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动物 类群特征 土壤性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黑土区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林英华 朱平 +3 位作者 张夫道 彭畅 高洪军 刘淑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2-1130,共9页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与农田土壤昆虫群落之间的关系,对吉林黑土区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昆虫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12个处理小区内,即(1)撂荒(不施肥、不耕作、不种植,ABAND)、(2)对照(种植、不施肥,CK)、(3)施氮肥(N)、(4)施氮磷肥(...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与农田土壤昆虫群落之间的关系,对吉林黑土区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昆虫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12个处理小区内,即(1)撂荒(不施肥、不耕作、不种植,ABAND)、(2)对照(种植、不施肥,CK)、(3)施氮肥(N)、(4)施氮磷肥(NP)、(5)施氮钾肥(NK)、(6)施磷钾肥(PK)、(7)施氮磷钾化肥(NPK)、(8)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处理(有机N和化肥N的比例为2∶1)(M1NPK)、(9)增加50%用量化肥配施有机肥(1.5MNPK)、(10)化肥配施秸秆(SNPK)、(11)玉米、大豆2:1轮作,施肥量同处理8(Rot)、(12)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处理(有机N和化肥N的比例为1∶1)(M2NPK),共采集144个定点土壤样品。通过手捡法和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Tullgren)共获得土壤昆虫9922只(未知标本187只),隶属9目48科。调查结果显示,12种施肥小区内,大型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依次是:ABAND>NP>N>1.5MNPK>Rot.>PK>NK>NPK>M2NPK>CK>M1NPK>SNPK,N>NK>ABAND=1.5MNPK>NP=NPK>PK>CK=Rot.>M2NPK=M1NPK>SNPK;中小型土壤昆虫数依次是ABAND>1.5MNPK>PK>M2NPK>CK>Rot.>NPK>SNPK>NK>NP>N>M1NPK,Rot.>NPK>ABAND=NP=1.5MNPK=PK=NK=M2NPK=CK=M1NPK=SNPK>N。大型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撂荒中分布最多,中小型土壤昆虫则分别在撂荒和轮作中分布最多。多样性分析表明,1.5MNPK处理中大型农田土壤昆虫组成最丰富,M1NPK处理中小型农田土壤昆虫组成最丰富;CK处理与其他11处理之间群落相似程度最小,Rot.与其他处理之间的群落相似程度较大。Kru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表明,施肥对农田土壤昆虫分布影响极显著(X0.05(11)=10.25,p<0.05),反映出不同施肥对土壤生态系统内部环境,进而对土壤动物群落产生的影响。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轮作对土壤昆虫优势类群具有负向作用,而M2NPK则具正向作用。各种施肥对农田土壤昆虫影响不平衡,其中对农田土壤昆虫个体数影响最大,对中小型土壤昆虫均匀性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昆虫 类群特征 土壤性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肥方式黑土腐殖质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景贵 任军 +1 位作者 赵欣宇 李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9-717,共9页
针对吉林省黑土区存在的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利用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连续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MR)、红外光谱分析法(IR)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肥途径耕层土壤腐殖质的... 针对吉林省黑土区存在的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利用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连续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MR)、红外光谱分析法(IR)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肥途径耕层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培肥途径对耕层土壤腐殖质特征影响明显。施用玉米秸秆处理(S+NPK)和施用有机肥+轮作处理(M+NPK+R)均显著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脂肪族结构成分,单施有机肥处理(M+NPK)显著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羟基含量,S+NPK处理游离羧基含量显著增多。S+NPK、M+NPK及M+NPK+R处理,土壤富啡酸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结构成分显著增多,游离羧基含量也显著增多。单施化肥处理,浸提的富啡酸中无机碳酸盐和硅酸盐成分明显增多,化肥长期施用导致土壤中游离富啡酸数量显著减少,土壤的耗竭式利用,导致土壤中铁、铜结合态或络合态的富啡酸增加。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胡敏酸和富啡酸的元素组成影响有较大的差异,但均可引发胡敏酸C含量降低,N含量增加,富啡酸C、N、H含量增加,O含量降低,可通过不同的培肥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培肥方式 腐殖质特征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原罗布麻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庆华 魏春雁 +1 位作者 黄九林 李建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活性,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期、花末期和落叶期较强,对.O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生长期、... 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活性,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期、花末期和落叶期较强,对.OH的清除活性在营养生长期、盛花期、花末期和种子成熟期较强;叶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活性从返青期到营养生长期开始增强后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种子成熟期后开始下降,对.OH清除活性在盛花期和种子成熟期达到2个顶峰。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强于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总黄酮 抗氧化 DPPH·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施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闫孝贡 刘剑钊 +3 位作者 郭金瑞 边秀芝 武巍 任军 《农业与技术》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微量元素肥料为作物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土壤养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微肥的施用方法和肥效的有关内容作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 微肥 施用方法 肥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钙土玉米钾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巍 牛红红 +3 位作者 杨建 蔡玉红 窦忠玉 闫孝贡 《农业与技术》 2009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钾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极显著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有效穗长均极显著超过对照区,单产均极显著超过不施氮区;从K1到K5单产呈逐渐增...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钾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极显著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有效穗长均极显著超过对照区,单产均极显著超过不施氮区;从K1到K5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K5的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同单产高低顺序,钾肥以高量钾肥90kg/hm2的处理的效果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钾肥 经济用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军 刘慧涛 高玉山 《耕作与栽培》 2007年第3期8-9,共2页
2002-2005年围绕均匀垄直播与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明确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一次性施肥、杂草防除等关键技术及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玉米 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钙土玉米磷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
17
作者 武巍 闫孝贡 +4 位作者 牛红红 杨建 樊慧梅 刘铮 魏春雁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4期33-34,共2页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磷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极显著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有效穗长均极显著超过对照区,单产均极显著超过不施磷区;从P1到P4单产呈逐渐增...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磷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极显著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有效穗长均极显著超过对照区,单产均极显著超过不施磷区;从P1到P4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P4的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磷肥以P2O570kg/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肥 经济用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被引量:197
18
作者 陈传永 侯玉虹 +3 位作者 孙锐 朱平 董志强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3-1160,共8页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有重要影响,为阐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本研究以先玉335、郑单958、吉单209为供试品种,设置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105000株...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有重要影响,为阐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本研究以先玉335、郑单958、吉单209为供试品种,设置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105000株hm^(-2) 4种密度处理,测定并计算6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性能参数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收获指数(HI)、单位面积穗数(EN)、单穗粒数(GN)、千粒重(GW),并结合产量性能参数的变化对各品种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性能参数对密度胁迫的反应相同,MLAI、EN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MNAR、HI、GN、GW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响应呈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品种耐密性表现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较差,其中,先玉335的适宜密度范围为90000~105000株hm^(-2),郑单958与吉单209的适宜密度范围为75000~90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叶面积指数 净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碳、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3
19
作者 陈传永 侯海鹏 +4 位作者 李强 朱平 张振勇 董志强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1-878,共8页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吉单209,设计了6.0、7.5、9.0和10.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吐丝期为重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吉单209,设计了6.0、7.5、9.0和10.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吐丝期为重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吐丝期最高,碳氮比在吐丝期与成熟期出现2个高峰;叶绿素含量、灌浆期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全氮、碳氮比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吐丝后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吐丝后生育天数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C/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全氮含量呈线性关系;高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叶片碳代谢;叶绿素含量不是影响吐丝后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基因型耐密性不同,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叶绿素 碳氮比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的密度效应 被引量:38
20
作者 孙锐 朱平 +4 位作者 王志敏 丛艳霞 勾玲 方立锋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7-1105,共9页
为进一步明确春玉米不同密度群体叶面积系数(LAI)特征参数的密度效应,以吉单209和郑单958为材料,于2005年和2006年在东北春玉米区(吉林)分别设置4.5~10.5万株hm?25个密度和3.0~12.0万株hm-27个密度处理试验,应用作物高产群体相对LAI... 为进一步明确春玉米不同密度群体叶面积系数(LAI)特征参数的密度效应,以吉单209和郑单958为材料,于2005年和2006年在东北春玉米区(吉林)分别设置4.5~10.5万株hm?25个密度和3.0~12.0万株hm-27个密度处理试验,应用作物高产群体相对LAI动态普适模型方程y=(a+bx)/(1+cx+dx2)模拟分析不同密度对LAI动态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群体最大LAI在3.0~12.0万株hm?2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呈近似直线增大趋势,而最大LAI出现的时间随密度增加而提早;将LAI数据相对化处理后,不同密度群体的LAI差异在最大LAI之后较之前表现明显,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LAI衰减迅速。全生育期平均LAI随密度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大趋势,而平均LAI与最大LAI的比率则随密度增加呈显著线性减小趋势。密度对模拟方程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邻密度差异不明显,间隔3.0万株hm?2的差异显著;不同参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参数a接近"0",受密度影响不大;b、c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d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群体LAI变化速率呈"N"形变化趋势,且与群体LAI变化及生育期对应,高密度群体LAI增加及衰减的速率均大于低密度群体,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为密度响应敏感期。由此可见,密度对春玉米全生育群体LAI动态具有调节作用,尤其群体LAI变化速率、最大LAI及其到达的时间、平均LAI及其与最大LAI的比率等重要特征参数对密度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对春玉米群体密度调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叶面积系数 平均LAI LAI变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