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广谱性白僵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9
1
作者 田志来 朱晓敏 +2 位作者 骆家玉 路杨 赵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71,共7页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交叉应用靶标害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J8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较好,对水稻二化螟及稻水象甲的LT50值分别为4.94和6.51 d,均高于CK菌株。菌株XJ8为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稻水象甲 白僵菌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769胆固醇氧化酶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2
作者 佟雨航 谭笑 +4 位作者 杜茜 张正坤 徐文静 路杨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896,共8页
胆固醇氧化酶(cholesterol oxidase,EC 1.1.3.6)是胆固醇降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在食品开发、医疗保健、临床检测、生物农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PCR方法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769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769_Ch... 胆固醇氧化酶(cholesterol oxidase,EC 1.1.3.6)是胆固醇降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在食品开发、医疗保健、临床检测、生物农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PCR方法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769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769_Ch OA基因(Gen Bank accession No.KF290994)。该基因全长为1578 bp,编码一个由525 aa组成的蛋白质,蛋白理论分子量为57 k Da,等电点为6.29。769_Ch OA与来源于S.natalensis的胆固醇氧化酶基因的同源性为91%。构建了硫氧还蛋白-769_Ch OA融合的表达载体p ET32a::769_Ch OA,以Escherichia coli Origami B(DE3)为表达宿主,获得了能可溶性表达的胆固醇氧化酶重组菌。经Ni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的酶蛋白比活力为5.90 U/mg。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对胆固醇的催化活性最高,对测定的7种胆固醇类似物也都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酶的最适温度和p H范围为20~40℃和p H 6.0~8.5,其活性均高于80%,且在30℃和p H 7.0时表现出最大的活性,酶活分别达到6.83和6.44 U/mg。酶在低于40℃和弱碱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该酶对鳞翅目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幼虫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7.4和17.1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氧化酶 克隆 表达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隋丽 徐文静 +6 位作者 朱慧 张正坤 费泓强 陈日曌 汪洋洲 李启云 路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玉米 共生体 亚洲玉米螟 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观测明确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增效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芷 路杨 +7 位作者 张庆贺 毛刚 徐文静 赵宇 隋丽 崔璐璐 张正坤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4,共7页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球孢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绿色荧光蛋白 可持续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