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公主岭灯下甲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1
作者 孙嵬 潘艺元 高月波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0-387,398,共9页
为明确吉林省公主岭甲虫种类及发生动态,提供甲虫群落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21年-2023年利用高空探照灯、虫情测报灯逐日诱集甲虫并分类,初步探明了各甲虫的种群动态,并依此分析了甲虫群落的多样性。结果共采集、鉴定甲虫16科58种,优势... 为明确吉林省公主岭甲虫种类及发生动态,提供甲虫群落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21年-2023年利用高空探照灯、虫情测报灯逐日诱集甲虫并分类,初步探明了各甲虫的种群动态,并依此分析了甲虫群落的多样性。结果共采集、鉴定甲虫16科58种,优势科是步甲科(37.93%),其次为鳃金龟科(12.07%);明确了甲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及食性,区分确认天敌昆虫34种,中性昆虫8种,害虫20种。主粮作物害虫包括玉米害虫12种,大豆害虫8种,水稻害虫1种;其中,7月的甲虫群落丰富度最高,7月、9月的甲虫群落多样性较高,不同时期群落均匀性无显著差异,6月-8月间群落相似性较高。确定了不同月份的甲虫优势种及其优势度指数。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甲虫的预测预报及有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灯诱 发生量 食性 天敌 群落多样性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2
作者 孙嵬 张秀华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5期7-11,共5页
为明确绿色防控技术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22—2023年采用性诱、食诱、黄板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是性诱剂防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适期。6月、8月是设置性诱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 为明确绿色防控技术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22—2023年采用性诱、食诱、黄板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是性诱剂防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适期。6月、8月是设置性诱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重要时期,对1代玉米螟防效在23.37%~91.60%,对2代玉米螟的防效在3.64%~71.51%。糖醋液对夜蛾科、螟蛾科、甲虫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对1代玉米螟的防效在26.34%~86.83%,对2代玉米螟的防效在12.25%~64.29%,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也有一定防效。7月中旬—9月中旬是黄板防治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的适期;6—8月设置黄板防治玉米蚜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害虫 绿色防控 性诱 食诱 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蚜虫为主的吉林省玉米生长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治技术
3
作者 孙嵬 张秀华 《湖北植保》 2025年第3期30-34,共5页
为筛选对玉米生长中后期害虫高效且可协同防控的药剂组合,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吉林省3个地区,评价常用化学及生物药剂对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害虫(蚜虫、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及穗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对玉米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的药... 为筛选对玉米生长中后期害虫高效且可协同防控的药剂组合,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吉林省3个地区,评价常用化学及生物药剂对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害虫(蚜虫、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及穗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对玉米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吡虫啉、苦参碱、除虫菊素,防效最高达90%以上;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苦参碱、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效最高可达88%以上;对双斑萤叶甲的防治以苦参碱、高效氯氟氰菊酯效果较好;苦参碱对三类害虫均表现出广谱高效性,可作为核心药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混用可实现协同增效;在减轻虫害的同时,也降低了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研究结果为吉林省玉米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玉米害虫 一体化防治 玉米生长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粘虫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嵬 程志加 +10 位作者 赫思聪 李晓光 徐长虹 张静 文松 王晓蔷 时丰敏 李春雨 周佳春 高月波 王立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0-1267,共8页
为了明确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提出适宜的测报、防控时间,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基于多年资料及2014-2018年的监测,采用轨迹分析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迁入虫源地。... 为了明确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提出适宜的测报、防控时间,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基于多年资料及2014-2018年的监测,采用轨迹分析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迁入虫源地。结果显示:(1)粘虫迁入期的风向以西南风为主。迁入虫源地来自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份,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朝鲜半岛,各旬之间有差异。(2)5月末到6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高峰期,属迁入虫源;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高峰期,由本地虫源及迁入虫源组成。(3)第1代成虫在吉林省产卵期为5月末到6月中旬,峰期6月上旬。部分年份5月末、6月中旬卵量也较大。(4)粘虫的幼虫种群全年有2个明显危害时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及8月上中旬。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吉林省粘虫的春季虫源地及种群发生动态,提出了针对于第3代粘虫的测报工作的一些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及相近区域的粘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虫源地 种群动态 防治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嵬 潘艺元 +2 位作者 杨微 周佳春 高月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1-828,共8页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以对此类害虫进行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分析虫源、危害方式,阐明种群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豆蛾类害虫群落多样性进...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以对此类害虫进行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分析虫源、危害方式,阐明种群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豆蛾类害虫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鉴定大豆蛾类害虫7科18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50%。虫群来源包括本地越冬、单纯迁入、本地越冬结合迁入。按危害方式划分为地下害虫、钻蛀害虫、食叶害虫。明确了11个种群中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2)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呈现波浪式变化,5月和10月的蛾类群落丰富度相对较低,8月群落多样性相对较高,均匀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5月和6月的群落相似性高,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了各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详尽的大豆蛾类害虫群落结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大豆害虫 高空探照灯 群落多样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稻瘟病菌对富士一号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梅 姜兆远 +2 位作者 李莉 孙辉 任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0期12006-12007,12066,共3页
[目的]为明确吉林省水稻种植区不同稻瘟菌小种对富士一号的抗性。[方法]通过抑菌圈试验,测定了源于吉林省的33个单孢稻瘟菌菌株对富士一号的敏感性。[结果]稻瘟菌对富士一号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双峰分布,EC50最大为31.06μg/ml,最小为8.47... [目的]为明确吉林省水稻种植区不同稻瘟菌小种对富士一号的抗性。[方法]通过抑菌圈试验,测定了源于吉林省的33个单孢稻瘟菌菌株对富士一号的敏感性。[结果]稻瘟菌对富士一号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双峰分布,EC50最大为31.06μg/ml,最小为8.47μg/ml,相差倍数为3.67。[结论]吉林省稻瘟病菌菌系对富士一号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敏感性 富士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灯下蝽类昆虫组成及多样性
7
作者 孙嵬 《湖北植保》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蝽类昆虫种类及动态信息,于2021—2023年通过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蝽类昆虫并分类。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共鉴定出蝽类昆虫5科8种,其中优势科是蝽科,种类数量占50%;4种蝽为害主粮作物(水稻、大豆、...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蝽类昆虫种类及动态信息,于2021—2023年通过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蝽类昆虫并分类。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共鉴定出蝽类昆虫5科8种,其中优势科是蝽科,种类数量占50%;4种蝽为害主粮作物(水稻、大豆、玉米);蝽类昆虫群落丰富度与群落多样性变化趋势相近,6月最高,5月和9月较低,群落均匀性指数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蝽类害虫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种群动态 多样性 优势种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二化螟种群动态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
8
作者 张强 朱晓敏 +3 位作者 周淑香 赫思聪 高悦 田志来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0期17-20,共4页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发生种群动态及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应用性诱剂监测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并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结果表明,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每年发生2代,...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发生种群动态及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应用性诱剂监测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并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结果表明,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每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6月上旬,一代成虫盛发期在8月中旬;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田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5%以上,使水稻增产2.6%。本研究明确了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发生时期及发生世代,并证实了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种群动态 白僵菌 植保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立玲 张庆贺 +4 位作者 薛争 白洪玉 张振铎 吕跃星 鲁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1-567,共7页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生物防治 赤眼蜂 白僵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虫源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嵬 程志加 +6 位作者 赫思聪 苏前富 杨微 周佳春 高月波 雷有荣 王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4-238,284,共6页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虫源性质 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与亚洲玉米螟化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正坤 孟鑫睿 +3 位作者 张佳诗 徐文静 李启云 冯树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6-844,共9页
利用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49株寄生亚洲玉米螟的球孢白僵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TS序列分析表明,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分别根据9个采集地,以及寄主化性类型划分供试菌株类群,利用ISSR分子... 利用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49株寄生亚洲玉米螟的球孢白僵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TS序列分析表明,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分别根据9个采集地,以及寄主化性类型划分供试菌株类群,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类群中榆树地区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双辽地区最低;双辽和通化地区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梨树和通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根据寄主化性类型划分类群得出一代玉米螟分离菌株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一代兼二代区最低;一代兼二代区菌株遗传分化系数最高,而一代区和二代区的遗传距离最大。由此可见,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的异质性较强,遗传多样性同地理位置无关,与寄主化性类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遗传多样性 亚洲玉米螟 化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广谱性白僵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志来 朱晓敏 +2 位作者 骆家玉 路杨 赵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71,共7页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交叉应用靶标害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J8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较好,对水稻二化螟及稻水象甲的LT50值分别为4.94和6.51 d,均高于CK菌株。菌株XJ8为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稻水象甲 白僵菌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吉林省国审水稻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莉 孙辉 +5 位作者 姜兆远 朱峰 王继春 任金平 刘晓梅 刘振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对2010—2020年吉林省国审水稻品种基本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2010—2020年,吉林省通过国审的水稻品种一共29个,均为粳型常规稻,大部分品种由科研或教学单位育成;区域试验产量、生产试验产量、株高和结实率分别以每年0.42%、0.56%、0.62... 对2010—2020年吉林省国审水稻品种基本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2010—2020年,吉林省通过国审的水稻品种一共29个,均为粳型常规稻,大部分品种由科研或教学单位育成;区域试验产量、生产试验产量、株高和结实率分别以每年0.42%、0.56%、0.62 cm和0.46%的速度递增;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平均每年以0.39%和0.15%的速度递增,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则以每年0.02%和2.83 mm的速度递减;稻瘟病抗性以中抗和中感为主,抗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国审品种 特征特性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嵬 程志加 +2 位作者 高月波 贺思聪 周佳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为了揭示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为其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常规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因虫源基数及... 为了揭示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为其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常规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因虫源基数及增殖倍数较高,二代黏虫蛾种群数量较高;(2)二代黏虫蛾迁飞以不利其回迁的西南风、南风为主;(3)观测初期未见黏虫聚集成层迁飞的现象,直至后期才见黏虫向西南方向迁飞;(4)气流和降雨是二代黏虫蛾未能有效回迁的主要原因,三代黏虫发生的虫源,是北迁的种群和本地种群共同繁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黏虫 虫源分析 扫描昆虫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08年吉林省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晓梅 郭晓莉 +4 位作者 李莉 刘明一 孙辉 王立新 任金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159-160,共2页
1999~2008年采用本田期田间病谱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1 714份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其中有10份材料为高抗,446份材料为中等抗病,224份材料为抗病,抗谱达39.67%,并有684份材料完成了3年鉴定,说明一部分品种能够达到抗... 1999~2008年采用本田期田间病谱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1 714份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其中有10份材料为高抗,446份材料为中等抗病,224份材料为抗病,抗谱达39.67%,并有684份材料完成了3年鉴定,说明一部分品种能够达到抗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吉林省 1999~200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田瓢虫数据集
16
作者 周淑香 李小宇 +3 位作者 高芃 高月波 苏前富 赫思聪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年第4期33-38,共6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玉米虫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质量。瓢虫是蚜虫、叶螨、玉米螟等玉米害虫的主要天敌,对玉米害虫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明确玉米田天敌瓢虫的资源状况和种群...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玉米虫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质量。瓢虫是蚜虫、叶螨、玉米螟等玉米害虫的主要天敌,对玉米害虫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明确玉米田天敌瓢虫的资源状况和种群动态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制定合理的害虫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连续3年对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田天敌瓢虫资源和优势种群异色瓢虫种群动态进行定点监测,同时采用马来氏网收集昆虫标本作为补充。本研究获取了当地天敌瓢虫资源状况和种群动态的第一手数据,采集制作了大量的瓢虫标本,拍摄了高质量的调查地环境和天敌照片,建立了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田瓢虫数据集。数据调查频率高、时间长、方法稳定,为天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瓢虫 异色瓢虫 资源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吸虫塔监测吉林省迁飞性有翅蚜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艺元 孙嵬 +7 位作者 高悦 苏前富 张秀华 周佳春 时丰敏 赵洪文 马洪亮 高月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0,共12页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并对55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并对55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有翅蚜分属于9科61种,其中8种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豆科作物,本文明确了这8种蚜虫的种群动态。风场分析显示,迁入期风速小于5 m/s时蚜虫的吸捕量较多,风向对蚜虫在各监测地区之间迁移的影响没有规律性。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5月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7月最高。9月为有翅蚜主要迁出期,种类丰富度相对较高,群落多样性水平低。4个地区5月优势种均为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9月优势种均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地5月群落与6月-9月群落相似性水平低,分布在0.16~0.48,处于极不相似及中等不相似。西部平原地区群落间相似性水平高于东部山区。本研究提供了吉林省有翅蚜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基本信息,为科学制定蚜虫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翅蚜 吸虫塔 种类组成 种群动态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立贺 吴钰薇 +5 位作者 郑林浩 高鹏 张国春 李飞武 王薇 徐文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幼虫啃食作物根部,成虫取食叶面,危害范围极广,对我国蔬菜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继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rlla)后又一重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黄曲条跳甲的研究进...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幼虫啃食作物根部,成虫取食叶面,危害范围极广,对我国蔬菜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继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rlla)后又一重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黄曲条跳甲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生态学特性、防治现状和药剂筛选,发现黄曲条跳甲成虫善跳跃、具鞘翅保护、幼虫发育快、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抗药性显著,高效杀虫剂匮乏,仍有加重趋势。因此,建立黄曲条跳甲种群室内规模化饲养和高效杀虫剂筛选技术体系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生物生态学特性 防治现状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小菜蛾赤眼蜂蜂种和品系筛选与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19
作者 周淑香 高芃 +3 位作者 赫思聪 鲁新 李小宇 高月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比较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4种赤眼蜂的17个品系对小菜蛾卵寄生能力的差异,筛选防治小菜蛾的优良赤眼蜂蜂种和品系,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小菜蛾卵,但... 通过比较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4种赤眼蜂的17个品系对小菜蛾卵寄生能力的差异,筛选防治小菜蛾的优良赤眼蜂蜂种和品系,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小菜蛾卵,但不同蜂种的寄生能力存在差异,整体表现由高到低为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17个品系中螟黄赤眼蜂Tc-1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卵粒和卵卡寄生率分别为73.01%和98.89%,在小菜蛾卵上的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均达到85%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螟黄赤眼蜂Tc-1品系后西兰花田小菜蛾虫口数较对照显著降低,且波动较缓。随着放蜂次数增加小菜蛾虫口减退率增加,通过连续4次放蜂,收获时放蜂田中小菜蛾虫口数为278头/百株,比对照田(2740头/百株)降低了89.85%,证明螟黄赤眼蜂Tc-1品系是防治小菜蛾的优良品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赤眼蜂 寄生潜能 田间防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主岭市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20
作者 孙嵬 张秀华 +1 位作者 夏明亮 李德乐 《南方农业》 2025年第3期28-32,共5页
为明确吉林省鲜食玉米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采用系统调查、普查的方式,利用灯光、性诱、黄板诱集等技术,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确定玉米鳞翅目害虫6种,鞘翅目害虫6种;确定一代玉米螟、地老... 为明确吉林省鲜食玉米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采用系统调查、普查的方式,利用灯光、性诱、黄板诱集等技术,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确定玉米鳞翅目害虫6种,鞘翅目害虫6种;确定一代玉米螟、地老虎、双斑萤叶甲是鲜食玉米田的重要害虫,需重点防控;还对玉米蚜虫、粘虫、大斑病、灰斑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玉米螟 双斑萤叶甲 地老虎 玉米灰斑病 吉林省公主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