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中南部区不同类型大豆的筛选研究
1
作者 邱强 石一鸣 +4 位作者 闫晓艳 张伟 颜秀娟 任志国 朱晓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815-10816,共2页
[目的]筛选吉林省中南部地区不同类型大豆,为明确吉林省中南部地区适宜种植何种类型大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3种类型的9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确定在吉林省中南部区种... [目的]筛选吉林省中南部地区不同类型大豆,为明确吉林省中南部地区适宜种植何种类型大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3种类型的9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确定在吉林省中南部区种植大豆,高脂肪类型品种的产量优于高蛋白品种,与普通大豆品种差异不显著。[结论]吉林省中南部大豆产区适宜推广种植高脂肪类型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 大豆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品种志分析吉林省八十五年来大豆育成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演变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伟 王曙明 +4 位作者 邱强 闫晓艳 彭宝 张晓霞 姜海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0-975,共6页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吉林省85a间共育成323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125个大豆品种;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1...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吉林省85a间共育成323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125个大豆品种;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1549.7kg·hm^-2提升到2000年以后的2777.8kg·hm^-2,60、70、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产量增幅分别达45.2%,5.2%、5.0%、4.5%、15.3%。育成含油量超过22%的品种45个,吉育89含油量达到24.61%;蛋白质禽量超过45%品种12个,吉育101蛋白含量达47.94%;不同年代育种贡献表明,2000年以后育种进展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志峰 王丽 +4 位作者 孟凡钢 王新风 黄璜 马巍 富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酬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酬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出限为1.09~2.06mg·^-1,定量限为3.25~6.46mg·^-1;异黄酮各异构体回收率为97.11%~103.3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3%~4.32%。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于大砭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得吉林省261份普通大豆品种(系)中的异黄酬含量范吲1.46~4.97mg·g^-1,超过4mg·g^-1的品种(系)有23个,占测定品种(系)总数的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大豆籽粒 异黄酮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白城地区大豆黄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伟 赵丽梅 +4 位作者 韩喜国 徐长宏 赵婧 闫晓艳 张鸣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7-59,共3页
针对吉林省白城地区近几年大豆出现的不同程度黄叶、死秧现象,于2008-2009年,采用目测、土壤化学及根外喷施综合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城地区土壤pH值为7.68~8.49,速效铜、速效铁、速效锰有效性大大降低,其含量分别为0.47、4.28... 针对吉林省白城地区近几年大豆出现的不同程度黄叶、死秧现象,于2008-2009年,采用目测、土壤化学及根外喷施综合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城地区土壤pH值为7.68~8.49,速效铜、速效铁、速效锰有效性大大降低,其含量分别为0.47、4.28、6.13mg/kg。根外喷施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铜后发现,仅喷施硫酸亚铁的处理大豆叶片明显复绿,说明白城地区大豆黄叶的原因是土壤缺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黄叶 缺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品种志分析吉林省大豆八十五年来育种方法及农艺特性演变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伟 王曙明 +5 位作者 邱强 张鸣浩 闫晓艳 李伟 徐洪庆 李岩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32,共5页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方法和大豆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推移,育种方法由系统选育、杂交选育又增加了引种、优势育种、花粉管通道育种和诱变选育技术。农艺性状方面,不同年代品种的...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方法和大豆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推移,育种方法由系统选育、杂交选育又增加了引种、优势育种、花粉管通道育种和诱变选育技术。农艺性状方面,不同年代品种的株高、节数变幅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略有增加;百粒重随着年代推移一直呈增加趋势;结荚习性表现为亚有限型品种比例增加,无限型和有限型比例下降,并且亚有限品种近些年占据主导地位;叶形表现为圆叶品种比例下降,尖叶品种逐渐增加;品种耐密性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种方法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品种志分析吉林省大豆八十五年来育成品种的亲本来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伟 王曙明 +4 位作者 邱强 张鸣浩 闫晓艳 付蕾 张征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对吉林省1923~2007年以来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黑龙江和辽宁省血缘品种(品系)进入吉林省最早,并且较多,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开始应用,1923~2007年以来引入黑龙江和辽宁品种(品系)分别29个、15个;其... 对吉林省1923~2007年以来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黑龙江和辽宁省血缘品种(品系)进入吉林省最早,并且较多,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开始应用,1923~2007年以来引入黑龙江和辽宁品种(品系)分别29个、15个;其它省份引入血缘品种较少,总计9个品种(品系).外国品种在吉林省应用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但引入速度较快,90年代以后有19个外国品种被引人吉林做亲本,含有外国血缘品种占其育成品种38.5%。随着年代推移,含有外来血缘品种比例越来越大,表明吉林省一直在努力拓宽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种 亲本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生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强 刘宪虎 +4 位作者 张伟 赵婧 张鸣浩 闫晓艳 石一鸣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9-752,共4页
2005~2007年分别以3个高脂肪、3个高蛋白和3个普通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6个生态区种植,分析各地点脂肪、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的生态效应以及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间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及蛋脂... 2005~2007年分别以3个高脂肪、3个高蛋白和3个普通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6个生态区种植,分析各地点脂肪、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的生态效应以及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间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后将吉林省中部南北平原区和东部盆地区划分为高脂肪区,中东部低山区和东南部山区为高蛋白区,西部干旱区为非优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蛋白质 生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南部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强 张伟 +6 位作者 马桂云 张明浩 张征 王英男 闫晓艳 石一鸣 王树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1-673,共3页
选用两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试验地分别采用3个不同密度开展研究,分析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生长期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南部地区,分枝型大豆自我调节能力强,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适应性强... 选用两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试验地分别采用3个不同密度开展研究,分析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生长期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南部地区,分枝型大豆自我调节能力强,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适应性强,12万~28万株/hm2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主茎型大豆品种的适宜密度为12万~20万株/hm2,当达到28万株/hm2时,冠层会出现郁闭现象,产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类型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04年吉林省大豆育种概况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光宇 王洋 +1 位作者 马晓萍 王昱 《大豆通报》 2005年第6期4-4,11,共2页
对吉林省1987-2004年审(认)定的129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供科研和生产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吉林省 大豆育种 审(认)定 主要性状 大豆品种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高寒区不同播期及不同播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邱强 张鸣浩 +5 位作者 张伟 颜秀娟 闫晓艳 马铁全 刘文佳 张守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为明确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种植大豆的适宜播期及适宜播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10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对不同播期和不同播深开展研究,分析播期和播深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吉林省东部高寒区种植大豆,4月末5月初采... [目的]为明确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种植大豆的适宜播期及适宜播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10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对不同播期和不同播深开展研究,分析播期和播深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吉林省东部高寒区种植大豆,4月末5月初采取3cm播深产量较高。[结论]在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应选择抗寒性强品种,适宜播期为4月末5月初,控制播深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播期 不同深度 大豆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大豆生产、需求形势及发展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久安 李明姝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吉林省 水产养殖业 研究开发 大豆产业 改革开放 需求增长 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吉林省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及采取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玉芝 刘佳 +2 位作者 赵青 石永晶 尚东辉 《大豆科技》 2008年第6期20-22,共3页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吉林省位于东北大豆主产区的中部。在历史上曾经是东北大豆科研和生产中心,对推动东北大豆产业的...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吉林省位于东北大豆主产区的中部。在历史上曾经是东北大豆科研和生产中心,对推动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大豆的种植面积在20世纪中后期呈下降的趋势,21世纪初略有回升。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大豆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限制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吉林省区域优势 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
13
作者 闫日红 王曙明 +2 位作者 杨振宇 陈健 董岭超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6期40-42,共3页
脂肪含量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性-内因所决定,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也是引起大豆品种化学成分变化的重要外因。研究表明,吉林省不但具备了选育高油大豆品种的地域条件,而且具有丰富的优良资源材料。... 脂肪含量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性-内因所决定,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也是引起大豆品种化学成分变化的重要外因。研究表明,吉林省不但具备了选育高油大豆品种的地域条件,而且具有丰富的优良资源材料。到2008年为止,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共315个,脂肪含量在21%以上的品种102个,占总品种数的32.4%,其中脂肪含量在22%以上的品种计45个占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含量 品种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白城地区大豆黄叶与死秧的分析
14
作者 张伟 邱强 +3 位作者 张鸣浩 闫晓艳 王桂荣 刘庆君 《农技服务》 2009年第10期50-51,共2页
吉林省白城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大豆黄叶、死秧现象,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通过对此地区调查,并对我国其他省份具有同样现象地区进行分析,总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排除了一些非致病因素,为大豆黄叶、死秧现象发生的防治措施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黄叶 死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吉林省大豆生产形势分析
15
作者 王曙明 《大豆科技》 2008年第5期5-5,共1页
关键词 吉林省 生产形势 大豆 农业技术推广 生产现状 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曙明 孙寰 +4 位作者 赵丽梅 王跃强 彭宝 范旭红 张宝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9-1096,1102,共9页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前列。在世界上率先育成了大豆质核互作"三系",开...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前列。在世界上率先育成了大豆质核互作"三系",开展了大规模杂种优势测定研究,育成了数个大豆杂交种,对大豆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然而,杂交大豆的产业化进程仍较缓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文章总结我国在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策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不育系 杂种优势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曙明 王跃强 +4 位作者 李建平 李茂海 孙寰 赵丽梅 张宝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5-389,共5页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保持系与不育系不同行比处理间的结实率以及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放蜂量与行比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不同放蜂量下,每公顷放3万头蜂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及总产量达最高;不同行比下,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而父母本1:1时不育系的结实率和总产量最高。综合评价,在每公顷释放3万头苜蓿切叶蜂并以父母本1:1行比种植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以及不育系加保持系总产量均达最高,制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异交传粉 苜蓿切叶峰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骨干恢复系花和花粉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丽梅 彭宝 +5 位作者 程延喜 孙寰 王曙明 张伟龙 王跃强 张井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1,共4页
制种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杂交大豆产业化的瓶颈,父本恢复系花粉数量直接影响母本不育系的结实率,选育花粉数量多的恢复系对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至关重要,花粉数量也是衡量一个恢复系授粉能力的一个指标。采用田间调查和显微镜镜检对已育成... 制种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杂交大豆产业化的瓶颈,父本恢复系花粉数量直接影响母本不育系的结实率,选育花粉数量多的恢复系对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至关重要,花粉数量也是衡量一个恢复系授粉能力的一个指标。采用田间调查和显微镜镜检对已育成的12个骨干恢复系的开花持续时间、开花数量和花粉数量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恢复系单株花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12个恢复系的单株花数量为74.8~408.9个,单株花数量最多的是恢复系JLR104,最少的是恢复系JLR75,而大多数的恢复系单株花数量为120~160个;大豆每朵花的花粉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为3400~4900个。单株花的数量决定了花粉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恢复系 授粉 花粉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RN不育胞质不育与恢复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井勇 孙寰 +4 位作者 赵丽梅 彭宝 张伟龙 李曙光 赵晓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9-564,共6页
阐述了以RN不育细胞质为基础选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类型。在大量测交以及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对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以及10个恢复系,进行不育系与所有保持系之间,以及不育系与所有恢复系之间所有可能的杂交... 阐述了以RN不育细胞质为基础选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类型。在大量测交以及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对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以及10个恢复系,进行不育系与所有保持系之间,以及不育系与所有恢复系之间所有可能的杂交。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的F1,依据花粉败育率分为3类以表示恢复度,A类:败育率0~10%,B类:败育率11%~60%,C类:败育率61%以上。再依据这3类的分布情况和恢复谱,对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任何一个保持系均可保持所有不育系,保持不育性的遗传机制较为简单,受隐性单基因控制。不育系分为极易被恢复,易被恢复和不易被恢复3类。依据恢复谱和恢复度将恢复系分为:强恢复,恢复和弱恢复3类。极易被恢复的不育系和强恢复系是大豆杂交种选育中的珍贵育种材料。由于育性的恢复比较复杂,测交中最好同时用上述3类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做测交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RN不育细胞质 恢保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研究Ⅰ F_2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孟凡钢 富健 +4 位作者 王新风 于志晶 马巍 彭辉 李华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肪 初世代 遗传 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