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鹏举 王伟霞 +3 位作者 刘晓辉 谭成成 胡念之 李信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第9期6-7,共2页
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法,调查2020年吉林省2家马场马体内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马粪便样品205份,采用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种类,通过斯陶尔氏法明确感染强度。结果表明,采集的205份马粪便样品中,181份... 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法,调查2020年吉林省2家马场马体内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马粪便样品205份,采用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种类,通过斯陶尔氏法明确感染强度。结果表明,采集的205份马粪便样品中,181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3%。其主要寄生虫种类为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毛线虫。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200~400个/g,尤其是马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较高。圆线虫在各年龄段的马均有分布,0~3岁幼龄马的圆线虫感染率最高,可以达到98.6%的感染率,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马副线虫主要分布在幼龄马,感染率可达84.9%,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毛线虫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吉林省地区马匹普遍感染肠道寄生虫,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漂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SMAD 4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丹 张新玉 +5 位作者 付佳棋 贾琪 张双双 崔成都 张立春 孙福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83-4792,共10页
【目的】克隆绵羊SMAD同源物4(SMAD4)基因并探究其在绵羊中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SMAD 4基因在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尾寒羊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SMAD 4基因CDS区并克隆测序,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克隆绵羊SMAD同源物4(SMAD4)基因并探究其在绵羊中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SMAD 4基因在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尾寒羊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PCR扩增SMAD 4基因CDS区并克隆测序,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MAD 4基因在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皮肤和肌肉中的表达量。【结果】试验成功克隆小尾寒羊SMAD 4基因CDS区,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绵羊SMAD 4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山羊和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AD4蛋白为不含信号肽的非跨膜蛋白,存在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属于亲水性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SMAD4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蛋白互作分析显示,SMAD4蛋白与SMAD2、SMAD1、TGFBR1、TGFBR2、SMAD3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MAD 4基因在绵羊中广泛表达;与新吉细毛羊相比,小尾寒羊心脏、脾脏和皮肤中SMAD 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肺脏和肌肉中SMAD 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试验成功克隆绵羊SMAD 4基因CDS区,该基因在绵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心脏、脾脏、皮肤、肺脏和肌肉中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绵羊SMAD 4基因调控毛囊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SMAD 4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存时间对吉林马精液活力及母马情期受胎率的影响
3
作者 刘晓辉 郎洪彦 +4 位作者 谭成成 张鹏举 王伟霞 朴庆林 李信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8期155-158,共4页
为研究低温保存时间对吉林马精液运动特性及母马情期受胎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柠檬酸-果糖-Tris-甘油-卵黄为稀释液,试验组取新鲜精液及在低温(4℃)条件下保存24、48、72、96、120 h的精液,检测精子的运动特性,并统计150匹吉林马母马人工... 为研究低温保存时间对吉林马精液运动特性及母马情期受胎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柠檬酸-果糖-Tris-甘油-卵黄为稀释液,试验组取新鲜精液及在低温(4℃)条件下保存24、48、72、96、120 h的精液,检测精子的运动特性,并统计150匹吉林马母马人工授精后的情期受胎率。结果表明,与新鲜精液相比,运动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活力、平均运动速率及快速运动精子活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精液在低温(4℃)条件下保存0、24、48、72 h,人工授精后吉林马母马情期受胎率分别为43.33%、44.00%、44.45%、43.48%,差异不显著(P>0.05),而保存96 h和120 h,人工授精后吉林马母马情期受胎率分别为36.00%、10.00%,差异显著(P<0.05),表明吉林马精液在低温(4℃)条件下有效保存时间不能超过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马 低温 精子活力 人工授精 情期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精方式和有效精子数量对吉林马情期受胎率的影响
4
作者 刘晓辉 谭成成 +4 位作者 张鹏举 王伟霞 朴庆林 李信涛 郎洪彦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1期120-123,共4页
为研究有效精子数量对吉林马母马情期受胎率的影响,于2018—2020年选取健康且发情周期正常的300匹吉林马母马进行试验,采用子宫体常规输精和子宫角深部输精方式及不同有效精子数量对吉林马母马进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子宫体常规输精一... 为研究有效精子数量对吉林马母马情期受胎率的影响,于2018—2020年选取健康且发情周期正常的300匹吉林马母马进行试验,采用子宫体常规输精和子宫角深部输精方式及不同有效精子数量对吉林马母马进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子宫体常规输精一次有效精子数达2×10^(8)个以上或子宫角深部输精一次有效精子数达0.5×10^(8)个以上,吉林马母马情期受胎率均可达60.00%以上;子宫角深部输精方式吉林马母马平均情期受胎率为69.80%,子宫体常规输精方式吉林马母马平均情期受胎率为45.78%,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采用子宫角深部输精能显著提高吉林马母马情期受胎率,显著降低一次输精有效精子数量,提高种公马精液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马 人工授精 输精方式 有效精子数量 情期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方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丛含羽 张俪萍 +4 位作者 李旭 柳俭强 安鼎杰 刘臣 张立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为研究吉林地方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通过基因组PCR测序鉴定出H-FABP基因部分片段SNP位点,并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对特定多态位点在吉林芦花鸡、矮脚芦花鸡和吉林黑鸡3个亲本群体及... 为研究吉林地方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通过基因组PCR测序鉴定出H-FABP基因部分片段SNP位点,并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对特定多态位点在吉林芦花鸡、矮脚芦花鸡和吉林黑鸡3个亲本群体及正反交6个群体多态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对上述9个群体的肉品质及屠宰性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FABP基因后段存在8个单碱基SNP位点和1处碱基插入位点,其中g.2892 C>T位点位于外显子3,并导致编码氨基酸由丝氨酸(TCG)突变为亮氨酸(TTG)。g.3173G>A和g.3234~3254位于外显子4中,但所处区域为基因3′UTR区,其余SNP均位于内含子区。KASP技术对不同群体g.2980G>A位点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群体三种基因型频率差异较大,但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仅在3个群体(LL,AA和HA)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进一步针对不同群体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群体中该位点对不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相关性存在差异。本试验证实吉林地方鸡H-FABP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个别位点与屠宰及肉质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芦花鸡 矮脚芦花鸡 吉林黑鸡 H-FABP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通路研究葛根素对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吕香州 张琪 +1 位作者 李欣 于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88-2097,共10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是否通过AMPK通路促进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以期为在饲粮中添加葛根素改善猪肉肉质提供参考。【方法】待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汇合度达90%时进行为期4 d的诱导分化。诱导分化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葛根素组... 【目的】探究葛根素是否通过AMPK通路促进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以期为在饲粮中添加葛根素改善猪肉肉质提供参考。【方法】待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汇合度达90%时进行为期4 d的诱导分化。诱导分化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葛根素组(Pue)、葛根素+AMPK激活剂AICAR组(AICAR)及葛根素+AMPK抑制剂CompoundC组(CompoundC),对照组诱导液中不添加葛根素,Pue组添加40μmol/L葛根素,AICAR组添加40μmol/L葛根素+500μmol/L AICAR,CompoundC组添加40μmol/L葛根素+20μmol/L CompoundC。诱导分化结束,收集各组细胞,用甘油三酯(TG)酶法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PK各亚基以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p-AMPK(Thr-172)、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Autodock Vina 1.20对葛根素、AMPKα亚基做分子对接预测。【结果】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Pue组甘油三酯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Pue组相比,AICAR组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Pue组PPKAG2、PPKAB1、PPKAB2、PPKAA1、PGC-1α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ue组C/EBPα、PPARγ、ACC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Pue组相比,AICAR组PPKAG1、PPKAG2、PPKAB1、PPKAB2、PPKAA1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AICAR组C/EBPα、PPARγ、ACC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CompoundC组PPKAG1、PPKAG2、PPKAB2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CompoundC组C/EBPα、ACC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Pue组PPARγ、ACC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且p-AMPK/AMPK显著下降(P<0.05);与Pue组相比,AICAR组PPARγ、ACC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AMPK、p-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ompoundC组PPARγ、ACC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蛋白表达量及p-AMPK/AMPK显著下降(P<0.05)。【结论】40μmol/L葛根素能够显著增加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上调成脂分化基因PPARγ、C/EBPα、ACC的表达量,显著下调AMPK各亚基的表达量,AMPK激活剂AIRCR可显著抑制葛根素的作用,说明葛根素可通过抑制AMPK通路调节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松辽黑猪 AMPK通路 成脂分化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猪PBD-124基因多态性及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倍瑶 刘艳光 +3 位作者 贾琪 柳俭强 罗新惠 张立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08-2215,共8页
【目的】克隆获得猪β-防御素-124(porcine beta-defensin-124,PBD-124)基因CDS区并探究其多态性,分析PBD-124基因在不同品种猪及同种猪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猪PBD-124基因CDS区,利用PCR-RFLP酶切法... 【目的】克隆获得猪β-防御素-124(porcine beta-defensin-124,PBD-124)基因CDS区并探究其多态性,分析PBD-124基因在不同品种猪及同种猪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猪PBD-124基因CDS区,利用PCR-RFLP酶切法对大白猪、民猪和野杂猪PBD-124基因的Bln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肝脏、脾脏和血液内的表达差异。【结果】试验成功克隆出猪PBD-124基因CDS区,长423 bp,共编码140个氨基酸,测序结果发现其存在c.257 G>A和c.263 T>G 2个突变位点,因2个突变位点间隔过近,可能存在连锁,仅对第1个突变位点进行酶切,大白猪中检测到GG、GA、AA 3种基因型,而民猪和野杂猪中仅检测到GA和AA 2种基因型,3个群体中AA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大白猪、民猪和野杂猪的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61、0.9412和0.6452,且3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3个群体的多态性均不高,大白猪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民猪和野杂猪则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BD-124基因在大白猪、民猪、野杂猪的脾脏、肝脏及血液中均有表达,且存在表达差异。【结论】猪PBD-124基因CDS区长423 bp,共编码140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比对发现2个突变位点,均未引起氨基酸突变;3个群体多态性均不高;PBD-124基因在不同品种猪及同种猪不同组织间表达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猪 民猪 野杂猪 PBD-124基因 PCR-RFLP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绵羊品种改良状况的概述
8
作者 陈洋 孙丽敏 +1 位作者 单雪松 姜怀志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4期158-164,共7页
该文对我国清朝末年至1949年的50余年间的东北地区、新疆和山西等地的绵羊改良工作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利用引入国外细毛羊和半细毛羊品种与蒙古羊、哈萨克羊等地方品种进行杂交的绵羊品种改良工作进程及取得的成效。在总结... 该文对我国清朝末年至1949年的50余年间的东北地区、新疆和山西等地的绵羊改良工作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利用引入国外细毛羊和半细毛羊品种与蒙古羊、哈萨克羊等地方品种进行杂交的绵羊品种改良工作进程及取得的成效。在总结出了新中国成立前绵羊改良取得的成果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为当代绵羊遗传改良工作借鉴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品种改良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吕香州 魏铭宏 +4 位作者 吴思惠 罗晓彤 张琪 金一 于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22-4428,共7页
为探究葛根素对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控作用,在细胞诱导液中分别添加0、10、20、40、60和80μmol/L葛根素进行成脂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聚集情况和甘油三酯含量以考察脂质沉积... 为探究葛根素对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控作用,在细胞诱导液中分别添加0、10、20、40、60和80μmol/L葛根素进行成脂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聚集情况和甘油三酯含量以考察脂质沉积和分化效果,并确定葛根素的最佳添加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0μmol/L)和最佳葛根素浓度添加组成脂标志基因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及成脂分化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应激蛋白(TRIB)和叉头框蛋白O1(FOXO1)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40和60μmol/L葛根素均显著增加脂滴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且40μmol/L葛根素效果最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μmol/L葛根素显著上调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及成脂分化基因ACC、FABP4、FOXO1和TRIB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μmol/L葛根素显著增加PPARγ蛋白表达(P<0.05)。综上所述,40μmol/L葛根素能够促进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和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松辽黑猪 成脂分化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差异表达miRNAs筛选与调控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新玉 王丹 +4 位作者 杨霞 付佳棋 曹阳 张立春 孙福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80-3489,共10页
【目的】筛选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体内差异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研究miRNAs和靶基因对羊毛纤维机制表达的调控模式。【方法】选取两种毛细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新吉细毛羊(XFWS)和小尾寒羊(SXW),采集血浆中外泌体进行转录组测序,构... 【目的】筛选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体内差异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研究miRNAs和靶基因对羊毛纤维机制表达的调控模式。【方法】选取两种毛细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新吉细毛羊(XFWS)和小尾寒羊(SXW),采集血浆中外泌体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文库并鉴定miRNAs,使用edgeR包对miRNAs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NAs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miRNAs靶基因进行miRNAs-mRNA互作调控网络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数据中miRNAs进行验证。【结果】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血浆外泌体中存在1019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112个,新预测miRNAs 907个,经筛选存在差异表达miRNAs 364个,其中与羊毛细度呈正相关性基因62个,呈负相关性基因302个。经多数据库比对获得靶基因的注释信息18996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17193个注释靶基因富集到6608个条目中;KEGG通路分析显示其富集在276个通路之中,经蛋白互作分析找到与羊毛纤维机制表达相关miRNAs 5个及靶基因42个。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miRNAs结果显示,oar-miR-218a、oar-miR-370-3p、oar-miR-133、oar-miR-29a、oar-miR-27a、oar-miR-485-3p、oar-miR-22-3p、oar-miR-23a、oar-miR-148a、oar-miR-412-3p在新吉细毛羊体内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oar-miR-26a、oar-miR-29b、oar-miR-329b-3p、oar-miR-409-3p、oar-miR-30a-3p在小尾寒羊体内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新吉细毛羊(P<0.05),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体内存在oar-miR-218a、oar-miR-370-3p、oar-miR-133等364个差异miRNAs,其中oar-miR-133、oar-miR-150、oar-miR-127、oar-miR-23a、oar-miR-370-3p与其42个靶基因共同参与羊毛纤维机制表达,FGFR2、NOTCH1、SHH参与多通路调节,在联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吉细毛羊 小尾寒羊 血浆 外泌体 MI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黑猪HBEGF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方玮 张琪 +7 位作者 雷亮亮 孙武胜 张迪 张云鹏 张净搏 王修权 张晶 张树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0-2379,共10页
【目的】分析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GF-like growth factor,HBEG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松辽黑猪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头健康... 【目的】分析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GF-like growth factor,HBEG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松辽黑猪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头健康经产松辽黑猪母猪,采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HBEGF基因的SNP位点,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HBEGF基因SNP位点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断奶仔猪数和乳头数)的相关性。【结果】在松辽黑猪HBEGF基因第5外显子及第2、3、4、5内含子上共发现22个SNPs位点,其中有8个SNPs位点与繁殖性状存在显著关联。g.142114384 A>G和g.142104389_142104388ins A>G位点存在AA、AG和GG 3种基因型;g.142114375 C>A位点存在CC、CA和AA 3种基因型;g.142111433 C>T位点存在CC和CT 2种基因型;g.142106003 G>A和g.142105707_142105706ins G>A位点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g.142105965 C>G位点存在CC、CG和GG 3种基因型;g.142105878_142105877ins C>T位点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g.142114375 C>A、g.142111433 C>T和g.142104389_142104388ins A>G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g.142114384 A>G、g.142114375 C>A、g.142106003 G>A、g.142105878_142105877ins C>T和g.142104389_142104388ins A>G位点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g.142111433 C>T、g.142105965 C>G和g.142105707_142105706ins G>A位点均为低度多态(PIC<0.2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142114384 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GG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AG基因型,GG基因型个体乳头数显著高于AA、AG基因型(P<0.05);g.142114375 C>A位点AA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AA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CC、CA基因型(P<0.05);g.142111433 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乳头数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g.142106003 G>A位点GG基因型个体乳头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142105965 C>G位点CC、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均显著高于CG基因型(P<0.05);g.142105878_142105877ins C>T位点CC、TT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CT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乳头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g.142105707_142105706ins 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3周龄重和断奶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g.142104389_142104388ins A>G位点A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结论】HBEGF基因中存在8个SNPs位点,与松辽黑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断奶仔猪数和乳头数均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黑猪 HBEGF基因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鉴定与成肌诱导分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欣 于永生 +7 位作者 张立春 马惠海 罗晓彤 魏天 肖成 张琪 曹阳 赵中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4-1210,共7页
试验旨在分离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建立绵羊S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种子细胞。以新生健康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Ⅳ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并纯化SMSCs。... 试验旨在分离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建立绵羊S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种子细胞。以新生健康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Ⅳ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并纯化SMSCs。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鉴定SMSCs标记基因配对盒基因7(paired box 7,Pax7)、结蛋白(Desmin)和生肌调节因子1(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 1,MyoD1)的表达情况;用血清撤离法诱导SMSCs向成肌细胞方向分化,成肌诱导后观察肌管的形成,免疫荧光法检测成肌分化特异性标志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扩增条带与预期相符,所分离细胞表达SMSCs标记基因Pax7、Desmin和MyoD1;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细胞表达SMSCs标记蛋白Pax7、Desmin和MyoD1;成肌诱导后镜下可见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的肌管,并表达成肌特异性标志MHC。本试验分离了绵羊SMSCs,建立了适用于绵羊SMSCs的体外培养体系,并成功进行了成肌诱导分化,为今后研究绵羊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骨骼肌卫星细胞 分离培养 免疫荧光鉴定 成肌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猪PBD-110基因多态性及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光 罗新惠 +5 位作者 柳俭强 贾琪 肖成 曹阳 金海国 张立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5-981,共7页
为探究猪β-防御素110(PBD-110)基因多态性及其在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以野杂猪、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扩增PBD-110基因编码区(CDS)和内含子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探究3个群体猪肝脏和脾脏的组织表达差异。试验成功扩增... 为探究猪β-防御素110(PBD-110)基因多态性及其在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以野杂猪、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扩增PBD-110基因编码区(CDS)和内含子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探究3个群体猪肝脏和脾脏的组织表达差异。试验成功扩增出猪PBD-110基因CDS区和内含子区,测序证实3个群体猪PBD-110基因CDS区不存在突变位点,基因组PCR产物测序发现在内含子1存在C314T突变位点,3个群体多态性分析发现CC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750、0.781和0.516。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同时发现该位点在3个群体中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且处于中、低多态性状态(0.25<PIC<0.5;PIC<0.25)。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PBD-110基因在3个群体猪肝脏和脾脏中均有表达,且存在表达差异,提示PBD-110基因可能与民猪、野杂猪抗病力较强有关,在天然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猪 民猪 野杂猪 PBD-110基因 多态性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黑猪FOXA 2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方玮 张琪 +4 位作者 张云鹏 李欣 张净搏 张树敏 于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4-1451,共8页
【目的】分析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A2(forkhead box A2,FOXA2)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位点在地方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0头健康经产松辽黑猪母猪耳组织,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OXA 2基因第3外显子SNP位... 【目的】分析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A2(forkhead box A2,FOXA2)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位点在地方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0头健康经产松辽黑猪母猪耳组织,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OXA 2基因第3外显子SNP位点,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FOXA 2基因第3外显子SNP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遗传纯合度、遗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及其与松辽黑猪母猪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以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断奶仔猪数)的相关性。【结果】松辽黑猪FOXA 2基因第3外显子共检测出3个SNPs位点,1337 bp处SNP位点(C1337A)上发现CC、CA和AA 3种基因型;1343 bp处SNP位点(C1343G)上发现CC、CG和GG 3种基因型;1626 bp处SNP位点(C1626T)上发现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松辽黑猪FOXA 2基因第3外显子的C1337A、C1626T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1343G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计算显示,C1337A、C1626T位点为中度多态(0.25<PIC<0.50),C1343G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0)。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1337A位点的CC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显著高于C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个体所产仔猪3周龄重、断奶重极显著高于CC、CA基因型(P<0.01);C1626T位点的CC基因型个体所产仔猪3周龄重、断奶重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T、TT基因型(P<0.01;P<0.05),CC基因型个体乳头数显著高于CT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FOXA 2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3个多态性位点,与松辽黑猪总产仔数、3周龄重、断奶重和乳头数均有显著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黑猪 FOXA 2基因 第3外显子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仔季节和胎次对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方玮 张净搏 +3 位作者 刘志锋 张琪 张晶 张树敏 《养猪》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旨在揭示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确定繁殖性能最优的松辽黑母猪产仔季节和胎次组合,试验选择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飞马斯牧业有限公司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的126头221窝松辽黑母猪的繁殖记录,采用SPSS26.0软件邓肯法多重比较分析不同产仔... 旨在揭示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确定繁殖性能最优的松辽黑母猪产仔季节和胎次组合,试验选择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飞马斯牧业有限公司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的126头221窝松辽黑母猪的繁殖记录,采用SPSS26.0软件邓肯法多重比较分析不同产仔季节和胎次与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以期在吉林省饲养条件下提高松辽黑母猪育种效率和生产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松辽黑母猪四季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春季产仔性能最高,其次为冬季和夏季,秋季产仔性能最低;春季和冬季产仔的松辽黑母猪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和断奶窝重、断奶仔猪数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四季间松辽黑母猪的初生重性状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松辽黑母猪第3胎次和4胎次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松辽黑母猪第3胎次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第2、5胎次(P<0.05),极显著高于第1胎次和6胎次(P<0.01);第3胎次的断奶仔猪数性能最高,且显著高于第1胎次和6胎次(P<0.05);第4胎次的总产仔数、3周龄重、3周龄窝重、断奶重和断奶窝重性能最好;各胎次间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季节和胎次对松辽黑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松辽黑猪母猪春季和冬季的繁殖性能相对较优;松辽黑母猪的繁殖性能相对最佳胎次为第3次和第4胎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黑猪 产仔季节 胎次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料对松雷杂交黑猪育肥猪的饲喂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方玮 张净搏 +3 位作者 张琪 王修权 张树敏 张晶 《猪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21-122,共2页
为摆脱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性,促进畜禽健康高效生长,发酵料应运而生,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发酵饲料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可消化性强且抑菌作用好的优势,且其营养物质易被消化吸收,原因在于其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和转化抗营养因... 为摆脱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性,促进畜禽健康高效生长,发酵料应运而生,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发酵饲料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可消化性强且抑菌作用好的优势,且其营养物质易被消化吸收,原因在于其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和转化抗营养因子。发酵料还能影响免疫基因的表达,增加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目前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导致优质蛋白饲粮资源紧张,因此发酵饲料在养殖与饲料生产行业中也广受追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饲料添加剂 发酵料 发酵饲料 可消化性 畜禽健康 饲喂效果 饲料生产 抗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卷曲受体1基因克隆、表达谱与多态性分析
17
作者 张双双 贾琪 +4 位作者 王丹 王卓 柳俭强 张立春 戢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05-4815,共11页
【目的】获得绵羊卷曲受体1(frizzled 1,FZD1)基因CDS序列,确定其生物学功能,探索其多态性并明确其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集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和皮肤组织,提取总RNA并反转录... 【目的】获得绵羊卷曲受体1(frizzled 1,FZD1)基因CDS序列,确定其生物学功能,探索其多态性并明确其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集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和皮肤组织,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依据NCBI数据库中绵羊FZD 1基因预测序列(登录号:XM_027968435.2)设计引物,以小尾寒羊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TA克隆获得目的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ZD 1基因在小尾寒羊和新吉细毛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测序和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进行多态性检测,确定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结果】成功克隆出绵羊FZD 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为1941 bp,编码646个氨基酸。绵羊FZD1氨基酸序列与山羊相似性最高,为99.5%,与人的相似性最低,为96.7%;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绵羊FZD1与山羊亲缘关系最近,与人亲缘关系最远。FZD1蛋白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42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N-糖基化位点,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FZD1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占48.30%、35.15%、15.02%和1.55%,与预测的三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小尾寒羊FZD 1基因在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新吉细毛羊,在心脏和肺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新吉细毛羊(P<0.05)。FZD 1基因在2个品种羊的肺脏和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测序结果及HRM验证显示,FZD 1基因第1273和1276 bp位点处存在2个SNPs(g.9443455和g.9443458),这2个SNPs为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仅存在2种单倍型,2个SNPs位点均为中度多态。【结论】FZD 1基因CDS全长1941 bp,编码646个氨基酸。FZD1蛋白作为位于细胞膜上的七跨膜受体蛋白,存在42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推测FZD1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的;FZD 1基因在小尾寒羊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提示FZD 1基因可能参与毛囊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FZD 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