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用于转基因大豆快速无损鉴别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海龙 杨向东 +4 位作者 张初 郭东全 鲍一丹 何勇 刘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43-1847,共5页
以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转基因大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实验以3种不同非转基因亲本(HC6,JACK,TL1)及其转基因大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874~1 734nm波长范围的256个波段范围的高光谱图... 以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转基因大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实验以3种不同非转基因亲本(HC6,JACK,TL1)及其转基因大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874~1 734nm波长范围的256个波段范围的高光谱图像,提取大豆的光谱信息,剔除明显噪声部分后,采用Moving Average(MA)平滑预处理的941~1 646nm范围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3种非转基因亲本大豆建立模型进行判别分析,其相应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50%和100%,100%和100%,96.25%和92.50%,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用于非转基因大豆的识别。对非转基因亲本及其转基因大豆进行判别分析,基于全谱,3种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9.17%和99.17%,87.19%和81.25%,99.17%和98.33%;以x-loading weights提取非转基因亲本及其转基因大豆判别分析的特征波长并建立PLS-DA模型,3种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72.50%和80%,80.63%和79.38%,85%和85%,该结果表明非转基因亲本与转基因品种的判别分析是可行的,特征波长的选择也可用于非转基因亲本与转基因品种的判别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非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亲本及其转基因大豆进行鉴别是可行的,为转基因大豆的快速无损准确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高光谱成像 转基因大豆 PLS-DA x-loading WEIGH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转基因大豆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慧 张昭 +3 位作者 王海龙 杨向东 何勇 鲍一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0-765,共6页
转基因技术对于实现粮食增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转基因作物检测鉴别技术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本文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对不同品种的转基因大豆及其亲本... 转基因技术对于实现粮食增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转基因作物检测鉴别技术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本文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对不同品种的转基因大豆及其亲本进行鉴别的可行性。实验采集了三种不同的非转基因大豆亲本(HC6,JACK和W82)及其转基因大豆品种在3 818~734 cm^(-1)范围内的光谱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判别分析,三种大豆的建模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6.67%,96.67%和83.33%,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83.33%,85%和85%。研究中采用X-loading weights、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和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Der)三种特征波数选择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得到的特征波数分别建立PLS-DA模型进行判别分析,三种大豆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均超过76.67%和75%。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独立组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两种特征信息提取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建立PCA-PLS-DA和ICA-PLS-DA模型进行判别分析,三种大豆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均超过80%和75%。研究表明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非转基因亲本与转基因品种,为转基因大豆的无损鉴别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结合特征波数选择方法与特征信息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模型复杂度,减少程序运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转基因大豆 特征波数选择 特征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AGPasebt2与GPN1蛋白互作的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喜艳 赵吉元 +3 位作者 胡广宇 窦瑶 刘相国 韩四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4,共6页
【目的】解析玉米淀粉合成限速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bt2)与糖酵解关键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N1)在植物体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首先克隆获得AGPase-bt2和GPN1基因,然后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构建326-CYCHA-... 【目的】解析玉米淀粉合成限速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bt2)与糖酵解关键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N1)在植物体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首先克隆获得AGPase-bt2和GPN1基因,然后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构建326-CYCHA-AGPase-bt2和326-CYNEE-GPN1双分子荧光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并用2种载体共同瞬时侵染烟草叶肉细胞,48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GPase-bt2与GPN1的相互作用。【结果】AGPase-bt2基因长1 428bp,GPN1基因长1 497bp。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326-CYCHA-AGPasebt2、326-CYNEE-GPN1载体构建正确;PCR结果证实,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携带有共转化基因的烟草叶肉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黄色荧光现象,且黄色荧光与叶绿体自发的红色荧光位置重合。【结论】AGPase-bt2与GPN1在植物细胞中真实地存在蛋白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Pasebt2 GPN1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蛋白质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豆潜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志晶 牛陆 +1 位作者 尚丽霞 马瑞 《大豆科技》 2019年第5期36-39,共4页
大豆是牲畜饲料的重要来源,然而气候环境变化对大豆产量、品质和安全影响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培育适应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大豆新品种。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数量性状位点的基因挖掘,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辅助育种进而培育高产量和高品质的... 大豆是牲畜饲料的重要来源,然而气候环境变化对大豆产量、品质和安全影响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培育适应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大豆新品种。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数量性状位点的基因挖掘,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辅助育种进而培育高产量和高品质的大豆品种。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来操纵植物的遗传组成,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提高动物的性能。对大豆在提供优质饲料方面的遗传潜力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饲料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在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条件的适应方面所做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饲料产量 饲料品质 数量性状位点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樱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晓玲 卢绪志 +1 位作者 边震 龙丽坤 《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3,共3页
选取经驯化栽培的山樱花植株茎尖和带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体系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山樱花茎段外植体在MS+6-BA 0.6mg/L+NAA 0.02mg/L+Vc 40mg/L+3%Sucrose+0.7%Agar(pH5.8)培养基上,腋芽萌发率为90.0%以上;其组培苗... 选取经驯化栽培的山樱花植株茎尖和带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体系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山樱花茎段外植体在MS+6-BA 0.6mg/L+NAA 0.02mg/L+Vc 40mg/L+3%Sucrose+0.7%Agar(pH5.8)培养基上,腋芽萌发率为90.0%以上;其组培苗在MS+6-BA 0.4mg/L+NAA 0.02mg/L+Vc 40mg/L+3%Sucrose+0.7%Agar(pH 5.8)培养基上继代培养25天左右,继代增殖系数可高达4.0以上;将长势良好的组培苗在1/2MS+NAA 0.8mg/L+Vc 40mg/L+1.5%Sucrose+0.7%Agar(pH 5.8)培养基上生根壮苗培养后,移栽成活率可达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樱花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花药培养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旭 李楠 +3 位作者 杨春明 李闯 王忠伟 贺红霞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3期281-286,共6页
花药培养是获得植物单倍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基础研究和育种上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花药培养因操作简便等优点,是获得马铃薯单倍体的常用手段。但由于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率低,限制了该技术在马铃薯育种工作上的应用。介绍了20世纪80... 花药培养是获得植物单倍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基础研究和育种上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花药培养因操作简便等优点,是获得马铃薯单倍体的常用手段。但由于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率低,限制了该技术在马铃薯育种工作上的应用。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研人员对马铃薯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工作,重点整理了对花药培养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基因型、接种时期、培养基成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在马铃薯花药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花药培养 双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热激蛋白基因HSP90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于志晶 尚丽霞 +2 位作者 蔡勤安 孟凡钢 马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7,共6页
由于干旱和盐碱化的严重影响,我国大豆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提高大豆的抗旱性,培育抗旱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技术体系,首次将水稻热激蛋白基因HSP90导入大豆受体材料Bert中,通过HSP90在大豆中过表达,获得... 由于干旱和盐碱化的严重影响,我国大豆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提高大豆的抗旱性,培育抗旱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技术体系,首次将水稻热激蛋白基因HSP90导入大豆受体材料Bert中,通过HSP90在大豆中过表达,获得了耐旱转基因大豆新材料。本试验中4 000个子叶节外植体用于遗传转化,再生转化苗经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结合PPT抗性筛选(bar为筛选标记),共获得128棵阳性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3.2%。经初步筛选,获得15份耐旱性较好的材料,其耐旱性显著优于对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耐旱转基因大豆新材料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旱 热激蛋白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蒋超 卢天成 +1 位作者 李毅丹 姚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共5页
赤霉素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种子萌发、叶片伸展、茎和根的伸长、开花调控和果实形成等方面均起到了调控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赤霉素还参与了植物耐受诸多非生物胁迫的过程。在低温、高盐、干旱和高渗等环境胁迫下,... 赤霉素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种子萌发、叶片伸展、茎和根的伸长、开花调控和果实形成等方面均起到了调控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赤霉素还参与了植物耐受诸多非生物胁迫的过程。在低温、高盐、干旱和高渗等环境胁迫下,植物可通过赤霉素减少的方式使生长减缓从而适应外界环境;与此相反,植物也会通过赤霉素的增加产生逃离机制,从而摆脱水淹等环境胁迫。另外,赤霉素信号途径中的DELLAs会与ABA信号通路中的某些组分共同参与了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的调控过程。对赤霉素调控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汇总,试图通过讨论相关机理机制,明确赤霉素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非生物胁迫 合成代谢 信号传导 调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抗逆基因DREB2A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于志晶 蔡勤安 +2 位作者 刘艳芝 齐广勋 马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08,共3页
为提高大豆的耐旱耐盐碱性,将拟南芥转录因子DREB2A序列优化后,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DREB2A,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DREB2A基因导入大豆品种Willimas 82和Bert中,转化率分别为0.8%和3.2%。对抗性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2个品种分... 为提高大豆的耐旱耐盐碱性,将拟南芥转录因子DREB2A序列优化后,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DREB2A,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DREB2A基因导入大豆品种Willimas 82和Bert中,转化率分别为0.8%和3.2%。对抗性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2个品种分别获得阳性植株28和63株,表明DREB2A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REB2A 耐盐耐旱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管半巢式PCR技术筛查转基因食品 被引量:8
10
作者 闫伟 徐桢惠 +2 位作者 龙丽坤 李葱葱 李飞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建立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两种外源调控元件的单管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为转基因食品的筛选检测提供一种快速、精确的方法。针对6种转基因作物中Ca 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一致性核苷酸序列,... 建立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两种外源调控元件的单管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为转基因食品的筛选检测提供一种快速、精确的方法。针对6种转基因作物中Ca 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一致性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巢式PCR的内、外引物,在测试不同引物组合的扩增效率基础上,建立Ca 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单管半巢式PCR方法。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两种转基因成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01%和0.05%,显著优于常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便捷、准确、灵敏等特点,适合筛查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单管半巢式PCR 筛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分析玉米SSⅠ与PPDK1之间的蛋白互作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喜艳 张继晓 +3 位作者 窦瑶 孙小杰 尹悦佳 刘相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53,59,共6页
【目的】分析玉米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Ⅰ)与质体型糖酵解途径关键催化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1)的蛋白互作关系,揭示可能发生互作的亚细胞位置。【方法】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326-CYCHA-ss1和326-CYNEE-ppdk1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 【目的】分析玉米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Ⅰ)与质体型糖酵解途径关键催化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1)的蛋白互作关系,揭示可能发生互作的亚细胞位置。【方法】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326-CYCHA-ss1和326-CYNEE-ppdk1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瞬时浸染烟草叶片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SⅠ和PPDK1相互作用产生的荧光信号。【结果】双酶切试验鉴定表明,326-CYCHA-ss1和326-CYNEE-ppdk1重组载体构建正确;PCR结果证实,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中,可观测到SSⅠ和PP-DK1相互结合而产生的黄色荧光信号。【结论】证实SSⅠ和PPDK1能够在植物活体细胞内发生真实的蛋白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Ⅰ PPDK1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 瞬时转化 蛋白质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盾壳霉Cmoxdc1基因增强大豆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静 赵倩倩 +5 位作者 牛陆 张原宇 王义生 李海云 邢国杰 杨向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2-719,共8页
草酸被认为是核盘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在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核盘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为研究转盾壳霉草酸脱酸酶基因Cmoxdc1对大豆菌核病抗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来源于核盘菌生防菌盾壳霉(Coniot... 草酸被认为是核盘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在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核盘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为研究转盾壳霉草酸脱酸酶基因Cmoxdc1对大豆菌核病抗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来源于核盘菌生防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的Cmoxdc1基因导入大豆感病品种Jack,研究转Cmoxdc1基因大豆对草酸耐受性和菌核病抗性。结果表明:外源基因以低拷贝形式(1~2个)整合至大豆基因组,并能够完成转录。对离体叶片进行60 mmol·L^-1草酸处理后,转基因植株叶片病斑面积显著低于对照受体品种,接种7 d后病斑面积较受体对照减少88.80%~89.98%。离体叶柄和叶片接种核盘菌后,转基因大豆病斑扩展受到明显抑制,病斑长度和病斑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受体。接种4 h后,叶柄病斑长度为对照品种的41.38%~43.51%;接种7 d后,叶片病斑面积为对照品种的8.68%~27.01%;并且,接种核盘菌后转基因叶片中的草酸含量也较对照品种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盾壳霉Cmoxdc1表达显著增强转基因大豆对草酸的耐受性和对菌核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菌核病 核盘菌 草酸 Cmoxdc1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基因Cry1C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瑶 钱雪艳 +5 位作者 李闯 邢国杰 杨向东 郭东全 李启云 董英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461-12463,共3页
[目的]将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抗虫基因Cry1C转入大豆中,获得对田间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大豆材料。[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ry1C转入大豆品种Williams82中,并通过Bar试纸条及PCR方法对所获得的转化苗进行鉴定。[结果]获得2... [目的]将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抗虫基因Cry1C转入大豆中,获得对田间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大豆材料。[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ry1C转入大豆品种Williams82中,并通过Bar试纸条及PCR方法对所获得的转化苗进行鉴定。[结果]获得28株阳性大豆转化植株。[结论]初步认定Cry1C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ry1C基因 农杆菌介导 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在植物寄生线虫抗性研究中靶基因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仲晓芳 刘晓冬 +3 位作者 杨向东 邢少辰 袁翠平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dsRNA起始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近年来,RNAi技术在植物抗线虫研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线虫基因组测序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线虫基因被开发继而当作RNA干扰的靶基因,其中以寄生线虫...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dsRNA起始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近年来,RNAi技术在植物抗线虫研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线虫基因组测序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线虫基因被开发继而当作RNA干扰的靶基因,其中以寄生线虫的生长发育或寄生过程建立等所必需的基因作为RNAi的目的基因是防治线虫的新方法,也是培育抗性品种的新选择。文章介绍了在RNAi研究中,所选择的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植物寄生线虫 寄生 mRNA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子蛋白表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前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玲 张原宇 +4 位作者 李启云 于志晶 徐文静 李海云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618,共3页
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利用转基因大豆来生产重组蛋白质具有生产成本低,纯化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低,规模化容易,蛋白质含量高、产品质量高,安全无污染的优点,并且大豆可以在温室条件下,各方面均优于... 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利用转基因大豆来生产重组蛋白质具有生产成本低,纯化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低,规模化容易,蛋白质含量高、产品质量高,安全无污染的优点,并且大豆可以在温室条件下,各方面均优于细菌、酵母、动物细胞、转基因动物等生产体系。本文就通过转基因大豆种子表达系统生产外源蛋白的优点及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表达系统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对提高大豆油脂和油酸含量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仲晓芳 钱雪艳 +2 位作者 牛陆 郭东全 杨向东 《大豆科技》 2019年第6期27-29,共3页
植物油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植物性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大豆中油脂和油酸的含量均为20%左右。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对调控脂肪酸合... 植物油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植物性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大豆中油脂和油酸的含量均为20%左右。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对调控脂肪酸合成和积累的关键基因进行编辑和改良,能够提高大豆种子中油分含量或者改善脂肪酸组成,不仅能够加快优质高油、高油酸大豆育种进程,在人类健康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大豆油成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脂 油酸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质体型AGPase小亚基和糖酵解关键酶PPDK1互作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崔喜艳 王阔 +4 位作者 张继晓 鹿丹 范贝 尹悦佳 刘相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7-52,60,共7页
【目的】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在烟草叶肉细胞中分析玉米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质体型小亚基(AGPase-bt2)与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1)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326-CYCHA-AGPase-bt2和326-CYNEE-PPDK1双分子荧光表达载体,转... 【目的】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在烟草叶肉细胞中分析玉米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质体型小亚基(AGPase-bt2)与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1)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326-CYCHA-AGPase-bt2和326-CYNEE-PPDK1双分子荧光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瞬时浸染烟草叶肉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GPase-bt2和PPDK1的相互作用。【结果】双酶切试验表明,326-CYCHA-AGPase-bt2、326-CYNEE-PPDK1载体构建正确;PCR结果证实,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浸染烟草叶片后,AGPase-bt2和PPDK1在叶肉细胞中高效表达,出现BiFC荧光信号。【结论】AGPase-bt2和PPDK1在植物细胞内存在真实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Pase-bt2 PPDK1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蛋白质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Sy1a菌株粗提液杀虫活性的研究
18
作者 庄艳 薛仁风 +1 位作者 葛维德 张玲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15-18,共4页
以桃蚜(Myzus persicae),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和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作为供试昆虫,对Sy1a菌株粗提液的杀虫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蚜取食浓度分别为400、600、1 000μg/ml Sy1a菌株粗提... 以桃蚜(Myzus persicae),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和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作为供试昆虫,对Sy1a菌株粗提液的杀虫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蚜取食浓度分别为400、600、1 000μg/ml Sy1a菌株粗提液48 h后LC50值为987.7μg/ml,IC50值为5 941.2μg/ml;豌豆蚜取食浓度分别为250、500、1 000μg/ml Sy1a菌株粗提液36 h后,LC50值为227.2μg/ml,IC50值为508.3μg/ml;采用浓度为1 200.0μg/ml的Sy1a菌株粗提液处理后7、14和21 d的温室中白粉虱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1.6%、83.7%、89.1%,校正防效分别达到62.0%、88.7%、93.1%。研究结果表明:Sy1a菌株粗提液对桃蚜、豌豆蚜及白粉虱等害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为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线虫致病杆菌 粗提液 杀虫活性 总蛋白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盐碱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9
作者 魏嘉 蔡勤安 +4 位作者 李源 尚丽霞 卜显锋 于志晶 马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4,共9页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阻碍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文从离子毒害、渗透胁迫、活性氧胁迫和高pH胁迫4个方面综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为了应对盐碱胁迫,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调控机制以缓解胁迫危害。从渗透调节...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阻碍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文从离子毒害、渗透胁迫、活性氧胁迫和高pH胁迫4个方面综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为了应对盐碱胁迫,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调控机制以缓解胁迫危害。从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离子的吸收转运调节、活性氧清除机制和外源物质调节方面梳理了植物耐盐碱的生理机制;从植物盐碱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耐盐碱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概述了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对利用多组学分析更全面进行植物耐盐碱机制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盐碱胁迫响应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平 韦正乙 +1 位作者 孙卉 邢少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7-637,共11页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公认的优质牧草,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其遗传性状,提高其产量、抗性、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围绕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非...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公认的优质牧草,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其遗传性状,提高其产量、抗性、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围绕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除草剂抗性、品质改良和生物反应器5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期紫花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并根据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生物安全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以期为我国紫花苜蓿的转基因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转基因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