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不同生育期组大豆品种间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蔡春 马铃铃 +8 位作者 安明哲 姚丽颖 孟凡凡 范旭红 张云峰 孙星邈 王明亮 王曙明 郑宇宏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对农艺性状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对种植的吉林省新近选育的94份大豆品种,采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其不同生育期组大豆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对农艺性状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对种植的吉林省新近选育的94份大豆品种,采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其不同生育期组大豆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MG0组到MGⅢ组,始花期(R1)、生理成熟期(R7)和完熟期(R8)逐渐延后,生育期结构的变异系数表现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各生育期组生殖生长期均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殖生长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不同生育期组品种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MG0组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可适当降低株高和主茎节数同时增加分枝数; MGⅠ组品种通过对株高、节数和分枝数的增加来改善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产量;分枝数可作为MGⅡ组品种选育的一个考量指标; MGⅢ组增加株高和主茎节数是提高产量潜力的较重要因素,尽量选择分枝较少的材料。灰色关联度分析,MG0、MGⅠ、MGⅡ组品种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关系同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生育期组 农艺性状 相关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子颜色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邱红梅 陈亮 +8 位作者 侯云龙 王新风 陈健 马晓萍 崔正果 张玲 胡金海 王跃强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99-2313,共15页
大豆种子颜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和进化性状,在驯化过程中种皮从黑色逐渐演变成黄、绿、褐及双色,子叶从绿色进化出黄色。深色种子中含有较多的天然色素——花色素,具有药用和营养价值。因此,种子颜色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对进化理论和实际... 大豆种子颜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和进化性状,在驯化过程中种皮从黑色逐渐演变成黄、绿、褐及双色,子叶从绿色进化出黄色。深色种子中含有较多的天然色素——花色素,具有药用和营养价值。因此,种子颜色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对进化理论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种子中色素含量及组分构成导致多样的种皮颜色,其分子调控机制复杂。本文主要阐述了控制大豆种子颜色的遗传位点、相关基因与调控机制、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9个经典遗传位点I、R、T、O、W1、K1、G、D1、D2和相关分子标记,以及位点间的相互作用;23个调控种子颜色的相关基因,与部分基因等位变异的调控机制;相关基因参与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和主要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通过综述归纳了大豆种皮、种脐、子叶颜色的遗传调控研究进展,利用遗传位点、基因、等位基因调控机制及类黄酮代谢途径绘制出调控网路,以期为种子外观品质及花色苷组分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颜色 遗传调控 相关基因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宇宏 安明哲 +6 位作者 陈亮 孟凡凡 范旭红 张云峰 孙星邈 王明亮 王曙明 《大豆科技》 2016年第6期20-22,共3页
吉育206为国审高油品种,2013—2014年全国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3.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0.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91.6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2.3%。适宜在黑龙... 吉育206为国审高油品种,2013—2014年全国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3.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0.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91.6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2.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吉林、延边等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吉育206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259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云峰 王明亮 +5 位作者 范旭红 孙星邈 孟凡凡 蒋洪蔚 王曙明 郑宇宏 《大豆科技》 2019年第4期80-82,共3页
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25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A3127为母本、吉育5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品种。2017-2018年两年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75.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 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25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A3127为母本、吉育5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品种。2017-2018年两年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75.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14.1%。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21.9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9.6%。2019年由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推广,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90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吉育259 选育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氮大豆资源的苗期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浩楠 曹霞 +5 位作者 朱贵爽 李佳锴 周磊 吕叶 邱红梅 李志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5-553,共9页
为探究大豆苗期耐低氮资源鉴定的指标与方法,筛选耐低氮大豆种质,本试验以234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氮2个氮水平,在处理24 d时测定茎粗、株高、叶柄长、叶绿素相对含量等12个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苗期各指标均值... 为探究大豆苗期耐低氮资源鉴定的指标与方法,筛选耐低氮大豆种质,本试验以234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氮2个氮水平,在处理24 d时测定茎粗、株高、叶柄长、叶绿素相对含量等12个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苗期各指标均值在2个氮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耐低氮系数的平均值范围为0.48~1.38;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个指标转化为5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37%,并构建耐低氮大豆种质资源评价方程:D=0.48D_(1)+0.21D_(2)+0.13D_(3)+0.11D_(4)+0.08D_(5);基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34份大豆品种分为5类,分别为高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耐氮型、敏感型和高敏型,筛选出高耐低氮资源,包括茬前田豆、宝丰11和射阳半夏子等8份,高敏型种质,包括ラニホクジロメ、黔豆1号和WDD01135等11份。依据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株高、总干重、叶柄长、茎粗和地下干重5个性状的耐低氮系数可作为鉴定资源耐低氮性的主要指标。本研究构建的大豆耐低氮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将为耐低氮大豆品种的鉴定与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低氮 正常氮 耐低氮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低脂氧合酶(FAD-LOX)多基因编辑大豆优异种质创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梓莹 于莉莉 +4 位作者 邱红梅 谷勇哲 洪慧龙 高华伟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大豆是植物油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影响植物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增加油酸的含量可以提高大豆油的耐储存性,也有利于人体健康。GmFAD2-1A... 大豆是植物油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影响植物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增加油酸的含量可以提高大豆油的耐储存性,也有利于人体健康。GmFAD2-1A和GmFAD2-1B是大豆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调控油酸向亚油酸转化的关键基因。脂氧合酶是大豆种子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它在酶促氧化的条件下产生豆腥味,限制了大豆产品的应用。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和降低加工成本,有必要培育无脂氧合酶的突变品系。大豆中GmLOX基因(包括GmLOX1、GmLOX2、GmLOX3)编码脂氧合酶。脂氧酶也能催化亚油酸氧化生成脂质氢过氧化物,然后形成豆腥味。因此,降低亚油酸的含量有助于减少豆腥味的形成。同时编码脂氧酶也能延缓豆油的酸败。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对中吉602的GmFAD2-1A、GmFAD2-1B、GmLOX1、GmLOX2和GmLOX3基因进行编辑。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在T2代分离到7个具有不同等位变异的优异新种质。与中吉602相比,突变体种子中脂氧合酶活性显著降低,油酸含量提高至81.7%~83.5%。本研究为有效开发大豆种质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质 油酸 脂氧合酶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