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志君:清淳的田园诗情——从《美丽的白银那》到《漂亮的女邻居》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4,共3页
导演介入剧作,应属电影摄制的必要环节。所谓“介入”,是指电影二度创作过程中,导演及主创人员对剧本的修改,包括某些影片剧本准备期导演在选材、立意等方面的参与策划。但这与导演本身即为作家不是一回事。韩志君是名符其实的作家导演... 导演介入剧作,应属电影摄制的必要环节。所谓“介入”,是指电影二度创作过程中,导演及主创人员对剧本的修改,包括某些影片剧本准备期导演在选材、立意等方面的参与策划。但这与导演本身即为作家不是一回事。韩志君是名符其实的作家导演。然而,他的追求既不同于上个世纪标榜“先锋艺术”的欧洲“作家电影”,也与时下国内某些在编剧栏“合作”署名的导演“兼编剧”者无关。他一度为知名的青年诗人,在文艺理论领域也有过一定影响。对他来说,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是个全新的开端,大连电视台邀请他和胞弟韩志晨改编这部小说,于是有《篱笆、女人和狗》(1989)、《辘轳、女人和井》(1991)、《古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的白银那》 韩志君 导演 电影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理念与良知的不懈追求——《高天红电影剧本选》序
2
作者 朱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2,共2页
高天红是一位正直又多才多艺的电影导演。作为上世纪中国最大、力量最雄厚的电影群体,长影的艺术骨干分别由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人厂的三拨人构成。天红先生属于60年代早期——196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到长春。我和天红相识... 高天红是一位正直又多才多艺的电影导演。作为上世纪中国最大、力量最雄厚的电影群体,长影的艺术骨干分别由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人厂的三拨人构成。天红先生属于60年代早期——196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到长春。我和天红相识于80年代中期,当时正值他创作的鼎盛期。我在《电影文学》工作,他是常到编辑部谈天、送稿的导演之一。他早升华发,面含笑意,但目光往往有一种探询、质疑的神色,让人感到是一个倔强、真诚的人。他文学素养深湛,又有理论兴趣,我常在一些电影问题上向他请教。我们很谈得来,文艺观念挺接近。他经营多年、沉郁厚重的电影文学剧本《曹雪芹》就是在《电影文学》上发表的,此外还给《电影文学》写过不少文章。后来我才知道,他还擅长书法、篆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学剧本 曹雪芹 导演 影片 总体构想 木兰围场 阐述 主要人物 电影剧本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与《苦恋》风波
3
作者 朱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20,共2页
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以来,各种传媒刊载了大量有关电影演员、导演的奇闻轶事及影片的历史与现状的介绍,影像、图片和文字出版物比比皆是。其中,除了个别的早期电影活动家,鲜有新中国电影事业家的踪迹。由此也未见对建国以来电影界一些... 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以来,各种传媒刊载了大量有关电影演员、导演的奇闻轶事及影片的历史与现状的介绍,影像、图片和文字出版物比比皆是。其中,除了个别的早期电影活动家,鲜有新中国电影事业家的踪迹。由此也未见对建国以来电影界一些重要事件的认真梳理、澄清与反思。这对于恪尽职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事业 苦恋 新中国电影 电影界 太阳 影片 八十年代 出版物 修改意见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江波:延安往事的诗意复现——从《毛泽东与斯诺》到《走向太阳》
4
作者 朱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共3页
周围流传着娱乐文化的喧嚣,神经感应却渐趋麻木。现看宋江波执导的《毛泽东与斯诺》(与王学新联合,2000年,下称《毛与斯》)、《走向太阳》(与朴俊熙联合,2002年,下称《太阳》),内心不由得涌起鲜有的激动。上个世纪30年代、70年代毛泽东... 周围流传着娱乐文化的喧嚣,神经感应却渐趋麻木。现看宋江波执导的《毛泽东与斯诺》(与王学新联合,2000年,下称《毛与斯》)、《走向太阳》(与朴俊熙联合,2002年,下称《太阳》),内心不由得涌起鲜有的激动。上个世纪30年代、70年代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几次会见,沧海桑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片 影片 故事片 宋江波 延安精神 毛泽东 斯诺 太阳 恒星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人生危难:怯儒与勇气——《都市女警官》观后
5
作者 朱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15,共2页
2003年春夏之际肆虐一度的“非典”,无论对于个人或社会,都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记忆。虽然瘟疫流播短暂,但它突发于都市,病毒神秘而可怕;更让人萦绕于怀的,是这场危难带给大众心灵与社会肌体的挑战与考验,是它悄然隐退为人们身体和精神所... 2003年春夏之际肆虐一度的“非典”,无论对于个人或社会,都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记忆。虽然瘟疫流播短暂,但它突发于都市,病毒神秘而可怕;更让人萦绕于怀的,是这场危难带给大众心灵与社会肌体的挑战与考验,是它悄然隐退为人们身体和精神所留下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以及对它是否会卷土重来的忧虑与恐惧。“电影是映照人类灾难的镜子”。有关“非典”的影片已经出现了几部。《都市女警官》的视角与情调与众不同。影片“无意去具体表现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全民族抗击‘非典’的斗争”,编导韩志君的机智在于,把自己的人生故事置于“非典”这个特殊背景下。美国剧作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十分重视故事“背景”的选择,认为“背景加于故事设计的约束不但不会扼杀创造力,反而会激发创造灵感。”他由此推衍出“创作局限原理”:“世界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民间文学 影片 警官 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苦追求——《高天红电影剧本选》序
6
作者 张笑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30,共1页
30年前,因长影要把我的小说《雁鸣湖畔》搬上银幕,和天红走到一起了。那年月压制人才,天红已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多年,才首次允许他组建“青年摄制组”,拍他的处女作。天红为人质朴,很有兄长之风。他既是一个有才华的导演,又是一名优... 30年前,因长影要把我的小说《雁鸣湖畔》搬上银幕,和天红走到一起了。那年月压制人才,天红已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多年,才首次允许他组建“青年摄制组”,拍他的处女作。天红为人质朴,很有兄长之风。他既是一个有才华的导演,又是一名优秀的电影剧作家,在与他的合作中获益匪浅。此后,经他和朋友的不厌其烦的推荐,苏云厂长又惊动了当时的高官,才把我由敦化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做了编剧。后来我任剧本厂长时,就有了对天红的更多接触和了解。他是个复合型、学者型的电影导演,不仅在电影导演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本 曹雪芹 电影导演 电影文学剧本 小说 剧作家 作者 导演系 民族精神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