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立晶 奇铁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4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7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观察,同时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强化抗感染治疗,口腔、皮肤、脐部护理,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76例患儿经过积极治...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7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观察,同时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强化抗感染治疗,口腔、皮肤、脐部护理,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76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有72例痊愈,4例因发生DIC而死亡。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进行疗效观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玉晶 奇铁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3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出现并发症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本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患者60例,经过综合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都已经病愈...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出现并发症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本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患者60例,经过综合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都已经病愈出院。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并发症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聂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5期92-93,共2页
目的研究PDCA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PDCA管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 目的研究PDCA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PDCA管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脏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心脏复苏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重症监护病房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指数在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识别中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永杰 邬志强 +3 位作者 张海涛 贡旭楠 陈阳 张靓靓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在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CPB下心脏术后且存在ARDS高危因素的3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ICU后连续2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在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CPB下心脏术后且存在ARDS高危因素的3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ICU后连续2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 进展为ARDS的患者术后第1天的EVLWI明显高于未进展为ARDS的患者[(15.9±7.6)ml/kg比(8.6±2.2)ml/kg,P=0.04].以术后第1天血管外肺水指数>10.06 ml/kg(理想体重)为截点,预测ARDS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0.0%,阳性预计值为89.47%,阴性预计值为72.72%.与入组时即诊断ARDS患者比较,存在危险因素并进展为ARDS的患者入室后第1天的EVLWI无明显差别[(14.6±4.8)ml/kg比(15.9±7.6)ml/kg,P=0.97].结论 血管外肺水指数升高是ARDS的早期特征性表现,在达到柏林标准之前2.6 d即明显升高,可作为CPB下心脏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是否进展为ARDS的早期预警指标,进而争取有利治疗时机,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五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贡旭楠 王永杰 邬志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952-955,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发病年龄19~78岁,其中3例表现为呼吸困难,2例表现为心律失常.5例患者均通过超声心动图...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发病年龄19~78岁,其中3例表现为呼吸困难,2例表现为心律失常.5例患者均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治疗方案遵循慢性心衰指南.治疗结果:1例因非心源性因素死亡;4例出院,维持心功能Ⅲ~Ⅳ级,随访中.结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较为罕见,伴有多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可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依据慢性心衰指南进行治疗.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力衰竭 血栓栓塞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脏手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立晶 奇铁男 崔玉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4期213-214,共2页
婴幼儿各器官和系统都处于生长、发育、成熟和完善之中,肺部发育尚不成熟,代偿能力较低;先天性心脏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体内炎症因子激活后的炎症反应,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的增高、肺... 婴幼儿各器官和系统都处于生长、发育、成熟和完善之中,肺部发育尚不成熟,代偿能力较低;先天性心脏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体内炎症因子激活后的炎症反应,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的增高、肺毛细血管渗出、并发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因此,婴幼儿心脏手术后的呼吸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术后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心脏术后 体外循环 呼吸系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
7
作者 崔玉晶 奇铁男 于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4期233-234,共2页
简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阐述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情况,详细介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几种药物。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心脏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价值评估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立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8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ICU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60名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理... 目的研究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ICU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60名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指标评分以及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如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护理措施落实、护理记录、药品和器械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3.33%(28/30)与对照组80.00%(24/3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效果非常非常显著,即可有效提升ICU护理质量,并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水平,并能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理管理 层级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评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董春丽 宋海涛 +1 位作者 张靓靓 王永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15-18,23,共5页
目的动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COVID-19康复患者60例,其中轻型+普通型32例、重型+危重型2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 目的动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COVID-19康复患者60例,其中轻型+普通型32例、重型+危重型2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0、24周的血清IgM、IgG抗体水平,并判断抗体阳性情况、记录抗体阳性持续时间。采用COX模型分析血清IgM、IgG抗体阳性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血清IgG抗体峰值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0、24周血清IgM抗体中位水平分别为3.62、1.27、0、0、0、0、0 s/co,血清IgG抗体分别为42.68、62.00、51.43、48.16、30.65、19.14、12.99 s/co。60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0、24周血清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3%、50.0%、0、0、0、0、0,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91.6%、71.2%、54.1%、20.3%;血清IgM、IgG抗体中位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4周(95%CI:3.10~4.91周)及20周(95%CI:19.02~20.98周)。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IgM抗体中位阳性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IgG抗体中位阳性持续时间短于后者(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IgM抗体阳性持续时间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临床分型均无关(P均>0.05),临床分型是患者血清IgG抗体阳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60岁、合并基础疾病、临床分型为重型+危重型的患者血清IgG抗体峰值较高(P均<0.05),临床分型是患者血清IgG抗体峰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OVID-19患者康复期内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均逐渐降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IgG抗体阳性持续时间更长且峰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抗体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肺炎康复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教学体会
10
作者 袁媛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参加实习的16名实习生和在这期间收治的138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习生和患者按照计算机的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参加实习的16名实习生和在这期间收治的138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习生和患者按照计算机的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一般治疗;观察组实习生在传统的临床教学基础上进行病例指导模式的临床教学,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和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病例指导模式引入临床教学,大大提高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同时在急性肾衰竭患者中引入血液净化治疗,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急性肾衰竭 教学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