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显示正常肾上腺动脉解剖 被引量:9
1
作者 尹永芳 梁研 李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了解正常肾上腺动脉的解剖,有助于判断病变供血动脉,进一步明确来源及制订治疗方案,所以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对正常肾上腺动脉解剖的显示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选取60例腹部肿瘤且肾上腺正常患者,采用能谱扫描模... 目的了解正常肾上腺动脉的解剖,有助于判断病变供血动脉,进一步明确来源及制订治疗方案,所以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对正常肾上腺动脉解剖的显示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选取60例腹部肿瘤且肾上腺正常患者,采用能谱扫描模式行动态增强扫描,生成40-140 keV单能量图像,以1 keV为间距进行重建得到101组不同水平单能量图像。研究共分A、B两组,A组为最佳单能量组[肾动脉与竖脊肌之间具有最佳对比噪声比(CNR)的单能量图像],B组为对照组(系统默认选择的70 keV单能量图像,相当于140 kVp混合能量质量控制模式的平均能量),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对两组动脉期重建血管容积再现(VR)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并记录肾上腺上、中及下动脉的显示率,评价两组对血管的显示能力。结果(51±3)keV单能量图像具有最佳CNR,A组主观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对肾上腺上、中、下动脉显示率分别为61.67%、55.00%、88.33%和51.67%、48.33%、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中肾上腺下动脉显示率均高于肾上腺上、中动脉(P〈0.05)。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提高了肾上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能更好地显示正常肾上腺各分支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肾上腺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学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胸部体检中噪声指数的设定 被引量:5
2
作者 衣闯 梁妍 陈志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6-758,760,共4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胸部低剂量检查中噪声指数(NI)的最佳值,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根据NI的不同将120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0例,A组:NI=20;B组:NI=25;C组:NI=30;D组为常规组NI=14,并结...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胸部低剂量检查中噪声指数(NI)的最佳值,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根据NI的不同将120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0例,A组:NI=20;B组:NI=25;C组:NI=30;D组为常规组NI=14,并结合ASIR技术对轴位图像质量进行阅读、评价,根据图像质量及疾病的显示满意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结果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A组(3.53±0.43)分、B组(3.28±0.32)分、C组(3.12±0.18)分、D组(5.00±0)分;4组均>3分,可用于诊断;体重指数分别为(24.39±3.09)kg/m^2、(25.49±2.45)kg/m^2、(25.53±3.21)kg/m^2、(25.55±2.28)kg/m^2;层数分别为60.64±6.38、64.42±5.71、61.77±6.45、62.32±6.1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ED)分别为(1.66±0.84)mSv、(1.11±0.34)mSv、(0.88±0.30)mSv、(5.99±1.37)mSv,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ED最低,比D组辐射剂量低85%、比A组低47%、比B组低21%。结论结合ASIR技术,选择NI=30既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又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是一种较好的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右冠状动脉伪影与心率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衣闯 尹航 初国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8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右冠状动脉伪影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64排螺旋CT,造影剂为Omnipaque(350 mgI/ml)或优维显370 mgI/ml,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 目的探讨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右冠状动脉伪影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64排螺旋CT,造影剂为Omnipaque(350 mgI/ml)或优维显370 mgI/ml,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心率均〈65次/min,分析心率与右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的关系。结果 94例病例中有14例右冠有轻或中度伪影,一组心率在60~65次之间共21例,9例右冠有运动伪影,二组心率〈60次患者共73例,5例右冠有轻度伪影。结论 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心率控制在〈60次/min,能明显减少右冠出现运动伪影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 右冠状动脉伪影 64层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螺距对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平 吴祥才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8-19,共2页
目的通过实验来探讨多层螺旋CT的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扫描时所用螺距的关系,以便为优化设置扫描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在多台多层螺旋CT机上,应用不同螺距扫描线对测试模块,并将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间距均为... 目的通过实验来探讨多层螺旋CT的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扫描时所用螺距的关系,以便为优化设置扫描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在多台多层螺旋CT机上,应用不同螺距扫描线对测试模块,并将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间距均为0.625 mm的轴位像(axial image),以轴位像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像,即多平面重组(MPR)。采用相同的窗宽(window width)、窗位(window level)显示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MPR图像,鉴别线对测试模块的线径粗细级别,也就是在同一窗宽、窗位情况下对各组多平面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进行评价。结果螺距Pitch&Speed(mm/rot)为0.531:1、10.62扫描的MPR图像可显示6个级别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45 mm(11 LP/cm);而螺距Pitch&Speed(mm/rot)为1.375:1、27.50扫描的MPR图像只可显示4个级别的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55 mm(9LP/cm);两种扫描方式的MPR图像空间分辨率差别明显。结论在使用对称型排列探测器的多层螺旋CT机时,如果加大扫描螺距,会使重组图像噪声增大,空间分辨率降低,图像质量变差。所以在患者清醒和配合良好又不要求高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要把扫描方案中的螺距因子尽量设为≤1或小螺距,减少大螺距对MPR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 螺距 空间分辨率 线对 重叠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血管成像诊断小儿法洛四联症 被引量:1
5
作者 衣闯 初国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2期66-67,共2页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对小儿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价值,并与心脏彩超及手术对比.方法 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64排螺旋CT,造影剂为Omnipaque(350 mgI/ml)或优维显370 mgI/ml,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间行64排CT血管成像,临...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对小儿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价值,并与心脏彩超及手术对比.方法 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64排螺旋CT,造影剂为Omnipaque(350 mgI/ml)或优维显370 mgI/ml,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间行64排CT血管成像,临床诊断法洛四联症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经ADW4.4工作站将采集图像行VR、MPR、MIP后处理,进行图像重组及分析,并且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右室流出道狭窄39例,1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位于嵴下者38例.嵴上型2例,主动脉骑跨:本组29例骑跨率为50%,11例为40%.右室肥厚19例.并发畸形:本组卵圆孔未闭4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永存左上腔3例.镜面右位主动脉弓13例.左头臂静脉异常走行1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小儿法洛四联症诊断准确率高,同时评价肺动脉、冠状动脉及胸主动脉走形、狭窄程度及异常分支的分析、定位更直观、更可靠,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法洛四联症 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超声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能谱CT在骨科患者术后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祥才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清能谱CT扫描(GSI CT扫描)在骨科患者术后检查中的应用,同时研究能谱扫描图像与普通CT扫描图像的区别。方法选取6例人工关节和10例骨折金属固定术后随访复查的患者行能谱CT扫描。再应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分析,金属伪影去... 目的探讨高清能谱CT扫描(GSI CT扫描)在骨科患者术后检查中的应用,同时研究能谱扫描图像与普通CT扫描图像的区别。方法选取6例人工关节和10例骨折金属固定术后随访复查的患者行能谱CT扫描。再应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分析,金属伪影去除处理和三维重组,以原始图像为参照,对图像质量进行比较,观察GSI图像对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及人工关节的显示效果。结果高清能谱CT扫描图像较常规CT扫描图像的金属伪影明显减少,能够更清晰地显示人工关节的功能状况、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术的修复效果。结论高清能谱CT扫描,GSI在高的KeV区,可有效消除金属植入物伪影和射线束硬化伪影,最佳成像区间为100~140 KeV。利用GSI的合理区间可清晰显示术后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伪影 图像质量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能谱CT去除金属伪影功能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祥才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9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清能谱 CT 成像去除金属伪影功能的应用价值;研究在应用去除金属伪影功能中最佳keV 值的范围。方法对42例做过金属异物植入手术的患者行高清能谱 CT 扫描,将原始数据重建以多组单能量(Mono)的图像,对不同质量图像所对... 目的:探讨高清能谱 CT 成像去除金属伪影功能的应用价值;研究在应用去除金属伪影功能中最佳keV 值的范围。方法对42例做过金属异物植入手术的患者行高清能谱 CT 扫描,将原始数据重建以多组单能量(Mono)的图像,对不同质量图像所对应的 keV 的值各做以记录。再通过比较常规 CT 扫描图像和各种不同 Mono 能量级别图像的去伪影功能,进行分析和对比软组织、骨质以及金属植入物图像轮廓的锐利度和残余金属伪影强度;以此来判断高清能谱 CT 在不同患者的相同部位,所得到的去金属伪影的最佳成像能量级和对诊断疾病的有效利用率。结果由金属植入物所形成的伪影大多在90~140keV 的时候减弱或去除,在100~130keV 时减弱就更明显。能谱成像去除金属伪影功能在90~140keV 时,对金属植入物相邻近的骨质及软组织影像清晰度有所提高,在110~140keV 时对骨质及金属植入物的图像显示为最好,在110~130keV 时软组织的图像较好。应用高清 CT 能谱记录选取最佳单能量的条件为90~130keV,在这个能量范围内的图像均能满足阅读要求。结论高清能谱 CT 的能谱扫描,在高能量范围可较好的减除体部植入金属物伪影,四肢略有差别。最佳的能量范围为100~130keV。掌握了有效的能谱范围,可快速有效获得最佳有用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影 金属植入物 能谱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转移瘤的MR成像诊断分析
8
作者 毛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或临床确诊颅内脑转移瘤49例,分析其MR影像特征。结果在24例单发脑转移瘤病例中,病灶分布于幕上者16例,其中13例位于皮髓质交界;肿瘤实体直径>3.0cm者14例,轻度水肿10例;环... 目的探讨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或临床确诊颅内脑转移瘤49例,分析其MR影像特征。结果在24例单发脑转移瘤病例中,病灶分布于幕上者16例,其中13例位于皮髓质交界;肿瘤实体直径>3.0cm者14例,轻度水肿10例;环形强化14例,其中皮质侧显著增强12例,毛刷状征象12例。结论肿瘤的发生部位、肿瘤与瘤周水肿比例,增强扫描表现等征象有助于单发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颅内 转移瘤 MR成像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脂肪抑制FIESTA在鉴别诊断肝脏囊肿血管瘤中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方昊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9期29-30,共2页
目的总结MRI脂肪抑制二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2DFIESTA)在肝脏血管瘤和囊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MRI多期动态增强证实的65例肝脏血管瘤和178例肝囊肿,2D脂肪抑制FIESTA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特征。结果2D脂肪抑制FIESTA序列图像... 目的总结MRI脂肪抑制二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2DFIESTA)在肝脏血管瘤和囊肿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MRI多期动态增强证实的65例肝脏血管瘤和178例肝囊肿,2D脂肪抑制FIESTA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特征。结果2D脂肪抑制FIESTA序列图像肝血管瘤不论大小,病灶信号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比均有衰减,但仍呈高信号,肝囊肿最大直径小于等于3 cm时,96.2%的病灶信号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似;大于3 cm的病灶信号均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似或略高。结论2D脂肪抑制FIESTA序列可以鉴别诊断绝大多数的肝脏血管瘤和囊肿,而无需静脉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采集快速成像 鉴别诊断 肝脏血管瘤 肝脏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在颈椎病临床中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表现,以及对颈椎发病原因、主要群体的社会调查。方法本文收集了120例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资料,对其X线的进行分析。同时对近几年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及部分患者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颈椎病主要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 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表现,以及对颈椎发病原因、主要群体的社会调查。方法本文收集了120例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资料,对其X线的进行分析。同时对近几年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及部分患者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颈椎病主要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颈椎失衡。社会调研发现:颈椎病逐年的增多,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体育的锻炼不足。结论颈椎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X线,对颈椎病的治疗、诊断及预防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颈椎病日趋严重,提醒临床引起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颈椎病 影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禽流感肺部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世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8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肺部床头胸片及CT表现。方法报告6个病例,6例治愈,均为确诊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肺部影像表现。结果肺部病变主要的影像学特点为:1.床头胸片为弥漫性肺实变和间质改变以及进展迅速,变化快,吸收缓慢。病变早期以... 目的探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肺部床头胸片及CT表现。方法报告6个病例,6例治愈,均为确诊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肺部影像表现。结果肺部病变主要的影像学特点为:1.床头胸片为弥漫性肺实变和间质改变以及进展迅速,变化快,吸收缓慢。病变早期以双肺斑片状渗出为主,随后迅速扩大,后期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实变;病变吸收缓慢,先为渗出病灶,且肺部纤维化病灶的吸收持续时间长。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密度、形态和范围以及变化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甲型禽流感 X线摄影 胸部CT薄层扫描 树芽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夹层动脉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190-191,共2页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破裂是死亡率极高的凶险疾病,在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对其进行及时CT检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既往文献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论述较多[1,2]。本人研究分析本院近5年CT诊断4例胸主动脉夹层破裂的CT和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CT诊断 胸主动脉夹层破裂 胸部 现代医疗技术 检查诊断 临床表现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石的X线诊断(附病例分析1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世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植物性胃石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成因。方法选取经上消化道造影确诊的11例植物性胃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植物性胃石10例,多发1例,直径3~12cm,直径较大者形成慢性胃炎表现,未见溃疡形成。结论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能充... 目的探讨植物性胃石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成因。方法选取经上消化道造影确诊的11例植物性胃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植物性胃石10例,多发1例,直径3~12cm,直径较大者形成慢性胃炎表现,未见溃疡形成。结论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能充分显示植物性胃石的特征性表现从而确定诊断,诊断符合率较高,且简便、无创伤,能充分显示伴发病变,患者无痛苦、费用低,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石 上消化道造影 山楂 海带丝 粘豆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胸腔细针吸取活检的临床应用(附68例报告)
14
作者 孙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4期67-68,共2页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展,在CT引导下,经皮胸腔细针吸收活检目前已成为对肺外周型肿块以及肺弥漫性病变和纵膈、胸膜疾患定性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和高度准确的优越性。我院自2004年11月以来,在CT引导下行经皮...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展,在CT引导下,经皮胸腔细针吸收活检目前已成为对肺外周型肿块以及肺弥漫性病变和纵膈、胸膜疾患定性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和高度准确的优越性。我院自2004年11月以来,在CT引导下行经皮胸腔细针吸收活检68例,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活检 CT引导 临床应用 胸腔 肺弥漫性病变 影像学检查技术 外周型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