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疱疹病毒多表位纳米颗粒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评价
1
作者 杨丹丹 刘冰 +6 位作者 赵维昊 赵亚楠 张玉蝶 郭巾玲 刘冬禹 殷玉和 吴丛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60-4272,共13页
【目的】设计并开发针对猫疱疹病毒1型(FHV-1)gB、gD蛋白的多表位纳米颗粒疫苗,为FHV-1多表位纳米颗粒疫苗的抗原筛选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FHV-1 gB、gD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N-糖基化位点... 【目的】设计并开发针对猫疱疹病毒1型(FHV-1)gB、gD蛋白的多表位纳米颗粒疫苗,为FHV-1多表位纳米颗粒疫苗的抗原筛选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FHV-1 gB、gD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B细胞抗原表位、免疫原性和保守性进行分析。构建重组质粒pET20b-FBDF,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经Ni柱亲和层析纯化及透析浓缩处理后得到重组蛋白FBDF,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BCA法测定蛋白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观察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形态和粒径大小。将制备的FHV-1表位纳米颗粒疫苗皮下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FHV-1 gB、gD蛋白的多个氨基酸域均表现出优异的亲水性、抗原性、结构柔韧性和表面可及性特征。FHV-1 gB、gD蛋白分别存在11和5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蛋白二级结构均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分别产生17和6个B细胞线性表位。筛选出3个高抗原性和保守性的优势抗原表位:gB_(1):197-208,gB_(2):314-325,gD:221-232。将表位使用柔性连接子(GGGGS)与Ferritin相连,经密码子优化后,构建pET20b-FBDF重组质粒。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FBDF在30℃、0.5 mmol/L IPTG诱导16 h时成功可溶性表达。TEM和DLS结果显示,纯化后的FBDF蛋白可自组装成直径为16.55 nm的纳米颗粒。小鼠免疫结果显示,三免后14 d小鼠血清中抗体滴度达到峰值,其中FBDF+Al(OH)_(3)、FBDF+CpG、FRCPV组抗体滴度分别为1∶680000、1∶15600、1∶3500,显著高于PBS和Ferritin组(P<0.05)。接种FBDF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最高可达1∶2^(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多表位纳米颗粒疫苗FBDF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为FHV-1多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疱疹病毒(FHV) gB蛋白 gD蛋白 抗原表位预测 多表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