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五味子蛋白抗氧化活性和对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泓妍 郑怡 +5 位作者 王海东 曹珺 张涵 张红印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60,共10页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南五味子蛋白(Schisandra sphenanthera protein,SSP)和北五味子蛋白(Schisandra chinensis protein,SCP),并测定其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和对H_(2)O_(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南五味子蛋白(Schisandra sphenanthera protein,SSP)和北五味子蛋白(Schisandra chinensis protein,SCP),并测定其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和对H_(2)O_(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荧光检测胞内活性氧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产物和抗氧化物酶系活性。结果表明,SSP清除自由基和还原能力均优于SCP,SSP与SCP都能对H_(2)O_(2)诱导HepG2造成的细胞生长抑制起到修复作用(P<0.05),显著降低胞内活性氧、丙二醛水平(P<0.05),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的水平(P<0.05),且SSP对H_(2)O_(2)诱导的HepG2氧化应激损伤修复能力优于SCP。综上,2种五味子蛋白中SSP更适合应用于抗氧化功能性食品或保健食品工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自由基清除 氧化应激 HEPG2细胞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五味子蛋白肽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东 张涵 +5 位作者 周泓妍 史佳琳 石雨欣 衣春光 张红印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6-176,共11页
目的:获取五味子蛋白肽的最适酶和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7种蛋白酶酶解,基于五味子蛋白不同酶解产物的水解度、自由基清除活性、多肽得率和含量结合SDS-PAGE中分子量多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以DPPH... 目的:获取五味子蛋白肽的最适酶和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7种蛋白酶酶解,基于五味子蛋白不同酶解产物的水解度、自由基清除活性、多肽得率和含量结合SDS-PAGE中分子量多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酶解工艺。以五味子蛋白为参照,分析比较五味子蛋白肽对O_(2)^(−)·、·OH、DPPH·、ABTS^(+)·的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及Fe^(3+)还原能力。结果:制备五味子蛋白肽的最适酶为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底物浓度5%,酶底比1%,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5℃,pH为9.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多肽含量为88.61%,水解度为24.21%,DPPH·清除率为86.96%。五味子蛋白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均优于五味子蛋白。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五味子蛋白肽的最适酶和最佳水解工艺,同时指出,五味子蛋白肽具有更加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酶解蛋白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结合成分分析优选人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佳极性部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志佳 李胜楠 +5 位作者 周文文 肖凤琴 刘晖 杨亦柳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总酚酸、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间体外抗氧化活性;结合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质量评价模型。对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12个质量特性指标赋权,最终优选出人参抗氧化最佳极性部位。结果: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正丁醇部位的总酚酸、总黄酮、人参皂苷Rb1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0.14、0.57、0.92、0.75 mg/mL。另外,结合质量评价模型得到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352~0.618,正丁醇部位测得相对关联度最高(0.618),进一步表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综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结果,初步优选出正丁醇部位为人参抗氧化最理想部位,为人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人参抗氧化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不同极性部位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四种组分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海东 张红印 +3 位作者 曹珺 李光哲 严铭铭 赵大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以北五味子脱脂粉为原料,通过奥斯本四步法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分析比较4种组分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4种组分蛋白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差异显著,其中谷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同时蛋... 以北五味子脱脂粉为原料,通过奥斯本四步法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分析比较4种组分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4种组分蛋白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差异显著,其中谷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同时蛋白提取率最高;4种组分蛋白还原性电泳和非还原型电泳在10~180 kDa和3.3~33.0 kDa亚基条带分布存在差异,超低分子质量电泳发现醇溶蛋白分子质量分布于5 kDa;扫描电镜观察出4种组分蛋白不同的表面结构和聚集程度,谷蛋白最为松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了不同组分蛋白二级结构的差异。此外,谷蛋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为最优,揭示出4种组分蛋白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其表现出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组分蛋白 结构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邱明阳 赵武 +5 位作者 刘玉婷 弓佩含 邵帅 齐滨 严铭铭 赵大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0-846,共7页
筛选出五味子抗氧化活性最强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优的部位。对各提取物及有效部位进行含量测定。以对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代表其抗氧化活性,比较五味子各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 筛选出五味子抗氧化活性最强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优的部位。对各提取物及有效部位进行含量测定。以对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代表其抗氧化活性,比较五味子各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ACAR)为阳性对照,对各提取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进行比较。采用Origin 8软件中的多项拟合计算活性实验的IC50值及Abs0.7值,并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测定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间的相关性。五味子药材中含量最高的是总多糖类物质,含量为72.9 mg GL/g DM,其次为总酚酸类物质,含量为46.8 mg GA/g DM,木脂素类物质含量为39.6 mg SC/g DM,三萜类物质含量为32.2 mg OL/g DM,总黄酮类物质含量最低,为22.6 mg RU/g DM。五味子各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总木脂素>总黄酮>总三萜>总酚酸>总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的为总木脂素(IC50值为0.24),抑制作用最弱的为总三萜。五味子7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优。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具有最优的抗氧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抗氧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与木脂素类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borne法分级提取五味子蛋白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海东 韩荣欣 +6 位作者 张红印 肖凤琴 于倩 庞会娜 李光哲 严铭铭 赵大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9-65,共7页
目的:采用Osborne法提取五味子各组分蛋白,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方法:用Osborne方法分级提取五味子中的蛋白质,得到四种组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对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odium lauryl sul... 目的:采用Osborne法提取五味子各组分蛋白,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方法:用Osborne方法分级提取五味子中的蛋白质,得到四种组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对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odium laur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SDS-PAGE)电泳分析,并对不同组分蛋白和总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分级提取得到的四种蛋白质,清蛋白亚基分子量分布在15~25 kDa和40~55 kDa,球蛋白分子量大致分布在15~25 kDa和35~55 kDa,谷蛋白亚基分子量在15~20 kDa和30~40 kDa。以五味子总蛋白为参照物,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总蛋白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各分级蛋白;四种分级蛋白对Fe3+的还原能力强于总蛋白;在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中含量最高的谷蛋白效果最佳,其清除效果在一定的浓度下与Vc接近,同时,其在羟基、DPPH自由基与Fe3+还原能力的试验中抗氧化活性良好,表明五味子组分蛋白中谷蛋白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抗氧化潜在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Osborne分级法 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体外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蛋白组分提取、抗氧化活性及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董红影 王英博 +6 位作者 庞会娜 肖凤琴 张红印 范琳 韩荣欣 严铭铭 邵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4-171,共8页
以葛根为原料,提取葛根蛋白组分,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SDS-PAGE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葛根蛋白组分进行亚基、结构分析,对谷蛋白进行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谷蛋白的DPPH自由基、ABTS阳... 以葛根为原料,提取葛根蛋白组分,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SDS-PAGE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葛根蛋白组分进行亚基、结构分析,对谷蛋白进行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谷蛋白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及·OH清除率均可达90%以上,其IC50值分别为0.118、0.089、0.217 mg/mL,还原能力也较高,为1.33;亚基分析结果显示,葛根醇溶蛋白无条带,葛根清蛋白在10~55 kDa均有分布,葛根球蛋白主要分布于10~25 kDa,葛根谷蛋白主要分布于33~25 kDa;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4种葛根分级蛋白的氨基酸含量不同,其中葛根谷蛋白的氨基酸含量最高。FT-IR显示蛋白组分均有典型的蛋白吸收峰。谷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表明,pH值、温度及离子强度对葛根谷蛋白的持水(油)性、乳化及乳化稳定性、起泡及起泡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蛋白 Osborne分级提取 亚基分析 氨基酸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葛根蛋白酶解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庞会娜 董红影 +5 位作者 肖凤琴 张红印 韩荣欣 王海东 严铭铭 邵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97-204,共8页
目的:优化葛根蛋白酶解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特性。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水解度(DH)为评价指标,结合SDS-PAGE电泳结果,筛选最佳水解蛋白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葛根蛋白酶解工艺,并对最佳葛根蛋白酶解... 目的:优化葛根蛋白酶解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特性。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水解度(DH)为评价指标,结合SDS-PAGE电泳结果,筛选最佳水解蛋白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葛根蛋白酶解工艺,并对最佳葛根蛋白酶解物进行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葛根蛋白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pH9、酶底比2%,该条件下制备的葛根蛋白酶解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15、0.38、1.41 mg/mL,还原能力为0.553。结论:该条件下制备的葛根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蛋白 Box-Behnken 响应面法 酶解工艺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熟酸枣仁及其皮、仁成分差异性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肖凤琴 刘晖 +6 位作者 杨亦柳 于倩 李佳 张红印 邵帅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7,140,共5页
目的:揭示生熟酸枣仁及其皮、仁成分差异性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生熟酸枣仁皮、仁、全枣仁的抗氧化活性。并采... 目的:揭示生熟酸枣仁及其皮、仁成分差异性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生熟酸枣仁皮、仁、全枣仁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对酸枣仁不同组织部位皮、仁和全枣仁的成分进行研究。结果:生熟酸枣仁皮、仁、全枣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大小为皮>全枣仁>仁。生熟酸枣仁(皮)中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含量高于全枣仁和仁,各样品总多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熟酸枣仁皮、仁、全枣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成分差异性 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文文 刘晖 +5 位作者 徐志佳 肖凤琴 李波 杨亦柳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88-296,共9页
目的:以酸枣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酸枣仁,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液进行萃取,分别得到水提取物(S1)、石油醚萃取物(S2)、氯仿萃... 目的:以酸枣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酸枣仁,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液进行萃取,分别得到水提取物(S1)、石油醚萃取物(S2)、氯仿萃取物(S3)、乙酸乙酯萃取物(S4)、正丁醇萃取物(S5)5种极性部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极性部位总酚酸、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酸枣仁皂苷A及斯皮诺素等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应用经典体外抗氧化和H2O2细胞氧化损伤法对各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6种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比较同一部位不同成分,在S1、S2、S3萃取部位总多糖成分含量最高,分别为(17.40±0.47)、(5.38±0.05)、(5.43±0.01)mg/g,在S4、S5萃取部位中总黄酮成分含量最高,分别为(17.49±0.47)、(23.18±0.20)mg/g。各萃取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萃取部位(S5)抗氧化能力最强,呈明显量效关系。相关性分析得出总皂苷(X_(2))、总多糖(X_(3))、斯皮诺素含量(X_(5))对酸枣仁发挥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结论:酸枣仁正丁醇萃取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起到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总皂苷、总黄酮和斯皮诺素。本研究为酸枣仁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食品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极性部位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酸枣仁蛋白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荣欣 张红印 +4 位作者 周光鑫 王海东 肖凤琴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1-176,共6页
目的:以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酸枣仁蛋白酶解产物(SZPHs)为研究对象,探究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其氨基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得到酸枣仁蛋白酶解产物消化物(SZPHs-GD),并分析SZPHs消化前后的氨基酸组成以... 目的:以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酸枣仁蛋白酶解产物(SZPHs)为研究对象,探究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其氨基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得到酸枣仁蛋白酶解产物消化物(SZPHs-GD),并分析SZPHs消化前后的氨基酸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SZPHs-GD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降低了1.51%,亲水性氨基酸和带负电荷氨基酸含量分别升高了0.83%和2.11%,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SZPHs及SZPHs-GD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 kDa以下,且体外模拟消化后<5 kDa组分比例增加;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SZPHs-GD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1.25%,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90.40%,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47.51%,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32.66%。结论:经模拟体外胃肠消化后,SZPHs-GD仍具有较好的氨基酸组成以及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蛋白 酶解产物 体外模拟消化 氨基酸 抗氧化活性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琳 沈颖昕 +1 位作者 严铭铭 邵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4,共5页
比较了葛根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抗环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来评价葛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以... 比较了葛根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抗环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来评价葛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研究葛根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葛根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抗氧化能力最优;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与标准品葛根素比较,葛根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强于葛根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提取物 葛根素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桔梗醇提工艺及醇提物美白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铁全 庞会娜 +2 位作者 黄意情 万志强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9-196,共8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桔梗醇提工艺,并考察其美白活性。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媒量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桔梗醇提工艺;以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为指标考察提取物的美白活性。结果表明,桔梗的最佳乙醇...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桔梗醇提工艺,并考察其美白活性。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媒量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桔梗醇提工艺;以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为指标考察提取物的美白活性。结果表明,桔梗的最佳乙醇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 h,溶媒量8倍,该条件下制备的桔梗醇提物中桔梗皂苷D、熊果苷、桔梗总皂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122%±0.003%、0.128%±0.005%、0.582%±0.007%,且具有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92.39%)、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88.26%)、细胞黑色素抑制效果及自由基DPPH(90.19%)和ABTS^(+)(80.57%)清除活性。优化的桔梗醇提工艺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好,该工艺提取的桔梗醇提物具有良好的美白和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桔梗生物活性及美白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醇提物 提取工艺 酪氨酸酶 透明质酸酶 黑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优选人参—酸枣仁抗氧化活性最佳配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凤琴 王欣 +5 位作者 刘晖 董红影 周文文 徐志佳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179,共7页
目的:开发以人参—酸枣仁为原料的相关保健品。方法:应用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人参、酸枣仁不同配伍比例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应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析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灰色关联... 目的:开发以人参—酸枣仁为原料的相关保健品。方法:应用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人参、酸枣仁不同配伍比例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应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析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熵权法所得权重为分辨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最佳配伍比例。结果:人参—酸枣仁不同配比的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酸、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m_(人参)∶m_(酸枣仁)为1∶1的样品的总酚酸、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含量高于其他配比的,且其抗氧化活性强于其他配比的,说明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是总酚酸、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结论:人参—酸枣仁抗氧化活性最佳配比(m_(人参)∶m_(酸枣仁))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酸枣仁 配比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蛋白的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功能特性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双 韩荣欣 +5 位作者 王欣 肖凤琴 李佳 董红影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39,共9页
以酸枣仁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对酸枣仁蛋白进行提取,用三种不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酸枣仁蛋白进行酶解,得到三种酶解物,研究不同酸枣仁蛋白酶解物的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酸枣仁蛋白相比,不同... 以酸枣仁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对酸枣仁蛋白进行提取,用三种不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酸枣仁蛋白进行酶解,得到三种酶解物,研究不同酸枣仁蛋白酶解物的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酸枣仁蛋白相比,不同酸枣仁蛋白酶解物的溶解性、持油性、起泡性及其稳定性、乳化性及其稳定性均具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木瓜蛋白酶解物的溶解性、持油性、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强,碱性蛋白酶解物的起泡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最强;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相比于酸枣仁蛋白,不同蛋白酶所得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明显提高,其中,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的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其他酶解产物,当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95.87%、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率为44.77%、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0.8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7.77%。本研究表明,酸枣仁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食品加工性能,其抗氧化活性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蛋白质资源应用到食品中,为酸枣仁蛋白酶解物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蛋白酶解产物 碱性蛋白酶 中性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功能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方降脂片的成型性工艺及其降脂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荣榕 马馨桐 +4 位作者 王苗 张红印 衣春光 严铭铭 赵大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121,126,共8页
目的:优化复方降脂片的成型性工艺,并对其降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复方降脂片提取物为主药,以脆碎度、崩解时限及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主药与填充剂的比例、崩解剂的用量及乙醇的浓度为影响因素,优化复方降脂... 目的:优化复方降脂片的成型性工艺,并对其降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复方降脂片提取物为主药,以脆碎度、崩解时限及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主药与填充剂的比例、崩解剂的用量及乙醇的浓度为影响因素,优化复方降脂片的成型性工艺。同时采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评价复方降脂片的降脂活性。结果:最优成型性工艺为:主药与辅料比例为80∶15,崩解剂用量为5%,乙醇浓度为80%。验证实验结果:各批次样品综合评分为94.01%,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49%,且脆碎度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降脂活性实验:与高脂模型组的实验数据相比,复方降脂片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除高密度脂蛋白(HDL-C)外,其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呈极显著下降(P<0.01);中剂量组AST、ALT水平呈极显著下降(P<0.01),TC、TG及LDL-C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增加,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优选的成型性工艺,稳定可行,且复方降脂片降脂活性良好,本研究结果为复方降脂片的生产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降脂片 成型性工艺 Box-Behnken 响应面法 高脂血症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