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荞麦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酶及血清中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丹 张岚 +2 位作者 冯小雨 张洋婷 宋春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1-355,共5页
本文研究荞麦(buckwheat,BW)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代谢相关酶及血清蛋白含量影响。将5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荞麦低、中、高剂量组,30 d后取血及肝脏,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基础对照组相比,高脂膳食... 本文研究荞麦(buckwheat,BW)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代谢相关酶及血清蛋白含量影响。将5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荞麦低、中、高剂量组,30 d后取血及肝脏,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基础对照组相比,高脂膳食大鼠体重增加,肝脏肝脂酶(HL)、脂肪酶(LPS)、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荞麦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显著降低(p<0.05);荞麦中、高剂量组LPS、LPL活性显著增高(p<0.05),HL活性降低。各组大鼠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变化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荞麦粉剂量与HL、LPS、LPL活性呈现正相关关系,LPL与H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PS与LPL、H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荞麦干预高脂膳食可调节机体脂代谢相关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粉 高脂膳食 肝脏肝脂酶 脂肪酶 脂蛋白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酵母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斌 王丹 +2 位作者 张岚 朴春红 宋春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4-197,共4页
研究酵母发酵荞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开发荞麦保健发酵食品提供参考依据。以荞麦为原料,采用安琪酵母发酵,以总黄酮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加水量、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其最佳发酵条件为... 研究酵母发酵荞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开发荞麦保健发酵食品提供参考依据。以荞麦为原料,采用安琪酵母发酵,以总黄酮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加水量、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加水量75%,发酵温度32℃,接菌量0.5%,发酵时间6h,总黄酮含量由发酵前的4.895 mg/g升高到5.314mg/g;槲皮素含量从发酵前的1.468 mg/g下降为1.099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发酵 总黄酮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蛹虫草片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岚 王丹 聂晶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9-352,357,共5页
本文研究了蛹虫草片剂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I、II、III三个大组,每大组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蛹虫草低(0.167 g/kg·bw)、中(0.333 g/kg·bw)、高(0.999 g/kg·bw)剂量组,每组10只。每... 本文研究了蛹虫草片剂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I、II、III三个大组,每大组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蛹虫草低(0.167 g/kg·bw)、中(0.333 g/kg·bw)、高(0.999 g/kg·bw)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0 d。分别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并测定抗体生成细胞及血清溶血素。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蛹虫草片剂对Con A诱导小鼠的体重,脾脏/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蛹虫草中、高剂量组对Con A诱导小鼠细胞免疫调节有显著性影响(p<0.05);蚕蛹虫草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也具有一定调节作用,蛹虫草低、中、高剂量组对抗体生成细胞作用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中、高剂量组对HC50值影响有显著性影响(p<0.05)。说明一定剂量的蛹虫草片具有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也为蛹虫草片剂对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片剂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粉对高脂膳食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丹 沈楠 +2 位作者 于天龙 葛洪娟 宋春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70-372,378,共4页
研究了荞麦粉(buckwheat,BW)对高脂膳食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5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荞麦粉低、中、高剂量组(1、5、10g/kg·d),喂养30d后,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 研究了荞麦粉(buckwheat,BW)对高脂膳食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5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荞麦粉低、中、高剂量组(1、5、10g/kg·d),喂养30d后,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主动脉结构。结果显示,荞麦粉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荞麦粉可使高脂膳食大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增强(p<0.05)及MDA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可使肝脏中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但MDA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主动脉光镜结构显示荞麦粉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说明荞麦粉具有调节高脂膳食大鼠抗氧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粉 高脂膳食 抗氧化活性 光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发酵过程中荞麦和小麦面团香气成分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丹 张岚 +8 位作者 王佳鑫 刘俊梅 朴春红 刘敏 冯小雨 葛红娟 任鹏宇 宋春梅 王长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07-217,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分析荞麦和小麦在不同发酵剂作用下发酵过程中产生香气成分的差异。并基于保留指数和质谱鉴定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研究发现未发酵荞麦面团检出38种香气成分,在酵母和乳酸菌发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分析荞麦和小麦在不同发酵剂作用下发酵过程中产生香气成分的差异。并基于保留指数和质谱鉴定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研究发现未发酵荞麦面团检出38种香气成分,在酵母和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共分别检测出80种和63种香气成分;未发酵小麦面团检出11种香气成分,在酵母和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共分别产生42种和17种。发酵过程中,荞麦和小麦面团香气种类增加,其中荞麦面团呈现更多香气成分。烃类和酯类是荞麦面团酵母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烃类主要为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类,酯类是荞麦面团经乳酸菌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小麦经过酵母发酵产生香气成分包括烃类、酯类、醇类、酸类、醛类及醚类,经过乳酸菌发酵产生香气成分种类相对较少,有烃类、酯类、酮类及醛类。荞麦发酵后产生更多活性香气成分。酵母和乳酸菌发酵荞麦和小麦后,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在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发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香气成分 荞麦 小麦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荞麦挥发油制备及其活性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丹 蔡蕾 +3 位作者 郭鑫蕊 刘俊梅 王长文 张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49,共6页
采用Clevenger-type装置进行水蒸馏法制备乳酸菌发酵荞麦挥发油,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乳酸菌不同发酵条件下荞麦挥发油成分的差异,通过保留指数和外标法相结合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采用Clevenger-type装置进行水蒸馏法制备乳酸菌发酵荞麦挥发油,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乳酸菌不同发酵条件下荞麦挥发油成分的差异,通过保留指数和外标法相结合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未发酵荞麦挥发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和醇类。经GC-MS检出18种香气成分,经乳酸菌发酵后荞麦挥发油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醇类和醛类,经GC-MS检出44种香气成分,与未发酵时相比增加了26种香气成分。此外,经过发酵之后,苯甲醛、反式-2,4-癸二烯醛、甲基丁香酚、正壬醛含量相对较高,说明荞麦经过乳酸菌发酵后挥发油种类明显增加,活性香气成分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挥发性成分 荞麦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