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输血科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明 邓卫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究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9年2月—2020年8月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4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各70例。对比两组管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及管理质量... 目的探究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9年2月—2020年8月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4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各70例。对比两组管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及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管理满意度(90.00%)较高,而不良事件发生率(5.7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输血指导、业务水准、沟通水平、风险管理各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管理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和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输血科 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 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用血安全分析
2
作者 李明 邓卫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6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规范医院输血科管理对确保用血安全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8年度已开始执行规范化管理期间178例血样样本及输血事件纳入实验组,将该院2017年度行常规管理期间182例血样标本及输血事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管理质量与输血不良... 目的研究分析规范医院输血科管理对确保用血安全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8年度已开始执行规范化管理期间178例血样样本及输血事件纳入实验组,将该院2017年度行常规管理期间182例血样标本及输血事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管理质量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血液报废率为2.81%低于对照组的23.63%(P<0.05);实验组试剂库存期、首袋发血时间以及红细胞库存期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资料完整率以及临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管理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输血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1.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9%(P<0.05)。结论在医院输血科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度后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并显著提升用血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科 规范化管理 用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 邓卫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6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入吉林省一汽总医院9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6月使用常规管理方法作为常规组,2021年7—12月使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PDCA循环组。对比常规组和PDCA循环组的... 目的观察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入吉林省一汽总医院9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6月使用常规管理方法作为常规组,2021年7—12月使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PDCA循环组。对比常规组和PDCA循环组的输血科输血质量指标合格率、血液的返库率、输血科输血不规范情况的发生率。结果PDCA循环组输血科输血质量指标合格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组血液的总返库率比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组输血科输血不规范情况的发生率比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好,能够提高输血合格率,减少血液返库率和输血不规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 PDCA循环管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5S”管理在输血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邓卫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输血科质量管理中“5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输血科管理工作自2019年1月起实施“5S”管理,自该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1—12月)后(2019年1—12月)各抽取100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管理后管理质量以及输血不良... 目的探究输血科质量管理中“5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输血科管理工作自2019年1月起实施“5S”管理,自该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1—12月)后(2019年1—12月)各抽取100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管理后管理质量以及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液样本管理后血液报废率低于管理组,实际库存期少于管理前,资料完整度高于管理前,红细胞库存期少于管理前,首袋发血时间少于管理前,管理后输血不良事件统计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以及血友病的发生率与管理前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科质量管理中“5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科 质量管理 “5S”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安全管理在消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价值
5
作者 阮峥 李强 +1 位作者 潘丽 王韵暄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2期70-73,77,共5页
目的评价消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管理中,输血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方法取本院消化科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组织参与研究,并根据输血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组,每组各53例,其中行常规基础输血管理的患者为1... 目的评价消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管理中,输血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方法取本院消化科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组织参与研究,并根据输血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组,每组各53例,其中行常规基础输血管理的患者为1组,行输血安全管理的患者为2组,随之比较输血操作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及相关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质量水平、评估疗效、随访输血并发症,并行具体分析。结果干预后,输血管理质量均提高,两组质量比较,2组质量更佳(p<0.05);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相比1组,2组较低(p<0.05);干预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相比1组,2组较高(p<0.05)。结论消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输血安全管理有其特殊优势,可提升输血管理质量,从而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或预防并发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科 消化道出血 输血安全管理 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晶 李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5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应用于内分泌科的价值。方法筛选70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该院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并在实施前后各抽取35例患者调查护理满意度,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应用于内分泌科的价值。方法筛选70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该院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并在实施前后各抽取35例患者调查护理满意度,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分别为80.00%和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管理、护理态度、护理时效、操作技能、护理文书及消毒隔离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更高,分别为97.14%和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层级管理在内分泌科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层级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内分泌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输血系统在手术室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7
作者 阮峥 潘丽 +1 位作者 李强 王韵暄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输血管理中信息化输血系统运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前收治的75例术中输血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后收治的75例术中输血患者纳入观察组。...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输血管理中信息化输血系统运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前收治的75例术中输血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后收治的75例术中输血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输血前操作规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输血申请时间。结果观察组输血前操作规范率(98.67%)较对照组(89.33%)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2.67%、1.33%)较对照组(12.00%、10.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申请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输血管理中信息化输血系统的运用,可提高输血前操作规范,减少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的出现,缩短输血申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输血管理 信息化输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