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S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曲旭婷 连风丽 宫超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6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6S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心内科在职护理人员23名,根据时间不同记为管理前(2021年2月—2022年2月)和管理后(2022年3月—2023年3月),管理前实施传统管理模式,... 目的探究6S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心内科在职护理人员23名,根据时间不同记为管理前(2021年2月—2022年2月)和管理后(2022年3月—2023年3月),管理前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6S管理模式,对比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工作沉浸程度以及职业获益感。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工作沉浸程度评分、职业获益感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人员应用传统管理与6S管理两种管理模式的对比之下,6S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人员实践能力、改善工作沉浸度,增强职业获益感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管理模式 心内科 工作沉浸程度 职业获益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忠莹 桑恒 孙明旭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5期42-44,共3页
目的探析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心内科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管理方案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组为25名,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规范事项、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 目的探析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心内科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管理方案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组为25名,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规范事项、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安全用药质量评分、病区管理质量评分、急救物品评分、护理查对制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情况,分别较参照组略胜一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7、12.989、23.534、14.370、21.108、22.468,P<0.05);实验组护理不规范事项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各为1(4.00%)、科室管理满意度为25(100.00%),显著优于参照组护理不规范事项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科室管理满意度的7(28.00%)、10(40.00%)、21(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9.440、4.347,P<0.05)。结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心内科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心内科 护理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感护理在心内科实习护士输液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宏博 孙姣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27期83-86,共4页
目的分析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感护理在心内科实习护士输液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该院心内科接收的护理实习生94名,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强化风险责任感护... 目的分析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感护理在心内科实习护士输液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该院心内科接收的护理实习生94名,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强化风险责任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实习生输液流程知识掌握程度、静脉输液针刺伤情况护理管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在无菌观念、准备用物、反复核对、整理用物以及沟通能力等流程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在携带污染针头至处置室途中、处理应用过的针头、拔针刺伤、分离针头以及整理治疗车等刺伤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在强化沟通表达能力、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自主性、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应急能力等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内科实习护士实施强化风险责任感输液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强化实习护士对输液流程的了解与掌握,降低针刺情况发生率,提高实习护士护理管理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强化风险管理 责任感 实习护士 输液流程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远端缺血预适应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4
作者 方哲 张琦 张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进行择期PCI治疗的ACS患者130例,最终纳入120例,... 目的探讨肢体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进行择期PCI治疗的ACS患者130例,最终纳入12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上肢RIPC组(n=30)、下肢RIPC组(n=30)、上下肢联合RIPC组(n=30)和对照组(n=30);上/下肢RIPC组患者在PCI手术前2 h用血压计袖带绑于右上肢或右下肢并充气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使此上肢或下肢血流受阻,经减压5 min后恢复血流5 min,重复上述操作3次,共计30 min。上下肢联合RIPC组患者在PCI术前2 h用血压计袖带将右上肢和右下肢同时捆绑并充气加压至200 mmHg,余处理同上/下肢RIPC组,无上述过程的对照组直接进行PCI。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四组的心肌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术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评估MACE事件的发生率,观察肢体RIPC对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四组患者术前Myo、cTnI、CK-MB及hs-CRP的基础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Myo、CK-MB、hs-CRP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IPC组cTnI水平术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中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植入支架的平均直径、长度、数量及造影剂用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上肢RIPC组、下肢RIPC组和上下肢联合RIPC组的患者术中胸痛发生率分别为10%、6.67%、6.67%,相比对照组20%胸痛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出院后6个月情况:上肢RIPC组、下肢RIPC组及上下肢联合RIPC组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1%、8%、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RIPC对择期行PCI治疗的ACS患者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减少术中胸痛的发生,降低术后6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远端缺血预适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三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中原 户丽艳 苏晓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三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该次探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长春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重症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 目的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三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该次探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长春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重症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恢复情况,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健康依从性较高,且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 冠心病 三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对肾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桑恒 张晓冬 +1 位作者 范宇宏 马忠莹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4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急危重护理中影响分析。方法抽查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该院肾内科护理人员对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按照管理方案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组为28名,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护...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急危重护理中影响分析。方法抽查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该院肾内科护理人员对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按照管理方案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组为28名,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及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行为评分、护患关系评分及技能培训评分均较参照组显著提升(t=19.326、13.120、17.988、14.167、23.044,P<0.05);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57%(1/28)、管理满意度为100.00%(28/28),无出现护理投诉事件,显著优于参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及管理满意度的25.00%(7/28)、14.29%(4/28)、82.14%(23/28)(χ^2=5.250、4.307、5.490,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肾内科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值得作为一种理想的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肾内科 急危重患者 管理质量 护理风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量替格瑞洛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佳鑫 刘永利 +1 位作者 张丽娜 潘洪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半量替格瑞洛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使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不同分成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 ... 目的探究半量替格瑞洛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使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不同分成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 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45 mg 2次/d口服。两组同时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大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70.1±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6±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9, 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MACCE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两组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5, P>0.05)。结论临床使用半量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高龄ACS介入治疗患者使用半量替格瑞洛治疗,临床疗效明显, MACCE发生率降低,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长期使用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量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实施层级管理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刘微微 蒋小兵 户丽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实施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在职护理人员14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1年3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层级护...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实施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在职护理人员14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1年3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段时期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职业倦怠感。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人工呼吸、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摩、静脉穿刺操作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疏导能力、风险预估能力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实施两种管理方法的对比之下,层级护理管理质量更加可观,其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强化综合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感,更具选择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层级管理 综合能力 职业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