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花湖区白桦-红松模式水源涵养林植被演替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勇 孙雪 +2 位作者 刘玉波 吕伟伟 高扬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松花湖区域构建以白桦-红松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形成人工促进地带性植被区,通过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区域内乔木11种、灌木9种、草本15种;乔木中红松数量最多,占乔木总数的56.3%;乔木基盖度白桦最大,占总数的84.06%;乔木树冠覆盖面... 在松花湖区域构建以白桦-红松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形成人工促进地带性植被区,通过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区域内乔木11种、灌木9种、草本15种;乔木中红松数量最多,占乔木总数的56.3%;乔木基盖度白桦最大,占总数的84.06%;乔木树冠覆盖面积白桦最大,占乔木总树冠覆盖面积的78.69%;乔木间,树高、胸径、冠幅差异显著;灌木数量以毛脉卫矛、暖木条荚蒾为多;草本植物优势种为苔草、宽叶山蒿。调查区域内白桦、红松生态地位显著,地带性植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合理,利用白桦、红松构建松花湖水源涵养林,模拟地带性植被效果明显,有利于松花湖区域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湖 水源涵养林 地带性植被 水土保持 生态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