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油井反向调剖技术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琼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7-132,共6页
南山湾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低渗透砂岩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微裂缝发育。开发初期,含水上升速度快,甚至出现暴性水淹,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严重,开发效果差,并且采取注水井调剖效果不明显。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实现... 南山湾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低渗透砂岩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微裂缝发育。开发初期,含水上升速度快,甚至出现暴性水淹,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严重,开发效果差,并且采取注水井调剖效果不明显。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实现控水稳油,提出油井反向调剖试验。为此,对反向调剖的机理、技术特点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调剖井的选井原则、堵剂优选、方案设计、施工工艺等进行了介绍,现场试验实施后,增油降水效果显著,产液量大幅度下降,产油量明显上升,含水率明显下降,达到产量高峰后单井日增油6.2t,含水率下降39.5%,措施后12个月累计增油1488t,投入产出比1:2.34。反向调剖试验的成功展示了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调剖 原理 技术试验 效果 南山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姬塬油田宽带压裂参数优化数值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晓峰 王振军 +3 位作者 黄卓 史经民 陆天瑜 赵新礼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1,共5页
低渗致密油藏由于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孔喉相对细小,注水开发时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鉴于此,实施宽带压裂是开发此类油藏的必要手段。文章基于特定油藏剩余油的分布模式,开展了侧向宽带压裂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宽带压裂参数。研究结果表... 低渗致密油藏由于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孔喉相对细小,注水开发时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鉴于此,实施宽带压裂是开发此类油藏的必要手段。文章基于特定油藏剩余油的分布模式,开展了侧向宽带压裂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宽带压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微裂缝发育越强,受储层改造影响越大;致密储层微裂缝发育越弱,受储层改造影响越小。当储层改造宽度一定时,储层裂缝发育程度越高,累产油越低;储层基质渗透率越低,增大储层改造宽度能发挥的增产作用越明显。室内物模实验表明,利用暂堵转向实施宽带压裂,可大幅度提高水力裂缝侧向延伸范围。根据优化的宽带压裂参数进行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研究成果可为低渗致密油藏宽带压裂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油藏 宽带压裂 剩余油 井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砂体沉积机制与岩性油藏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振兴 杨光 +4 位作者 黄铭志 张菊红 宋雷 马林 丁冶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50-52,107,共4页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好解释此种砂体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海坨子—大布苏地区位于坡折带之上,地形落差大,水流下切作用强,对下伏地层造成侵蚀,形成深而窄的湖缘峡谷。湖缘峡谷控制砂体的沉积,该砂体在上倾方向上与断层有机配置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特征 沉积机制 厚层砂体 湖缘峡谷 岩性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美芹 孙德 +3 位作者 李冰冰 张金艳 邢子龙 普亚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并用于20 g/L NaCl水溶液的膜蒸馏脱盐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接触角、膜孔隙率和膜平均孔径分析,研究了PTFE含量对膜结构...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并用于20 g/L NaCl水溶液的膜蒸馏脱盐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接触角、膜孔隙率和膜平均孔径分析,研究了PTFE含量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共混微孔膜断面的指状孔逐渐被海绵状取代,平均孔半径由0.234μm增加到0.354μm,膜孔隙率由53.4%增加到81.3%;膜下表面与水接触角从118.52°增加到131.11°;膜蒸馏过程中通量逐渐增加,截留率先稳定后降低,PTFE含量为40%(质量分数,下同)时达最大,为99.99%,此时膜蒸馏通量达16.60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四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 疏水微孔膜 真空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