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木油田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海龙 王宪峰 +1 位作者 逯艳华 翟维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B08期86-87,共2页
重复压裂是一个系统工程,选井选层是基础。在油藏研究的基础上,从油层电性指标、剩余油分布、地层能量、油层完善程度、压裂周期、目标井层的含水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方法,矿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 重复压裂是一个系统工程,选井选层是基础。在油藏研究的基础上,从油层电性指标、剩余油分布、地层能量、油层完善程度、压裂周期、目标井层的含水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方法,矿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对同类型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木油田 重复压裂 选井 选层方法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油藏特征研究
2
作者 刘吉余 周鹏 +3 位作者 宋学会 王春江 张惠瑜 李朝晖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4期8571-8574,共4页
新立油田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最西端,扶杨油层包括扶余油层以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厚度约500 m,是新立油田主要目的层。通过岩心、测井、录井、钻井、试油以及PVT资料的研究,对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油层展布有系统性认识。研究认... 新立油田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最西端,扶杨油层包括扶余油层以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厚度约500 m,是新立油田主要目的层。通过岩心、测井、录井、钻井、试油以及PVT资料的研究,对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油层展布有系统性认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与渗透率都很低;油层分布范围广,平面连通性好,但单井有效厚度差异大,主体中心区厚度较大,并向周边逐渐减薄。油藏的控制因素由于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东西向油藏主要受到构造和断层因素控制,形成构造油藏以及断块油藏;南北向油藏含油范围与构造范围分布不统一,主要受岩性控制,发育有岩性油藏。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整体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大沉积预测以及地震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综合性的地震地质分析和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特征 新立 裂缝 物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147断块加密调整可行性研究及效果评价
3
作者 张海龙 段学森 李海岩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2期45-47,共3页
木 1 4 7断块近几年含水上升过快 ,井况变差 ,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 ,产量逐年下滑。为了挖掘断块的潜力 ,1 998年在精细油藏研究和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断块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找出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块和层... 木 1 4 7断块近几年含水上升过快 ,井况变差 ,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 ,产量逐年下滑。为了挖掘断块的潜力 ,1 998年在精细油藏研究和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断块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找出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块和层位 ;用多种油藏工程方法对断块加密调整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并在此基础上于 1 999年对区块实施加密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调整 储量计算 剩余油分布 断块油田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井模块化分层流体取样与压力测试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建国 杨清海 +5 位作者 伊鹏 侯泽 贾唯特 付涛 张宗霖 岳庆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5-393,共9页
为了准确掌握老油田高含水开采后期各油层分层压力及流体参数等开发动态数据,提出并研发了具有模块化、全电控、快捷化等特点的模块化分层取样与测试技术,并进行了室内测试和现场试验。模块化分层取样与测试系统由地面控制系统、井下电... 为了准确掌握老油田高含水开采后期各油层分层压力及流体参数等开发动态数据,提出并研发了具有模块化、全电控、快捷化等特点的模块化分层取样与测试技术,并进行了室内测试和现场试验。模块化分层取样与测试系统由地面控制系统、井下电源、排液泵、电控锚定器、电控封隔器、电控取样器、磁定位短节、终端短节、适配管缆、快速接头等多个功能模块构成,室内测试证实各模块性能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井下功能模块耐压35 MPa,耐温85℃,电控封隔器胶筒耐压差10 MPa以上,电控锚定器锚定力大于6.9 t,并可在意外情况下强制解卡,排液泵排量0.8 m^(3)/d,扬程500 m,电控取样器能够满足3腔各500 mL取样需求。吉林油田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井下单个生产层段快速封隔与自验封,完成分层压力恢复测试,利用排液泵可将上下封隔器间以及近井地带的混合液体排出,获取被测层段的地层真实流体样品,提高老油田产层认识水平,为开发方案调整优化、油层改造等提高采收率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取样 分层测试 模块化 全电控 快捷化 提高采收率 流体取样 压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刻画河道砂体 被引量:54
5
作者 曹卿荣 李佩 +1 位作者 孙凯 李楠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岩性油藏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勘探的主要油藏类型,而河道砂体的识别一直是物探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点。此次研究选择了查干花地区新施工完成的三维地震,在"弃砂找河,扬河找砂"的新思路指导下,准确标定目的层及参考标志层... 岩性油藏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勘探的主要油藏类型,而河道砂体的识别一直是物探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点。此次研究选择了查干花地区新施工完成的三维地震,在"弃砂找河,扬河找砂"的新思路指导下,准确标定目的层及参考标志层并进行精细解释,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地震相划分、河道刻画,进而寻找河道砂体。研究认为,在半深湖—浅湖沉积环境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河道间沉积体在地震上有响应,应用地震属性对河道进行了刻画,据此部署探井获得高产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河道砂体 高台子油层 岩性油藏 查干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杆旋转影响大斜度井段岩屑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晓峰 闫铁 +2 位作者 崔世铭 唐生 王克林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钻杆旋转对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环空岩屑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和钻井液-岩屑两相流动压降的变化规律,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物理模型,应用CFD动网格运动模型模拟钻杆在环空的旋转效果,流动域内采用Realiza... 为了研究钻杆旋转对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环空岩屑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和钻井液-岩屑两相流动压降的变化规律,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复杂结构井大斜度井段物理模型,应用CFD动网格运动模型模拟钻杆在环空的旋转效果,流动域内采用Realizable涡黏模型近似求解钻井液-岩屑两相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模拟结果显示,钻杆旋转作用使岩屑沿井眼周向呈非对称状分布,钻杆旋转能够提高钻井液对岩屑沿切向的拖曳程度,显著提高了井眼清洁效果。根据CFD数值模拟结果,应用最小二乘法,结合Buckingham-π定理,建立了岩屑床比面积模型和环空压降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旋转 复杂结构井 岩屑床 井眼清洁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地震测井(VSP)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本才 曹卿荣 +1 位作者 李珮 桂盼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VSP技术与常规地震观测方法相比,可减少噪声影响,提高纵向分辨率等诸多优势。通过VSP成像,结合地面三维地震资料和岩性资料,进行精细地震属性分析,准确标定目的层,确定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进而对地层的非均质性进行... VSP技术与常规地震观测方法相比,可减少噪声影响,提高纵向分辨率等诸多优势。通过VSP成像,结合地面三维地震资料和岩性资料,进行精细地震属性分析,准确标定目的层,确定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进而对地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该文以松辽盆地南部南山湾地区为例,利用VSP资料,重新标定葡萄花油层的薄砂体,精细解释油层底界,在多种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储层预测,绘制出沉积相图,对该区提出了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垂直地震剖面 葡萄花油层 南山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存在的可能性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伟明 卢双舫 +5 位作者 王世辉 刘世恩 王贵磊 穆国栋 蒋思芹 徐建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391,398,共8页
鸡西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尤其是对致密砂岩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总结国内外成功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从构造、烃源岩以及储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依据鸡D8井暗色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资... 鸡西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尤其是对致密砂岩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总结国内外成功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从构造、烃源岩以及储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依据鸡D8井暗色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资料,使用化学动力学法计算了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资源量。研究表明,鸡西盆地属于小型断陷盆地,多期构造演化与储层快速沉积等特点,决定了研究区不具备类似北美阿尔伯达等成功地区的大型致密砂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但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大规模发育的煤系地层长期生气,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烃源岩与储集层紧密叠置接触也有利于致密气的运移和保存。在鸡西盆地的中央凹陷构造稳定区域,寻找致密储层的甜点区,将有机会获得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成藏条件 资源潜力 断陷盆地 致密砂岩气 鸡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阻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白连德 赵文彬 +2 位作者 邵立新 千春雪 赵殿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0,共2页
随着5700测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在地质研究(如裂缝识别、地应力分析、构造分析、沉积特征等)得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提高了勘探效益,为油气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电成像测井通过图像的颜色(不... 随着5700测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在地质研究(如裂缝识别、地应力分析、构造分析、沉积特征等)得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提高了勘探效益,为油气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电成像测井通过图像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电阻率值,颜色深代表电阻率低,颜色浅代表电阻率高)来代表不同的地质意义。通过成像测井解决了比常规测井更多的地质问题,从构造形态的识别,精细有效储层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寻找有利的勘探、开发方向,都展示了较好的前景。通过新326井的5700成像测井的地质研究,分析认为新326井的古水流方向为北西向,结合砂岩资料,部署探井新327井经过钻探后发现砂岩向北西的确有加大的趋势,与预测达到较好的吻合。该项技术为解决地质问题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它地区也可以借鉴或应用。该项分析技术已经达到国内的较高水平,通过成像测井的地质分析与应用为下部探井部署井位和开发区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新技术 微电阻 成像测井 地质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晶 朱焱 +2 位作者 李建冰 崔世铭 刘国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2-476,共5页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剖面返转现象会对提高采收率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和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升高,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剖面返转现象会对提高采收率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和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升高,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延后且延后幅度增大,聚合物溶液浓度C_P=1600 mg/L、渗透率级差为4时,渗透率大于1200×10^(-3)μm^2后尤为明显;随渗透率级差和小层厚度比(高渗层/低渗层)增大,即地层系数级差增大,剖面返转时机提前,聚合物溶液浓度C_P=1600 mg/L、岩心平均渗透率K_g=300×10^(-3)μm^2、地层系数级差10条件下,剖面返转时机可提前至0.06数0.07 PV。随岩心渗透率升高和地层系数级差增大,采收率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T_p与地层系数级差D_j关系满足方程式T_p=a(D_j-1)^(-1),随聚合物溶液浓度升高,返转系数a值减小,剖面返转时机提前。应用该公式可定量描述剖面返转时机与地层系数关系,及时调整注入参数,提高聚合物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聚合物驱 剖面返转 返转时机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龙 张秀云 马晓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共4页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其目前普遍存在超压,高值区分布在齐家一古龙和三肇凹陷中心处,最大值可达到12 MPa以上。主要形成于嫩四段沉积时期,之后超压值逐渐增大,在嫩江组沉积...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其目前普遍存在超压,高值区分布在齐家一古龙和三肇凹陷中心处,最大值可达到12 MPa以上。主要形成于嫩四段沉积时期,之后超压值逐渐增大,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曾因T_2断裂活动释放,超压值降低。通过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及演化过程研究可以得到4点石油地质意义:①确定出青一段源岩主要排烃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②青一段源岩排出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最大可达350 m以上,在大庆长垣、三肇凹陷和齐家一古龙凹陷等大部分地区可"倒灌"运移进入扶余油层,进入杨大城子油层的范围略小于进入扶余油层的范围;③超压形成时期早于大量排烃期,对于封闭其油气是有利的;④青一段泥岩超压自形成后,虽在嫩江组沉积末、明水组沉积末和古近系沉积末曾发生释放超压降低,但封闭能力逐渐增强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青一段泥岩 超压形成 超压释放 断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三叠系低熟油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源智 于兴河 +2 位作者 季洪泉 赵广珍 李明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1,228,共8页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地区三叠系原油、油砂抽提物及濮卫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进行了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明寨地区三叠系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9.44%...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地区三叠系原油、油砂抽提物及濮卫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进行了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明寨地区三叠系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9.44%~51.01%,族组分碳同位素分布在-28.92‰^-26.54‰(PDB),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组分之间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Pr/Ph值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甾烷C2920R/(20R+20S)值为0.29~0.34,C29αββ/(ααα+αββ)值为0.25~0.34,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极低;γ-蜡烷含量较高,γ-蜡烷/C30藿烷值在0.70~0.81,反映了高盐度水体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低熟油特征。油源对比分析认为,文明寨地区三叠系低熟油的烃源灶为具有盐岩沉积建造的濮卫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四段泥岩,其成藏模式为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藏模式 低熟油 三叠系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对凹陷区上生下储油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晓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6,共5页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藏解剖和断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剖面上从上部的FI油层组至下部的YI油层组油逐渐减少;断裂对油运聚成藏有控制作用,油源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控藏模式为上覆青一...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藏解剖和断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剖面上从上部的FI油层组至下部的YI油层组油逐渐减少;断裂对油运聚成藏有控制作用,油源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控藏模式为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沿油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然后向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构造侧向运移,最后在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凹陷区 上生下储 油源断裂 断裂密集带 倒灌运移 正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倩 张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6期6438-6439,6443,共3页
以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协调工作为基础,以油层生产能力为依据,以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应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通过该数学模型实现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应用上述方法... 以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协调工作为基础,以油层生产能力为依据,以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应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通过该数学模型实现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对BZ25-1B16S、BZ25-1C20等10口潜油电泵井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值与实际值的对比结果表明,给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对潜油电泵井的产液量和电泵有效总扬程做出预测,使潜油电泵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电泵井 生产系统 优化设计 节点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克奇 杨喜峰 杨春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4期55-57,共3页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 ,对东濮凹陷卫城 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研究 ,认为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层内非均质性严重 ,...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 ,对东濮凹陷卫城 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研究 ,认为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层内非均质性严重 ,层间非均质性较弱 ,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改进了研究区断裂体系分布图及注采单元分布图 ,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卫城81断块 沙四段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