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L油田老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艳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6期61-64,71,共5页
CCL油田开采目的层段为下白垩系泉头组第四段扶余油层,具有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低压、低温的油藏特点。在压裂过程中存在着入井流体与储层不相配伍造成的冷伤害;薄油层发育,隔层遮挡能力弱,致使裂缝高度难以控制;储层埋深浅,地层压力... CCL油田开采目的层段为下白垩系泉头组第四段扶余油层,具有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低压、低温的油藏特点。在压裂过程中存在着入井流体与储层不相配伍造成的冷伤害;薄油层发育,隔层遮挡能力弱,致使裂缝高度难以控制;储层埋深浅,地层压力低,压后地层吐砂严重,返排率低等压裂难点。结合室内压裂材料优选,压裂液选用低浓度胍胶体系,支撑剂选用粒径16/30目的石英砂,提出前置热水+暂堵转向和变排量+同步干扰+整体改造工艺技术,采用FracproPT软件模拟人工裂缝半长、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压裂规模的确定和设计参数优化。现场试验压后效果明显,单井增油量为常规压裂增油量的2倍,能够有效地减缓单井产油递减幅度。此改造技术为CCL油田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稳产增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油田 压裂难点 整体改造 工艺技术 压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油气成藏期次——来自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玉涛 邵明礼 +2 位作者 贾可心 林爽 唐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1,共9页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的特征,受复杂构造运动的影响,原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根据烃类包裹体岩相特征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研究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成藏期次...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的特征,受复杂构造运动的影响,原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根据烃类包裹体岩相特征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研究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成藏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油气共经历三期油气充注过程和二次调整改造,第一期油充注发生在沙河子组沉积末期(141.5~135.0 Ma);第二期油气充注发生在登娄库组沉积末期—青山口沉积时期(116.0~91.5 Ma);第三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嫩江组沉积时期(81.0~72.5 Ma)。第一次原油调整改造发生在营城组沉积晚期到登娄库组沉积早期(128.1~121.0 Ma);第二次原油调整改造和第一次天然气调整改造发生在新近纪(4.0~1.0 Ma)。德惠断陷经历较为复杂的油气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岩相特征 华家构造带 德惠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人工举升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振华 张园 +3 位作者 丁雯 任向海 李晓君 熊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0,共7页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具有"两超五高"的特点,人工举升困难,目前存在深抽能力不足、杆断严重、井筒掺稀降黏成本高和井下抽油泵故障率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攻关研究了大型皮带抽油机、大排量抽稠泵、减载深抽和高温抗...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具有"两超五高"的特点,人工举升困难,目前存在深抽能力不足、杆断严重、井筒掺稀降黏成本高和井下抽油泵故障率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攻关研究了大型皮带抽油机、大排量抽稠泵、减载深抽和高温抗稠油电动潜油泵等技术,形成了掺稀气举举升、稠油复合举升和稠油螺杆泵举升等工艺,并针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建议,为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高效、经济开发指明了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超稠油 超深井 举升工艺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定容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学娟 荣鹏飞 +3 位作者 卢双舫 张曦 郭天然 王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4-870,共7页
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全直径取心岩样为实验介质,设计制作耐压可视的实验装置,选择一定的初始充注压力开展定容衰竭气体充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型介质需要一定的开启压力及开启时间才具备高效输导能力,而裂缝一旦开... 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全直径取心岩样为实验介质,设计制作耐压可视的实验装置,选择一定的初始充注压力开展定容衰竭气体充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型介质需要一定的开启压力及开启时间才具备高效输导能力,而裂缝一旦开启后,即使充注压力低于开启压力,裂缝依然具有输导能力,直到充注压差降为零;孔渗型非均质岩样中,中孔、中渗岩心气体运移路径可表现为明显指状突进式特征,而高孔、高渗型火山岩介质可以明显观察到充注过程中各孔渗单元有规律的幕式周期运移过程。整体上,定容充注压力与衰减时间具有指数关系的衰减特征,气体运移速度随时间具有波浪式起伏降低的幕式特征,且随着充注压力的不断降低,幕式运移路径范围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充注实验 幕式运移 输导类型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多管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叶勤友 刘亚珍 +1 位作者 孙伟 沈翘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7,共6页
针对井身结构复杂的大斜度井以及腐蚀结垢严重、层间压差大等水井测试困难问题,研究了智能化多管分层注水技术及关键工具——大通径低压坐封可洗井封隔器、上层配注器、下层配注器和智能化地面控制系统。采用该技术可在现有带压作业设备... 针对井身结构复杂的大斜度井以及腐蚀结垢严重、层间压差大等水井测试困难问题,研究了智能化多管分层注水技术及关键工具——大通径低压坐封可洗井封隔器、上层配注器、下层配注器和智能化地面控制系统。采用该技术可在现有带压作业设备下,实现外管带压、内管常压的作业模式,突破了带压作业的技术瓶颈。低压坐封解决了高压坐封时管柱蠕动引起封隔器易解封问题,大通径设计在新增洗井通道的情况下可保证内管顺利通过;将注水参数的测调、验封等功能由井下转移到地面,操作简便,数据准确率高;实现了注水数据的高频采集和实时测调,保证了注水方案调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该技术在吉林油田累计应用26口井,实现了反洗井和带压作业功能;检管周期由1.0 a延长到2.5 a以上,节省了检管作业成本;试验区有效注水合格率由67%提高到94%,测试人员由4人减少到技术人员1人兼职,降低了测试成本和人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多管 分层注水 大通径 低压坐封 智能测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水平井CO_2复合吞吐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春涛 金雪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1-664,共4页
为了解决低渗油田水平井因储层非均质性强而发生的注水沿裂缝、高渗条带窜流以及含水高的问题,开展CO_2复合吞吐试验技术研究。首先考察了适合酸性条件下的表面活性剂YQY-1体系的发泡性能和稳泡性能,在获得最佳气液比的基础上开展了水驱... 为了解决低渗油田水平井因储层非均质性强而发生的注水沿裂缝、高渗条带窜流以及含水高的问题,开展CO_2复合吞吐试验技术研究。首先考察了适合酸性条件下的表面活性剂YQY-1体系的发泡性能和稳泡性能,在获得最佳气液比的基础上开展了水驱-CO_2吞吐-CO_2泡沫复合吞吐动态评价实验,并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YQY-1发泡体系在高温高压下具有较好的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在气液比1∶1(交替注入)下,CO_2复合吞吐对比单一CO_2吞吐注入压力上升1.9 MPa,采收率提高11.6%,说明CO_2泡沫复合体系在油藏条件下能够对裂缝、高渗条带起到封堵作用,扩大注气波及体积,启动低渗部位剩余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_2复合吞吐增油控水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泡沫体系 CO2复合吞吐 稳油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CO_(2)吞吐开采孔隙原油动用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宾飞 郑磊 +3 位作者 柏浩 朱迪 李兆敏 许建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通过对天然致密岩心进行人工造缝,试验研究致密油储层CO_(2)吞吐开采特征,分析基质渗透率、裂缝数量对CO_(2)吞吐采出程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探究CO_(2)吞吐动用孔隙范围及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基质渗透率从(0.1~0.2)×10^(... 通过对天然致密岩心进行人工造缝,试验研究致密油储层CO_(2)吞吐开采特征,分析基质渗透率、裂缝数量对CO_(2)吞吐采出程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探究CO_(2)吞吐动用孔隙范围及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基质渗透率从(0.1~0.2)×10^(-3)μm^(2)增大至(0.4~0.5)×10^(-3)和(0.8~0.9)×10^(-3)μm^(2),无裂缝致密岩心采收率从15.81%分别提高至20.48%和26.18%,CO_(2)动用的最小孔径从0.034μm依次减小为0.023和0.012μm;在基质渗透率为(0.8~0.9)×10^(-3)μm^(2)的含单一裂缝和多裂缝的致密岩心中,采收率分别进一步提高至41.45%和52.46%,CO_(2)动用的最小孔径减小至0.003和0.005μm;基质渗透率和裂缝对采收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吞吐前两周期,对第3周期采出程度影响甚小;孔径约为0.1μm的孔隙内的原油是多周期CO_(2)吞吐开采后期的主要增油来源;CO_(2)吞吐开采后,较高基质渗透率和多裂缝的致密岩心中剩余油分布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吞吐 裂缝 基质渗透率 核磁共振 开采特征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府断陷深层气藏火山岩储集层可压性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光玉 王卫明 王艳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王府断陷深层气藏火山岩储集层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征,传统的开采手段受限,需进行压裂改造才能有效建产。以王府断陷深层气藏火山岩储集层为研究目标,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声发射测试,综合岩石的各向异性、脆性、应力敏感性、天然裂缝... 王府断陷深层气藏火山岩储集层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征,传统的开采手段受限,需进行压裂改造才能有效建产。以王府断陷深层气藏火山岩储集层为研究目标,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声发射测试,综合岩石的各向异性、脆性、应力敏感性、天然裂缝密度、声发射活动性等共同评价储集层的可压性和造缝能力。研究表明:王府断陷深层气藏火山岩脆性矿物含量高,抗压强度较大;岩石弹性波速变化范围大,应力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性,天然裂缝各向异性弱;储集层存在一定的流体敏感性,但敏感性强弱程度不一;蒸馏水和质量分数为15%的KCl溶液的造缝能力较强。储集层可压性综合评价对优选压裂层位、压裂液体系和设计压裂改造方案提供理论指导,为王府断陷深层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府断陷 深层气藏 火山岩 可压性 压裂改造 力学特性 天然裂缝 造缝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建国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4,共6页
为深入了解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IFTs)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法研究延展型表面活性剂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不同盐度条件下温度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聚氧丙烯(PO)基团的存在,延展... 为深入了解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IFTs)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法研究延展型表面活性剂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不同盐度条件下温度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聚氧丙烯(PO)基团的存在,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尺寸增大,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较强,其与辛烷的界面张力达到0.01 mN/m数量级;低盐度条件下,温度升高会进一步增加疏水基团的尺寸,有利于界面张力的降低,温度从30℃升高至90℃,界面张力降低幅度约为1个数量级;盐度增大,离子头尺寸减小,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对适宜碳数的油相能够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此时升高温度主要影响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能力,但对界面张力最低值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IFT) 盐度 温度 分子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