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导管振动采油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玉天 林畅松 +1 位作者 王晓东 杨会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1,共3页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层流体的流动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但是由于地表软土层使振动能衰减太大,致使传输到油层的能量相对很弱,因而该项技术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利用波导管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能量传输过程的损失,增强对油...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层流体的流动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但是由于地表软土层使振动能衰减太大,致使传输到油层的能量相对很弱,因而该项技术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利用波导管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能量传输过程的损失,增强对油层的作用强度。本文通过对振动波在波导管内传输过程的计算和分析,研究波导管的最佳传输频率、共振频率与井深及波导管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解决了波导管振动采油工艺优化设计问题,为振动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振动 波导管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低渗透气藏防水锁处理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36-138,8,共3页
在低渗透气藏的钻井、完井、修井等作业过程中,外来液相的侵入极易引发储层的水锁伤害。在气藏水锁伤害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吉林油田研究区块低渗透气藏的防水锁处理剂,体系由氯化钾、氟碳表面活性剂(FC-3B)及甲醇组成,表面... 在低渗透气藏的钻井、完井、修井等作业过程中,外来液相的侵入极易引发储层的水锁伤害。在气藏水锁伤害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吉林油田研究区块低渗透气藏的防水锁处理剂,体系由氯化钾、氟碳表面活性剂(FC-3B)及甲醇组成,表面张力为21.32mN/m。利用天然岩心开展的物模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防水锁体系能够明显减缓岩心的自吸水作用,体系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率最大为2.74%,岩心渗透率恢复率最高可达到9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气藏 防水锁 自吸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井筒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研究
3
作者 张应安 王峰 +2 位作者 尹国君 李文革 张德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1,36,共3页
针对吉林油田实际,研究形成了一个集钻井、录井、固井、测井等基础数据源为一体的三维可视化井筒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软件结构,并且对油气井地层数据体建模技术、三维可视化高效渲染、三维可视化工具串下井作业过程仿真、组件化等... 针对吉林油田实际,研究形成了一个集钻井、录井、固井、测井等基础数据源为一体的三维可视化井筒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软件结构,并且对油气井地层数据体建模技术、三维可视化高效渲染、三维可视化工具串下井作业过程仿真、组件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该软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吉林油田生产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井筒 可视化 固井 录井 钻井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泵排液求产工艺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峥 盖连民 +1 位作者 田家宏 马锐 《油气井测试》 2007年第4期59-61,64,共4页
吉林油田的地质条件决定了90%以上的试油层要进行压裂改造。对于压后大排量的试油井层,如果能够快速排液,将减少地层二次污染。压裂与水力泵排液求产工艺技术两者的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试油效率,缩短了试油周期,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污染... 吉林油田的地质条件决定了90%以上的试油层要进行压裂改造。对于压后大排量的试油井层,如果能够快速排液,将减少地层二次污染。压裂与水力泵排液求产工艺技术两者的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试油效率,缩短了试油周期,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污染。特别对解决深井、高产井、稠油井、间喷井等试油难点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是一项有前途的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排液求产 水力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前大油区地面系统优化简化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生 周志国 +1 位作者 王世刚 陶锐春 《石油规划设计》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介绍了吉林油田前大采油厂地面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地面系统的油气集输、注水、污水处理及供配电等系统的优化简化技术方案;优化方案采用的主要技术对策,并对方案进行了经济评价。
关键词 油田 集输 注水 污水处理 供配电 系统 优化方案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高含CO2气井防腐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张海艳 曲景学 郝景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3X期287-288,共2页
气井高含CO2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增加开发成本。为经济、合理开发高含CO2气井,需要开展防腐技术研究。以吉林油田长深M井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评价,确定采用“碳钢+缓蚀剂”的技术措施进行气井防腐,现场试验表明,该防腐... 气井高含CO2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增加开发成本。为经济、合理开发高含CO2气井,需要开展防腐技术研究。以吉林油田长深M井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评价,确定采用“碳钢+缓蚀剂”的技术措施进行气井防腐,现场试验表明,该防腐效果较好,为含CO2气田开发提供了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2 气井 防腐 缓蚀剂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龙深L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7
作者 曲景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3X期273-275,共3页
气井产水将造成气井压力和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生产时间缩短,甚至停产。41/2in套管完井水平井因套管尺寸问题导致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优选受限。以吉林油田龙深L井为例,针对携液能力和井筒流态进行了积液分析,并先后论证了机抽排水、电... 气井产水将造成气井压力和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生产时间缩短,甚至停产。41/2in套管完井水平井因套管尺寸问题导致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优选受限。以吉林油田龙深L井为例,针对携液能力和井筒流态进行了积液分析,并先后论证了机抽排水、电潜泵排水以及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的适应性,为41/2in套管完井水平井排水采气措施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41/2in套管 机抽排水 电潜泵排水 气举排水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地面建设注水工艺模式简析
8
作者 于生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6,共2页
提前注水的开发方式是实现低产、低渗透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最有效办法。吉林油田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合吉林油田开发特点的注水工艺模式:供、注水小站工艺模式,简易注水小站工艺模式,集中水处理、低压供净化水小站注水工艺... 提前注水的开发方式是实现低产、低渗透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最有效办法。吉林油田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合吉林油田开发特点的注水工艺模式:供、注水小站工艺模式,简易注水小站工艺模式,集中水处理、低压供净化水小站注水工艺模式。这些注水工艺模式的采用,满足了不同油田注水的需求,使低产、低渗透油田得到了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模式 油田地面建设 低渗透油田 吉林油田 开发方式 稳产高产 开发特点 中水处理 油田注水 高效开发 小站 净化水 低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叶勤友 林海霞 +2 位作者 张超会 李福文 程世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57-59,76,共4页
吉林油田4.6×10^8t探明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油藏超过90%,但产量普遍较低,为改变低渗透油藏“多井低产”的局面,开展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试验,目前在新木油田庙130—4区块采取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方式,有效地通过水平井分段... 吉林油田4.6×10^8t探明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油藏超过90%,但产量普遍较低,为改变低渗透油藏“多井低产”的局面,开展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试验,目前在新木油田庙130—4区块采取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方式,有效地通过水平井分段压裂配套技术提高单井产能,产量为同区块直井产量的2~3倍,通过试验解决了类似储层单井产量低、开发效果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水平井 滑套分压 配套工艺 井下微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三段地面分注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爱军 张锐剑 +1 位作者 程世伟 胡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100-101,共2页
深井三段地面分注工艺技术是通过油管与套管环空、中心管与油管环空、中心管组成的相对独立的注水通道,同时通过地面分注器与电子流量计配合来调节单层注水量,达到单层精确注水的目的。由于分注工艺采用了承拉器,解决了中心管下井深度... 深井三段地面分注工艺技术是通过油管与套管环空、中心管与油管环空、中心管组成的相对独立的注水通道,同时通过地面分注器与电子流量计配合来调节单层注水量,达到单层精确注水的目的。由于分注工艺采用了承拉器,解决了中心管下井深度的限制,更利于深井分注工艺技术的应用。采用了双解封方式的封隔器,确保分注工艺技术的安全性能。此项技术减少了无效注水,提高了分层注水有效率,使地质配注方案得到了准确落实,对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控水稳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油井注水 三段分注 地面分注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反转提高压裂液返排技术在吉林油田新119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秀红 杨桦 +2 位作者 陈喜田 于忠孝 佘朝毅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6期51-52,共2页
针对新立油田岩石强亲水,岩石与水界面形成铺展损害水基压裂液压后返排的问题,筛选一种适合该区块的润湿反转剂,使岩石的润湿性得到改善,降低岩石与压裂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压裂液的返排率。文中介绍概括润湿反转机理、室内配方优选... 针对新立油田岩石强亲水,岩石与水界面形成铺展损害水基压裂液压后返排的问题,筛选一种适合该区块的润湿反转剂,使岩石的润湿性得到改善,降低岩石与压裂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压裂液的返排率。文中介绍概括润湿反转机理、室内配方优选、现场应用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返转 压裂液返排 配方优选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合采工艺管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屈艳飞 李权 +1 位作者 付阳秋 逯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1,88,共3页
英台油田萨-高油层层间压差大,层间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合采技术。通过7口井 的现场试验表明,分层合采技术不但解决了层间干扰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油井的产油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推 广价值。文中对其结构、工作原理,技... 英台油田萨-高油层层间压差大,层间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合采技术。通过7口井 的现场试验表明,分层合采技术不但解决了层间干扰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油井的产油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推 广价值。文中对其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管柱 工艺原理 优化设计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蒸汽吞吐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伟 题中杰 +1 位作者 王殿军 袁东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4,共3页
针对扶余油田油藏埋藏浅、油层较薄、原油含蜡量较高、黏度低于一般稠油的特点,通过热采开发工程技术攻关,成功开展了稀油热采蒸汽吞吐试验。对蒸汽吞吐工艺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开展了多项探索性试验,形成了适合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的配套... 针对扶余油田油藏埋藏浅、油层较薄、原油含蜡量较高、黏度低于一般稠油的特点,通过热采开发工程技术攻关,成功开展了稀油热采蒸汽吞吐试验。对蒸汽吞吐工艺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开展了多项探索性试验,形成了适合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的配套热采工艺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增油效果,为扶余油田难采区块热采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 浅薄层 稀油 蒸汽吞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套管损坏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超 王军 刘成双 《天然气与石油》 2011年第2期43-47,2,共5页
随着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采年限的不断增长,部分地区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加之频繁的措施作业及井身结构、完井固井质量、套管材质及腐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油水井套管损坏情况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油田注采结构调整和注水开发效... 随着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采年限的不断增长,部分地区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加之频繁的措施作业及井身结构、完井固井质量、套管材质及腐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油水井套管损坏情况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油田注采结构调整和注水开发效果。通过油田的开发历程可以看出,随着油田注水压力、地层压力的提高,套管损坏井越来越多。因此从油田套管损坏的分布、时间、井型、形态及层位等特征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油田套管损坏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据此分析了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田现场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了预防套管损坏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可为油田有效解决套管损坏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套管损坏 因素分析 预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水平井射孔段长度确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福文 叶勤友 +2 位作者 许建国 王百坤 迟雅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4,83,共3页
由动态数据统计方法及水平井井温测试解释得出的结论,分析总结了吉林油田2006年扶余地区23口水平井长、短射孔段改造的优劣弊端;经新木等地区8口井20段的短射孔段现场压裂改造试验,得出了一些规律性认识。提出对今后低渗透油田压裂改造... 由动态数据统计方法及水平井井温测试解释得出的结论,分析总结了吉林油田2006年扶余地区23口水平井长、短射孔段改造的优劣弊端;经新木等地区8口井20段的短射孔段现场压裂改造试验,得出了一些规律性认识。提出对今后低渗透油田压裂改造的水平井,在保证最佳射孔方式及射孔有效率的前提下,射孔段尽量采取短射为好,既能确保水平段储层的有效改造,又节约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水平井 长射孔段 短射孔段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含油污泥整体调剖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春涛 毕秀范 张娥 《天然气与石油》 2015年第1期40-43,9,共4页
油田每年由于修井作业、原油储存等原因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主要对目前含油污泥的成份进行分析,提出将含油污泥制成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充分利用污泥成份中固体含量取代颗粒调剖体系,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筛... 油田每年由于修井作业、原油储存等原因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主要对目前含油污泥的成份进行分析,提出将含油污泥制成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充分利用污泥成份中固体含量取代颗粒调剖体系,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低成本聚合物以及交联体系,调剖体系强度大于15 000 m Pa·s,岩心封堵率90%,比常规调剖体系封堵率高3.5%。通过模拟现场三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封堵实验,从中选择最佳注入模式,形成区块整体调剖方案设计方法,对实施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在新立油田现场试验5井次,累计处理含油污泥2 200 t,经济创效105.4万元,投入产出比1∶1.5,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调剖技术 区块整体调剖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找水测试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伊鹏 张超会 +2 位作者 伊坤 陈宁 杨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1,99,共3页
油井智能法分层找水测试技术的核心是智能找水测试仪的研制,智能找水测试仪是集压力测试、温度测试、定时开关为一体的智能化井下找水测试装置。以该仪器为主体的分层找水测试工艺管柱的配套工具还有封隔器、后投凡尔、伸缩管及高压丝堵... 油井智能法分层找水测试技术的核心是智能找水测试仪的研制,智能找水测试仪是集压力测试、温度测试、定时开关为一体的智能化井下找水测试装置。以该仪器为主体的分层找水测试工艺管柱的配套工具还有封隔器、后投凡尔、伸缩管及高压丝堵等,其工艺流程为在地面设定温度、压力参数采集间隔及找水开关换向时间,地面测得单层产液、含水等数据,井下测取压力、温度数据。现场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明确油层特性、确定出水层位,为油藏分析及下一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找水测试仪 工艺管柱 现场试验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通过统计分析吉林油田套管损坏的区域分布、井型、时间、形态及层段等方面,研究了套损现象发生的特征规律,分析了吉林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套管损坏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近年来油田现场实践表明... 通过统计分析吉林油田套管损坏的区域分布、井型、时间、形态及层段等方面,研究了套损现象发生的特征规律,分析了吉林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套管损坏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近年来油田现场实践表明,采取的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缓了油水井套损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坏 因素分析 预防措施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井地区超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龙增伟 《非常规油气》 2014年第2期67-72,共6页
两井油田的主力油层是以粗粉砂岩为主的扶余油层,层多、厚度大(20m)、低杨氏模量、平均渗透率仅为0.4597m D,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田。受低渗透率和启动压力的制约,目前该区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注采驱动压力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井间油的... 两井油田的主力油层是以粗粉砂岩为主的扶余油层,层多、厚度大(20m)、低杨氏模量、平均渗透率仅为0.4597m D,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田。受低渗透率和启动压力的制约,目前该区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注采驱动压力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井间油的采出程度。针对储层特点给压裂改造技术带来的难题,立足两井油田现有井网,开展了超低渗厚层整体压裂改造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主体设计思路是,在对构造及储层的充分认识基础上,以注水井为核心,追求裂缝、井网与油藏有效匹配,从有效穿透、有效导流、低伤害压裂液体系3个方面,开展厚层纵向扩展规律研究、裂缝规模优化研究、低伤害压裂液技术及实现合理支撑改造配套技术试验。现场应用43口井,见到较好效果,对有效动用此类难采储量,以及建立适合此类储层的压裂改造模式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 难采储量 厚层 有效驱动 压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致密油藏同步体积压裂技术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永伟 《非常规油气》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储层致密,单井无自然产能。直井采用常规水力压裂后难以达到效益开发,因此需转变开发模式,开展储层改造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提高致密储层改造体积及单井产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针对吉林油田扶余致密油藏,在精...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储层致密,单井无自然产能。直井采用常规水力压裂后难以达到效益开发,因此需转变开发模式,开展储层改造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提高致密储层改造体积及单井产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针对吉林油田扶余致密油藏,在精细地质研究、储层力学分析和体积压裂工艺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平台水平井组开发模式,结合同步体积压裂的体积改造及配套技术,根据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结果,优化同步体积压裂施工方案,在R53区块进行现场试验,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试采产量是同区块直井的4~10倍,为此类致密油藏经济效益动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 同步体积压裂 体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