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民油田试井测试与解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英魁 张太春 +3 位作者 张辉 董晓玲 杨冬梅 孙成文 《油气井测试》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试井测试时关井时间不足 ;试井解释时 ,基础参数选用不合理 ,模型诊断不合理 ,是造成新民油田试井解释地层压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在现场测试时应采取井下关井 ,使井筒储集系数减小 ,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前出现径向流 ;在试井解释中应... 试井测试时关井时间不足 ;试井解释时 ,基础参数选用不合理 ,模型诊断不合理 ,是造成新民油田试井解释地层压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在现场测试时应采取井下关井 ,使井筒储集系数减小 ,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前出现径向流 ;在试井解释中应选用合理的基础参数 ,正确进行模型诊断。并利用沉积微相 ,根据生产动态 ,结合地质状况对地层压力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测试 新民油田 地层压力 试井解释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4油田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太伟 刘义坤 刘桥禹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9年第4期30-32,共3页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实用的技术手段。根据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藏特点,对塔中4油田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初始化拟合和生产历史拟合,弄清了地下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该油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储采比 剩余油 网格技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兆言 阮玉媛 +2 位作者 张义 肖长江 田俊成 《油气井测试》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经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的验证发现,近几年由于已开发区块的层位地下应力场发生改变,引起吉林油田部分区块施工压力升高。针对吉林油田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就低渗透油田重复压... 经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的验证发现,近几年由于已开发区块的层位地下应力场发生改变,引起吉林油田部分区块施工压力升高。针对吉林油田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就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利用美国Pinnacle公司地面倾斜仪对新民地区两口井矿场测试验证,重复压裂裂缝是可以发生转向的。该发现为老油田重复压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 重复压裂 诱导应力场 转向压裂 裂缝方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试井方法在双坨子气藏的应用
4
作者 张英魁 王盛祥 +3 位作者 杨柏林 王洪学 刘家君 王建伟 《油气井测试》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经过双坨子气藏的3口井(5井次)稳定试井资料分析解释,得出其合理产量定为无阻流量的1/3~1/5。该区块井经数年开采,地层压力下降不多,无阻流量变化不大,其间无水产出,说明该区块井有很好前景。利用地层测试回压试井稳定产能曲线的斜率,... 经过双坨子气藏的3口井(5井次)稳定试井资料分析解释,得出其合理产量定为无阻流量的1/3~1/5。该区块井经数年开采,地层压力下降不多,无阻流量变化不大,其间无水产出,说明该区块井有很好前景。利用地层测试回压试井稳定产能曲线的斜率,把产能曲线平移到目前地层压力和目前稳定流动压力处。两次测试结果联合应用,求出目前气井的产气方程,解决修正等时试井测试失败的试井解释难题,求出目前情况下气井的无阻流量,提高了现有资料利用率,为气井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坨子气藏 稳定试井 试井解释 合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固相压裂液配方筛选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存杰 郭杰 +1 位作者 刘福梅 竭继忠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针对吉林油田低孔、低渗的特点,开发了适合中等井温的新型无固相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适用于65℃井温的最佳配方;稠化剂KTU-43加量4.0 g/L,无水碳酸钠加量1.41 g/L,NaCl加量3.0 g/L,交联剂JLJ-1加量1.4g/L,破胶剂过硫酸铵加... 针对吉林油田低孔、低渗的特点,开发了适合中等井温的新型无固相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适用于65℃井温的最佳配方;稠化剂KTU-43加量4.0 g/L,无水碳酸钠加量1.41 g/L,NaCl加量3.0 g/L,交联剂JLJ-1加量1.4g/L,破胶剂过硫酸铵加量0.75 g/L,活性助排剂加量0.2%。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抗剪切性和携砂性,破胶后无残渣,易返排,可避免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相压裂液 配方筛选 性能评价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