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油田高含蜡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静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119-123,共5页
C油田为吉林油田新发现的浅层稠油油田,由于埋藏浅而引起油层低温、低压,油层条件下原油流动性差,开采过程中储层易受析蜡冷伤害,造成常规开采产能低,甚至无产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制约了该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针对这一现状,对... C油田为吉林油田新发现的浅层稠油油田,由于埋藏浅而引起油层低温、低压,油层条件下原油流动性差,开采过程中储层易受析蜡冷伤害,造成常规开采产能低,甚至无产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制约了该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针对这一现状,对该油田重点开展了原油析蜡实验、热采物理模拟实验、热采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明确了提高地层温度、保持地层压力、预防原油析蜡是实现C油田有效开发的关键。结合现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多种热采试验的开发效果,明确了主体资源可采用热水驱开发,局部低温、高含蜡区可采用火烧油层的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析蜡 稠油油藏 有效开发 热水驱 火烧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 被引量:50
2
作者 赵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4-599,共6页
针对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状况,建立了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适应性地质参数评价标准,根据不同渗透率级别,优选出2类8个适合水平井开发区块。以M区块、N区块、E区块水平井开发油藏为例,从精细地质体描述、油藏工程参数优化... 针对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状况,建立了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适应性地质参数评价标准,根据不同渗透率级别,优选出2类8个适合水平井开发区块。以M区块、N区块、E区块水平井开发油藏为例,从精细地质体描述、油藏工程参数优化、投产投注方案优化、水平井轨迹控制、能量补充5个方面对水平井油藏工程优化设计进行研究,给出了适合吉林油田地质特点的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参数,形成了水平井系列开发技术。利用Eclipse软件对N区块不同能量补充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直井位于水平井趾端注水时,水平井产量最高。M区块水平井应用效果表明,水平井平均累计产油量是周围直井130-6井同期累计产油量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油藏工程 参数优化 能量补充 轨迹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志军 尹楠鑫 +5 位作者 田世清 张嘉友 姜燕 尹玉明 闫耀成 王朝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6,106,共4页
为遏制别古庄京11断块油田产量急速下降,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对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微幅鼻状构造(... 为遏制别古庄京11断块油田产量急速下降,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对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微幅鼻状构造(微鼻)和三角断块高点连线构成的6个微构造凸起带是剩余油分布的最有利构造部位;砂滩和砂坪以较差的储层物性成为注水效率较差的储集相带;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直接决定了注入水推进方向和速度,形成差异性水驱,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最关键的地质因素。在上述3个地质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处于微鼻和三角断块砂滩、砂坪沉积微相是剩余油最为富集的区域,也是油田部署加密井最有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 微构造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耦合作用 别古庄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某低渗透油藏CO_(2)驱沥青质沉淀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4
作者 文士豪 李忠诚 +4 位作者 李明义 陈栗 李金龙 陈伟 黄文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290-6296,共7页
CO_(2)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但注入的CO_(2)会引发原油中沥青质沉淀,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并改变储层的非均质性。为明确不同压力条件下沥青质差异化沉淀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吉林油田某低渗透油藏为... CO_(2)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但注入的CO_(2)会引发原油中沥青质沉淀,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并改变储层的非均质性。为明确不同压力条件下沥青质差异化沉淀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吉林油田某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CO_(2)长岩心驱替实验,明确了不同压力下的CO_(2)驱替特征,同时结合原油及岩心性质测试结果,分析不同压力条件下驱替前后原油沥青质含量及储层性质变化,进一步明确了沥青质沉淀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非混相条件下,原油采出程度较低,仅为55.11%,沥青质沉淀随驱替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O_(2)主要驱替大孔喉原油,沥青质沉淀也主要发生在高渗区域内,从而抑制了储层非均质性;混相条件下,原油采出程度较高,达81.84%,沥青质沉淀随驱替距离的增加而增加,CO_(2)能够驱替小孔喉原油,沥青质沉淀发生在高渗及低渗区域,但低渗区域受到的影响大,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沥青质沉淀 采出程度 原油组分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低渗透油藏气驱开发潜力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辉 于孝玉 +3 位作者 马立文 陈国利 郑雄杰 赵世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在老区稳产和新区上产难度越来越大的形势下,为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吉林油田提出转变开发方式,全面推进气驱开发的发展战略.从油田资源特点出发,对气驱开发的技术需求、可行性和潜力进行分析,对矿场试验和工业化推广... 在老区稳产和新区上产难度越来越大的形势下,为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吉林油田提出转变开发方式,全面推进气驱开发的发展战略.从油田资源特点出发,对气驱开发的技术需求、可行性和潜力进行分析,对矿场试验和工业化推广作出部署.吉林油田拥有丰富的CO2资源,可动用储量具备形成年产200&#215;104t CO2的产能规模.适合气驱的油藏储量资源规模较大,混相和近混相驱石油资源占39.9%.气驱开发将以CO2混相驱技术为引领,逐步拓宽气驱类型.在长岭气田周边优先开展CO2驱,在距离CO2气源较远的油田开展空气驱,规划2020年气驱年产油量达到80&#215;104t.吉林油田气驱开发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含CO2气藏 混相 CO2驱 空气驱 矿场试验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以两井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志军 宋洪才 +2 位作者 孟令波 于学惠 于孝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吉林两井超低渗透油田让11试验区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的菱形井网和矩形井网进行了井网模式和井排距优化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低...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吉林两井超低渗透油田让11试验区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的菱形井网和矩形井网进行了井网模式和井排距优化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低渗透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进行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裂缝 井网 数值模拟 菱形井网 矩形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在水驱前缘与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乾安油田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建华 李迎九 +3 位作者 陈栗 陈俊哲 韩莹波 赵燕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58,共3页
应用潜入式水驱前缘和裂缝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描述了乾安油田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井周裂缝发育特征,确定了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乾安油田水驱前缘&q... 应用潜入式水驱前缘和裂缝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描述了乾安油田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井周裂缝发育特征,确定了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乾安油田水驱前缘"指状"突出现象普遍,油井排100m附近剩余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波 裂缝发育 水驱前缘 乾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外围盆地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守伟 贺君玲 +3 位作者 李本才 刘华 龚华立 杨金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对吉林的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了外围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外围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海相沉积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多类型的叠合盆地。综合分析外围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揭示吉林外围盆地存在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 通过对吉林的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了外围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外围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海相沉积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多类型的叠合盆地。综合分析外围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揭示吉林外围盆地存在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中、新生代陆相两大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进一步明确吉林外围盆地的勘探方向,坚持海相和陆相勘探并举,古生代与中、新生代兼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外围盆地 构造演化 古生代 海相残留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何辉 彭仕宓 +1 位作者 黄述旺 张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提出了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通过对取心井参数优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对非取...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提出了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通过对取心井参数优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剩余油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两个产聚合物菌区块连续注入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天红 王学武 +2 位作者 苑刚 谢影 杨艳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1,共2页
A菌在储层中代谢非水溶性聚合物, 能够降低油井产出液含水, 提高单井产量。该菌在吉林油田已进行了 4年的连续注入试验, 从矿场先导性试验到扩大试验, 经历了清水营养基伴随注入到污水营养基伴随注入, 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 A菌 聚合物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水驱开发注水量界限的实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亚萍 穆文志 +2 位作者 宋国光 闫文华 余兴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0,121-122,共7页
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且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均质、二类、三类和分流河道四种类型油层为对象,研究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油层,较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进入特高含... 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且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均质、二类、三类和分流河道四种类型油层为对象,研究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油层,较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应适当控制注水,如果注水强度过高,当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无效循环;对非均质厚油层,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较低时层内则出现无效循环通道,二类油层、三类油层、分流河道在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分别为0.59,0.93,0.70时,应采取措施封堵层内无效循环通道,控制无效注水,增加中、低渗透层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通过封堵层内无效循环通道,增加中、低渗透部位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提高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田开发 喇嘛甸 采收率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井网开发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静 景凡 王海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9-602,共4页
利用水电相似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法,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发的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及九点法井网产能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分别给出了上述4种布井方式下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并分析了穿透比、储集... 利用水电相似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法,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发的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及九点法井网产能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分别给出了上述4种布井方式下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并分析了穿透比、储集层厚度及启动压力梯度等方面对不同井网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藏,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使得不同井网产能比均减小;随着穿透比的增大,水平井不同井网产能比均增大;随着储集层厚度的增大,不同井网产能比均减小。这一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现场开发方案的编制及井网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水平井 井网 产能 启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建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53-54,65,共3页
为了提高木头油田泉头组扶余油藏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木头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 为了提高木头油田泉头组扶余油藏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木头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即采用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明显减小。同时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超前注水 单井产量 地层压力 含水率 压力驱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油田微生物现场吞吐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春霞 段伟 王柏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7,共4页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MEOR)技术 ,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技术。就MEOR增油机理、影响因素、现场注入方案、现场监测方案、现场试验取样分析及试验效果分析 ,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在关井期间CO2 含量上升 ,开井生产后产出...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MEOR)技术 ,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技术。就MEOR增油机理、影响因素、现场注入方案、现场监测方案、现场试验取样分析及试验效果分析 ,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在关井期间CO2 含量上升 ,开井生产后产出水中有机质含量增加、pH值下降、细菌浓度及种类增加。 2 9口试验井中有 2 0口见到试验效果 ,见效率达 69% ,试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增油机理 试验 扶余油田 石油采收率 ME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方坨子油田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伟 辛志良 王丽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四方坨子油田是吉林油区西北部的一个低幅度短轴背斜油气藏 ,油田 1987年采用“顶密边疏”的 30 0~ 4 0 0m井距正方形井网依靠天然能量投入开发 ,并相继经历了提液增油、污水回注、加密调整等几项重要的开发调整阶段。在不断的开发过程... 四方坨子油田是吉林油区西北部的一个低幅度短轴背斜油气藏 ,油田 1987年采用“顶密边疏”的 30 0~ 4 0 0m井距正方形井网依靠天然能量投入开发 ,并相继经历了提液增油、污水回注、加密调整等几项重要的开发调整阶段。在不断的开发过程中 ,油田始终坚持把充分利用天然边水能量 ,加强油藏动态监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作为工作重点 ,通过应用数值模拟、C O测井、水动力监测等项新技术来对不同时期剩余油进行研究 ,及时指导油田的调整挖潜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坨子油田 天然能量 数值模拟 剩余油 地质特征 开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开发区块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吉余 王剑 刘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6期3786-3790,共5页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质条件复杂、区块较多。在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具体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各参数的地质意义和开发意义,优选出6个地质参数和4个开发参数。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单因素...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质条件复杂、区块较多。在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具体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各参数的地质意义和开发意义,优选出6个地质参数和4个开发参数。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单因素分类评价存在的分类结果不唯一问题,进行了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并建立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可以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开发区块划分为三类。Ⅰ类区块在地质上和开发上好于Ⅱ类区块,Ⅱ类区块优于Ⅲ类区块,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定量评价 参数优选 聚类分析 葡萄花油层 三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综述——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现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勾丽敏 刘学伟 +1 位作者 雷鹏 刘士军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1期16-24,46,共10页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和散射波场特征分析等基础研究、区域普查地震技术、二维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及井下地震勘探技术。指出反射波地震方法是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的主...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和散射波场特征分析等基础研究、区域普查地震技术、二维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及井下地震勘探技术。指出反射波地震方法是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国外使用的主流方法是在利用反射波成像处理技术得到的实测成果数据体中,采用强散射特征分析等属性分析方法圈定矿体;国内主要是利用常规反射波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在反射剖面上利用散射波概念进行地质解释。同时指出,金属矿勘探所涉及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使得金属矿地震勘探问题落入地震波散射领域,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从散射观点出发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理论与配套技术。进而强调研究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散射波地震技术是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地震勘探技术 反射波地震方法 地震波散射 散射波地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综述——散射波地震勘探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勾丽敏 刘学伟 +1 位作者 雷鹏 刘士军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2期85-90,103,共7页
介绍了地震波散射的概念、散射波特征、散射波与反射波的区别等散射波地震方法的基础内容,分析了金属矿地震波场复杂的散射特征。对散射波地震方法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散射波资料采集和成像技术是目前散射波地震方法技术研究... 介绍了地震波散射的概念、散射波特征、散射波与反射波的区别等散射波地震方法的基础内容,分析了金属矿地震波场复杂的散射特征。对散射波地震方法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散射波资料采集和成像技术是目前散射波地震方法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散射波资料采集的要求和处理难点。特别强调了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反射波成像技术不能直接用于散射波地震资料处理,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散射波成像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基于等效偏移距的偏移方法(EOM)在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散射波成像方法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散射波 散射波地震方法 采集和处理 散射波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台油田利用液面资料求取地层参数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6期84-85,共2页
环空液面恢复法是在压力计下不到井底情况下获得油藏参数的主要测压方法。通过对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确定英台采油厂平均压力梯度,给出了折算压力经验公式,为以后环空液面恢复法提供了依据,指出了实际采集的时间-液面数据,通过折算后的压... 环空液面恢复法是在压力计下不到井底情况下获得油藏参数的主要测压方法。通过对试验资料分析研究,确定英台采油厂平均压力梯度,给出了折算压力经验公式,为以后环空液面恢复法提供了依据,指出了实际采集的时间-液面数据,通过折算后的压力数据。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错误的数据,因此需要对某些数据做预处理或修正,确保压力恢复曲线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液面恢复法 液面折算压力 不稳定试井 试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栗 王敬瑶 陈茜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3期26-29,45,共5页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沉积微相、动态监测、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总结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有效做法,明确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垂向上仍以主力油层为主,平面上分布在以河口坝为主体的相带内,落实到井网,...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沉积微相、动态监测、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总结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有效做法,明确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垂向上仍以主力油层为主,平面上分布在以河口坝为主体的相带内,落实到井网,剩余油分布在油水井排非主流线区域。应用剩余油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乾安油田的挖潜工作,在确定合理的井网方式基础上,开辟井网调整试验区,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沉积微相 动态监测 数值模拟 调整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