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区块CO2地下埋存试验区地质埋存格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志刚 陈代钊 +4 位作者 曾荣树 郭凯 李元平 肖斌 王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5-878,I0001,879-884,共11页
目前,我国在CO2地质埋存的试验研究才刚刚开始,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需要不断探索。本文立足于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区块,从储层埋存潜力、埋存体稳定性及水文地质条件3个方面对试验区实施CO2地质埋存工程进行评价。通过对注CO2层段的储层... 目前,我国在CO2地质埋存的试验研究才刚刚开始,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需要不断探索。本文立足于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区块,从储层埋存潜力、埋存体稳定性及水文地质条件3个方面对试验区实施CO2地质埋存工程进行评价。通过对注CO2层段的储层砂体有效厚度、空间展布范围、储层物性及储层微观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各砂体横向和垂向上的连续性、砂体间的连通性等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试验区具备一定的埋存潜力,其有效储层厚度平均为273m;同时对试验区盖层的封盖性、断裂的稳定性及井筒的密封性3方面的评价,建立试验区埋存体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表明,试验区具备厚层泥岩封盖层、盖层内断裂不发育且比较单一以及储层内广泛发育隔夹层,可以有效地对CO2的运移或渗漏实施封盖和遮挡;另外,结合试验区矿化度、水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试验区与邻近区域存在明显的矿化度分带特点、水化学成分也相对较单一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均较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试验区目的层段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水体环境,比较有利于适合注入CO2,并进行地质埋存。通过这3方面的研究,建立大情字井区块适合CO2地质埋存的埋存格架,为该区实现CO2长期有效安全埋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CO2 地质埋存 埋存格架 大情字井区块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露头区岩石裂缝检测识别
2
作者 王婷婷 王洪涛 +3 位作者 黄志贤 杨明昊 赵万春 郑雄杰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野外露头区岩石裂缝的检测对于裂缝性油气藏的地质勘测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岩石裂缝检测效果欠佳,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检测效率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岩石裂缝检测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露头区岩石裂缝检测算法YOLOv7... 野外露头区岩石裂缝的检测对于裂缝性油气藏的地质勘测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岩石裂缝检测效果欠佳,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检测效率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岩石裂缝检测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露头区岩石裂缝检测算法YOLOv7-PCN。首先,融入PConv(partial convolution)模块替换主干网络的部分标准卷积,从而降低网络计算量,提高网络检测速度;其次,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简称CA),增强对裂缝关键边缘与密集分布位置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使用NWD(normalized Wasserstein distance)度量方式,优化了网络训练的收敛速度,提高了复杂地质环境岩石图像分辨率较低与小目标裂缝的定位检测精度。同时在数据处理方面结合数据增强方法构建了露头区岩石裂缝数据集,提高了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4种岩石类别(白云岩、灰岩、泥岩和砂岩)的裂缝检测上mAP值(平均精确率的均值)达到82.5%,相比于原YOLOv7算法,提升了7.7%,同时模型参数量减少了29.6%,模型计算量节省了31.2%,模型检测速度提升了39.2%。本研究提出的改进YOLOv7岩石裂缝检测算法,在实现轻量化同时使得复杂环境下的裂缝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为地质岩石裂缝识别与勘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检测 YOLOv7 PConv NWD 注意力机制 露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河道砂体中钙质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川西北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为例
3
作者 何小龙 张兵 +4 位作者 徐川 肖斌 田云英 李琢 何一帆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川西北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的钙质夹层对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高压压汞实验等,对研究区窄河道砂体中钙质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梓潼地... 川西北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的钙质夹层对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高压压汞实验等,对研究区窄河道砂体中钙质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岩石学与物性特征均表现为强非均质性,平均孔隙度为7.21%,平均渗透率为0.380 mD。②研究区岩心上钙质夹层可通过浅灰白色、致密性、高硬度及遇酸冒泡等特征进行直接识别,测井上具有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和低声波时差特征,主要分布于砂体顶底部,尤其在河口坝沉积微相中易发育。③研究区砂体中可以识别出2期钙质胶结物,其中Ⅰ期方解石胶结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而Ⅱ期方解石胶结为后期成岩演化的产物。④根据砂体叠置关系及钙质夹层发育情况可划分出3种类型储层,Ⅰ类为平直河道垂向叠置砂体,储层质量最好,Ⅱ类为曲流河道侧向切叠砂体,质量次之,Ⅲ类为坝上河复合砂体,质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夹层 致密砂岩 窄河道 沉积环境 成岩胶结 沙一段 侏罗系 梓潼地区 川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OA优化VMD-IAWT岩石声发射信号降噪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婷婷 徐华一 +2 位作者 赵万春 刘永胜 何增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66,共17页
针对岩石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AE)信号夹杂大量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斑马优化算法(ZOA)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MD)并与改进的自适应小波阈值(IAWT)联合的声发射信号降噪算法。利用ZOA算法优选出影响VMD分解效果的模态个数K和二次惩... 针对岩石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AE)信号夹杂大量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斑马优化算法(ZOA)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MD)并与改进的自适应小波阈值(IAWT)联合的声发射信号降噪算法。利用ZOA算法优选出影响VMD分解效果的模态个数K和二次惩罚因子α;通过相关系数将分解出的IMFs划分为有效分量、含噪分量和剔除分量;针对小波阈值(WT)降噪算法不具备自动调整小波基以及软、硬阈值函数存在偏差大和不连续的弊端,提出了IAWT算法去除IMFs中的噪声分量,并与有效分量合并重构,得到降噪后的AE信号。通过模拟和实测AE信号验证并与现有降噪算法对比,结果表明ZOA-VMD-IAWT降噪算法适合处理AE信号,信号的时频特征得以保留。研究结果可为岩石AE信号理论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声发射信号 斑马优化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自适应小波阈值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新生界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26
5
作者 孟元林 李娜 +5 位作者 黄文彪 肖丽华 刘德来 张清久 孙洪斌 修洪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3-41,共9页
储集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分析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新生界储集层在纵向上发育3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集层。优质储集层的形成... 储集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分析资料表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斜坡带南段新生界储集层在纵向上发育3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集层。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分别形成于辫状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溶蚀成岩相。通过模拟古地温、镜质组反射率、甾烷异构化率和自生石英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了西部斜坡带南段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通过成岩相图和沉积相图的叠合,预测了沙河街组三段优质储集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沙三段优质储集层发育于斜坡区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辽河坳陷 西部斜坡带 新生界 优质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渗流模型分析评价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8
6
作者 廉黎明 秦积舜 +2 位作者 杨思玉 杨永智 李延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1-826,共6页
为了进一步发展水平井技术以应对目前老油田产能下降及新增低渗储量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需要对水平井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最基础的渗流理论出发,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多种渗流模型,将这些模型按照所对应的渗流状态分为... 为了进一步发展水平井技术以应对目前老油田产能下降及新增低渗储量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需要对水平井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最基础的渗流理论出发,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多种渗流模型,将这些模型按照所对应的渗流状态分为稳态渗流模型、拟稳态渗流模型、非稳态渗流模型以及井筒与地层耦合流动模型4类。通过对各类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认为稳态模型具开创性意义,但假设过于理想,与实际相差较远;拟稳态模型形式简单,却只描述了一个很短时间的形态;非稳态模型具有普遍性,但没有考虑到近井地带井筒流动的影响;而耦合模型在实际和精度方面具有优势,但却存在计算复杂的问题。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下一步发展方向,即以井筒与地层耦合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引入实际参量,并根据实际条件对参量进行拟合,固定部分计算参量的数值,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简化计算过程;同时,结合追踪流线与矢量井网等方法的应用,丰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 非稳态 拟稳态 渗流模型 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条件下泥页岩自发吸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玉良 孟英峰 +3 位作者 李皋 刘厚彬 姚敏 曹永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4,共4页
单相渗流、总吸附水量相关法不能够模拟气水两相渗流,为此,建立了气水两相渗流模型,分析了气体钻井过程中当地层存在气饱和砂岩、气饱和泥页岩夹层时泥页岩的自发吸水规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绘制了含水饱和度、孔... 单相渗流、总吸附水量相关法不能够模拟气水两相渗流,为此,建立了气水两相渗流模型,分析了气体钻井过程中当地层存在气饱和砂岩、气饱和泥页岩夹层时泥页岩的自发吸水规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绘制了含水饱和度、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的时空分布曲线。对比垂直向上、向下自发吸水规律可知,重力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将计算的吸水质量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吸水 泥岩 页岩 两相流动 气体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8
8
作者 付德奎 冯振雨 +2 位作者 曲金明 邓生辉 王恩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2期39-41,共3页
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始终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准确地评价剩余油饱和度对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按专业划分为四大类:地质、地震方法;油藏工程、试... 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始终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准确地评价剩余油饱和度对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按专业划分为四大类:地质、地震方法;油藏工程、试井及数值模拟方法;室内实验技术和工艺技术。阐述了各类研究方法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压汞法研究低渗岩心的启动压力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树生 边晨旭 何书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为了便于研究低渗透岩心的启动压力,运用压汞实验设备,对大庆油田的32块低渗透岩心进行压汞实验研究,通过对压汞实验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每一块岩心的平均渗透率及与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对岩心的气测渗透率及其对应的启动... 为了便于研究低渗透岩心的启动压力,运用压汞实验设备,对大庆油田的32块低渗透岩心进行压汞实验研究,通过对压汞实验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每一块岩心的平均渗透率及与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对岩心的气测渗透率及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数据进行幂乘拟合,求得了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气测渗透率的关系式。采用该关系式,可以根据低渗透岩心的气测渗透率求得其启动压力梯度,这对于今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将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压汞 低渗透 平均渗透率 气测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耳-汤姆逊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毛伟 张立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4-46,共3页
对气井井筒温度预测时所必需的焦耳 汤姆逊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推出了焦耳 汤姆逊系数计算公式 ,指出了计算焦耳 汤姆逊系数的关键在于定压下压缩因子对温度的偏导数。以立方型状态方程通式为基础 ,该通式中的系数取不同... 对气井井筒温度预测时所必需的焦耳 汤姆逊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推出了焦耳 汤姆逊系数计算公式 ,指出了计算焦耳 汤姆逊系数的关键在于定压下压缩因子对温度的偏导数。以立方型状态方程通式为基础 ,该通式中的系数取不同值可变为VDW、RK、SRK、PR方程 ,推出了定压下压缩因子对温度的偏导数。最后预测了不同压力、温度下甲烷的焦耳 汤姆逊系数 ,通过和实测值的对比 ,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给出了计算焦耳 汤姆逊系数时选择状态方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耳-汤姆逊系数 计算方法 研究 气井 井筒 温度预测 甲烷 温度 状态方程 压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微相-岩石相建立砾岩油藏测井参数解释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彦尧 宋新民 +1 位作者 郝志海 俞宏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砾岩储层测井参数的解释精度,为计算储量提供合理的参数,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从其砾岩油藏主控因素的沉积微相-岩石相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识别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辫流砂坝... 为了进一步提高砾岩储层测井参数的解释精度,为计算储量提供合理的参数,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从其砾岩油藏主控因素的沉积微相-岩石相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识别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辫流砂坝砂砾岩相、辫流砂坝粗砂岩相、漫流带粉砂岩相5种类型的沉积微相-岩石相,然后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最后用取心井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参数的解释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误差降低幅度分别平均为:孔隙度3.09%,渗透率6.95%,饱和度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岩石相 砾岩油藏 测井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构造应力场演化及其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殷秀兰 张清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0,共6页
渤海海域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在盆地区域动力学背景下,形成了渤海海域特征的沉积和构造环境。渤海海域新生代具有早期断陷、后期拗陷的特点,断裂以NE—NNE走向为主,其次是EW走向,再次是NW走向。通过区域构造演化和沉积体系的深入研究,... 渤海海域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在盆地区域动力学背景下,形成了渤海海域特征的沉积和构造环境。渤海海域新生代具有早期断陷、后期拗陷的特点,断裂以NE—NNE走向为主,其次是EW走向,再次是NW走向。通过区域构造演化和沉积体系的深入研究,将海域新生代地质构造活动按构造应力的方向、大小和其他构造形变参数划分为4个期次:①古新世;②始新世—渐新世;③中新世—早更新世;④晚更新世至今。在一系列构造演化过程中,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对海域内的3组主要断裂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方向的断裂在不同阶段应力场的作用下,所表现的特征和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是不同的,尤其是NNE—NE向断裂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多次具有走滑活动,油气主要聚集在走滑作用所派生的局部圈闭或附近存在的构造弱化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断裂 油气聚集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倾斜角度下抽油泵泵效室内试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洪升 屈成亮 +2 位作者 王庆伟 安明飞 李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6期9073-9076,共4页
通过对常规泵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工作特性及阀球运动规律的研究,设计出改进型斜井抽油泵;并将两种泵的工作特性曲线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抽油泵泵效开始降低的临界倾角,同时分析了倾斜角度和冲次对泵效的影响以及改进型斜井抽油泵泵效高... 通过对常规泵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工作特性及阀球运动规律的研究,设计出改进型斜井抽油泵;并将两种泵的工作特性曲线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抽油泵泵效开始降低的临界倾角,同时分析了倾斜角度和冲次对泵效的影响以及改进型斜井抽油泵泵效高于常规泵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斜井泵的内部结构的改进和材质的优选是泵效提高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为现场斜井泵优选和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泵 临界倾角 冲次 泵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型Al-TiC复合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晓丹 牛成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3,共4页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将Al-Ti-C混合粉末预置于铝合金基体表面,并在氩气保护下,利用YAG激光器实现了在铝合金表面原位形成Al-TiC复合熔覆层。通过改变激光束能量密度和激光束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激光熔覆层,并...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将Al-Ti-C混合粉末预置于铝合金基体表面,并在氩气保护下,利用YAG激光器实现了在铝合金表面原位形成Al-TiC复合熔覆层。通过改变激光束能量密度和激光束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激光熔覆层,并对其显微组织、物相分布及耐磨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激光能量密度和激光束扫描速度不同,所形成的熔覆层中TiC的分布状态有很大差别。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TiC分布趋于均匀。当激光束扫描速度为2.5mm/s、激光束能量密度为6.09 J/mm2时,熔覆层具有最高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C颗粒 铝合金 耐磨性 Al-TiC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月亮泡地区青山口组高分辨层序研究与岩性圈闭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振兴 宋雷 +2 位作者 杨光 于飞龙 景晓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7-802,共6页
月亮泡地区位于松南西部沉积体系斜坡背景下的三角洲前缘相带,受坡度、物源等因素影响,地层对比误差较大,沉积相认识不清楚,岩性圈闭难以落实。通过建立研究区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重新分析区域的沉积演化模式,发现在青一二、青三... 月亮泡地区位于松南西部沉积体系斜坡背景下的三角洲前缘相带,受坡度、物源等因素影响,地层对比误差较大,沉积相认识不清楚,岩性圈闭难以落实。通过建立研究区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重新分析区域的沉积演化模式,发现在青一二、青三层序时期地层内部发育多套上倾尖灭的地震反射轴。进一步研究证实,该地震反射轴反映松南月亮泡地区高台子油层发育了多期叠置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即为本区的超覆圈闭发育区。应用三维地震识别技术刻画出岩性圈闭的展布形态和分布范围。高分辨率层序理论的应用在本区岩性油藏勘探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岩性圈闭 月亮泡地区 松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防砂筛管的缝宽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洋洋 韩英 +2 位作者 张建忠 李立武 王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5期64-66,共3页
以筛管完井的油井,筛管缝宽是决定防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各种防砂理论都是针对一种岩样而言,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某油藏多个岩样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适合该油藏的合理缝宽。
关键词 岩样 凯依方程 主成分分析 缝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埋存井注入过程中水泥环应力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艾池 李静 +2 位作者 李自平 张振成 陈顶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57-2061,共5页
CO2埋存井固井水泥环完整性直接涉及到CO2能否安全、长期有效的进行地质埋存,因此对埋存井水泥环完整性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提出了CO2埋存井水泥环动态应力完整性模型,并分析了温降、地层孔隙压力的变化对水泥环应力完整性的影响。结... CO2埋存井固井水泥环完整性直接涉及到CO2能否安全、长期有效的进行地质埋存,因此对埋存井水泥环完整性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提出了CO2埋存井水泥环动态应力完整性模型,并分析了温降、地层孔隙压力的变化对水泥环应力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降和孔隙压力的增大均能对水泥环产生轴向诱导拉应力,温降和孔隙压力单独作用时,不足以使水泥环受拉而发生破坏。两者同时作用时,当温降和孔隙压力增加到一定值就会使水泥环发生轴向断裂。产生水平裂纹,所以为了保证水泥环完整性不发生破坏,在注入CO2时,要正确的处理好CO2的注入温度与注入速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存井 水泥环 温降 孔隙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油藏层系组合与液流转向措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建波 王树霞 +3 位作者 卢祥国 杨桂文 王荣建 张顺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合层模型渗透率级差、小层数和液流转向措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转向剂最佳配方为:1.2 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铬质量比180∶1、6 g/L氯化钠、污水;驱油剂为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由1... 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合层模型渗透率级差、小层数和液流转向措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转向剂最佳配方为:1.2 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铬质量比180∶1、6 g/L氯化钠、污水;驱油剂为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由1.2 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2 g/L重烷基苯磺酸盐、8 g/L Na2CO3、污水组成。结果表明,合层模型渗透率级差和小层数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当渗透率级差由3倍增至30倍时,模型水驱采收率从40.4%降至35.4%;采取液流转向措施后,采收率增幅从5.3%增至8.5%。当模型小层数为2、3、4、5时,模型水驱采收率分别为37.5%、32.1%、33.2%和36.0%;采取液流转向措施后,采收率增幅分别为5.8%、7.2%、5.5%和4.7%。渗透率级差愈大,低渗透层分流率愈小。在渗透率级差和转向剂注入量相同时,随转向剂的不断注入,高渗透层分流率逐渐下降,中、低渗透层分流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转向剂 驱油剂 渗透率级差 层系数 采收率 分流率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萨利莫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正炼 樊太亮 +3 位作者 何辉 李积林 唐山 马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4,共8页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和储盖层均发育在古生界序列中。泥盆系然迪亚图巴组页岩是盆地中的主力烃源岩;石炭系朱鲁尔组砂岩和泥盆系俄勒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与石炭系卡让利组、朱鲁尔组的蒸发岩和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分为岩浆侵入前和侵入后两个阶段,并以第二阶段为主生排烃阶段;受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最后一期成藏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勘探经验表明,油气田往往位于断裂带周围,并受烃源岩的发育位置控制。因此,认为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区内的断裂带周围是油气田,特别是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萨利莫斯盆地 生储盖特征 成藏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层序发育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丽娜 单新 +1 位作者 王喆 王睿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2期1-9,共9页
报道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氧同位素特征,并基于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将该地区层序发育置于深时格架中,并与全球海平面升降相联系。研究表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可划分为3... 报道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氧同位素特征,并基于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将该地区层序发育置于深时格架中,并与全球海平面升降相联系。研究表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对应于全球海平面变化事件。该时期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蒸发潮坪相、低能内台地相、高能外台地相和低能开阔海相。中寒武世华北地台构造背景稳定且处于温暖的气候背景下,绝对海平面变化为层序发育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下苇甸剖面 中寒武统 碳氧同位素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