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
1
作者 程国柱 吕岩峰 冯天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1,共9页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研究。构建了融入灾害性天气特征的轨道交通线网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并选取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并进行模型的客流量预测效果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LSTM、BiLSTM相比较,DRN-BiLSTM在灾害性天气特征输入情况下,MSE分别降低22.10%、21.96%;RMSE分别降低10.54%、10.46%;MAE分别降低3.20%、3.95%;R^(2)分别提升5.01%、2.12%。使用网格搜索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优化后,模型训练损失降低36%。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轨道线网交通客流预测DRN-BiLSTM组合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数据的深层特征,极大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预测模型 深度残差网络 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永强 杨文佳 张互助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7,共11页
石墨烯-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GBFAM)是一种新型复合改性材料。为探讨其路用性能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石墨烯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油石... 石墨烯-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GBFAM)是一种新型复合改性材料。为探讨其路用性能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石墨烯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油石比对动稳定度、最大弯拉应变和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影响及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在以最佳石墨烯掺量0.20%、最佳玄武岩纤维掺量0.30%和最佳油石比5.32%为基准的一定变化幅度范围内,GBFAM的动稳定度、最大弯拉应变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随着石墨烯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油石比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大致在最佳配比附近达到最大值,其中油石比对动稳定度、最大弯拉应变和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影响非常显著,石墨烯和油石比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最大弯拉应变影响显著,其余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GBFAM) 路用性能 影响因素 显著性分析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冰雪期城市道路交通冲突与事故预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立新 程国柱 +1 位作者 秦丽辉 翟露露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6-221,共6页
为合理预测寒冷地区冰雪期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量进而提出有效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本文采用车头时距作为判定交通冲突的指标,用冲突次数作为预测交通事故的指标.基于寒区冰雪期的车速与路面附着系数调查数据,计算出不同速度下车辆产生交... 为合理预测寒冷地区冰雪期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量进而提出有效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本文采用车头时距作为判定交通冲突的指标,用冲突次数作为预测交通事故的指标.基于寒区冰雪期的车速与路面附着系数调查数据,计算出不同速度下车辆产生交通冲突的车头时距阈值.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交通冲突数量与交通量的关系模型;进而根据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构建交通事故数量与交通量的关系模型,并计算给出了寒区冰雪期不同交通量对应的交通冲突与事故数量预测值.结果表明,交通冲突次数与交通量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交通冲突数和交通事故数量都随着交通量的增大而上升,其增长趋势是由慢到快再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事故预测模型 回归分析 交通冲突次数 寒冷地区 冰雪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牙高度对螺纹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徐丽娜 齐晨晖 +2 位作者 郑俊杰 黄占芳 孙爽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探明竖向荷载作用下螺牙高度对螺纹桩承载特性及桩周土体的影响,通过室内半面模型桩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研究了不同螺牙高度、不同荷载条件对桩身承载性能、桩周土体破坏特征、桩周土体位移场的影响。采用ABAQUS数值模拟... 为探明竖向荷载作用下螺牙高度对螺纹桩承载特性及桩周土体的影响,通过室内半面模型桩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研究了不同螺牙高度、不同荷载条件对桩身承载性能、桩周土体破坏特征、桩周土体位移场的影响。采用ABAQUS数值模拟方法对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并扩展了螺牙高度的取值范围,分析螺纹桩桩身极限承载力与材料利用率、桩周土体应力场分布随螺牙高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螺牙高度能提升桩身承载力,增大桩周土体位移影响范围,延缓桩侧土体剪切破坏的发展;随着桩身沉降量增加,桩顶荷载以桩侧阻力承受为主,逐渐演变为以桩端阻力承受为主;螺牙高度的增加虽然能提升桩身极限承载力,但桩身材料利用率存在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桩 螺牙高度 模型试验 数字相关技术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力盘数量对桩周土影响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牛雷 陈亚晴 +2 位作者 徐丽娜 齐晨晖 钱永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28,共8页
为了探讨承力盘数量对扩盘桩的承载力及桩周土体的影响,通过自行研制的小型半面桩模型试验设备,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设备实时记录桩周土体变形情况,并以此分析桩周土体位移与破坏特征。试验研究表明,... 为了探讨承力盘数量对扩盘桩的承载力及桩周土体的影响,通过自行研制的小型半面桩模型试验设备,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设备实时记录桩周土体变形情况,并以此分析桩周土体位移与破坏特征。试验研究表明,加载时承力盘下土体受压形成压缩区且该区域的影响范围随着荷载增大逐渐变大,同时向两侧土体挤压;承力盘上方裂隙持续发展至最后形成临空区,且该区域随荷载增加而扩大。三盘桩较单盘桩和二盘桩的承载力提升较大,但其荷载-沉降曲线形状较为相似。施加荷载过程中,靠近承力盘和承力盘下方的桩周土体位移变化最明显。因此,研究结果对于承力盘数量对桩周土体影响等相关方向研究做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面桩模型试验 扩盘桩 承力盘数量 竖向承载力 土体破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纤维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牛雷 吴占君 +2 位作者 徐丽娜 毕苏红 黄占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150,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纤维对土体加固效果的影响,将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分别加入同一种土中,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比分析2种纤维加筋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强度随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双根纤维锚固试验,分析纤维增强土体强度... 为了探究不同纤维对土体加固效果的影响,将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分别加入同一种土中,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比分析2种纤维加筋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强度随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双根纤维锚固试验,分析纤维增强土体强度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加筋土的抗压强度明显大于素土的抗压强度;随纤维长度的增加,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加筋土的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纤维的最优长度均为9 mm;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2种纤维加筋土强度呈现波浪式变化,存在2个峰值,纤维的最优掺量均为0.5%。通过纤维锚固试验,发现双根纤维的拉拔力随纤维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间距较小时,纤维之间存在耦合影响,拉拔力存在峰值和谷值,随着纤维间距的增大,当达到临界锚固间距后,纤维之间互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玻璃纤维 纤维加筋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纤维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演化博弈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国柱 刘轩龄 冯天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11,共10页
为了解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过程,完善公交优先策略的管控措施,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展开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以前景理论为基础,引入心理账户理论,构建收益账户和损失账户。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出行者与政府部门... 为了解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过程,完善公交优先策略的管控措施,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展开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以前景理论为基础,引入心理账户理论,构建收益账户和损失账户。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出行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双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及稳定性条件。给出了系统最优状态与系统波动状态的约束条件,并从政府部门感知与出行者感知两方面解释了现实情况下,演化趋势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的主要原因,提出目前政府部门管控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引入政府补贴动态绩效支付模式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稳定状态下出行者选择公交出行概率为0.33,政府参与管控的概率为0.92,并进行了效价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主要从降低公交出行费用、适当提高私家车的出行费用成本以及缩短公交出行时间等方面优化公交管控策略,才能显著提升城市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概率。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交通出行规划与公交优先策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出行方式 管控策略 前景理论 心理账户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和细粒含量对秸秆纤维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牛雷 毕苏红 +3 位作者 徐丽娜 吴占君 田伟 张海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为了增强秸秆纤维土的抗冻融性能,分别将长9 mm的玉米秸秆和芦苇秸秆纤维掺入到淤泥质土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同时开展细粒含量对纤维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和冻融试验,通过电镜扫描深入分析其内... 为了增强秸秆纤维土的抗冻融性能,分别将长9 mm的玉米秸秆和芦苇秸秆纤维掺入到淤泥质土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同时开展细粒含量对纤维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和冻融试验,通过电镜扫描深入分析其内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对土体强度和黏聚力影响显著,对内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体受到冻胀效应的影响,土颗粒重新排列,土体结构受到破坏,产生裂缝,导致强度和黏聚力降低,经历5次冻融循环后,土体结构达到稳定,强度和黏聚力也趋于稳定。适量的纤维可以明显提高土体抗冻性,冻融后对比两种纤维土的力学性能,玉米秸秆纤维土强度更高,芦苇秸秆纤维土韧性更好。除此之外,细粒含量对土体冻胀敏感性有较大的影响,细粒含量越高,土体冻胀效应越明显,从而导致土体强度的大幅衰减;但在未冻融时,细粒含量的增加反而能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土 抗冻融性能 力学试验 细粒含量 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及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寒冰 张互助 王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针对自然环境因素对季冻区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以京哈高速公路四平—长春段沿线的黏质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率的土样进行0~16次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冻融次数和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试样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 针对自然环境因素对季冻区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以京哈高速公路四平—长春段沿线的黏质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率的土样进行0~16次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冻融次数和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试样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试样的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随着冻融次数和含水率的增加,压实黏质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试样的破坏形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转为塑性破坏;压实黏质土的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黏聚力整体上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内摩擦角与冻融次数的关系并无规律可循,但各个力学参数均在经历8次冻融循环后基本趋于稳定;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的力学性质影响显著,极限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含水率的增加大幅减小。综合考虑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建议季冻区路基应做好排水工作以降低路基含水率水平,并将经历8次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指标作为工程设计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黏质土 冻融循环 含水率 应力-应变关系 弹性模量 抗剪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端部被锚固后加固钢结构的界面粘结行为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春良 李凯 +1 位作者 张立辉 王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118,共6页
为明确CFRP锚固端的界面间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建立CFRP端部被锚固、不被锚固等几种边界条件下的CFRP加固钢板拉伸构件的界面粘结剪应力模型,考察了端部锚固程度对界面粘结剪应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CFRP端部不被锚固时其端部处的拉应... 为明确CFRP锚固端的界面间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建立CFRP端部被锚固、不被锚固等几种边界条件下的CFRP加固钢板拉伸构件的界面粘结剪应力模型,考察了端部锚固程度对界面粘结剪应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CFRP端部不被锚固时其端部处的拉应变为0με,而被锚固以后其端部处的拉应变能达到中部区域CFRP最大拉应变的50%;界面粘结剪应力也比不锚固时的降低了50%.CFRP端部被锚固后有助于CFRRP与钢板协调受力,端部粘结剪应力集中现象被缓解.另外减少CFRP层数、增加胶层粘结厚度会降低粘结界面间的剪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 端部锚固 钢结构 界面粘结应力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石灰处置粉质黏土静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战高峰 张群 +1 位作者 朱福 董伟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51-356,共6页
以吉林-荒岗高速公路沿线的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石灰掺入比的土样试件进行0、2、4、6、8、10、12次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室内静三轴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石灰处置粉质黏土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处置粉质黏土的应力-应... 以吉林-荒岗高速公路沿线的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石灰掺入比的土样试件进行0、2、4、6、8、10、12次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室内静三轴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石灰处置粉质黏土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处置粉质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应变软化型,峰值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升高,粉质黏土峰值强度降低幅度值比石灰处置粉质黏土峰值强度降低幅度值大,经历4次冻融后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趋于稳定;冻融作用后石灰处置粉质黏土抗剪强度衰减率比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衰减率小,抗剪强度随围压的升高而增大;同一围压条件下石灰处置粉质黏土弹性模量随着冻融次数增加逐渐减小,经历4次冻融后基本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石灰处置 粉质黏土 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的地铁盾构隧道的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春良 王方彦 +1 位作者 张立辉 王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为研究复杂条件下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行为,基于双参数弹性地基理论,引入状态空间理论思想,建立了地铁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模型,该模型可在考虑土体剪切变形情况下,研究纵向具有不同刚度的盾构隧道穿越复杂土层时的内力与变形规... 为研究复杂条件下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行为,基于双参数弹性地基理论,引入状态空间理论思想,建立了地铁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模型,该模型可在考虑土体剪切变形情况下,研究纵向具有不同刚度的盾构隧道穿越复杂土层时的内力与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盾构隧道由硬土层进入软土层后,盾构隧道的受力与变形发生突变,力学性能下降,位于软、硬交接面处的隧道截面最易发生破坏。可通过提高软土层内盾构隧道的纵向刚度值,来抵消盾构隧道进入软土区出现的过大的沉降变形问题;当盾构隧道损伤或被加固后,盾构隧道的纵向内力发生重分布,并且局部刚度损伤度越大,盾构隧道在此处的挠度、转角的增量也越大,同时损伤段内出现内力卸载现象。文中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复杂土质环境下地铁盾构隧道的安全监测与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复杂地质条件 变刚度 双参数弹性地基梁 纵向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动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静 刘寒冰 +1 位作者 吴春利 曲肖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3-639,共7页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最佳含水率下制成压实度大于95%的试件,在经历不同次数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土的动模量(包含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 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最佳含水率下制成压实度大于95%的试件,在经历不同次数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土的动模量(包含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动荷载次数的继续增加,动模量渐趋稳定。取荷载作用5000~6000次的动模量的平均值作为土在此状态下的稳定值,得出规律如下:季冻区压实路基土动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随塑性指数的增加而增加;阻尼比随冻融循环次数、围压及塑性指数均无明显规律可循。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动模量与围压、塑性指数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式,对于季冻区缺乏动模量数据的路基土,可依此公式进行冻融循环后的动模量推算,进而为季冻区的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冻融循环 塑性指数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ewman算法的动态控制子区划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秀娟 于德新 +2 位作者 周户星 邢雪 王世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0-956,980,共8页
为了优化现有控制子区划分方法,以区域协调控制为目标,提出基于改进的Newman社团快速划分的动态子区划分方法.综合考虑路网中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距离、交通流量、行程时间、车流离散特性、信号周期和路段交通流密度等因素,定量分析交叉口... 为了优化现有控制子区划分方法,以区域协调控制为目标,提出基于改进的Newman社团快速划分的动态子区划分方法.综合考虑路网中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距离、交通流量、行程时间、车流离散特性、信号周期和路段交通流密度等因素,定量分析交叉口关联性;分别计算相邻交叉口的流量关联系数、信号周期关联系数和路段交通流密度关联系数,建立相邻交叉口的总关联度模型;对传统Newman算法进行改进,引入交叉口关联度,依据不同交通特性对区域路网进行动态子区划分;选取实际区域路网,进行模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Newman算法子区划分结果不能随着交通特性的改变而改变;与之相比,所提出模型的子区划分结果更加细致,更加符合实际交通流特性,且可以依据不同时段交通特性实现动态子区划分,可以为信号控制方案制定提供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控制 改进Newman算法 子区划分 交叉口关联性 区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软土地基路堤临界高度一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福 战高峰 佴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38-1744,共7页
考虑地表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硬壳层的抗剪强度、中间主应力2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从实际情况下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出发,依据极坐标表示的弗拉曼公式和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天然软土地基临塑与临界荷载公式,提出天然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 考虑地表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硬壳层的抗剪强度、中间主应力2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从实际情况下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出发,依据极坐标表示的弗拉曼公式和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天然软土地基临塑与临界荷载公式,提出天然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高度的一种计算方法。结合算例,探讨了软土层和硬壳层静止侧压力系数K0、中间主剪应力系数b取不同值对路堤临界高度HB/4的影响。结果表明:K0与b的改变对路堤临界高度HB/4影响很大,新的理论公式更能反应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实质,对覆有硬壳层的软土地基上路堤的修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软土地基 路堤临界高度 弗拉曼公式 统一强度理论 静止侧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害情况下盾构隧道环向刚度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春良 王勇 王旭 《隧道建设》 2013年第8期645-649,共5页
为研究盾构管片环向刚度分布问题,针对盾构隧道产生的各类病害和实际的接头位置,建立各类病害发生后的管片结构环向刚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管片环向刚度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管片的实际刚度分布情况相符,具有较高的精度。2)刚度计算... 为研究盾构管片环向刚度分布问题,针对盾构隧道产生的各类病害和实际的接头位置,建立各类病害发生后的管片结构环向刚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管片环向刚度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管片的实际刚度分布情况相符,具有较高的精度。2)刚度计算模型能真实准确地揭示出管片结构环向变刚度的分布情况,所建立的刚度分布模型是正确与合理的。刚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后期研究盾构隧道病害发生后的盾构管片各截面内力重新分布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管片 病害 管片接头 环向刚度 傅立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干湿循环作用下低温养护纤维水泥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丽娜 邓皓允 +2 位作者 牛雷 郑俊杰 钱永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为探明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在盐溶液(Na_(2)SO_(4))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将玄武岩纤维按一定比例掺入水泥土中,试块分批分次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浸泡,而后放入烘干箱中烘干,如此实现若干次干湿循环,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为探明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在盐溶液(Na_(2)SO_(4))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将玄武岩纤维按一定比例掺入水泥土中,试块分批分次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浸泡,而后放入烘干箱中烘干,如此实现若干次干湿循环,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低温和常温养护条件下纤维水泥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盐溶液浓度和干湿循环次数对试块表面质量、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养护对强度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而玄武岩纤维依然能够改善水泥土的力学性能;纤维的介入,可有效提高水泥土抵抗盐溶液及干湿循环的共同作用,能够延缓水泥土表面裂纹的发展,降低强度损失率,提高残余强度,试验曲线存在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养护 玄武岩纤维 水泥土 干湿循环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驾驶人决策行为规律及损失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国柱 吴立新 +1 位作者 秦丽辉 刘博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3-67,共5页
为给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安全通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进行驾驶人决策与风险感知试验,对驾驶人的感知风险及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给出了驾驶人感知风险随机动车速度变化的规律及驾驶人决策行为的损失函数,基于概率论构建了驾驶人碰撞... 为给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安全通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进行驾驶人决策与风险感知试验,对驾驶人的感知风险及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给出了驾驶人感知风险随机动车速度变化的规律及驾驶人决策行为的损失函数,基于概率论构建了驾驶人碰撞风险概率模型,并标定了在不同车速等级下的行车延误和碰撞风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当行车速度较低时,驾驶人采取匀速和加速为较优策略,而减速则会增加损失;当行车速度处于中等时,驾驶人采取加速、减速、匀速策略损失相差不大,但以匀速较优;当行车速度较高时,驾驶人对于自身的最优策略应该是保持匀速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人行横道 驾驶人 决策行为 损失函数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过街行人风险感知及决策损失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国柱 刘博通 吴立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为了给城市道路过街行人安全通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进行过街行人决策风险试验,对过街行人的感知风险及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过街行人感知风险随机动车速度变化的规律及过街行人决策行为的损失函数,基于概率论构建了过街行人碰撞风... 为了给城市道路过街行人安全通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进行过街行人决策风险试验,对过街行人的感知风险及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过街行人感知风险随机动车速度变化的规律及过街行人决策行为的损失函数,基于概率论构建了过街行人碰撞风险概率模型,并标定了在不同车速等级下过街行人的行车延误和碰撞风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当行车速度较低时,过街行人采取穿越策略最优;当行车速度处于中等时,过街行人采取等待或穿越策略损失相差不大,但以穿越较优;当行车速度较高时,由于风险过高,行人不宜选择穿越,即使过街延误时间增长,对于自身的最优策略应该是等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过街行人 决策行为 碰撞风险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春岩 吴立新 冯天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8,65,共6页
为了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在分析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情况的前提下,研究行人信号配时方法.从搭接相位的角度,在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绿灯提前截止时间计算模型,在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不同相序下的行人交... 为了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在分析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情况的前提下,研究行人信号配时方法.从搭接相位的角度,在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绿灯提前截止时间计算模型,在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不同相序下的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启亮时间计算模型;从以行人交通流为关键交通流的角度,确定信号配时关键车流的流量临界值,进而计算信号配时参数,并以长春市某交叉口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行人的过街效率,减少甚至避免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配时 搭接相位 行人交通流 关键车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